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初地--祖庙街道辖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初地--祖庙街道辖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平日里,人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赘数佛山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佛山初地的祖庙街道,也被称之为千年古镇、珠江西岸的璀璨明珠等等,那么,在它的区域内有什么东西让人乐此不疲?下面,让我们首先来看看在它的地头上有哪些有价值的,足以令人引以自豪的、由老祖宗们留下来的东西?让我们先从有形的东西说起吧。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连中山、珠海,北通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早在唐宋年间,佛山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至北宋时期,已发展成为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和河南朱仙镇并称为“四大名镇”。明清时期,佛山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陶瓷、丝织、铸造、中成药、工艺品享誉海内外,有“南国陶都”、“岭南药材发祥地”的美誉,是“四大聚”(北京、佛山、苏州、汉口)之一。

佛山古称“季华乡”。唐贞观二年(628),季华乡民在“塔坡岗”开荒掘地,在达毗耶舍搭寮传经处挖出小铜佛三尊及塔坡古佛石碣,于是乃重修塔坡庙,改塔坡岗为“佛山”,“季华乡”

亦随之易名“佛山乡”,刻碑记其事,碑上石横书“佛山”二字,安置在岗脚新开的井后(此口唐井今仍在京果街口,塔坡庙前),因此说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建城已有1300年历史。塔坡庙和井现都在祖庙街道之内,可以说,祖庙街道乃“佛山初地”。

在祖庙街道31.6平方公里的辖区范围内,有一处44.6公顷的历史文化街区——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这是佛山老城内文物古迹最密集、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历史地段,虽然历经时代的变迁,但是仍然保存了街巷基本格局和大量历史建筑。街区内,共有各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5处。

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佛山祖庙(国家级)

佛山祖庙位于佛山市祖庙路21号。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据方志记载:“历元至明,皆称祖堂,又称祖庙,以历岁久远,且为诸庙首也。”曾毁于元代战火,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明景泰二年(1451年)敕封为“灵应祠”,此后随着佛山城镇经济的日渐发展,经明、清两代二十多次重修、扩建,尤以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大事装修后,更为瑰丽壮观,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

佛山祖庙现有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主体建筑沿南北中轴线排列,从南到北依次为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山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紧凑而错落有致。其建筑结构独具岭南特色,正殿的前排斗拱是全国现存唯一的宋代双抄三下昂八铺作偷心作

斗拱,这使前檐向外大幅度延伸,使柱子免受雨水侵袭。建于明代的十二柱三开间三重檐楼式灵应牌坊,是广东现存最雄伟壮观的木石混合结构的牌楼,国内也罕见;建于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年)的万福台是广东省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台。

庙内各种艺术装饰极具岭南特色,均为佛山历代民间工匠的杰作。陶塑瓦脊是岭南祠堂独有的建筑装饰,祖庙共装饰有六条大型瓦脊,装饰在祖庙山门上的瓦脊长32.03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陶塑瓦脊,共塑造252个故事人物;还有栩栩如生的灰塑、层次丰富、技法细腻的砖雕、玲珑剔透的漆金木雕以及风格豪放的石雕,题材大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古代神话,内容丰富,布局紧凑,场面热闹。此外,大殿内还保存着明至清代的制作精良的铸件如钟、鼎、八宝及兵器仪仗等,尤其是铸于明代洪武年间的重5000斤的北帝铜像,以及我国现存最大的直径1.3米的明代大铜镜,反映了古代佛山高超的铸造工艺水平。庙内还放置佛山独有的二十四尊高2米多的造工奇特的夹苎漆朴神像,工艺堪称一绝。佛山

祖庙这座集岭南民间艺术大成的古庙,也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

佛山祖庙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华里古建筑群(国家级)

东华里古建筑群位于禅城区福贤路中段,全长146.4米,总占地面积10217平方米,古建筑群体面积6700平方米,是目前广东省内保存最完好、具有珠江三角洲典型风貌的清代古街道。

东华里原名“杨伍街”,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两族相继衰落,房产逐渐转卖与他姓,清乾隆年间改为今名。至嘉、道年间,迁入骆氏家族,该族的骆秉章当时在朝中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曾对该里后半段北侧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屋宇更为规整美观。清末时,华侨富商招雨田家族又迁入该里,招氏为市郊澜石石头乡人,初经商于佛山,后转香港创“广茂泰”洋行,发家成巨富后,将其东华里中段南侧的宅第进一步改建装修,遂成目前之面貌。

东华里街首闸门楼尚存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的石刻街额,街道宽阔畅顺,花岗石铺砌的路面洁净平整。街内两旁的宅第俨然清代旧貌,因历来是官家富户所居,故无论建筑形式或装修,均极为讲究,门房高大,石砌台阶,门墙多为水磨青砖结砌;室内的厅堂装饰亦不俗,多有木雕屏风、花架及隔扇等高档设置。街之前段为互相毗连的屋宇,其中尚存“伍

氏宗祠”、“招氏宗祠”、“招雨田祠”及招氏“敬贤堂”等建筑物;街后段两旁各有小巷四条,巷内为宅第后三进的住宅,排列整齐,格式统一,均锅耳式封火山墙,“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室内设置除个别略有改动外基本为旧貌。东华里是佛山保存最完好的典型清代街道,是研究佛山地方史、建筑史以及居住习俗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氏别墅(省级)

简氏别墅位于禅城区人民路臣总里17号。简氏别墅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因简照南族人所有而得名。原规模颇大,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内有门楼、楼房、亭、池塘和花园等设置,楼宇高耸,错落有致,庭园宽阔,绿影婆娑,设计布局可谓独具匠心。今尚存门楼、主楼、后楼、西楼、储物楼等建筑及别墅花园的一部分。其建筑物高大宏伟,以仿西洋式而又中西合璧为特征。主楼及后楼最具特色,为二层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府邸式建筑,以钢筋混凝土构筑,首层平面布局为中央大厅、两侧厢房,地面以黑白相间的大理石砖砌成图案,楼梯为柚木洋式栏杆;而外墙窗檐则为本地精细的红砖雕,配砌整齐的水磨青砖外墙,极富当地民国建筑的风味。西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及青砖混合构筑的仿西洋式建筑。整座别墅及花园的布局经精心设计,建筑物错落有致,环境宽阔幽雅。该别墅是佛山现存规模最大的清末民初西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