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一 专题整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三维线索
时段特征 纵横链接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 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在中央,北宋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在地方,派文官作知州与 州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通过以 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 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区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解析
图示为秦朝的行政设置的情况,不能体现灭六国时的情 况,①不正确。 0 和 1 靠在一起,而我们知道,咸阳是秦朝的首都,因此 ②正确。 临洮是秦长城西至点,不是疆域的西至点,③不正确。 从图片上看,郡密集地区主要是在黄河流域,这一时期该 地区是中国文化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④正确。
()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解析
根据“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分析可知, 虽然通过写诗词歌赋进入仕途的人员很多,但是有真才 实学的却不多,这体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在考试内容上和 选拔人才上的担忧,因此 A、B 包含在材料中;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体现了 D 项。 在材料中没有提及人才选拔的公平性问题,同时从材料 看这只是范仲淹个人的看法,不能体现普遍质疑。故 C 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 政治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制度逐步确立
外交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
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文字狱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科技
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
近代科学产生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例 1 宗法制——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
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尚未建立起对地
度初步萌芽的演变历程 方的绝对集权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三维线索
时段特征 纵横链接
秦朝封建专制主 封建专制主义为核心,皇权至
义中央集权制度 上,凸显人治和专制色彩;中
秦汉至 正式确立,经历了 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专制主
明清(公 两汉时期继承和 义中央集权的基本矛盾之一,
()
①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②尚书令职位曾经空缺
③唐朝宰相的权力削弱 ④仆射位居三省长官之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解析
从材料看,隋唐时三省六部制正常实行,也符合历史事 实,①不正确。 由材料“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 为尚书省长官”,可知尚书令职位曾经空缺,这体现的是 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②正确。 三省使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强化了君权,③正确。 三省长官互不统属,相互牵制,④不正确。
答案 D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例 2 中央集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石
读《秦王朝郡的设置图》(右图)。图中
“0”为咸阳,“1”为内史,其他数字
分别代表不同的郡。下列解读正确的

()
①该图反映了秦王嬴政灭六国时的情况
②“1”地不设郡可能与该地为秦国都
管辖有关 ③秦朝疆域“西至”的临洮
为图中“46”郡管辖 ④图中设郡密集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审题
A 项察举是以“孝廉”为参考,由地方官员推荐符合这些 条件的人才到中央做官,不符合题意; B 项九品中正制选才标准是门第、出身,介于贵族与平民 之间的士很难进入社会上层,不符合题意; D 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如汉初、明初有很多开国功臣出身 于下层知识分子,不符合题意。而科举制在实施的过程中,
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三维线索
时段特征 纵横链接
横向链接
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
中国
西方
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开展工
经济
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业革命,向工业国家转变
答案 C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例 4 古代政治制度——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欧阳修的《新唐书》中记载:“初,唐因隋制,以三
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
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材
料说明了
答案 D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针对性训练 2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士的地位介于贵 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中,成为上下升降的汇聚之 所,观念转变也较快”。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 A.察举征辟制导致知识分子最善于接受新思想 B.九品中正制促成大部分的士进入社会上层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地位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 D.农民起义式的社会流动不能使下层知识分子的地位 上升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三维线索
时段特征 纵横链接
历史时段
通史概览 通史线索
历史特征
先秦政治制度经历了原 血缘关系同政治
始社会民主制(禅让制) “家国一体”;等
170 万年前~ 制、王族内部宗法制、 级森严,带有浓厚
公元前 221 年) 地方分封制再到战国时 的宗族色彩;中央
的秦汉政治
百官公卿
形成
古代中国的
法令出一
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 君权和相权 的演进与强化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专制政体与帝王权力的强化; 监察体制和选官制度的历史
演变
行省的设置
专制时代晚期 内阁制度的形成 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
的政治形态 军机处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朝的边疆政策 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A.宗法制要求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D.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宗法制下的继承原则首 先是看有没有嫡长子;若无嫡长子,则年龄大者 继承;若年龄相当,则按德行;若德行相当,则 靠占卜来解决,故 A、B、C 三项错误。因此, 答案为 D 项。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三维线索
时段特征 纵横链接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 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
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 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
答案 D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例 3 科举制——追求社会公平公正的重大举措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
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
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
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
不包括
答案 B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例题 (2013·广东卷)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
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识系统
审题思路
(1)审题干:题干叙述了什么现象?测试要求是什么? “百姓”的含义在战国时期发生变化,由对贵族总称变 为民众通称。试题要求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看选项:选项中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现象有哪些? 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A、D 选项不符合 史实。B、C 选项出现在战国时期。
逐渐取消了一些身份的限制,使得下层知识分子也可以通
过科举考试进入社会上层,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审题思路
(3)找关联:关联点是“贵族”成为“民众”。贵族因 血缘关系而产生,由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而形成 不同等级的世卿世禄的贵族。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使 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转变,宗法制衰落,贵族特权 被废除,故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百家争鸣虽出现于 战国时期,但与贵族制的废除无直接关联。
答案 B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针对性训练 1 《旧唐书》载,“长庆、太和中,(狄兼谟)历郑 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开成初,度支左 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 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曰:嘉卿举职,然朕已
赦其长官,典吏亦宜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
元前 发展、魏晋隋唐时 斗争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
221~ 期的完善巩固、宋 加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
1840 年) 元时期的加强、明 央政府内部一对基本矛盾,斗
清时期空前强化 争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
的演变历程
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三维线索
专题线索
时段特征 纵横链接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
()
①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 ②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 ③封
驳制度降低了决策的随意性 ④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A.①②③ C.①②③④
B.②④ D.①③④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审题
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开成初年文宗欲赦左藏库赃吏,狄 兼谟封还敕书,文宗表扬了狄兼谟的忠于职守,解释说 左藏库长官已赦在前,左藏库的典吏也该赦,文宗鼓励 狄兼谟说,今后诏敕如有不妥,你不要为封敕感到为难。 这说明,唐代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有封驳权;给事中 只有封还诏书的权力,没有否决权,故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说法皆正确。
人民版
必修第一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整合
知识系统
高度·深度·广度
夏商政治形式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中国早期政治
西周分封制 制度的特点
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西周宗法制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六王毕,四海一”
走向“大一统” 海内为郡县
秦汉时期“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