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贯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则采取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实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适合在医疗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系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变,是因一条或多条脑血管缺血导致局部出现局灶性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已逐渐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1]。目前临床上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侧重于抗血小板凝集,其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2]。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为探讨两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本院特对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进行总结,成效满意。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为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住院病例,均符合《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相关诊断标准[3],且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出血性疾病者及对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过敏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5.6±6.5)岁。参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均贯彻钙离子拮抗剂、改善微循环药物、自由基清除剂、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对症处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治疗,口服100 mg/次,1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治疗,100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

1. 3 疗效评定标准[4] 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分)对治疗效果拟定评估,治愈:患者NDS评分减少幅度≥9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患者NDS评分减少幅度46%~89%,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患者NDS评分减少幅度18%~45%;无效:患者NDS评分减少幅度≤17%或有所增加。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获取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急性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所引起的局部脑损害,通常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两种。老年人是本病的多发群体,临床普遍认为其病理机制与血管壁病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其他因素相关。本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残率与病死率,临床根据其病理机制认为恢复缺血区域、保护缺血脑组织、恢复闭塞血管以及减少并发症是治疗本病的主要原则。研究表明,血小板释放的血栓素A2会引起血管的强烈收缩,血管内皮细胞则会分泌抑制血小板的前列环素,二者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5]。当发生脑血管疾病时,患者血液中的前列环素生成会明显减少,导致二者平衡会被打破,血栓素A2的释放会增加,增加血小板聚集,故目前临床上多侧重于抗血小板凝集。

有研究发现,抗血小板聚集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途径、抑制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来实现。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其通过不可逆地抑制环氧化酶,进而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达到抗血小板凝集的功效。氯吡格雷亦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是一种非竞争性ADP受体P2Y1阻断剂,通过与血小板膜表面的ADP受体相结合,导致纤维蛋白不能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进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6]。同时,研究还发现氯吡格雷对其他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因素亦有明显抑制作用,故有学者提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能从不同方面联合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将二者联合应用具有累加效应。此外,两种药物经动物实验与体外实验发现,并无明显突变效果,安全性较高。在本次研究中尝试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的方式来治疗,并与单纯使用氯吡格雷的效果进行比照,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可见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收效明显,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

另外作者在检索文献中发现,有报道称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少数病例可能出现恶化、复发等现象,但在本次研究中均未出现此类病例。作者认为可能与观察样本较少有关,亦可能与未及时处理并发症相关,该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在医疗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艳,李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医学信息,2015,28(16):144.

[2] 范金英.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7):144-145.

[3] 赵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分析.当代医学,2014,20(15):146-147.

[4] 胡建荣.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17-18.

[5] 刘际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05-106.

[6] 周红平,王杰.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5):83-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