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髓核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髓核的研究进展
张强。

邹德威
(解放军306医院全军脊柱外科中心,北京100101)
关键词:椎问盘切除术,经皮;腰痛;脊柱融合术;髓核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09)48-0001-03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慢性腰痛主要原因,手术摘除突出的
髓核或采用椎间融合是标准的手术方式,已经积累了不少成
功的经验,受到普遍肯定。

近年研究表明,脊柱融合手术作
为治疗腰痛的主要方法,其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结果并不
十分满意。

摘除突出变性髓核后,用人工髓核(PDN)植入来
代替并重建脊椎的稳定和力学特性,即保留运动节段的非融
合技术——PDN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显示良好
的应用前景。

1PDN的设计
1988年Charles研制PDN原型,1990年定型,是现代人
工髓核的开端,十几年间,相关产品已达十余种,目前国内还
没有自主产权的产品。

正常情况下髓核组织外观呈胶胨状,
有黏稠的蛋白多糖组成,疏松的纤维束嵌入其中,这些纤维
束排列成紧密的网状结构。

髓核具有吸收水分的特性,通过
吸收水分改变内部张力。

一种理想的PDN假体应该是可以
恢复运动节段的功能,恢复节段的灵活性、稳定性。

并且无
痛,同时可以允许椎间盘长期有效的工作,并且有灵敏性和
耐用性,通过进行PDN的手术置换,来延缓退行性病变导致
的疼痛症状。

髓核置换的目的是维持椎间盘高度,保留活动
性,维持椎间盘的运动功能,恢复正常髓核功能,减轻椎间盘
性腰痛。

首先着眼的设计是仿生假体,制作具有近似正常髓核的
黏弹特性材料。

但理想的髓核要求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巨
大的抗疲劳强度,又不会因为长久使用而破裂,承载时能将应
力均匀分布传递至纤维环和临近椎体,而且能吸收负荷能量,
维持脊椎节段正常的或接近正常的功能。

目前PDN分为限
制性和非限制性两种。

限制性:预先用材料做成一定形状,髓
核为水凝胶,吸水膨胀难以控制,植入时纤维环破坏较大,不
是解剖匹配,假体脱落、磨损时有发生;非限制性:可注射性,
基金项目:国家863课题(2006AA0224D4)。

作者简介:张强,男,医学博士,解放军306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
事脊柱外科专业。

现任《颈腰痛杂志》、<山东医药>、《中国矫形外科杂
志)等杂志编委,华裔骨科学会脊拄外科分会会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
柱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E.mail:zlIangqme@siM.咖・述评・
创伤小,不损伤纤维环,容易植入,解剖适配性好,但椎间高度
维持差,理想的材料尚未开发出来。

1981年Edeland提出
PDN的3个原则:在生物力学和生物学上模拟生理髓核;具有
黏弹性、亲水性;PDN应在椎问小关节发生退变前植入。

2水凝胶PDN
目前国内常用的是德国Raymedica公司生产的PDN假
体,其外套为聚乙烯纤维,核心为能吸水膨胀的半流动性水
凝胶(聚丙烯和聚丙烯酰胺共聚物),依大小和形状不同分6
型:矩形PR525、725、925三型,楔形PW525、725、925三型。

植入方法:微创球囊撑开注入原位聚合髓核,球囊撤出;生物
材料的选择:可注射,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无致癌,生物力学
和吸水性能良好。

Bao和Highan采用水凝胶材料制作PDN。

Yuan在动物
中应用,发现能恢复椎间高度,并具生物力学特性,使人体的
椎体终板不变形,减少下沉。

这种假体称为AHDN,已由欧
洲厂家生产并已进入临床试用阶段。

欧洲Raymediea公司研发的PDN假体由高分子聚乙烯
外盘和半流体水凝胶髓核构成,这种髓核由聚丙烯氰与聚丙
烯酰胺共聚物制成,现在欧洲一些国家中使用,世界范围内
采用PDN的患者已超过数千例。

这种髓核完全膨胀后可吸
收本身重量80%的水分,故膨胀性抗张力强度良好。

Norton
等按照正常人20~50a的使用寿限,把PDN200—800N负
荷循环撞击500万次,疲劳试验显示假体的机械性能和生物
力学特性稳定,在尸体标本上所进行的生物力学试验证明
PDN不仅能恢复正常椎间高度,还能吸收负载能量,维持脊
椎的生物力学差别,表明髓核摘除后节段的脊柱活动度增
加,屈伸运动增加118%,侧弯增加112%,轴向旋转增加
121%,脊柱刚度减少150%;而PDN植入以后脊柱活动度中
屈伸、侧弯和旋转分别减少102%、88%和90%;特别是旋转
切面上,置换后脊椎节段的强度比正常髓核的强度增加了
10%,脊柱更趋稳定。

在中性区,髓核切除后屈伸活动增加
210%,侧弯增加173%,轴向旋转增加107%;脊柱植入PDN
后,脊柱活动度分别恢复屈伸146%、侧弯149%和旋转
44%,故脊柱的旋转稳定增加,PDN已在我国少数医院试用。

Klara等对退变性椎间盘病采用32DF椎问盘髓核置换,对椎
间高度恢复和脊椎的活动范围接近正常,而1997~1998所
1万方数据
施行的置换术成功率较低,而且再手术翻修率为38%,这种32DFPDN由水凝胶状核和聚乙烯套组成。

Nishimura对经皮髓核摘除后,将新鲜髓核或经冷藏的髓核重新植入椎间盘内,发现椎问盘包括纤维环、终板和髓核的退变延缓。

Yuan在狒狒身上用特殊器械将水凝胶髓核假体通过纤维环上的/b:fL植入,经动物实验和生物力学测试显示它可恢复正常椎问高度和牛物力学功能。

由于假体由聚乙烯醇和水组成,含水萤高,故弹性模昔相对较低而易适于终板,可减少终板变形和继发下沉,此种髓核假体(AHDN)由Stryk—erHowmedicaOsteonics公司生产,它是最接近临床的水凝胶关节成形装置,目前正在欧洲进行临床试用。

Neudisc…PDN假体,为水凝胶性,吸水迅速增大增宽,填充髓核内的空腔,恢复椎问盘高度,早期临床试验假体是稳定的,可改善II{}i床症状。

微创通过纤维环l:6mm小切口置入,能在腔镜下微创完成手术。

后路使用6mm内径和7mm外径套管进行椎问盘髓核切除,经椎管人路可以通过单侧或双侧纤维环开窗完成。

Biodisc。

”髓核水凝胶含水性模拟了椎间盘负重时的流体力学以及负重后的载荷分布,是在椎间盘切除术的同时原位进行蛋白水凝胶的聚合反应,BiodiscTM髓核通过填充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的空隙,修复纤维环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避免或减少术后不稳和下腰痛的发生率。

Biodisc“髓核由两部分组成,包括牛血清蛋白溶液(BSA)和戊二醛溶液,比例为4:1,两种溶液在注射接头内发生交联聚合反应,产生一种富有弹性、柔切的水凝胶内植物并和患者组织相结合。

聚合反应在混合后立即发生并持续20~30s,Biodisc“髓核在2min内获得最大强度,仍在I临床试用阶段。

3注射型PDN
注射型生物学材料可完全填充椎间盘,根据所使用材料不同,液体Ⅱ丁以在不规则缺损区内流动,还可对邻近组织进行连接,可以和细胞或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增强修复作用,延缓髓核退变。

这些生物材料是以黏性流体形态注入,通过热敏交联,酸碱度交联,光聚作用,或加入凝固剂使之成为一种凝胶样物质。

早在1962年,Nachemson就提出使用普通注射器注射硫化硅酮到退变的椎间盘内,随后,Schneider和Oyen研究了硅酮弹性体在椎间盘的应用。

此后不同的町注射材料发展起来,其中包括:交联丝、弹力蛋白聚合酶、聚氨酯填充气球、聚乙二醇胶原、壳聚糖、各种注射型合成聚合物、重组生物弹性材料、光固化聚乙二醇高分子材料和其他多组分聚合物材料。

目前还有很多学者从事其他椎间盘可注射材料的研究,这些材料就包括重组蛋白共聚物NuCore“注射型髓核,它有来源于丝纤蛋白和弹性结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所组成。

这种髓核是由Cappello及其助手完成的,将有望彻底改变对腰痛的治疗方法。

NuCore。

”注射型髓核与人类髓核非常接近,尽量模仿人类髓核的蛋白含量、水含量、pH值以及复合度,使用时混合非常低浓度的二异氰酸盐为基础的交联剂,在其变成黏性凝胶状前,有大约90s操作时间将它注入椎间盘,材料在形成交联后30min来达到最终机械强度,但5min后他就已经充2
出丕医药至鲤2堡箜塑鲞筮垒墨翅
分凝胶化,可以结束手术,材料科学试验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NuCore。

”注射型髓核可以防止椎问盘髓核摘除术后引发的失稳,恢复脊柱的功能和稳定性。

瑞士的一项临床应用报道表明NuCore。

”注射性髓核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AdvancedBiosurface公司研制一种可在术中塑形的聚氨甲基酸乙酯聚合体、传递气囊、导管中聚合体注射枪,填入聚合体时气囊会撑开椎间隙。

并具可控性,测试证明不仅符合力学特性,还达到生理特性的人工髓核要求,但现在尚未进入临床应用。

4TranSl经皮髓核置换(PNR…)
PNR。

”由两个带螺纹的肽椎体锚钉和连接它们的柱状硅胶膜组成,借助经S.入路和椎问盘摘除器械,在保留终板的情况下摘除髓核.然后将其安在不锈钢和钛制的传送装置上。

传送装置由导管导入,锥头端有孔,允许液态硅胶注入间盘内的硅胶膜中,这种硅胶可以原位成型,硅胶膜可以扩张,这种原位成型的硅胶有两种单独的初始聚合物和催化它们原位交联成弹性硅胶的催化剂组成。

这些材料具有低黏滞性,注人椎问盘可扩张在硅胶膜内,充填髓核摘除术后的间隙。

混合后交联形成弹性硅胶在体温下大约需要5min,生成的材料是一种屁影且低硬度的橡胶,具有很高的机械特性(抗拉强度,延展度、抗撕裂强度)和出色的抗压和永久变形能力。

5硅橡胶PDN
硅橡胶人工髓核如设计高度小于2mm,假体可出现脱落、磨损等问题。

国内学者采用硅橡胶制作成中厚边扁的圆盘状髓核,为7例患者进行了PDN置换,取得短期(2a)随访,症状缓解,PDN无移位等并发症,但是椎问高度丢失显著。

徐印坎等的20例硅胶椎间盘髓核置换,经2—7a的随访,除1例假体移位外,其余19例术后症状明屁缓解或消除,且椎问高度仍获满意维持,但磨损、折迭、破裂等并发症仍有潜在发生可能。

由此证明即使髓核摘除,若早期植入人T髓核充填,确可延缓椎问盘的退变。

6适应证和禁忌证
PDN是机械性稳定装置发挥作用的,借以替代病理性或功能丧失的髓核,以恢复椎间高度和节段稳定性,防止或遏制椎问盘、小关节的加剧退变,避免由此并发的脊柱失稳、滑脱和顽固性疼痛,故进行PDN的置换必须有严格的指征。

当前公认的适应证为:①年满18岁以上,而上限认为60—65岁以下;②IJ2一S。

单节段椎问盘退变性病变,以椎间盘源性腰腿痛为主要症状;③经认真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不能缓解,影像学证实与椎间盘源性异常的症状与体征的一致性为依据。

公认的禁忌证为:①严重症状的中央型椎管狭窄、椎问孔或侧隐窝狭窄;②真性或假性腰椎滑脱超过1度,或峡部不连;③关节突关节退变或骨折;④严重骨质疏松症、骨软化;⑤纤维环不完整;⑥多节段脊椎退行性病变;⑦手术部位或邻近椎管有良性或恶性肿瘤;⑧手术部位的全身性抑局灶性感染;⑨术区椎体骨折或创伤引起的神经功能丧失;⑩先天性脊柱或脊髓畸形及体质量指数大于30,或病变于IJ5、s。

,而体质量超过90kg。

作为术者面对手术患者,必须清楚
万方数据
了解适应证,并排除禁忌证;综合评估人工髓核置换后的利远大于弊时,可考虑实施该手术。

7小结
目前PDN虽然种类繁多,主要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两种,真正的第1代植入髓核的材料是由Femstrom描述的不锈钢球。

椎间盘切除术后将钢球植入椎间隙,尽管在一些患者中,钢球最终沉降入椎体内,但他们报道疗效要优于单纯的椎间盘切除术。

目前正在临床试验的是由Ray首先描述的PDN,它建立在以水凝胶作为植人椎问盘基础之l:的。

最初存在假体移位的问题。

但是植入物设计上的改进开始寻找这一问题的原凶。

正如Charite全椎间盘置换是基于自然椎问盘运动的研究,PDN是建立在椎问盘髓核的流体静力特性研究之上的。

除了水凝胶和其他“弹性”材料允许通过植入物设备的压缩产生运动外,另一种机制的髓核置换已经开始被引进。

NuDisc在理念上与目前的全椎间盘置换相类似,通过凹面和凸面之间滑动的关节产生运动。

对髓核植入术的一个担心是大部分植入物需要穿过椎间盘纤维环,这可能会是纤维环退变的开始。

但如果PDN能够减少纤维环的载荷,那就町能不会产生临床症状。

这种潜在的问题可能会由经s.技术得到完全的避免,该技术通过骶骨达到椎间隙,到达髓核而不影响任何的纤维环结构。

总之,目前还没有一种PDN能够完伞模仿正常人体髓核的生物力学功能,主要原凶是生物材料技术还没有达到完全模仿止常人体髓核的水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PDN置换也会像人T关节置换一样,达到一种理想的临床应用水平。

(收稿13期:2009-03-22)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父婴传播效果观察
丁冬梅。

张俊明
(姜堰市中医院,江苏姜堰225500)
1998年2月~2008年12月,我们运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C)联合乙型肝炎疫苗(HBVac)阻断乙肝父婴传播,取
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从妇产科及感染科门诊中选出夫妻问男方血
清HBV.DNA(+)、女方无各型肝炎病毒感染的112例为研
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64例,男性患者年龄26~38
岁、平均29岁,血清HBV-DNA(+)5~11a、平均7a;妻子年
龄24—32岁、平均26岁;结婚2—5a、平均3a;所生男婴40
例、女婴24例。

对照组48例,男性患者年龄25—39岁、平均
28岁,血清HBV.DNA(+)5~12a、平均6.5a,妻子年龄23
—31岁、平均25岁;结婚1—5a、平均2.5a;所生男婴29
例、女婴19例。

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HBV.DNA(+)合并谷丙转氨酶反复异常者均
先采用相同药物、相同剂量进行抗病毒治疗,使病毒滴度明显
下降及肝功能基本正常。

观察组女方孕前接种HBVac(每次
lO嵋),获得免疫至抗HBs(+)再妊娠。

孕期自孕20周产检
起,每4周肌注HBIC200IU至分娩。

两组所生新生儿出生时
均抽取脐带血检测HBV-DNA及抗HBs。

新生儿出生后正常
预防接种,半年后再测HBV-DNA及抗HBs。

聚合酶链反应
(PCR)试剂盒购自上海申友公司;重组基因(酵母)乙肝疫苗
购白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HBIC购自华兰生物工
程股份有限公司。

两对半试剂由北京万泰药业公司提供。


组病例中全部父、婴血液标本均南南京市放免中心采用PCR
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

血清抗HBs由本院检验科以酶
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血抗HBs(+)
分别有40例(62.5%)和0例,r=8.537,P<0.05;脐带血・经验交流・
HBV.DNA(一)分别为55例(85.93%)和26例(54.17%),
,=24.963,P<0.01;出乍半年后血清抗HBs(+)分另U为44
例(68.75%)和2例(4.17%),r=38.685,P<0.05;出生半
年后血HBV—DNA(一)分别为59例(92.19%)和28例
(58.33%),Xz=36.885,P<O.0l。

讨论:乙肝父婴传播的存在近年来已被大量的研究所证
实,赵连山等研究认为乙肝病毒阳性父亲可以垂直传播给新
生儿引起宫内感染,大三阳父亲更容易发生。

Hadihouel等通
过分子杂交法发现HBV感染者精子DNA中整合有HBV—
DNA序列,再次证明了父婴传播的存在。

由于父婴传播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进行的,因此,我们
认为免疫预防庇在孕前进行。

男女婚前要进行乙肝相关检
查,任何一方患有乙肝都应积极治疗,待无传染或病情稳定
后方可结婚育子。

孕前如能成功以HBVac免疫至抗HBs
(+),则可有效保护孕妇。

本研究针对乙肝父婴传播的这种
特点,为减少孕妇受丈夫HBV感染的几率,在孕前接种HB—
Vac获得免疫至抗HBs(+)后再妊娠。

孕期自孕20周产检
起,每4周肌注HBIG200IU至分娩。

孕期肌注HBlG可有
效地中和孕妇血液中的HBV,其目的也是冉进一步加强孕妇
抵抗丈夫HBV感染的能力,同时也起到降低HBV父一母一
婴传播的几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
生儿脐血及出生半年后HBV.DNA阳性率明显降低,提示预
防免疫阻断乙肝父婴传播的必要性、可行性。

观察过程中尚
未发现女方在使用HBVac和HBIG时有任何不良反应,胎
儿、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如流产、畸形、早产、死胎、新生儿窒
息等)发生率亦未有明显增长,可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收稿日期:2009-08-23)
3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