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书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内局外,迷失清醒(局外人书评)

“好像刚才这场怒火清楚了我心里的痛苦,掏空了我的七情六欲一样,现在我面对着这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

这句话是这部小说的倒数第三句话,读到这里的时候,窗外的也好像是一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看着这超凡的夜色,我却仿佛更加紧密地拥抱着这个世界。也许,清晰无比的旁观也是一种亲密无间的接触。我很久没有认真写过一篇书评,然而读完《局外人》之后,一种神奇的力量趋势这我拿起了笔,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感受就像一种沉积已久的困窘的洪流顷刻间发泄而出,好像是活到现在的积累,写完之后精神是如此的酣畅淋漓,我要感谢在生命中适时出现的一些书籍,这一本也不排除。

这部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结束的感觉是迷人,迷人到一丝一毫的细节也不容放过,于是又看了第二遍。第二遍读完的感觉是透彻,书中存在主义的闪光点处处皆是,这完全就是一本艺术化的哲学读本(虽然我不否认一些哲学书籍的可读性)。我可以强烈地体会到加缪对于默尔索这个主人公的喜爱,他他在某版的序言里夸赞默尔索“不耍花招,因而成了所处社会的局外人”,“他拒绝说谎,拒绝矫饰自己的感情,于是社会就感受到了威胁”,“他是穷人,是坦诚的人,喜爱光明正大”,“一个无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我完全能理解加缪塑造这个形象的时候心里的亲切和喜欢,但是即使是他也知道这样的人的结局,因为他明白这世界上主流的文化无论如何也不能纵容这种态度的蔓延和壮大。正如我妈妈看完这书对他的态度一样,“他罪有应得。”

我知道我的妈妈为什么觉得默尔索罪有应得,因为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泣,因为无礼赡养她并且“和她没有什么好说的”就将她送进养老院。为母亲守灵时吸了一支烟,喝过一杯牛奶,说不上母亲确切的岁数,在葬礼第二天去见了女友看了喜剧。这些出于他性格似乎有些冷漠但并非毫无缘由的一件件“小事”默默横陈开来,成了把他送上绞刑架的阶梯。后来他带着女友和朋友去海滩,只是因为自保或者毫无缘由的只因为阳光暴晒而产生的焦灼与冲动,他开枪打死了朋友的仇人,被捕。正如他一向与世无争一样,他承认罪过态度良好,但却因为之前的种种行为被认为“毫无人性”“叛离社会”,被司法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死刑。而默尔索无法动弹,性格的枷锁一直延续到最后选择服从命运不再申辩。

个体生命的抒发似乎和社会枷锁的要求本来就是相互对立的。当人群社会与专断的司法机制凌驾在个体自由之上的时候,累死默尔索这类的案司法惨案便会屡见不鲜。我认为这样一种精神案件的残忍程度比肉体上的刑罚更加令人恐惧和绝望。一个自由的,善良的,诚恳的,积极的精神个体,一旦被污蔑为妖魔化后,便等于在精神上,道德上对他进行了“无限上纲上线”的杀戮,这种人性上的冤案所带来的绝望感和无助感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小说中,默尔索被囚禁之后依然用一种轻松而且凡事都无所谓的语气独语之时,这种使人扭曲畸形的困窘感油然而生。

所以我一直认为,无论是存在主义还是虚无主义,都是一种悲伤的哲学。他们来源于社会病对于人性的虐待,因此我们需要努力跳出人生的困局,参透人生,人的存在就是一场虚无。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这样做呢。人存在本身就是是不自由的。英文中出生是“be born”,用的是被动语态,也就是说人没有选择是否出生,是否开始存在的自由。但当人已经存在的时候,人就有了选择的自由(不过人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因为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萨特认为,当人做出自由选择时,人的本质就在选择中得到了体现。正因为这种选择是自由,“人就要对自己是怎样的人负责”。但是这种责任是沉重的,人不仅仅要对“自己的个性负责”,还要对“所有的人负责”。因为“一个人应当永远扪心自问,如果人人都照你这样做,那将是什么情形。”人是自由的,我们无法创造出一套体系来说明,谁的选择更正确,更完美。萨特的严峻乐观主义认为“严峻来自承担责任的痛苦,乐观因为人的自由。”。此言得之。

小说的结尾,“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俨然在哲学上缺乏现代主义感的局外人嘲笑努力挣脱社会枷锁的局外人的场面。

无论是局外局内,生命永远不会封住前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