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文化发展文化产业[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中国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中国文化已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人类的进化,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种产业。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中国文化产业,使中国文化产业成为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文化产业国民经济中国文化已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人类的进化,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种产业。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中国文化产业,使中国文化产业成为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对中国文化及其文化产业做了相关探讨和研究。

一、中国文化的内涵与起源

关于文化的内涵有许多学者认为:“文化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梁启超《什么是文化》)。“文化是对军事、政治、产业而言;文化的内容,包含着科学、宗教、道德、美术、文学、音乐等”(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国文化就是中国历史、艺术、哲学……之总合体”(汤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据《苏联大百科全书》解释,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精神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由此可知,文化的内涵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内部结构看,是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故此,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所谓中国文化呢?古代并不存在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文化”这

个概念。中国古代所有的朝代都不以“中国”为国名,是以国君(帝王)居住地之所称,如最早的中国人是夏人,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即“夏,中国之人也。”隋唐以后,定都于中原王朝,那时的文化即称为中原文化。这里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

明末清初时代,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始称明清帝国为“中华帝国”简称即“中国”。鸦片战争以后,出现“西学”和“中学”对举,此后,“中国文化”才逐渐成为一个与“外国文化”对举的,有实质意义的概念。

“中国”这一概念在古代虽不断演化,但其主旨始终守住一个“中”字,中国者,天下之中也,这既是一个地理学的中心意识,更是一个文化学的中心意识。这种文化中心意识,还表现在“中华”一词上,华,本义是有文采、光辉、精粹。用于族名,蕴涵文化繁盛、发达之意。中华,意为居于中心的富有文化的民族。元人,王元亮在《唐律疏议释文》中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中华”。

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历史上曾经在中国范围内居住的民族,由华夏族演化而成的汉族在中国多次建立政权,此外,匈奴、鲜卑、羌、契丹、女真、蒙古,都曾建立过统治中原的政权,其中蒙古和满州还统治过整个中国。但无论是汉族还是非汉族建立的政权,都包容其他民族,都是多民族国家。今天中国境内的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创立了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是前辈创造承传下来的丰厚遗产,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活的生命,有着鲜活的现实性,它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二、中国文化的复兴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文化的复兴主要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左冀文化运动、文化救国运动和改革文化等。这些文化运动在各个革命历史阶段中都起到了巨大作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首先从新文化运动来看。辛亥革命失败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场运动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新思想根源,以及社会新要求而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为这个运动奠定了新的经济、新的政治的基础。这时陈独秀成了这次运动的激进派和领袖。这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把民主与科学看作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两个车轮,认为中国要从专制和愚昧下求得解放,摆脱落后状态,赶上资本主义强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同时,他们还大力宣传科学思想,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盲从。陈独秀指出:“我们物质生活上需要科学,精神生活也同样离不开科学。”他号召人们用科学态度来对待传统观念和一切社会问题,破除迷信,坚持真理,打破“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传的虚荣、欺人、不合理的信仰”,树立“真实的合理信仰”;他们还运用自然科学常识驳斥了鬼神迷信,揭露了复古

派以鬼神愚弄人们的阴谋,提出了“以科学代宗教”的口号;他们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攻击。陈独秀认为孔子所提倡的“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不适于现代生活。它同政治上的民主、经济上的独立、法律上的平等、伦理上的独立自主人格是不相容的,必须彻底扫除。

同时,文学革命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改革。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当时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把文学革命和政治革命联系起来,“高举文学改革”的大旗,提出“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平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三大口号,成为革命的纲领,他主张彻底改革文体和文学内容,使文学能够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精神。这时鲁迅先生也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把反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体现了文学革命的具体成就,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总而言之,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思想和传统观念进行猛烈的冲击,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予以前所未有的打击,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它打开了长期禁锢着人们头脑的封建思想的牢笼,极大地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在思想界

特别是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唤起了追求解放,寻求真理,挣脱枷锁的热情,为中国迅速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基础,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既是爱国运动,又是文化运动,二者相辅相成,文化运动为爱国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爱国运动又推动着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为主体;“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虽然仍包含着资产阶级新文化,但无产阶级的新文化,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日渐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时,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开始较多地介绍到中国,在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产生了第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杨匏安、李达、李汉俊、蔡和森、周恩来、邓中安、瞿秋白等人。他们开始运用马克主义的立场、观点来观察中国的问题,寻找中国社会彻底改造的出路。中共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后,在全国各地创建了许多共产主义小组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出版工人通俗刊物,建立工会,举办工人补习学校,有组织地领导工人运动,培养革命骨干,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全国性的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地加紧对思想文化“围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进步文化工作者的艰苦斗争下,形成了一个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文化——左翼文化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