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改变类似于乙脑,若在夏秋季节极易与
乙脑相混wenku.baidu.com。

此病常有额叶及颞叶受损的定位症状,脑电图 显示局限性慢波 重症者因脑出血坏死性病变其 脑脊液可呈黄色,细胞数中以红细胞为主。

确诊亦有赖于脑脊液和/或血清的特异性抗体、
抗原的检测。
李斯特菌脑膜脑炎

好发于新生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高热—抽搐—呼吸衰竭
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 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5)其他
锥体束受损---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
巴彬斯基征阳性。少数人可呈软瘫。 小脑及动眼神经受累---眼球震颤、瞳孔扩或可 缩小,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等; 植物神经受损---尿潴留、大小便失禁;浅反 身减弱或消失,深反射亢进或消失。
乙脑于1935年在日本发现,故又称为日
本乙型脑炎。 在我国1940年从脑炎死亡病人的脑组织 中分离出乙脑病毒,证实本病存在。
病原学
1.乙脑病毒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 ,呈球型,
直径20~30nm,核心含单股RNA,有衣壳。能 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尤其是神经细胞。 2.本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 不强,56℃30分钟或100℃2分 钟即可灭活。但对低温和干燥 的抵抗力很强,用冰冻干燥法 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年。
爆发型
超高
深昏迷 反复强烈 病理反射强
并发症
发生率约10%
(一)继发感染:
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多因昏迷患者呼吸道分泌 物不易咳出,或应用人工呼吸器后引起。次为肺不张 、败血症、尿路感染、褥疮等。
(二)消化道出血:
重型病人可因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甚 至引起休克、死亡。
(三)严重病人可发生ARDS
脑膜刺激征
屈颈试验
患者多伴脑膜刺 激征阳性,腹壁 反射及提睾反射 减弱或消失,膝 腱反射先亢进后 消失,巴氏征阳 性。
克匿格(Kernig)征
布鲁津斯基 (Brudzinski)试验
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在2~5天降至正常,昏迷
转为清醒,有的患者有一短期精神“呆滞 阶段”,以后言语、表情、运动及神经反 射逐渐恢复正常。 重症病人可有恢复期神经精神症状如神 志迟钝、痴呆、失语、流涎、吞咽困难、 四肢强直性瘫痪或扭转痉挛等。
治疗护理措施:
饮食:
按不同病期给予不同饮食。 初期及极期:发热期间给清淡而富于营养的 流质饮食,酌情给清凉饮料, 昏迷者给鼻饲,不能鼻饲者静脉补液。 恢复期:逐渐增加营养,高热量饮食及维生素。
病情观察:
注意精神、意识、体温、呼吸、脉搏、
血压以及瞳孔的变化。 注意高热持续时间及热型,有无惊厥先 兆。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兰大二院神经内科


乙型脑炎是由嗜神经的乙型脑炎病毒所致 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性 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猪,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 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 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 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 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常在1020×109/L, 中性粒细胞比率> 80%以上。
实验室检查
(二)脑脊液: 压力升高
1. 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混。
2. 常规:WBC 0.05~0.5× 109 /L,淋巴细胞 为主。 3.生化:蛋白定量轻度升高,氯化物正常, 糖正常或偏高。 4.少数早期脑脊液正常。
治疗要点
乙脑病情重,变化快,高热、抽搐、呼
吸衰竭是本病的三个重要症状,可互相 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及时发 现,抓住主要矛盾。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缓解重在在管理好生 命体征尤其是气道的有效管理。
急性期
1.抗病毒:
1A干扰素: 100~3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3次。 干扰素是免疫调节剂 , 可以抑制病毒复 制和病毒由感染细胞的释放,增强巨嗜细胞 的功能,减少产量,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 一定条件下起增殖或者抑制的双向调节作 用。

病程1~3天,起病急 体温在1~2日内升高到38~39℃ 伴头痛、神情倦怠和嗜睡、恶心、呕
吐可有颈项强直及抽搐
脑实质病变期(极期)★
病程第4~10天,突出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症状 (1)高热 体温高达39~40℃以上。热度越高, 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2)意识障碍 嗜睡、昏迷。 (3)惊厥或抽搐 (4)呼吸衰竭 (5)其他
(1)持续高热★
为乙脑必有症状。 体温高达39~40℃以上持续7-10日,
重者长达3周。 高热定为持续性,可伴寒战,注意 头痛与发热先后顺序。
(2)意识障碍★
为乙脑主要症状。
大多数人在起病后 1 ~ 3 天出现不同程度的
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嗜睡常为乙脑 早期特异性的表现。一般在7~10天左右恢 复正常,重者持续1月以上。 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
流行三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传染源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猪,尤其仔猪为主要传染源 其次为家畜、家禽、蝙蝠等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传播途径
主要途径:蚊虫叮咬 国内传播的蚊种:库蚊、伊蚊、按蚊 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兰州市淡色库蚊为次要传播媒介
乙脑患者丘脑受累占94%至100%,中脑受 累占58%,基底节受累占35%,丘脑、中脑对称 性损伤是乙型脑炎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2)确定诊断:
血或脑脊液乙脑病毒IgM抗体检测是确诊的 主要依据。
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真 菌性脑膜炎、中毒性痢疾等鉴别。
中毒性菌痢
与乙脑流行季节相同,多见于夏秋季,但 起病比乙脑更急,多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高热、 抽搐、休克或昏迷等。乙脑除暴发型外,很少 出现休克。可用1%~2%盐水灌肠,如有脓性或 脓血便,即可确诊。
流行特征
流行地区:我国除东北北部、青海、新
疆、西藏外均有本病流行。 发病季节: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80~ 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 与气温、雨量和蚊虫孳生密度高峰有关。 起病形式:乙脑呈高度散发性,同一家 庭同时有两个患者罕见。
发病机制
带病毒的蚊虫 叮咬 人体----- 病毒 进入
急性期
干扰素对乙脑病毒的增殖有显著阻碍作 用,根据病毒抑制效果的差异,推测干扰素可干 扰某些细胞的DNA合成和细胞代谢系统,影响 病毒复制的相关因子,进而抑制病毒颗粒形成 所必需的 E 蛋白质合成 , 使病毒产生量明显降 低。
急性期
干扰素对肝和中枢神经细胞系感染的乙 脑病毒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后者更为 明显,加之干扰素可通过血脑屏障,如果早期 使用,能抑制病毒增殖,同时增强巨嗜细胞的 功能,减少血液中病毒数量,减轻病毒血症, 使患者脑细胞损害减轻,从而减轻脑实质炎 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不留后遗症。
(3)惊厥或抽搐★
是乙脑严重症状之一
A.手、足、面部抽搐或惊厥;
B.全身性阵发性抽搐或全身强直性痉挛
(4)呼吸衰竭★
是乙脑最为严重的症状,也是重要的死因。 主要是中枢性的呼吸衰竭,可由呼吸中枢
损害、脑水肿、脑疝、低钠性脑病等原因 引起。 表现为呼吸表浅,节律不整、双吸气、叹 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氏呼吸以至呼吸 停止。
发生率约8%。表现为呼吸困难、缺氧及紫绀,血 气见氧分压及氧饱和度下降,甚至死亡。发生原因可 因乙脑病毒本身致肺病变、脑水肿或呼吸道阻塞等综 合因素引起。
(四)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一般单眼发病;无反复发作,预后不良,各种治疗 难以奏效。一般有三期:急性期,突然发病,有急性色 素膜炎的症状和体征,一般可以是眼睛发红、视力下降 。缓解期,发病20-30天后前节炎症消退,但玻璃体仍浑 浊,视盘充血,水肿逐渐消退。末期,发病后1.5-3个月 ,视力急剧下降,出现视网膜脱离。许多学者认为是单 纯疱疹病毒所致,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曾 用类固醇、消炎痛、血管扩张剂、血小板抑制剂、转移 因子及细胞毒药物等。关于类固醇疗效的报告不一致, 多数作者认为无效。
实验室检查
(三)血清学检查
1.特异性IgM抗体测定:一般在发病后3—4 天即可出现,脑脊液中最早在病程第2天测 到,两周达到高峰,可作早期诊断用。 轻、中型检出率可达95%。重型病人免疫 低下、抗体出现迟,故检出率低。
实验室检查
2.其他检查: 1)补体结合试验,无早期诊 断价值。双份 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为阳性。 2)血凝抑制试验抗体出现较早,于第2周效 价达高峰,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增高有意义。 3)中和试验特异性较高,抗体出现迟于2个 月时效价最高,可持续5一15年。用于流行病 学调查。
血循环 引起 病毒血症 侵入 血脑屏障
CNS 广泛病变。 隐性感染。
不侵入血脑屏障
(毒力与数量--------反应性及防御机能)
病理变化 ---大脑病变
以脑实质广泛性炎症为主,脑实质病变
较重,间脑、中脑病变重。肉眼观察, 大脑和脑膜有充血、水肿和出血。 脑膜病变较轻,脊髓病变轻。
病理变化 ---血管病变
脑内血管扩张、充血、小血管内皮细胞
肿胀、坏死、脱落。血管周围环状出血, 重者有小动脉血栓形成及纤维蛋白沉着。 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可形成“血管套”。
病理变化 ---神经细胞
变性、肿胀与坏死
神经细胞变性,胞核溶解,细胞浆 虎斑消失,重者呈大小不等点、片状神 经细胞溶解坏死形成软化灶。坏死细胞 周围常有小胶质细胞围绕并有中性粒细 胞浸润形成噬神经细胞现象。脑实质肿 胀。软化灶形成后可发生钙化或形成空 洞。
蛋白增高其痰,涂片或培养可检出结核杆菌。
必要时可行X线胸片和眼底检查,协助鉴别。
流行性腮腺炎并脑膜脑炎


误诊主要是因乙脑病人亦可出现腮腺肿大。
61例确诊的乙脑病人中合并腮腺肿大者占32.8%

死亡的伴有腮腺肿大的乙脑病人腮腺组织病理
检查均为正常,提示乙脑病毒本身就可引起非
特异性腮腺肿大
单纯疱疹病毒
病理变化 ---胶质细胞
增生 主要是小胶质细
胞增生,呈弥漫性或灶性分 存在血管旁或坏死崩解的神 经细胞附近。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
按照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
典型分期:病变前期、病变期、恢复期
高危因素:年龄60岁以上
既往高血压 DM 其他慢性基础病
脑实质病变前期(初期)
后遗症期
虽经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在发病6个 月后仍留有神经、精神症状,称为后遗 症。发生率约5~20%。以失语、瘫痪 及精神失常最为多见。如继续积极治疗, 仍可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临床分型
体温(℃) 神志 轻型 中型 重型 38-39 39-40 40 清晰 有 昏迷 抽搐 无 有 持续性 神经反射 脑膜征不显 脑膜征明显 病理反射强
临床特点为高热、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半数
以上病人有神志改变,重者有抽搐、昏迷。 致病菌虽命名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但 临床罕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单核细胞增 多。

治疗护理措施:
病室应安静,对病人要尽量避免不必要
的刺激。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口腔、皮肤清洁。 为防止继发感染,定时翻身、拍背、吸 痰。预防压疮措施。
实验室检查
(四) 病毒分离: 病程第1周内死亡病例的脑组织中可 分离到病毒,但脑脊液和血中不易分离 到病毒。不适用于临床诊断。
影像学检查
乙脑患者 MRI 检查所示脑实质病变:丘 脑部位的高异常信号和脑组织肿胀
(1)初步诊断:
诊断要点:
临床上以起病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 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
(2)高度怀疑:
传播途径
死水是蚊子滋生地,离开水源地蚊子
很快死亡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
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 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 近年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有相对增高趋势
多数人通过临床上的轻型感染获得免疫力。
此次以中老年人多见; 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易感。
化脓性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与乙脑类似,但多以脑膜 炎的表现为主,脑实质病变表现不突出,脑脊液 呈细菌性脑膜炎改变,涂片和地养可找到细菌,
其中流脑多见于冬春季,大多有皮肤、黏膜瘀点。
其他细菌所致者多有原发病灶。
结核性脑膜炎
无季节性,多有结核病史,起病较缓,病 程较长,脑膜剌激征较明显,而脑实质病变表 现较轻,脑脊液氯化物下降较明显,糖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