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要点
治疗包括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恢复两方面。
1.治疗高血压 使血压维持适当水平,可阻止和延缓痴呆的发生。有学者发现,VD伴高血压患者, 收缩压控制在135~150mmHg可改善认知功能,低于此水平症状恶化。
2.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提高氧利用度
(1)二氢麦角碱类:消除血管痉挛和增加血流量,改善神经元功能,常用双麦角碱0.5~1mg口服, 3次/d,以及尼麦角林(麦角溴烟酯)。
(1)吡咯烷酮:常用吡拉西坦(脑复康)及茴拉西坦,可增加脑内ATP形成和转运,增加葡萄 糖利用和蛋白质合成,促进大脑半球信息传递。
(2)甲氯芬酯:可起中枢激素作用,增加葡萄糖利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改善学习记忆 功能。
(3)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双氢麦角碱):增强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刺激突触后受体, 改善神经功能及脑细胞能量平衡。
(4)阿咪三嗪:如阿米三嗪/萝巴新(都可喜)增加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增加供氧、 改善微循环和脑代谢。
(5)其他如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胞磷胆碱(胞二磷胆碱)、三磷腺苷(ATP)、辅酶A等。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浓痰积聚、痰液粘稠、 无效咳嗽有关;
2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3活动无耐力 与长期血压高致心功能减退、
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类型
1.多梗死性痴呆 为最常见的类型。是由于多发的梗死灶所致的痴呆,病变可累及大脑皮 质、皮质下及基底节区。临床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反复发作的脑血管病,以及每次发 作后留下的或多或少的神经与精神症状,积少成多,最终成为全面的、严重的智力衰退。 2.大面积脑梗死性痴呆 患者大面积脑梗死,常死于急性期,少数存活的病人遗留不同程 度的神经精神异常,包括痴呆,丧失工作与生活能力。 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ger病) 因动脉硬化,大脑白质发生弥漫性病变而出现痴 呆。临床特点为智能减退、步态障碍、尿失禁、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口齿不清等。 4.特殊部位梗死所致痴呆 是指梗死灶虽不大,但位于与认知功能有重要关系的部位(如角 回、左侧半球、额叶白质深部、丘脑及颞叶中下回),而引起失语、记忆缺损、智能减退、 视觉障碍等。 5.出血性痴呆 慢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都可以出现VaD。
诊断:血管性痴呆 肺部感染 高血压病3级
定义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属血管病所致精神障 碍临床类型中的一种类型,也是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转归的 一种类型。脑血管性痴呆或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VD)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导致脑供血障 碍而出现的智能全面减退。即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 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功能衰退性疾病。常在50~60岁 起病,约半数并发原发性高血压,以智能阶梯性恶化为主。 脑血管性痴呆多见于反复“小中风”的病人,随着一次次 “小中风”发作,病情逐渐加重。智力减退不是进行性加 重,而是呈阶梯式发展,在“小中风”康复后,智力有一 定程度的恢复,病情稳定;但是,再次“小中风”后,发 作又加重,呈间歇性发展,最后出现痴呆
营养失调有关; 4睡眠形态紊乱 与高血压致心脑供血减少有
关;
5有压疮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两便失禁有关; 6自理缺陷 与血管性痴呆后期出现肌麻痹等有关; 7有受伤的危险 与血管性痴呆后期出现幻觉、易激怒等
有关;
8知识缺乏 与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9潜在并发症 感染
护理措施
一、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年老体弱,机体抵抗力差,再加上记忆和智能受损,因此患 者表达症状困难,使症状隐蔽、不典型,这时家庭照顾者要仔细耐 心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2)钙离子拮抗药:增加脑血流、防止钙超载及自由基损伤,二氢吡啶类如尼莫地平,治疗白质疏 松症病人伴认知障碍,1年后病情平稳或改善,二苯烷胺类如氟桂利嗪。
(3)烟酸:可增加脑血流量和改善记忆。 (4)中药:选用三七总皂苷(血栓通)、葛根(普乐林)和甲基吡嗪(川芎嗪)等,有活血化淤、改善血
液黏滞度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护理
病例
37床滕脉江
患者,男 86岁,因右侧肢 体无力伴发热一周于 2015.06.25 20:40入院, 平车送入病房,神志清楚, 测T37.4℃,P68次/分,R20 次/分,BP140/80mmHg,完 善相关检查。患者长期卧 床,大小便失禁,,痰量 较多、色白、泡沫样,遵 医嘱给予抗感染、营养支 持、对症治疗。
3.抗血小板聚集 常用阿司匹林75~150mg/d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血小板膜,改 善脑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噻氯匹定(抵克力得)250mg/d口服,作用于细胞膜,直接影 响血小板黏附与聚集,抑制血小板间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桥形成。
4.脑代谢剂 促进脑细胞对氨基酸、磷脂及葡萄糖的利用,增强病人的反应性和兴奋性, 增强记忆力。
二、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称为发热。根据引起发热的原因可 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其中感 染性发热临床上Hale Waihona Puke Baidu常见。
发热程度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1)低热:体温37.3~38.0℃。 (2)中等度热:体温38.1~39.0℃。 (3)高热:体温39.1~41℃。 (4)超高热:体温在41℃以上。
临床表现
血管性痴呆一般在50—60岁发病。近年来发病年龄趋于中年 化,男性多于女性。病程短则2个月长达20多年,平均5.2 年。其早期表现主要是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睡眠障碍 、 耳鸣等,可有近期记忆力轻度受损、注意力不集中和一些 情绪变化,无明显的痴呆,所常将此表现称为“脑衰弱综 合征”。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 发音不清、吞咽困难、而肌麻痹 、失认、尿失禁、偏竣、 凭空听见声音(幻听)、看见实际不存在的东西(幻视), 或情感脆弱易激惹、哭笑无常等等。
1)监测体温变化;
2)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补充大量消耗的水 分,促进代谢产物的排 出。
3)注意及时增减衣被,预防感冒;
4)体温超过39.0℃,可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过39.5℃时,可 用乙醇拭浴、温水拭浴或作大动脉冷敷。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 及床单、被套,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着凉。行药物或物理 降温半小时后,应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及交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