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2014.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转化
产业结构 工业 科技 文化、思 想、观念
二、城市化类型
1、向心型和离心型城市化 2、自力型和它力型城市化 3、景观型与职能型城市化 4、突发型和渐进型城市化 5、消极型和积极型城市化 6、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三、城市化进程
(一)内部市区的城市化
(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 (三)郊区的城市化 (四)逆城市化阶段
城市是人类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即农业 和手工业分离后的产物,这就意味着农业生 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而这 一前提又可分为两个方面:
1.第一前提: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2.第二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
10
1.第一前提: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的集聚地,即从事第二、第三 产业人口集中的地方。决定了城市不能生产农产 品,城市人口所需的粮食必须由城市外部的农业 提供。剩余的粮食生产能力就是城市生存的必要 前提条件。 只有农业发达,城市的兴起和成长在经济上才成 为可能,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历史上的第一批城 市都诞生在农业发达地区,如尼罗河流域、两河 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第七章 聚落与城市化
聚落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
第1节
聚落的起源与发展
一、聚落 二、城市与乡村 三、起源与发展 四、城镇标准
第2节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二、城市化的类型 三、城市化的进程 四、城市化的机制 五、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1.城市化的概念
乡村聚落
第二产业和 人口 第三产业
城市聚落
2. 城市化的标志 3. 城市化的测度 4. 城市化的意义
城镇
资金
城镇 信息 技术 城镇
城镇 工业
4. 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 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 结构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 续推进的动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 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 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 乡差距
11
2.第二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只提供粮食,不提供劳动人口,非农业 部门就不能兴起;非农业部门不能形成,城 市也就不能产生。 随农业生产力提高而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
12
城乡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农村推力
农村资源减少 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减少 生活贫困,收入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缺乏 就业机会 服务水平
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增加 减少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源自文库乡村或 小城镇
郊区化
逆城市化
四、城市化的机制
(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 (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直接动力
(三)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四)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 (五)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或延缓城市化进程
(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
17
(2)生活性服务业与城市化
城市居民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消费性服务 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有物质消费, 也要求有文化消费、精神消费。这些要求,刺 激城市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服务性行业,如零 售饮食、社会保险、文化娱乐、体育卫生、文 化教育、房地产等。
18
(四)经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
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 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
对低收入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不大,但是所对应的城市化水
平差异很大。
对中等收入国家来说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000到5000美元左右),由于处于经济
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最高; 对发达国家来说,当前已进入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阶段,因此用城市人口比例 表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着显著相关;
1.城心地区的城市化 2.中间市区的城市化 1.对外交通设施的延伸与城市化 2.工业的扩展与城市化 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1.土地利用集约化
2.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3.城市网络化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迁移方向 城市人口 乡村人口 不同点
相同点
中心城区向郊区 减少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郊区化
逆城市化
城市向乡村、小城镇 增加
城市拉力
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
受教育机会 社会保障制度
(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直接动力
工业化是工业生产在城市地域形成集聚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规模,
超过第二产业规模,工业化对加速城市化历 史进程的作用相对减弱,第三产业的作用日 益增强。但当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生产力还较 落后,工业化仍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 力。
制造业占GDP比重
400
500
800
1000
>1000
人均GDP(美元)
图1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关系图
(%)60 50 40 30 20 10 0
工业部门占国民收入比重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949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图2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关系分析
(三)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随着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后,工业化在城市化 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 用日益突出。
(1)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
现代条件下,整个社会的生产流通容量在加大,市 场交换的频率在加快。企业对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也 就不断提出新要求。例如,生产运作,要求有金融、 通讯、运输、研究机构的协助,产品流通,要求有 批发、零售、仓库、广告等行业的配合。
(1)工业化为城市化提供了人口。由于农业生产中 的机器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使被替换 下来的农业工人为寻求就业而流向城市。 (2)工业本身向城市集中。 (3)工业部门吸收了大量劳动力 14
70 (%) 60 50 40 30 20 10 0 <100 200 300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