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装配技术报告模板

飞机装配技术报告模板
飞机装配技术报告模板

《飞机装配工艺学》课程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2011.1

目录

一、引言 (1)

二、飞机装配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1)

三、飞机制造中的互换和协调 (4)

四、飞机铆接结构装配 (7)

五、飞机胶接工艺 (7)

六、飞机总装配及机场工作 (8)

七、飞机装配型架的设计 (8)

八、学习心得 (8)

一、引言

飞机机体制造要经过工艺准备、工艺装备的制造、毛坯的制备、零件的加工、装配和检测诸过程。飞机制造中采用不同于一般机械制造的协调技术(如模线样板工作法)和大量的工艺装备(如各种工夹具、模胎和型架等),以保证所制造的飞机具有准确的外形。工艺准备工作即包括制造中的协调方法和协调路线的确定(见协调技术),工艺装备的设计等。

飞机制造从零件加工到装配都有不同于一般机器制造的特点。

机体零件加工

飞机生产的批量小,生产中还要经常修改,所以飞机钣金零件(蒙皮、翼肋、框等)的制造力求用简单的模具。广泛应用橡皮成形、蒙皮拉形、拉弯等钣金成形技术,尽量采用塑料制造成形模具。现代飞机尺寸增大,蒙皮厚度增加,以及成形性能较差的钛合金、铍合金、不锈钢板材的应用,对钣金成形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使用各种大尺寸、大功率的型材拉弯机、蒙皮拉型机、强力旋压机和压力超过100兆帕(约1000公斤力/厘米2)的橡皮成形压床。同时一些新的加工方法,如超塑性成形、加热成形、真空蠕变成形、半模或无模成形技术不断涌现。

现代飞机上广泛应用的大型整体结构件,如机翼整体壁板、翼梁、加强框等,它们形状复杂、切削加工量大、自身刚度差,需要在工作台面很大(有的长达数十米)的、带有多个高速铣削头的现代数控铣床上加工。整体壁板的加工还需带真空吸盘的大面积工作台(见整体壁板制造)。加工立体形状复杂的大型框架,如座舱风挡骨架、舱门、窗框等,还需要采用多坐标联动的数控铣床或立体靠模铣床(见数控加工)。此外,为加工切削性能不好的材料和形状复杂的零件,还广泛采用电加工、化学铣切等特种加工工艺。

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上的应用日益增多,现已成功地用于制造舱门、舵面、垂直尾翼和直升机的旋翼。复合材料构件由高强度纤维与树脂复合,在模具中加温、加压制成。所用设备是自动铺带机、预浸带和预浸布成形机等。复合材料构件制造的关键问题是要控制构件的变形,要求细致研究铺层工艺、模压技术,并在加工中精确地控制温度和压力变化。

机体装配

飞机制造中装配工作量占直接制造(即不包括生产准备、工艺装备制造)工作量的50%~70%,现代飞机的零件连接方法以铆钉连接为主,在重要接头处还应用螺栓连接。这种连接方法简便可靠,但是钻孔、铆接多是手工操作,工作量很大。应用自动压铆机可以提高铆接生产率,改进铆接质量,同时也可改善装配工人的劳动条件。为了增加使用成组压铆的比例,要在构造上将飞机各部件分解成许多壁板件。

焊接

也是飞机制造中常用的连接工艺(见焊接技术)。熔焊用于起落架、发动机架等钢制件的连接。接触点焊和滚焊用于不锈钢和铝合金钣金件的连接。金属胶接用于制

造蜂窝结构。胶接制件表面光滑,疲劳特性好,但对于胶接面的准备、加温、加压控制都有严格要求。现代飞机制造中还广泛采用电子束焊、钛合金扩散连接、胶铆、胶接、螺接、胶接点焊等多种连接工艺。

飞机制造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飞机部件装配和总装工作,手工劳动是主要工作方式。加之飞机制造中要使用大量的成形模胎、模具、装配型架和供协调用的标准工艺装备(样板、标准样件等),使得生产准备工作十分繁重,飞机生产的周期比较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可以提高飞机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大量压缩生产准备工作量和缩短飞机生产的周期。

二、飞机装配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本章介绍飞机装配的基本概念,飞机装配的工作内容、过程,要解决的问题,飞机装配在飞机制造中的地位。结合飞机结构特点,阐述飞机装配和一般机械装配的区别。

飞机装配过程

飞机的制造过程和一般机器制造过程相同,可以划分为毛坯制造、零件加工、装配和试验四个阶段。飞机制造所用的毛坯和半成品,如锻件、铸件、板料、型材等种类繁多,根据现代化生产的协作原则,主要由外厂供应。飞机装配、安装中所需要的大量标准件,以及发动机、特种设备、仪表等等成品也是由专门工厂组织生产。飞机制造的水平,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反映了国家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水平,但是飞机的结构零件具有数量多,装配工作量大;重量轻,多采用薄壁结构和整体壁板件,尺寸大而刚度小等特点。这就要求飞机结构有良好的工艺性,便于加工、装配。工艺要求需要结合产品的产量、品种、需要的迫切性以及加工条件等综合考虑。

飞机装配和一般机械装配的区别:

由于使用目的和要求不同,飞机结构和一般的机械结构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概括为:

?气动要求

?结构完整性

?最小重量要求

?使用维护要求

?工艺性要求

?材料要求

一)气动要求

当飞机结构与气动外形有关时,应保证构造外形满足总体设计规定的外形准确度;不容许机翼、尾翼、机身结构有过大变形,以保证飞机具有良好的气动升力、阻力特性以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二)结构完整性要求

飞机结构完整性是确保飞机安全寿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主要包括机体结构的强度、刚度、损伤容限及耐久性(疲劳安全寿命)等设计指标。

飞机结构完整性保证结构在承受各种规定的载荷状态下,具有足够的强度、不产生不能容许的残余变形;具有足够的刚度,以避免出现不能容许的气动弹性现象与共振现象;具有足够的寿命,防止结构失效等情况。

三)最小重量要求

飞机结构重量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地面工程来说,有其特殊的意义,结构重量上很小的差别就能影响飞机的性能。在满足飞机的空气动力要求和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应使结构的重量尽可能轻,结构质量的减少,就意味着有效载荷、飞行速度和飞行距离的增加。合理的结构布局是减轻结构重量最主要的环节。

在保证飞机性能的前提下,结构重量减轻1%,可以减轻飞机总重3%~5%。因此,减轻结构重量是飞机设计和制造人员的重要使命,也是飞机型号研制成败的关键。世界上所有飞机设计和制造部门都有一个共同的口号,即“为减轻飞机的每一克重量而奋斗”。

(四)使用维护要求

当前,飞机的使用维护品质已成为衡量飞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维护成本低,或者无故障的飞行时间更长,意味着飞机的经济性会更好。良好的维修性可以提高飞机在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性和保障性,并可以有效降低保障和使用成本。飞机的各部分(包括主要结构和飞机内部的各个重要设备、系统),须分别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修理,在结构上必须按照飞机维修方式(定检、小修、中修)来合理确定检查口盖的位置、数量及种类。同时,飞机良好的维修性也体现在结构上需要布置合理的分离面与各种舱口,在结构内部安排必要的检查和维修通道,增加结构的开敞性和可达性。

五)工艺性要求

飞机的结构零件具有数量多,装配工作量大;重量轻,多采用薄壁结构和整体壁板件,尺寸大而刚度小等特点。这就要求飞机结构有良好的工艺性,便于加工、装配。工艺要求需要结合产品的产量、品种、需要的迫切性以及加工条件等综合考虑。

(六)材料要求

在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及抗疲劳特性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结构重量要求,大量采用各种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镁铝合金、钛合金等。进入21世纪,随着飞机性能的逐步提高,飞机的结构已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复合材料结构,如芳纶-铝合金层板(ARALL),玻璃纤维-铝合金层板(GLARE)。在第四代战机F-22上复合材料用量约占飞机结构重量的40%,在787干线客机上的复合材料用量约为50%。

三、飞机制造中的互换和协调

本章首先引入飞机制造中互换和协调的概念,互换和协调的关系和不同。讨论常用的飞机典型协调原则、特点及其应用。结合模线样板标准样件工作法阐述飞机制造过程中的模拟量尺寸传递体系,分析其特点和局限性。

飞机制造中互换与协调的基本概念

飞机制造的互换协调是飞机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飞机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互换协调技术渗透在产品和工艺装备制造过程中,不仅涉及零件制造和结构装配技术,还与工艺装备的选定、设计、制造和使用维护密切相关。互换协调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合理安排制造方法并促进制造技术的改进,制造技术的改进又推动飞机互换协调问题的解决。飞机制造中的互换与协调具体体现在制造过程及装配过程中。

飞机制造中的互换与协调包含着互换、协调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互换性是批量生产的普遍要求,而协调性是飞机等复杂外形产品顺利装配的必要条件。

互换性是产品相互配合部分的结构属性,指同名零件、部(组)件,在分别制造后进行装配或安装时,除了设计规定的调整外,在几何尺寸、形位参数和物理、机械性能各方面不需要选配和补充加工就能相互取代而具有的一致性。 互换性(interchangeability )是由Eli Whitney 在枪械制造过程中结合机器设备的发明而产生的一个重要制造理念,它要求在单个零件制造时严格一致,从而保证任意零件组合都可以很好地装配在一起,这就意味着即使非熟练工人也可以进行枪械的装配。互换性概念在制造业中一直沿用至今。

协调性(compatibility )则是指两个或多个相互配合或对接的飞机结构单元之间,飞机结构单元及其工艺装备之间,成套的工艺装备之间,其几何尺寸和形位参数都能兼容而具有的一致性程度。具有互换性的零件、部(组)件相互间必定是协调的;协调性可通过互换性方法取得,也可通过非互换性方法(如修配)取得,即相互协调的零件、部(组)件不一定具有互换性。协调性是保证互换性的必要条件,只有在解决了结构元件之间协调性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全面深入地解决互换性问题,所以在飞机制造中通常把这两个不同概念的术语全称为互换协调。

飞机制造中的互换性(即完全互换性)是指,相互配合的飞机结构单元(部件、组件或零件)在分别制造后进行装配或安装时,除设计规定的调整外,不需选配和补充加工(如切割、锉铣、钻铰、敲修等),即能满足所有几何尺寸、形位参数和物理功能上的要求。飞机制造中的互换性包括几何形状互换性和物理功能互换性两个方面的内容,它是由飞机结构和生产上的特点所决定的。互换性只是对同一飞机结构单元而言的。协调性则是指两个或多个相互配合或对接的飞机结构单元之间、飞机结构单元与它们的工艺装备之间、成套的工艺装备之间,配合尺寸和形状的一致性程度。一致性程度越高,则其协调性越好,协调准确度越高。协调性仅指几何参数而言。具有互换性的零件(或组合件、段部件)其配合一定是协调的,反之,协调的零件(或组合件、段部件)不一定具有互换性。

飞机典型协调原则及特点

可以用一个联系因数K 来表示两个零件在尺寸传递过程中的联系紧密程度,即

)(221n n m K +=

式中:m ——尺寸传递中公共环节的数量;

n1、n2——零件A 、B 尺寸传递中各自环节的数量。

若m =1,则两个零件在尺寸传递中只有一个公共环节。此时K 值最小,相当于两个零件各自独立制造。随着m 值的增大,K 值亦增大,两个零件有关尺寸的联系愈加密切。若 ,则此时K 值最大,这表明两个零件相当于修配制造,协调性最佳。

基于这一原理,在生产中有3种不同原则LA 和LB 两个尺寸协调的过程,也即3种尺寸传递的过程:独立制造原则、相互联系原则和相互修配(或补偿)原则。

基于模拟量传递的互换协调方法

飞机机体由大量薄壁零件装配而成,它们的刚度小、尺寸大、形状复杂。同时飞机外形精度要求高,且要求互相协调,不便用通用量具来度量其外形尺寸,用一般机械制造中的公差制度无法保证零件互换和协调装配。因此,在飞机制造中,引用了传统造船业中的“放样技术”作为生产中传递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原始依据,据此形成了飞机制造中保证互换性的方法—模线样板工作法,以保证制造出的各种工艺装备和零件互相协调,并能顺利地进行装配,制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飞机。

(一)理论模线

理论模线绘制是一个复杂的、反复协调的过程。它要完整、精确地控制部件的理论外形,保证部件理论外形的纵、横向的交点协调、流线光滑。直到部件的纵、横向外形都是光滑流线.相应的交点尺寸控制在严格公差之内。

部件外形的光滑流线通常是用目测法,即用眼观察曲线的光滑性。当纵向曲线比较平坦,难以正确判断曲线是否光滑时,可应用纵向尺寸按比例压缩,横向尺寸不变,绘出纵向曲线,这样可以容易发现平时不易发现的不光滑部位。 理论模线绘制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飞机产品质量,为了确保飞机产品质量,对模线采取严格的绘制公差,通常在0.1~0.2mm 之间选取。由此可见,理论模线绘制是一个劳动量很大、质量要求很高和反复协调的过程。

121==n n

随着对飞机外形准确度要求的日益提高,用手工绘制理论模线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随着计算机的广泛采用,相应出现描述飞机外形曲线和曲面的“三次样条”、“B样条”、“孔斯(Coons)曲面”、“NURBS”等数学方法。借助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和数值运算,大大简化了飞机外形协调工作。数控绘图机提高了模线绘制精度和绘制速度,使同一条曲线不能重复绘制的规定失去意义,借助数控绘图机对相同曲线可以任意重复绘制,因绘图机有较高的重复精度。

二)构造模线

构造模线是飞机部件某个切面1:1的结构装配图。构造模线绘制在带有部件某个切面的外形检验样板上(简称外检),如图所示。构造模线也可绘制在不加工出部件切面外形的金属图板上,称为检验图板。通常沿框、肋切面的结构,均绘制“外检”,非结构切面上的一些结构,均绘制在检验图板上。构造模线绘制内容有:设计基准线及该切面上全部零件的位置和几何形状。

四、飞机铆接结构装配

分别就飞机组件、板件装配和飞机段件、部件装配进行阐述。

五、飞机装配技术专题

就一个飞机装配相关技术专题进行阐述(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内容不

限,连接方法,数字化装配,柔性工装等都可以,可以超出课堂讲解内容)。

六、飞机总装配及机场工作

阐述飞机总装配和机场车间工作的内容。

七、飞机装配型架的设计

阐述装配型架的功用及技术要求、装配型架设计的一般问题、型架骨架的构造、型架定位件和夹紧件的结构和类型等。

八、学习心得

参考文献

[1]作者1,作者2,作者3. 论文名称[J],期刊名,年,卷(期):页码-页码;

[2]作者. 著作名[M],出版社城市:出版社,出版日期;

[3]……

产品开发-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 项目名称: 产品开发经理: 日期:

目录 1 系统概要叙述 (4) 1.1 系统方案 (4) 1.2 主要技术 (4) 2 公司现有技术状况 (4) 2.1 人员 (4) 2.2 设备 (4) 2.3 技术积累 (4) 3 关键技术分析 (5) 3.1 关键技术1 (5) 3.1.1 技术说明 (5) 3.1.2 技术难点 (5) 3.1.3 性能指标分析 (5) 3.1.3.1 可靠性分析 (5) 3.1.3.2 安全性分析 (5) 3.1.3.3 关键算法分析 (5) 3.1.4 解决方案 (5) 3.1.5 风险分析 (6) 3.1.5.1 风险概率分析 (6) 3.1.5.2 风险影响分析 (6) 3.1.5.3 风险严重性分析 (6) 3.2 关键技术2 (6) 3.2.1 技术说明 (6) 3.2.2 技术难点 (7) 3.2.3 性能指标分析 (7) 3.2.3.1 可靠性分析 (7) 3.2.3.2 安全性分析 (7) 3.2.3.3 关键算法分析 (7) 3.2.4 解决方案 (7) 3.2.5 风险分析 (8) 3.2.5.1 风险概率分析 (8) 3.2.5.2 风险影响分析 (8) 3.2.5.3 风险严重性分析 (8) 4 可复用技术分析 (8) 5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8) 6 知识产权分析 (8) 7 结论 (9)

修订记录

1系统概要叙述 1.1 系统方案 提示: 从技术角度分析本产品“做得了吗?”、“做得好吗?”。 1.2 主要技术 列出本产品所要用到的主要技术,并对各项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2公司现有技术状况 针对本产品所需要的技术,对公司现有的技术实力进行挖掘,主要是可获得的资源,人员以及人员的技能水平。 2.1 人员 2.2 设备 列出研发过程公司现有可用的设备。 2.3 技术积累 描述公司已积累并可在本系统使用的技术。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台号: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B1B1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1( // F R β++-=be L C V r R R β A 其中r be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2.0V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记入表1.2.1。 E U BE = U B - U E =0.665V ,U CE = U C - U E =5.8V,I C ≈I E = U E /R E =2/(1.1)=1.82mA 实验数据显示,Q 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2. 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网络安全技术实验报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专业班级:2014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班 姓名:孙晓阳 / 学号:

( 目录 实验一java 安全机制和数字证书的管理 (5) 一实验名称 (5) 二实验目的 (5) 三实验内容 (5)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6) , 命令输入 (6) 分析 (7) 五小结 (8) 实验二对称密码加密算法的实现 (10) 一实验名称 (10) 二实验目的 (10) 三实验内容 (10) ?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10) 说明 (10) 实验代码 (10) 实验结果 (13) 五小结 (13) 实验三非对称密钥 (14) 一实验名称 (14) { 二实验目的 (14) 三实验内容 (14)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14)

实验代码 (14) 实验结果 (15) 五小结 (16) 实验四数字签名的实现 (17) — 一实验名称 (17) 二实验目的 (17) 三实验内容 (17)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17) 实验代码 (17) 实验结果 (19) 五小结 (19) ? 总结 (19)

实验一java 安全机制和数字证书的管理》 一实验名称 java 安全机制和数字证书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了解 java 的安全机制的架构和相关的知识; 利用 java 环境掌握数字证书的管理 三实验内容 java 安全机制(JVM,沙袋,安全验证码)。 & java 的安全机制的架构 加密体系结构(JCA,Java Cryptography Architecture) 构 成 JCA 的类和接口: :定义即插即用服务提供者实现功能扩充的框架与加解密功能调用 API 的核心类和接口组。 一组证书管理类和接口。 一组封装 DSA 与 RSA 的公开和私有密钥的接口。 描述公开和私有密钥算法与参数指定的类和接口。用 JCA 提供的基本加密功能接口可以开发实现含消息摘要、数字签名、密钥生成、密钥转换、密钥库管理、证书管理和使用等功能的应用程序。 加密扩展(JCE,Java Cryptography Extension) 构 成 JCE 的类和接口: :提供对基本的标准加密算法的实现,包括 DEs,三重 DEs(Triple DEs),基于口令(PasswordBasedEncryptionstandard)的 DES,Blowfish。 ( 支持 Diffie 一 Hell-man 密钥。定义密钥规范与算法参数规范。 安全套接扩展(JSSE,Java Secure Socket1 Extension)JSSE 提供了实现 SSL 通信的标准 Java API。 JSSE 结构包括下列包: .包含 JSSE API 的一组核心类和接口。

电工电子实训报告doc

电工电子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电子技术实习主要目的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使我们能够识别常见的电子元器件,能够操作相应的电工工具,使用相关的仪器,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使我们对电子元件及收音机的装机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掌握收音机的实际生产知识和装配技能,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掌握电烙铁的正确使用方法,熟悉手工电焊工具的使用与维护。 2) 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3) 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 4) 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 5)学会读电路图,熟悉电子元器件符号的识别,掌握电子产品的焊接和电路的调试。 6) 了解部分常见电子产品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二、实习内容

1) 了解规范操作及安全用电的常识,学习识别简单电子线路,学习正确的焊接方法,认识收音机的组成。 2) 了解收音机的种类和工作原理以及设计电子器件的工作流程,了解收音机元器件的类别、型号、使用范围和方法,掌握如何正确选择电元器件。 3) 学习焊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练习并掌握电子焊接技术。 4) 分发与清点电子器件,学习使用工具测试电子器件,检测器件是否正常工作。 5) 学习读解电路图,完成电路板的焊接,调试收音机正常工作。 三、实习器材: 1) 电烙铁:由于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 w,烙铁头是铜制。 2) 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 3) 松香和锡,由于锡它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布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4) 两节5号电池。 四、实习原理 电器元件 电阻 1) 电阻从原理上分为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从材

技术分析实验报告

证券投资模拟 技术分析实验(实训)课程报告 实验(实训)时间: 2016 年5 月27 日指导教师评分: 姓名XX 班级、学号XX 组别XX 实验课程证券投资模拟实验项目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实验名称: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同花顺) 实验目的:熟悉同花顺炒股软件的盘面分析;掌握K线的基本理论及含义;掌握集中主要切线的画法及应用;掌握主要形态的识别、画法及理论;掌握主要指标的盘面分析及相关理论。了解扩展证券投资扩展理论及方法。 实验内容: 1、同花顺盘面解读与分析 2、切线的画法与分析 3、形态的画法与分析 4、指标分析 实验原理: 1、市场行为包含一切信息:基本面、政治因素、心理因素等等因素都要 最终通过买卖反映在价格中,也就是价格变化反映供求关系,供求关系 决定价格变化。 2、价格沿趋势波动:对于已经形成的趋势来讲,通常是沿现存趋势继续 演变。 3、历史会重演 实验(实训)案例分析——以中信证券(600030)为例

上证(深圳)A股大盘分析: 个股技术分析: 分析一图一中1位置出现明显的“希望之星”图形,是一个非常好的买入信号,同时下方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有明显上升也是对买入信号的一个有力支撑。接后几日5日均线一改前面与10日均线纠缠不清的状况,一路之上,冲破10日均线的封锁,紧接着更是突破30日均线,一路上扬。 分析二图一中2位置已经出现“怀星抱月”,显示出多空双方力量正在发生转变。之后两天多空双方开始拉锯战,但从图中可以看出,卖方力量正在逐渐形成,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成交量上比之之前的大力上涨已经有了明显的放缓,5日线已经向下穿透10日线,说明后期可能出现成交量的反降。 之后第四日无论是价格还是交易量都出现反常的增长,如果被这一反常的变化所迷惑那就很可能在接下来的交易中造成损失。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不难发现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因为这正是价格即将下降前多方力量的一次全力出击,因为成交量的异常上升有力的说明了这点。随着前段时间价格的不断上涨,多上市场已经力量不足,之前出现“怀星抱月”的时候已经显露出来,但多方力量中,特别是一些大庄家手里已经持有一定的股份,这可以从前端时间的成交

电工实验报告答案 厦门大学

实验四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验证 测量项目实验内容U S1 (V) U S2 (V) I1 (mA) I2 (mA) I3 (mA) U AB (V) U CD (V) U AD (V) U DE (V) U FA (V) U S1单独作用12 0 8.65 -2.39 6.25 2.39 0.789 3.18 4.39 4.41 U S2单独作用0 -6 1.19 -3.59 -2.39 3.59 1.186 -1.221 0.068 0.611 U S1, U S2共同作用12 -6 9.85 -5.99 3.85 5.98 1.976 1.965 5.00 5.02 2U S2单独作用0 -12 2.39 -7.18 -4.79 7.18 2.36 -2.44 1.217 1.222 测量项目实验内容U S1 (V) U S2 (V) I1 (mA) I2 (mA) I3 (mA) U AB (V) U CD (V) U AD (V) U DE (V) U FA (V) U S1单独作用12 0 8.68 -2.50 6.18 2.50 0.639 3.14 4.41 4.43 U S2单独作用0 -6 1.313 -3.90 -2.65 3.98 0.662 -1.354 0.675 0.677 U S1, U S2共同作用12 -6 10.17 -6.95 3.21 6.95 0.688 1.640 5.16 5.18 2U S2单独作用0 -12 2.81 -8.43 -5.62 8.43 0.697 -2.87 1.429 1.435 1.叠加原理中U S1, U S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将要去掉的电源(U S1或U S2)直接短接? 答: U S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U S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 U S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短路侧,开关S2投向U S2侧。 不可以直接短接,会烧坏电压源。 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元件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答:不成立。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叠加性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由实验数据二可知)。 实验五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 表5-1 电压源(恒压源)外特性数据 R2(Ω) 470 400 300 200 100 0 I (mA) 8.72 9.74 11.68 14.58 19.41 30.0 U (V)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表5-2 实际电压源外特性数据 R2(Ω) 470 400 300 200 100 0 I (mA) 8.12 8.99 10.62 12.97 16.66 24.1 U (V) 5.60 5.50 5.40 5.30 5.10 4.80 表5-3 理想电流源与实际电流源外特性数据 R2(Ω)470 400 300 200 100 0 R S=∞ 5.02 5.02 5.02 5.02 5.02 5.01 U (V) 2.42 2.06 1.58 1.053 0.526 0 R S=1KΩI (mA) 3.41 3.58 3.86 4.18 4.56 5.01 U (V) 1.684 1.504 1.215 0.877 0.478 0 3.研究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工作单位加具核实意见,专项技术分析报告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工作单位加具核实意见,专项技术分析报告 篇一:我们的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挂靠或保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评审 一、职称评审首要条件 人事档案在天河区人才办已办理挂靠或保管手续的人员 二、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对象及范围 所谓职称评审是指已经经过初次职称认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经过一定工作年限后,在任职期内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申报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须在省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并且经过一些基本技能考试(如:职称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向相应专业的评审委员会评委提交评审材料,经过各相应专业评委来确定其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资格。 在我市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从市外到我市工作,行政人事关系虽未正式调入我市,但与我市某一企事业单位已签订两年以上协约(或聘约),实行了聘任管理,在应聘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并取得了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职称评审条件 不同系列(专业)、档次的专业技术资格对学历、资历的要求有所不同(详见各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大体而言,各系列(专业)、档次对学历、资历的要求如下表: 1 2 四、办理程序 3

注意:送评材料要装在不易破损的牛皮纸档案袋内,档案袋正面左上角注明主 管单位名称。 4 五、评审费用 办公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大院5号楼3014室 联系电话:38622436传真电话:38622395联系人:郭小姐对外办公时间:星 期一至星期四上午8:30-12:00 下午2:00-5:30; 星期五上午8:30-12:00 5 篇二: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 申报评审表(二) 主管单位名称: 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 姓名身份证号码现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何专业技术资格专业资格工作 单位填表时间 广东省人事厅制 填表说明 1、本表主要适用于工程、农业、卫生、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各类人员申报评审各档次专业技术资格之用。高等、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和中小学 教师以另表申报。 2、本表应用钢笔或毛笔以正楷填写;除另有要求外,打印亦可。内容务须真实、准确,字迹应端正、清晰。如内容较多,可酌加附页。如无某项内容的应明确 在该栏注明“无”字样。 3、本表由单位出具意见部分,待评前公示结束之后方得填写。各项评价结论不与本人见面。 4、申报时提交本表一式一份。专业技术资格经评审通过并经人事部门批准后,本表退回用人单位存入个人档案。 5、本表共14页,纸张规格为A4,双面印制;其结构、字体、字号不予改变。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撰写模版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实验(模拟)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实验台号: 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 实验报告要能真实的反映实验过程和结果,是对实验进行总结、提高的重要环节,应当认真撰写。实验报告的要求是有理论分析,要实事求是,字迹要清楚,文理要通顺。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 1、实验目的及要求。 2、实验仪器:列出完成本次实验的实验条件。 3、实验原理:实验项目的已知条件、技术指标、实验电路。 4、实验步骤: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对电路进行测量与调整方法、出现的故 障以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5、讨论与结论:总结实验心得体会和收获,解答思考题,对实验中存在的 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6、原始数据记录:原始数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测量的、未经任何处理的数据和波形,是进行数据处理的依据。要求将实验教材中的“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撕下,粘贴在实验报告“实验原始数据粘贴处”,复印无效。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B1B1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1( // F R β++-=be L C V r R R β A 其中r be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 四、实验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2.0V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记入表1.2.1。 E U BE = U B - U E =0.665V ,U CE = U C - U E =5.8V,I C ≈I E = U E /R E =2/(1.1)=1.82mA 实验数据显示,Q 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股票技术分析-MACD指标实验报告

智胜设定服务器202.117.79.56 1、实验名称:股票技术分析之MACD指标 2、实验要求:了解MA,MACD指标的含义,会应用MACD指标进行股票投资分析 3、实验内容: (1)进入大智慧软件或网页行情,进入要分析的界面; (2)对股票MA,MACD指标以及红绿柱体代表的量(能量)进行分析,掌握其含义; (3)MACD指标实战买卖。根据所讲的投资技巧,在历史行情或目前行情中,寻找实例找出上升、下跌行情中的零上和零下的金叉、死叉、进行买卖练习; (4)将练习过程、分析过程写入实验报告。 (1)进入大智慧软件-中成股份的界面 )() (2)MACD是利用短期平均线与长期平均线之间的聚合与分离状况,对买卖时机作出研判的指标。 它主要反映股票价格的方向、趋势的强弱。 MACD的柱状体分为红色和绿色

红色代表正数:如果红色线一根比一根长说明市场上升的动力非常强。一根比一根短说明上升动力走弱。 绿色代表负数:如果绿色线一根比一根长说明市场下跌的动力比较强大.一根比一根短说明市场下跌动力衰退 例如图所示: 市场下跌动力较大,后衰弱,再红柱一根比一根长表明上升动力十足,后衰弱,再次红柱循环出现先动力十足后衰弱。 移动平均线(MA)是以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均"的原理,将一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平均值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的历史波动情况,进而反映股价指数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分析方法。它是道氏理论的形象化表述。 上升行情初期,短期移动平均线从下向上突破中长期移动平均线,形成的交叉叫黄金交叉。当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下跌破中长期移动平均线形成的交叉叫做死亡交叉。

专项技术分析报告

专项技术分析报告 单位:xx邦迪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姓名:xx文革 日期:2009年10月20日 关于xx广场地下室侧墙裂缝处理的报告 一、概况: 2010年07月20日,监理人员现场巡视发现海雅广场工程地下三层5区、6区(按后浇带划分施工区域)地下室侧墙拆模后出现大量纵向裂缝,裂缝方向基本为纵向平行分布,缝间间距为2.5米左右,总数16条,裂缝数量多、集中,超出常规地下室施工情况。为避免后续施工中继续出现类似情况,项目监理部特召开内部会议,分析原因,落实处理方法。 二、分析原因,界定性质: 1、浇筑情况分析: 该区域砼浇筑时间为2010年06月16日,目前龄期为34天。采用商品砼,强度等级为C50柱、C30P10侧墙及C30楼板,其中侧墙C30P10设计要求为参配ZY-Ⅱ高性能砼膨胀剂。砼浇筑前检查塌落度符合设计要求,筑过程中,砼强度等级切换有序,振捣密实,操作过程符合规范要求。拆模后砼表面平整、无蜂窝麻面、无浮浆。 从上述情况分析,浇筑过程正常,裂缝形成非浇筑因素导致。 2、原材料分析: ⑴商品砼性能: 侧墙砼强度等级设计为C30P10参配ZY-Ⅱ高性能砼膨胀剂,C30P10砼是常规材料,属于能掌控型的材料,同类项目中使用广泛。

但参配ZY-Ⅱ高性能砼膨胀剂使用条件较为苛刻,对养护要求很高,现场施工条件无法达到该材料要求的控温条件。⑵配合比: 砼配合比设计未考虑高温、雨季潮湿和正常情况下试配三种配比来适应不同浇筑条件下施工需要,仅试配了正常施工情况下配合比。 ⑶外加剂、参配料 参配料ZY-Ⅱ高性能砼膨胀剂,根据膨胀剂性能资料体现,该参配料是增加水化热。膨胀剂终凝时间大于砼终凝时间,砼终凝后参配料仍在释放水化热。 砼配制过程中未采取加冰水降温措施,导致砼入模温度过高,超出ZY-Ⅱ高性能砼膨胀剂的使用条件范围。 3、运输、施工条件: 运输距离约10公里,较远且交通拥堵,导致砼抵达施工现场塌落度损失较大。 由于工期紧张,浇筑时间未选择气温较低的晚上进行。带模养护过程中,受现场施工条件限制,养护次数未达到预计次数,水化热不能及时释放。 4、性质界定: 虽然本次质量事故涉及的地下室侧墙裂缝较多,但收缩裂缝不影响结构安全。但对地下室防水影响较大,需妥善处理。 四、处理方法: ⑴针对目前已出现的裂缝: 该裂缝为收缩裂缝,不影响结构安全,但由于裂缝通透,对地下室防水影响大,必须处理好。因上部上有7层结构未施工完成,在荷载作用下裂缝会继续开展,因此裂缝修复必须在裂缝扩展稳定后实施。具体方法,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在裂缝上涂抹石膏检查裂缝是否已经扩展稳定。裂缝稳定后采用大于0.5MP压力注浆方式堵缝。 ⑵针对后期尚未施工的地下室侧墙: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报告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张秋来 实验地点: 20 14 学年至20 15 学年度第1 学期

目录 实验一分时图分析 实验二K线分析 实验三切线分析 实验四形态分析 实验五指标分析 实验六综合分析

实验(一)分时图分析 实验时间:2014/11/21 同组人员: 实验目的 通过对分时图的分析读懂市场行情,分析个股具体某一天的市场行情,对股票即时动态了然于心。 实验内容 选定股票600006东风汽车,对其进行分析 1.对开盘的分析 2.对曲线的分析 3.对尾盘的分析 4.对其他信息的分析 5.结合其他因素分析 实验步骤 1.对开盘的分析 2.对曲线的分析 (1)指数分时图 (2)个股分时图

3.对尾盘的分析 4.对其他信息的分析 5.结合其他因素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 1.对开盘的分析 今日股价低开:今开<昨收,说明市势转坏 2.对曲线的分析 (1)指数分时图

今日上证指数呈上升趋势,在9:30—14:15这段时间,红线在蓝线之上,说明小盘股的涨幅比大盘股的涨幅更大;在14:15—15:00这段时间,蓝线在红线之上,说明大盘股的涨幅比小盘股更大。 (2)个股分时图 蓝色曲线表示的是这只股票每分钟的即时成交价。红色曲线表示这只股票每分钟的平均价格。下方的柱线表示这只股票每分钟的成交量,单位一般为手(1手=100股)。 东风汽车今天的股价没有大幅波动,除了开盘的半小时股价冲的较高,接下来股票每分钟的平均价格保持在5.54的上下波动。成交量在尾盘比较大。 3.对尾盘的分析 东风汽车尾盘价格又冲到了高位,成交量也大幅上涨,尾盘走好,短线可以适量进货,以迎接下周可能的高开。 4.对其他信息的分析 (1)指数分时图 涨家数790>跌家数174;红柱线表示买盘量大于卖盘量,表明上证指数将上涨。 (2)个股分时图 东风汽车今日委比为-64.52%,说明市场抛盘较强 外盘<内盘,反应市场中卖盘汹涌 量比1.14>1,表明成交总手数已经放大 5.结合其他因素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风汽车股票上升乏力,但有微弱涨势,建议观望为主。 指导教师评阅 1、实验态度:不认真(),较认真(),认真() 2、实验目的:不明确(),较明确(),明确() 3、实验内容:不完整(),较完整(),完整() 4、实验步骤:混乱(),较清晰(),清晰() 5、实验结果:错误(),基本正确(),正确() 6、实验结果分析:无(),不充分(),较充分(),充分() 7、其它补充: 总评成绩: 评阅教师(签字): 评阅时间: 实验(二)K线分析

虚拟仪器技术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虚拟仪器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 学号: 姓名: 2015年11月30日

1 正弦信号的发生及频率、相位的测量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双路正弦波发生器,其相位差可调。 ●设计一个频率计 ●设计一个相位计 分两种情况测量频率和相位: ●不经过数据采集的仿真 ●经过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卡为PCI9112〕 频率和相位的测量至少有两种方法 ●FFT及其他信号处理方法 ●直接方法 实验过程: 1、正弦波发生器,相位差可调 双路正弦波发生器设计程序:

相位差的设计方法:可以令正弦2的相位为0,正弦1的相位可调,这样调节正弦1的相位,即为两正弦波的相位差。 2设计频率计、相位计 方法一:直接读取 从调节旋钮处直接读取数值,再显示出来。 方法二:直接测量 使用单频测量模块进行频率、相位的测量。方法为将模块直接接到输出信号的端子,即可读取测量值。 方法三:利用FFT进行频率和相位的测量 在频率谱和相位谱上可以直接读取正弦信号的主频和相位。 也可通过FFT求得两正弦波的相位差。即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获得信号的想频特性,两信号的相位差即主频率处的相位差值,所以这一方法是针对单一频率信号的相位差。 前面板如下:

程序框图: 2幅频特性的扫频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BT3 D扫频仪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扫频法测量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增益及带宽。 二、工作原理 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一般在中频段K中最大,而且基本上不随频率而变化。在中频段以外随着频率的升高或降低,放大倍数都将随之下降。一般规定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指标为3dB,即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放大倍数的70.7%,相应的频率分别叫作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上下限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称为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它是表征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主要指标之一。如果放大电路的性能很差,在放大电路工作频带内的放大倍数变化很大,则会产生严重的频率失真,相应的

电工电子实验报告

实验一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 二、原理说明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测量某电路的各支路电流及每个元件两端的电压,应能分别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即对电路中的任一个节点而言,应有I=O;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应有U=0。 运用上述定律时必须注意各支路电流或闭合回路的正方向,此方向可预先任意设定。 三、实验设备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实验电路板 四、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图如下,用DVCC-03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电路板。 1、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电流正方向。如图中的I1, I2, I3的方向己设定。 闭合回路的正方向可任意设定。 2、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U1=6V, U2=12V。 3、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毫安表的“+、-”两端。 4、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电流值。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U1、U2也需测量,不应取 电源本身的显示值。 2、防止稳压电源两个输出端碰线短路。 3、用指针式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电压或电流时,如果仪表板指针反偏,则必须调换仪 表极性,重新测量。此时指针不偏,但读得电压或电流值必须冠以负号。若用数显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则可直接读出电压或电流值。但应注意:所读得的电压或电流值的正确正负号应根据设定的电流参考方向来判断。 六、思考题 1、根据实验数据,选定节点A,验证KCL的正确性。 2、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中的任一个闭合回路,验证KVL的正确性。 3、误差原因分析。

电工技术实训指导书

电工技术实训指导书 (第一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训练一电工安全基础知识 1、安全用电知识 (1)安全距离安全距离是指工作人员与带电导体之间、导体与导体之间、导体与地面之间必须保持的最小距离。在此距离下,能保证人身、设备等的安全。 (2)安全电压加在人体上在一定时间内不致造成伤害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安全

电压等级分为42V、36V 24V、12V、6V五种,一般情况下以36V作为安全电压。 (3)安全电流流经人体致命器官而又不至致人死命的最大电流值。安全电流值为 30mA, 2、电工安全操作知识 (1)电气操作人员应思想集中,电气线路在未经测电笔确定无电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可用手触摸,不可绝对相信绝缘体,应认为有电操作。 (2)工作前应详细检查自己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穿戴好必须的防护用品,以防工作时发生意外。 (3)维修线路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开关手把上或线路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牌,防止他人中途送电。 (4)使用测电笔时要注意测试电压范围,禁止超出范围使用,电工人员一般使用的电笔,只许在五百伏以下电压使用。 (5)在一个插座或灯座上不可引接功率过大的用电器具。 (6)不可用潮湿的手去触及开关、插座和灯座等用电装置,更不可用湿抹布去揩抹电气装置和用电器具。 (7)工作完毕后,送电前必须认真检查,看是否合乎要求并和有关人员联系好,方能送电。 3、电气火灾消防知识 ( 1 )电气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电气火灾是指由电气原因引发燃烧而造成的灾害。短路、过载、漏电等电气事故都有可能导致火灾。设备自身缺陷、施工安装不当、电气接触不良、雷击静电引起的高温、电弧和电火花是导致电气火灾的直接原因。周围存放易燃易爆物是电气火灾的环境条件。 (2)电气火灾的防护措施电气火灾的防护措施主要致力于消除隐患、提高用电安全,具体措施如下:①正确选用保护装置; ②正确安装电气设备; ③保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4、触电的危害性与急救 (1)触电的种类人体触电有电击和电伤两类。 ①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造成的内伤。通常说的触电就是电击。触电死亡大部分由电击造成。 ②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以及电流本身作用下造成的人体外伤。 (2)触电发生的主要方式 ①单相触电

产品开发-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 项目名称: 产品开发经理: 日期:

目录 1 系统概要叙述 (3) 1.1 系统方案 (3) 1.2 主要技术 (3) 2 公司现有技术状况 (3) 2.1 人员 (3) 2.2 设备 (3) 2.3 技术积累 (3) 3 关键技术分析 (3) 3.1 关键技术1 (3) 3.1.1 技术说明 (3) 3.1.2 技术难点 (3) 3.1.3 性能指标分析 (3) 3.1.3.1 可靠性分析 (3) 3.1.3.2 安全性分析 (3) 3.1.3.3 关键算法分析 (3) 3.1.4 解决方案 (3) 3.1.5 风险分析 (3) 3.1.5.1 风险概率分析 (3) 3.1.5.2 风险影响分析 (3) 3.1.5.3 风险严重性分析 (3) 3.2 关键技术 2 (3) 3.2.1 技术说明 (3) 3.2.2 技术难点 (3) 3.2.3 性能指标分析 (3) 3.2.3.1 可靠性分析 (3) 3.2.3.2 安全性分析 (3) 3.2.3.3 关键算法分析 (3) 3.2.4 解决方案 (3) 3.2.5 风险分析 (3) 3.2.5.1 风险概率分析 (3) 3.2.5.2 风险影响分析 (3) 3.2.5.3 风险严重性分析 (3) 4 可复用技术分析 (3) 5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3) 6 知识产权分析 (3) 7 结论 (3)

修订记录

系统概要叙述 1.1 系统方案 提示: 从技术角度分析本产品“做得了吗?” 、“做得好吗?”。 1.2 主要技术 列出本产品所要用到的主要技术,并对各项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2 公司现有技术状况 针对本产品所需要的技术,对公司现有的技术实力进行挖掘,资 主要是可获得的源,人员以及人员的技能水平。 2.1 人员 2.2 设备列出研发过程公司现有可用的设备。 2.3 技术积累描述公司已积累并可在本系统使用的技术。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

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基尔霍夫定律 1.1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 2. 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 三、实验内容 利用DVCC-03实验挂箱上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按图1-1接线。 1.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 U 1=6V ,U 2=12V 。(先调准输出电压值,再接入实验线路中。) 2. 以图1-1中的A 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 、C 、D 、E 、F 各点的电位值φ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 AB 、U BC 、U CD 、U DE 、U EF 及U FA ,数据列于表中。 3. 以D 点作为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测得数据列于表中。 图 1-1

四、思考题 若以F点为参考电位点,实验测得各点的电位值;现令E点作为参考电位点,试问此时各点的电位值应有何变化? 答: 五、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两个电位图形,并对照观察各对应两点间的电压情况。两个电位图的参考点不同,但各点的相对顺序应一致,以便对照。 答: 2. 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对误差作必要的分析。 答: 3. 总结电位相对性和电压绝对性的结论。 答:

1.2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 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 二、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与图1-1相同,用DVCC-03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电路板。 1. 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电流正方向。如图1-1中的I1、I2、I3的方向已设定。闭合回路的正方向可任意设定。 2.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 3. 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电流表的“+、-”两端。 4.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电流值。 5.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之。 三、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图1-1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I1、I2、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入表中,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答: 2. 实验中,若用指针式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数字电流表进行测量时,则会有什么显示呢? 答:

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 实验报告模板

《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上机实验——实验1描述性统计方法 学号: 姓名: 日期:

实验项目(一):描述性统计方法 一、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的描述性图表展示方法的原理及操作,包括:频数分布表、分组频数表、列联表、茎叶图、箱线图、误差图、散点图等; 掌握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方法的原理及操作,包括:算术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四分位数、极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标准分数、离散系数等。 2. 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内容:基于标准数据集,属性描述性图表展示方法(数分布表、分组频数表、列联表、茎叶图、箱线图、误差图、散点图等),对统计指标(算术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标准分数、离散系数、偏态峰态)进行计算。 实验要求:掌握各种描述性统计指标的计算思路及其在SPSS或EXCEL环境下的操作方法,掌握输出结果的解释。 二、实验过程 1、数据集介绍 1.数据库标题:鲍鱼数据 2.该数据库共计4177行数据 3.该数据有八个属性(包含性别共有九项) 4.以下是关于属性的描述,包括属性的名称,数据类型,测量单元和一个简短的描述: Name Data TypeMeas.Description ---- --------- ----- ----------- Sex nominal M, F, and I (infant)鲍鱼宝宝 Length continuousmm Longest shell measurement最长壳 Diameter continuousmm perpendicular to length垂直长度 Height continuousmm with meat in shell有肉的壳高度 Whole weightcontinuousgramswhole abalone整个鲍鱼 Shucked weightcontinuousgramsweight of meat肉的重量 Viscera weightcontinuousgramsgut weight (after bleeding)放血后内脏重 Shell weightcontinuousgramsafter being dried弄干后重量 Rings integer +1.5 gives the age in years +1.5=年龄 5.数据的值域

实验报告三(技术分析一)

实验项目三:技术分析(1)买卖时机的确定 一、实验目的: 1、本次实验主要在前两次实验(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选股)的基础上,通过技 术分析实践,确定买卖的时机。 2、了解和熟悉常用技术分析软件的界面、菜单、快捷键、主要功能,掌握个股 和大盘分时图的研判方法。 3、能熟练应用K线、趋势线、形态分析这几种基本的方法,对个股的趋势进行分析研判。 二、技术分析的意义: 通过基本分析寻找到好的投资对象以后,还要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这就需要进行技术分析。技术分析主要有图形分析和指标分析两种,同时,一些自动、机械的投资方法也可能会是你获得比市场平均收益略高的收益水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通过技术分析的实践,投资者能更加清晰地去选择投资对象,抓住投资时机,避免盲目投资,规避不必要的潜在风险。 三、实验操作: 实验设备: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 实验软件: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软件(世华财讯、通达信、大智慧、钱龙) 四、练习: 1、应用K线分析,对上次实验的所选股票,作后势预测。 2、通过趋势及形态分析,对所选股票确定买卖时机。 五、实验分析与结论 下图是蓝盾股份5月初的K线走势图,根据前期的数据来看,该股在短期内处于一个缓慢下降时期。但是下降到15.3元创下短期最低点,而且呈上吊阴线状,拉出一个比较长的阴线,说明下降到底部受到一定量的支撑,随后便有连续的4天阳线,呈一大一小交替分布,说明上涨力量受到空头的影响,持续大幅拉升的可能性不大。在后面的一周左右时间内,5日和10日均线接连穿插来回,呈现出多空相互博弈的水平状,单从60日和20日均线来看,可能后市继续下降。

下图是同期上证走势图 此时上证指数5日均线一直处于10日均线下方,整体处于下降通道中,说明蓝盾股份后期下跌的可能性比较大。 与预测相反,随后一周5日和10日均线穿破20日均线,大幅上涨达到了五连阳,股价最高达18.1元。

分时图与K线-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金融学院实验项目 课程名称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教学班号A03 上课学期2011-2012第2学 期 指导教师王辉 实验小组成员与成绩 序号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成绩1 2 3 4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了解和熟悉常用技术分析软件的操作,掌握大盘指数和个股分时走势图、K 线图的研判方法。 2.实验要求 (1)根据实验目的及指导教师的具体要求,确定实验具体对象、设计实验思路与步骤,用文字、图表、流程图、表格等形式记录分析过程,写出实验结论。最后总结本实验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见解,不可照搬教材或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 (2)截取价格走势图时,请将技术分析软件的配色改为“绿白”等浅色方案,并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使用“分时走势线使用粗线、分时重播、复权处理、显隐主图指标、窗口个数、分析周期、叠加股票、画线工具”等功能。建议利用技术分析软件或Windows的“画图”软件在走势图中添加一些文字、箭头、方框或线条后再粘贴到实验报告文档中。 (3)正文使用黑色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电子稿(注意按规范进行命名)和打印稿(用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或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不需彩色打印)。 二、实验设备与软件 1.实验设备:联接互联网的计算机 2.实验软件: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软件 三、实验思路与步骤 (确定实验分析对象,写出具体的分析思路和步骤)

1、分析大盘情况,确定是否入市 从大盘K线图可知,清明节假后大盘就处于上升趋势,五一前上证指数收盘于2396.32点,接近最近的一个最高点2460点。但是,五一假期新闻播报一系列A股利好消息,导致五月3号大盘会出现上涨。证监会公布的一系列政策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运行,增加股民的信心,近日,巴菲特发表看好中国股市的发言预计股民信心会更加坚定。因而大盘指数预计会突破压力线。 2、选择看好的股票——湘鄂情(002306) 因为五一后北京湘鄂情股份有限公司就开始出现微涨,而年报中发布的权益分派方案——10转10派5在5月5日实施导致该股5月7号跳空高开。 3、从各种指标分析该个股情况 如下。 四、实验分析与结论 (用文字、图表、流程图、表格等形式记录分析过程,最后写出实验结论) (一)分析过程 一、大盘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