福建永安青水乡土建筑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永安青水乡土建筑赏析

61009125 张希

中国建筑如千年藤蔓,其根深,深扎土石,其脉广,广延木枝。依赖于土,木,或石,中国建筑在各地发展出迥异不同的风格和派系,彼此成熟且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交融影响,成为统一的华夏建筑。

自古就有“北穴南巢”的说法,即北方人掘穴以住,南方人筑巢而居。天然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的社会发展造就了南北不同的建筑基础。二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独立发展,随着人群的迁徙,渐渐有所交互。福建永安青水乡土建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露其头角。

一.青水乡土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青水位于福建省中部,闽江尤溪上游,山环水绕,鱼米之乡,气候温和,空气湿度较大,树木成林,虫蛇猖獗,故原住民畲族的建筑属典型的南方“巢”式。

早期人类为躲避野兽蚊虫而离地,为避风蔽雨而架顶,这便是巢式建筑的起源。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人类氏族力量得以壮大,活动范围渐广,会遇到在没有林地的地方生活的需要,人们便开始离开树林,以己之力开始构筑居舍,这便是早期的干栏建筑。以此为基础,南方的人们懂得了如何利用树木在适宜的地方建造居所,不在局限于林间,活动能力大为提高。

千里之外,北方黄河流域因为其地势平坦,气候干爽,土质较好,易于刨洞,二又偏旱少雨,自然的发展出了穴居建筑。随着人口的增多,为了节省土地,共同防卫,穴居建筑向着拱卫式建筑发展。同时,由于华夏文明的兴起,社会制度逐渐健全,宗族礼制日益深入人心,人们把大堂作为祭祀、供奉先祖的场所,拱卫式建筑进一步发展为合院。随着人类社会的壮大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上建筑出现,但人们生活生产的主要场所仍在地下,地上建筑往往是地下建筑的一小部分,如出入口,牲口棚等。

合院三要素,即围合,落地,夯土,前年不变,传承至今的典型便是北京四合院。合院的出现,既代表家族作用的凸显,也反映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然而,由于各种不可测的灾祸,如异族入侵,自然灾害,一部分中原汉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向南方迁徙,这群人被称为“客家人”。随着客家人的南下,合院建筑的风格也传播到了南方。

当北方的“穴”遇上南方的“巢”,会产生什么样特色的建筑呢?在永安青水,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奇妙的组合。

客家人落脚青水后,原先的合院已不适合南方的自然条件及地理环境,如降雨量大,虫

蛇猖獗,这些是客家人原先所没有面对过也没有预料过的。他们看到,畲族建筑不落于地,而是设脚而悬空,有效的躲避了虫蛇的侵袭,而且畲族人对于排水系统也有巧妙的设计。

同时,畲族人也看到这些异乡人建筑的优点,对先祖的尊敬,布局合理适于生活生产,以及结构坚固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共同劳作,客家人与畲族人友好的作息在青水这片土地上,新的建筑风格就在不知不觉中酝酿出雏形了。

智慧的客家人和畲族人创造性的把两种迥异不同的建筑风格——巢式干栏和穴式合院——结合在一起,青水乡土建筑由此开始了新的绚丽的发展历程。人们首先结合两种建筑风格的长处,发展出了干栏式合院。

干栏式合院既有效适应了客观环境,又在社会结构和宗族文明方面推动了青水的发展,使其兼具南北两方的优势。其后,在长年的经验和实践引领下,在智慧的畲族人和客家人的灵感启发下,人们相继在干栏式合院的基础上添加了护拢和围屋,青水式建筑风格进一步成熟完善。

二.青水乡土建筑的分类介绍

青水乡土建筑按照用途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民居、廊桥和烤烟房。

青水民居的设计建造极为注重风水,如龙归祠,更是将大门扭转,对向来水方向,取招财进宝之意。民居院中必为祖堂,且面朝大院,稳镇四围。祖堂左右,是居民的生活场所,房间依次毗邻,环绕中心。生活区外围属于工作生产区,主要用来进行各种手工业生产及存放农具。各种房间功能分类明确,数目较多,布局巧妙,有效、合理的利用了地形和有限的空间,实现了较大的建筑面积。

民居的另一典型代表,是落成于明朝正德年间的龙镇祠。龙镇祠北依山岗,南面平畴,门前不远处有一条澄溪自西向东流过,位置十分显要。据称建房之初,有风水先生认为此房形如乌鸦,与其东面的田螺形祠堂相犯,是以在小河上架小桥一座,以之为“箭”,抑制乌鸦保护田螺。为了抵挡“箭”所带来的煞气,龙镇祠则于门前砌筑半圆形的影壁作为盾牌,并且在影壁和入口之间,另辟一湾泮池,以纳流水之气。【1】屋前的半圆水池和半圆壁,也与屋后的半圆相照应:畲族人往往在屋后开辟半圆形的空地,以使林中虫蛇野兽不敢接近。两个半圆完美的拼接成一个大圆,形象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和谐之意。

关乎风水设计,还有一例,即门前设半圆形石阶,院内排水至此,改而绕石阶半周方汇入池塘,更体现了青水人心中财气和风水的重要性。

另外,在屋内装饰方面,青水人也显得极为注重、用心。屋梁上精心雕琢的春兰秋菊,夏荷冬梅,栩栩如生,最为神奇的是,这些雕花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从而突显出季节主题。如夏季荷花艳丽,而其他花色则自动变得黯淡,在冬季则梅花独艳,百花似凋。这其中的秘密在于,工匠在雕琢木花,勾画色彩时加入了一些特定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浸入雕花,随着季节变化,温度和湿度的起伏,无机盐也随之析出或溶解,从而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颜色,突出不同的花色。

另一种代表性建筑——廊桥,也是中国建筑的瑰宝。廊桥是一种在桥上加盖起长廊或房屋、亭台的特殊建筑。作为桥梁,其最根本的功能当然是交通。福建自古便有“东南山国”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称号,山高林密,谷深涧险。人们为了出行方便,在长年累月的实践中,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架设各种各样的桥梁。由于雨量充沛,日照强烈,能工巧匠们便在木桥上加筑廊屋,既能保护桥身免受自然侵蚀,也增加了桥梁重量,使其不易被洪水冲毁,加之闽南村落星罗棋布,路远山高,廊屋内也给行人提供了歇息的地方,这边是廊桥这一建筑形式的起源。

随着社会发展,廊桥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交通,也成为人们交往,及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出于桥连接“彼岸”和“此岸”的功能,人们也将廊桥作为宗教祭祀场所,供奉祭拜先祖神灵。在如今的福建乡下,廊桥已成为一种标志性建筑。

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使得福建烟业兴盛。在青水,随处可见的有错落的烟田和烤烟楼。烤烟楼作为青水乡的重要生产场所,其建筑风格也独树一帜,在此不再多做赘述。

三.青水乡土建筑赏析总结

青水乡土建筑作为客家穴式风格和畲族巢式风格二者相辅相成的产物,极大的汲取了两种独立建筑风格的优点,极富创造性的结合在一起,并有许多创新和提高,实为中国建筑宝库里一颗璀璨的珍珠。

在各种青水乡土建筑中,成就最为突出的当属青水民居。这种民居既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生产需求,又提供了祭拜先祖的场所;既有各种设计巧妙的实用功能,又极具观赏性,富有美学价值,而其宗族合居的特性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

遥想青水,闲然自由,舒适恬淡,山高水长,屋宽院美,人间至美居所。

参考文献:

【1】薛力.许东锬.福建永安青水乡土建筑测绘七则.[J]华中建筑,2007,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