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

对于半径20km范围以内没有污染源的山地农 产品种植区,免测空气质量; 其他农产品产地,根据生物生长期当地主导 风向,确立以可能对产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的污染源下风向为监测点; 3.75万亩以内设1个监测点,每增加3.75万亩 增加1个监测点。


环境监测布点原则
环境监测布点图应当反映布点的代表性和合理 性,应标明当地主导风向、村庄、公路、工矿、 河流等,并选取合适的比例尺; 大气监测应连续三天、每天三次; 环境监测布点应能控制监测面积。


土壤:汞、砷、铅、锡、铬、铜、重金属总量、锌、 镍、pH 值、六六六、DDT。
五 评价指标分类

产地环境质量评价中,一般应以单项指数 评价为主,以综合指数评价为辅。而且应 根据污染因子的毒理学特征和农作物吸收、 富集能力分为两类加以控制。
六 环境监测原则

环境监测及评价结果是判断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是否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生态环境标准的主要依据。 监测时间原则上安排在作物生长期进行。
一般控制指标评价
一般控制指标评价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 按式(1)计算, Pi≤1,一般控制指标未超标,判定为合格, 不再进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Pi > 1,一般控制指标有超标,则需进行 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土壤(水)综合污染指数
式中:(Ci/Si) max2为水(土壤)污染物中污 染指数最大值; (Ci/Si) ave2为水(土壤)各污染指数平均值 P综——土壤(水)综合污染指数;
八 结果报告内容

评价报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前言,包括评价任务的来源,申报单位基本 情况的概述,以及主要农产品的名称、年产 量,投入品的名称、来源、使用情况等。

2 产地概况
①产地规模; ②产地自然环境与周围资源概况: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气候气 象条件、自然灾害情况等; ③工业、农业污染对产地环境的影响; ④植物产品栽培、畜禽和水产养殖分布和 采样布点示意图。

空气

严控指标:氟化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铅 一般控制:总悬浮颗粒

空气环境质量的评价原则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 术规范》NY/T397-2000 ,针对种植业、养殖业产 品种类采用农业行业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评价。 同时应考虑当地空气主要污染物来源,合理的设置 监测采样点,以保证采样点能真实全面地反映生产 基地的空气环境质量。

一般控制的污染指标超标,则需进行综合污 染指数评价。综合污染指数不得超过1.
调查的主要内容
1自然资源概况 1.1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等。 1.2气候资源:光能资源及分布(包括日照时数、风 向等);热பைடு நூலகம்资源及分布(包括气温、无霜期等); 降水资源及分布(包括降雨量、蒸发号等)。 1.3水文状况:该区域主要河流、水系、流域面积、 水文特征、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开补利用情况等。

气候及气象因子(降水、光照、热量及温度)属 于较大范围内有差异的因子,是影响农业生产力 的重要因子,不宜将其列人农产品产地评价因子 的范畴。 空气、水、土壤是影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 环境因子。因此,优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等因子。

四 评价参数

评价参数的选择原则
应选择相对毒性强、难于在环境中降解,对 动、植物生产影响较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 系统危害较大的污物,以及反映环境要素基 本性质的其它因子。

空气:总悬浮颗粒(TSP)、氟化物、铅、二氧化 硫、二氧化氮。 水:总汞、总砷、总铅、总锅、铬(六价)、氟化 物、氰化物、氯化物、石油类、pH 、细菌总数、 类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数。

空气的综合指数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上海大气质量指数法 ):
Ii-大气质量指数 Ci/Si-分指数 Ii≤l未污染,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质量 标准; Ii>l已污染,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质 量标准。
绿色食品的评价标准
P综( Ii )< 0.7对于绿色食品而言判定为合格 0.7 < P综( Ii )< 1 ,判断为基本合格 P综( Ii )>l,判定为不合格,不适宜发展绿 色食品

水质

严控指标:氰化物、氟化物、总汞、总砷、 总铅、总锡、铬(六价)

一般控制:石油类、氯化物、pH 值、细菌 总数、类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数
喷灌
滴灌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的评价原则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农用水源环境质量 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 ,针对种植 业、养殖业产品种类采用农业行业的农用 水源标准评价。同时要考虑所用水源的主 要污染物来源。合理的设置监测采样点,以 保证采样点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农田灌溉用 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及畜禽饮用水源和水 产养殖用水水源质量。

布点

土壤:
土壤监测点布设,以能代表整个产地区域土壤 质量为原则, 以产区相对污染及外部周围环境 影响较大的地块为重点,兼顾监测区域内主要 土壤类型,相同环境5000亩以内设6个监测点, 每增加1000亩增加1个监测点,土壤类型复杂 的可适当增加。

灌溉水

对于农田灌溉水系天然降雨的山区,可不采水样; 其他地区优先布点监测代表性强,有可能对产地 环境造成污染的最不利方位、水源或产品生产过 程中对其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水源。 水源为地下水的农产品产地,同一水层5000亩以 内设3个监测点,每增加5000亩增加1个监测点; 水源为地表水的农产品产地,出水口处设1个监测 点。
第七章 农产品产地环境控制 及环境评价
一 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
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 1.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考察及环境本底特征调 查 2.环境质量调查及优化布点、采样 3.选定评价参数、评价的环境标准 4.建立评价数学模型并进行评价 5.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二 评价原则

单项污染指数法
Pi=Ci/Si …………………… ……

(1)
式中: Pi——环境中污染物i的单项污染指数; Ci——环境中污染物i的实测值; Si——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 Pi>1,严格控制指标有超标,判定为不合格, 不再进行一般控制指标评价; Pi≤1,严格控制指标未超标,继续进行一般 控制指标评价。

3 产地环境现状评价及结论 根据检验结果及环境调查结果,分两方面介 绍: ①评价所采用的模式以及评价标准; ② 评价结果与分析。 对策与建议。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存在的问 题提出对策及改进建议。


1.4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 壤背景值、土地利用情况(耕地面积等)。 1.5植被及生物资源:林木植被覆盖率、 植物资源、动物资源、鱼类资源等。 1.6自然灾害:旱、涝、风灾、冰雹、冰 霜、低温、病虫草鼠害等。


2 社会经济概况

行政区划、人口状况、工业布局、农田水 利;农、林、牧、渔业发展情况和工农业 产值;农村能源结构情况。
土壤

严控指标:汞、砷、铅、镉、铬、六六六、 DDT 一般控制:铜、重金属总量、锌、镍、pH 值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原则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技术规范》NY/T395-2000和农业行业的相关种 类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条件土壤环境指标开展 评价。 要紧紧围绕土壤环境的特点来进行,其基本目的 是:查清土壤是否被污染、鉴别土壤污染程序及 其影响因素,预测土壤对植物生产影响的发展趋 势,最终目的是确保土壤环境质量能满足无公害 农产品生产。

七 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是环境质量评价的核心, 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环境质量现状评 价方法很多,不同对象的评价方法不同。 绿色食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 单项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


在评价中,尽管某种一般控制的环境污染物超标 会造成危害,而平均值却不超标。考虑这一关系, 同时为了突出浓度最大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和作用,克服平均值法存在的问题,水质、土壤 采用分指数平均值和最大值相结合的内梅罗指数 法。 空气质量评价采用既考虑空气平均值,也适当兼 顾最大值的空气质量指数法。
3. 工业“三废”及农业污染物对产地环境的影 响

工矿乡镇村办企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情况及 酸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和危害(重点是环境监测资 料);

农药、化肥、地膜、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农业环 境的影响和危害。
三 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受到多个体系的影响。耕作、栽培、 植保、施肥、养殖和防疫等属于生产技术的范畴, 在绿色食品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中已有一定的标 准和准则。

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评价应在区域性环境初步优化的基础上进 行,同时不应忽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身 污染;
农产品产地的各项环境要素(空气、水质、 土壤)的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地环境质量合 格与否的依据,要从严掌握;


在全面反映产地环境质量现状的前提下,对 产品生产危害较大的环境因素和高浓度污染 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要严控指标,污染指 标不能超标,超标一项即视为不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