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的新思维范式——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的新思维范式
——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摘要:《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后冷战时代研究国际关系领域的代表作,书中最核心的观点是“文明的冲突”,该书一经发表便在国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我国学者对他的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政策性的评价和立场性的批判。
本文认为,“文明冲突论”为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范式。
本文试图从“文明冲突论”本身和隐藏在其中的“西方中心论”及冲突趋势比较强的文明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做一简要评价。
关键词: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论“儒家—伊斯兰”联盟辩证思考
1993年在《纽约时报》上发表题为《未来的文明冲突也就是西方同其他地方的冲突》的文章,继而夏季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的论文,对自己的观点又进一步的阐发,接着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不是文明又是什么?》一文,来回答各国学着的批评和质疑。
3年后,亨廷顿将这些论文中的主要思想扩展为一本专著,取名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文明冲突理论做了详尽的解释和论证。
该书的主要观点是:在冷战后的时代,文明间的冲突已经取代了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以及政治、经济等的冲突,成为主导社会矛盾的主要形式。
一、亨氏文明冲突理论
这本书一共有五个部分,亨廷顿从文明这个概念开始,一步步深入提出文明冲突这个理论,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理论框架。
第一部分是: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首先亨廷顿为冷战后世界政治提供了几个范式——一一个世界、两个世界、或多或少184个国家、完全的混乱。
随后作者逐个批判其中的不足,借此提出自己的观点——文明冲突论。
从文明这个概念开始,写到了历史上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引出当今世界主要的文明——西方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和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者不再是一般的民族国家,而是文明的核心国家。
第二部分是:变动中的各个文明力量对比。
亨廷顿在这部分主要指出文明间的权力均势正在变化,“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①西方文明正在衰落,它在领土和人口、经济产值、军事能力等方面逐步发展缓慢;同时,亚洲和伊斯兰世界的本土化和挑战最为明显,“亚洲的自信植根于经济的增长,穆斯林的自我伸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源于社会流动和人口增长②。
第三部分是: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亨廷顿认为,“全球政治正沿着文化的界限重构”③,“文化认同的答案确定了该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位置,它的朋友和它的敌人”④。
冷战中的意识形态集团已经让我于文明集团。
因此,一个以文明为基础的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第四部分是:文明的冲突。
是这本书的核心,亨廷顿首先指出,西方和非西方的主要问题在于武器扩散、人权和民主、移民。
文明冲突有两种形式:断层线冲突、核心国家的冲突。
其实亨廷顿主要指出了两种文明的冲突: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或者“儒家—伊斯兰”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冲击。
第五部分是:文明的未来。
亨廷
“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顿并没有对文明的未来做明确说明,只是在结尾指出:
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⑤。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62页。
②同上,83页。
③同上,105页。
④同上,105页。
二、文明冲突决定论中的西方中心论
亨廷顿把国际关系的范式用文明冲突来解释,认为文明之间的冲突将决定未来国际格局。
同时认为文明冲突论的前提是承认西方文明的失落和非西方文明的崛起对西方文明的挑战,文明的冲突主要是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威胁。
由此可以看出文明冲突论中含有西方中心论的影子。
亨廷顿把世界上现在的文明分为八种,他认为,文明的固有特点决定了文明冲突的不可避免,这八种文明间的关系决定世界形态,文明间的差异将愈加扩大和强化。
他列举了一系列理由论证当代以及未来的文明冲突必将加剧。
这些分析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但就文明发展的整体来考虑,文明冲突论还是太过于片面了。
文明固然因为存在差异而产生竞争,但是文明会相互平等存在。
文明间也可以相互融合,“一部人类的文明史,是各区域文明形成、发展,彼此冲突激荡,又相互汲纳融汇的过程”①。
如今存在的八种文明,也不都是全部是本民族的,西方基督文明是各种文明交汇的产物,中华文明也受过佛教思想的影响,日本文明根源于儒家文明,和中华文明有密切关系。
文明间除了冲突之外,相互冲突、竞争的同时必然也会促进各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渗透。
文明冲突论也把世界间的冲突和矛盾全部转移到文明上来,没有注意到经济利益对政治的影响,冷战后意识形态确实不在是主要矛盾,但是不能保证它完全不存在了。
当今世界,以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利益在决定国际格局中仍然占据决定性的地位,“经济利益直接关系到各民族、国家和人群集团的生存与发展,并构成文明的物质基础”②,与经济相关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虽然有所淡化,但仍然存在着。
在文章中,随处可见亨廷顿“西方中心”的观点甚至是“美国中心”。
在过去几百年间,西方国家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处于领导地位,操控着世界秩序和规则,但是在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国家纷纷发展起来,西方对世界的控制力明显降低,多种文化体和多极的出现趋势越来越明显,相对来说,西方尤其是美国就衰落了。
西方文化确实在过去对世界影响非常大,但是在西方兴起之前亚洲文明对世界的影响不也非常大吗?世界不可能是一种文明的世界。
亨廷顿的西方中心观点在“西方化和现代化”里表现的比较突出,当前国际社会越来越现代化,但是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非西方越来越注重本土化。
亨廷顿也把美国的利益扩大为全球的利益,在文明的未来一部分中,他强调西方文明的未来在于美国如何把握自己,这更是把西方中心和美国中心合二为一。
三、“儒教——伊斯兰教”联盟对西方的挑战
在亨廷顿看来,文明冲突中最严重的是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冲突。
在第四部分中,除了讲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问题之外,亨廷顿都在说中国的崛起和断层线战争—伊斯兰的战争。
根据这些,亨廷顿提出了“德黑兰—伊斯兰堡—北京轴心”③,在对西方和非西方问题武器扩散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这里,亨廷顿明确指出中国对伊朗出口武器,并着重论述了中国霸权和血腥的伊斯兰世界,从这些都能看出来亨廷顿对中国崛起的担忧。
伊斯兰世界真的对西方世界挑战如此之大吗?“马小军断言,伊斯兰势力扩张之说,是西方舆论界编织出来的一个‘政治神话’,是一种有意无意的政治阴谋;真正具有强烈反西方倾向的伊斯兰国家,只有伊朗、伊拉克等极少数”④,我们承认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有过斗争,并且持续了很久,但是文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当今全球化趋势如此明显的时候,宗教在文明中占的地位还会那么重要吗?并且,不仅是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中,伊斯兰世界没有完整过,它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
对于这样的一个宗教,它怎么会扩张呢?它只会和其他
①王缉思:《文明与国际政治—中国学者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04页。
②同上,307页。
③[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214页。
文明产生差异。
没有到水火不容、产生冲突的地步。
虽然中国一直强调“和平崛起”,包含了两层意思:中国注重和平、中国会崛起。
西方人看到了中国崛起了一面,没有看到和平的一面,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呼声很高,这其实是“文明冲突论”的一个缩影。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美国还没有诞生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是世界上的强国,并且是绝对强国。
后来各种原因,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在中国落后的时候为什么西方人没有觉得是他们威胁了中国,西方可以崛起中国就不可以崛起吗?从二战之后,西方就一直对中国进行封锁,到现在也存在,封锁的最根本原因的意识形态的差别,这一直是中国和西方矛盾的焦点。
在亨廷顿看来,语言和宗教是文明的基本因素,那么印度、以色列、日本等语言和宗教都和西方不一致,为什么和西方也走的这么近呢?在当今社会,意识形态还是占主要地位,文明只是意识形态背后的力量而已。
“儒教—伊斯兰教”联盟真的会形成吗?国家交往中,抛开意识形态不谈另一个决定国家战略的一个因素是国家利益,二战中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在国家利益面前文明的作用已经不那么明显了。
中国也只是和伊斯兰世界中的几个国家友好,不能上升到“儒教—伊斯兰教”的高度。
姑且不说这种联盟是否存在,假设会形成,那这种联盟是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基础上的,一旦威胁到了利益,联盟就会崩溃。
亨廷顿的“儒教—伊斯兰教”联盟是他自己
四、亨氏理论辩证思考
亨廷顿的这本书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学术思想不多。
它是美国目前的外交政策的反映,亨廷顿所说的正是美国目前所做的。
把文明看做世界政治的重要因素加以研究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不能把文明上升为主流意识。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文明”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概念,“文明”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绝对化。
亨廷顿把中华文明又成为儒家文明,按照他的观点,宗教是文明形成的一个基本因素,所以儒家思想被称为儒教,但是儒教思想能被称为宗教吗?现代中国社会有儒教吗?不能因为中国宗教原因就简单归结宗教。
同时,单从地理上来谈论文明是不科学的,亨廷顿几乎是按照地理分界线来划分文明。
工业化、科技化、现代化、民主化都可以称为文明,如果从这个层面上讲,文明就没有冲突,只有平等存在、相互竞争,最后都想达到现代化的目的。
对于文明间的关系,亨廷顿也片面化。
他把武器扩撒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看,认为中国和伊斯兰世界之间的军火贸易是联盟的一种倾向,但是没有谈论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的现象。
对于2000年奥运会主办方的选择上,他用文明的界限来说明,但是亨廷顿没有看到隐藏在投票背后的是政治、经济上的博弈,是否是文明冲突还有待研究。
亨廷顿的观点和美国处事观一样——采用“双重标准”,他一方面举例说明文明间的冲突,但是对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和美国有关的能反驳文明冲突的观点确避而不谈。
这一方面说明亨廷顿的“西方中心论”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亨廷顿是美国政府的喉舌,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寻找合适的借口。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本书的优点:立意宏大,结构合理,论证有力。
为我们研究冷战后时代的国家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突破了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范式。
五、结语
“文明必须通过交融才能发展,没有交融就没有文明”①。
文明从产生开始,就不是孤立存在的,文明不是一个民族、一个部族创立的。
文明要发展也不能孤立存在,中国闭关锁国的教训现在仍然记得,原始丛林中的文明不能发展也是孤立的原因。
在后冷战时代的今天,
地球正面临正复杂的矛盾,全球变暖、环境保护等,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共同承担责任,合作才是发展的出路。
文明存在差异,但是文明也可以和平共处、平等竞争。
对于文明,我们要变换一下视角,重新来观察世界,从现实中寻找依据。
如果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历史意识来研究文明和文明间的关系,并把这些研究和当今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新世纪。
参考文献: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②王缉思:《文明与国际政治—中国学者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版.
③潘忠岐:《“文明冲突”理论的系统阐释—亨廷顿新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