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感规律 激发阅读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情感规律激发阅读兴趣
摘要:“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之一,是理解课文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手段。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感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让学生从读中悟,在悟中读,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设境激趣以图激趣设问激趣音乐激趣品赏激趣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2-1578(2011)02-0131-01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有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一定的发动作用。小学生的情感丰富,我们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动作、乃至音乐、图画等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导入境。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运用学生的情感规律,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从读中悟,在悟中读,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笔者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为例,谈一些做法。
1 设境激趣
《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课文饱含深情。由于学生对课文所反映的人物的时代背景和对课文设定的情感基调很
陌生,如何把学生带人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教学前,笔者先放一段低沉的音乐,然后,在低沉哀婉的乐声中用声情并茂
的语言介绍课文的背景。“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广州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从死神手里把患者一个一个地夺回来,然而自己却感染上非典型肺炎。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凌晨,47岁的护士长叶欣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永远地走了。他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广州殡仪馆里花圈如海,泪水如雨。”这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出示叶欣生前的照片。“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低缓哀悲的音乐和沉痛的解说词,创设了特定的氛围,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学生随着音乐不知不觉地用低沉的基调读起了课文。有了感情的氛围,学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作者的感情,悲其所悲,哀其所哀,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2 以图激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绝大部分课文配有主题鲜明的课文插图和相应的教学课件,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很好的先导。如在教《天鹅的故事》时,笔者设计了导语:“同学们,你们见过天鹅吗?在哪见过的?”随后我把课文中的插图,通过课件变成下面一段动态的画面出示——“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老天鹅的举动激起了天鹅们群起仿效……”。笔者问:“看到这壮观、热烈的场面,你想知道天鹅们为什么要这
样做吗”?在学习《沙漠中的绿洲》时,笔者首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同学们,你们见过绿洲吗?这个有绿树、有鲜花的美丽的城市全是阿联酋人民在原来是茫茫的沙漠中人工建造的。阿联酋人民是怎么艰辛地用汗水和劳动建起这个美丽的绿洲的,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这个有利的载体,一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设问激趣
叶圣陶说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是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最基本的方法”。在教学中,笔者常常抓住课文的要点,设计让学生通过读书也能容易从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设计问题时,笔者还常常从课题人手。如在教《三顾茅庐》一课时,在板书了课题以后,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①谁“三顾茅庐”?②怎么“三顾茅庐”的?③“三顾茅庐”的结果是什么?在教《公议休拒收礼物》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公议休为什么拒收礼物?②他怎么拒收礼物的?③他拒收礼物的结果呢?
这样富有激趣的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读书习惯。
4 音乐激趣
音乐有着无穷的魅力。优美动听的音乐,能使人保持心情愉快、精神轻松、思维集中,也能驱除无关信息,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
的情境。如在教《第一次抱母亲》时,笔者首先播放由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学生听完后,笔者随即问“听了这首歌,你最想说什么”?以此拉近学生与母亲、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实践证明,我们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设计适合课文的音乐,能够诱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他们一定会急切的带着老师设计的问题边听边读边悟,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
5 品赏激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依赖于认识,也反作用于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常常通过范读、比读、品读、赏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一般把这一过程放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悟中读,通过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以前教师常常忽略了的一个环节。
由于学生的朗读水平是有差异的,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笔者不要求他们读整篇课文,可读一节,也可以读一节中的几句话或一句话,采用“我来读读×节”或“我来读读×节中第×句”。对于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笔者让他们在读前不仅要说说自己读的地方用什么语气读,哪些地方语速慢,什么地方读快,什么地方读重音,什么地方声音放低些,而且还要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读后让大家评议。在评价他们的朗读时,尽量肯定优点,少找缺点。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在读好一句话、几句话、几段话的基础上读好一篇文章,而且能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感情,读出了方法,读出了道理,从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读”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是理解课文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手段,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发展,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其它所不能替代的。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所说“书是读出来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还很多,如故事激趣、表演激趣等等。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读”放在首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千百年的一句名言,它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读对识字、理解、陶冶情操、增强语感、积累词汇和理解课文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