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医医案选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案学
第五讲 明代名医医案选评
主要内容

汪机医案 薛己医案 孙一奎医案

王肯堂医案
汪机医案

汪机(公元1463-1539年),字省之,明代安徽祁
门人,号士朴,乡人尊称为石山居士。 朱丹溪 汪机 卫有余,营不足 参芪 气血同调、阴阳俱补
阳有余,阴不足
汪机医案

兼取李东垣、朱丹溪两家之长,故成为新安医学派

类日消之犯虚虚实实之戒,此为一误。

渐有大便溏泄全身肿胀,认为是黄胖,以针砂丸消肿,此为二误。 屡经医误,以致中土败坏,阳不制阴,脉濡弱而面色黄且黑矣。
按:

孙一奎医案
“气虚中满”的辨证恰中病机,因而理中汤合补中益气汤加
减,三十余剂而获效。


疾病至虚有盛候,必须采用塞因塞用的办法,此证亦一范例。
归脾汤补养血气,用逍遥散送服芦荟丸者,欲其行散速耳。

立斋治病,善用温补,即使用攻击之药,亦处处顾护正气。
孙一奎医案

孙一奎(公元1522-1619年),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 明代休宁(今安徽省技安县)人。

理论方面
肾之非。
提出命门相火为两肾之间的动气,以证明相火属右

对古代医家的认识
“仲景不徒以伤寒见长,守真不独以治火
就会口干作渴,水湿反而停聚,化生痰湿,所以口干和吐痰, 其症虽异,病理实一,故用六君加减而取效。
薛己医案
按:

案后提出八味丸补火生土的治则,可谓薛氏所独创。

在明以前,补土之母的概念一般认为是补心火。因此,薛
氏是在许学士的刍议之后,以大量病案肯定这一治疗原则 的医家,这一理论的提出,对后来解决许多疑难病例很有 指导意义。
按:

王肯堂医案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微者逆之,甚者从之。”言病势
鸿张之时,直折以苦寒,则反激其暴烈之性,故宜从其病性而
取之,譬犹兵家之出战,必避其锐气也。

此人素性暴躁,又加受热过劳,郁热于里,无以发泄,遂走肝
经,夺路而出,发为皮肤疮疹,此邪有外出之机也。当此之时, 宜宣宜散,以助热邪全发,而前医反以苦寒直折,愈添其燥, 郁火不得外发,反而内攻,故疼痛愈甚,水泡大增。
薛己医案
案一 咳嗽

儒者张克明咳嗽,用二陈、苓、连、枳壳,胸满气喘,
清晨吐痰,加苏子、杏仁,口出痰涎,口干作渴。余曰:
“清晨吐痰,脾虚不能消化饮食也。胸满气喘,脾虚不能
生肺金也。涎沫自出,脾虚不能收摄也。口干作渴,脾虚
不能生津也。”遂用六君、炮姜、肉果补脾,更用八味丸
以补土母而愈。 《内科摘要卷上·脾肺亏损咳嗽痰喘等证》
虚中满证也,法当温补兼升提,庶清阳升,则大便可实,浊阴降,
则胸膈自宽。以人参、白术各9g,炮姜、茴香、陈皮各3g,茯苓、 黄芪各6g,泽泻、升麻、肉桂、苍术、防风各2.1g,三十帖而安。
孙一奎医案
案一 气虚中满

客有疑而诘予曰:此证,诸家非消导则淡渗,而先生独以温 补收功,腹中积而为满为肿者,从何道而去也。子曰:胀满
王肯堂医案

王肯堂(约公元1551——1631年),字宇泰,号念西居士,明代 金坛人,享年八十余岁。

著作主要有《六科准绳》(包括《证治准绳》、《类方》、《伤
寒准绳》、《女科准绳》、《儿科准绳》、《疡科准绳》)。

医学思想和具体主张,无显著的特点和创见,但其书搜罗较广,
整理较严,议论持平,选方精审,颇为一般临床医生所喜读。
薛己医案
薛己医案

薛己(公元1488-1558年),字立斋,明代吴县人。己幼承家学,初为
疡医,后以内科驰名。 重视脾胃与东垣相同

学术思想
临床治疗
脾肾并重
重视肾命,源自钱乙、王冰 擅长温补
留下大量的医案,为明代一大临床学家。
对后世的影响: 张景岳、赵献可创立“命门相火”说
李中梓创“先天本后天”论 提供了丰富的临床资 料可靠的理论依据
要,戴人不当以攻击蒙讥,东垣不但以内伤树绩。阳有余,阴不 足之论,不可以疵丹溪,而樱宁生之长技,亦与诸公并称不朽。”
案一 气虚中满

孙一奎医案
舜田臧公,吴车驾涌澜公岳也,年将六旬,为人多怒多欲,胸膈
痞胀,饮食少,时医治以平胃散、枳术丸、香砂丸,不效。复以
槟榔、三棱、莪术之类日消之,而大便溏泻,两足跟踝皆浮肿, 渐及两手背,医又以其手足浮肿而认为黄胖者,以针砂丸与之, 肿益加,面色黄且黑,自二月医至八月,身重不能动止,又有以 水肿治者。车驾公雅善予,因延诊之,脉沉而濡弱,予曰:此气
按:

薛己医案
肺气壅实亦可见到咳嗽胸满,吐痰口干渴,故前医以顺气化
痰方药治之,不能取效的原因,在于对“清晨吐痰”这个关
键症状认识不清。大凡脾气亏虚,必然营卫生化不足,清晨
睡醒,阳气出表以司运动,相应人体内部阳气反显不足。痰
涎不得阳气温运,悉壅塞上泛,故清晨咳吐较重。口干渴,
亦非实热证所独见,脾气一虚,不能运化水湿,布散津液,
案二 癥瘕

薛己医案
一妇内热作渴,饮食少思,腹内近左初如鸡卵,渐的四寸许,经 水三月一至,肢体消瘦,齿颊似疮,脉洪数而虚,左关尤甚,此 肝脾郁结之证。外贴阿魏膏,午前用补中益气汤,午后用加味归 脾汤,两月许,肝火少退,脾土少健,仍予前汤送六味地黄丸, 午后又用逍遥散送归脾丸。又月余,日用芦荟丸,以大皂角、青 黛、芦荟、朱砂、麝香各3g,另以干虾蟆用皂角等分烧存性,同
为末,蒸饼丸如麻子大,每日一服,空腹以逍遥散下,日晡以归
脾汤下,喜其谨疾,调理年余而安。 (《古今医案按·卷九·女科》)
按:

薛己医案
气滞血瘀,内生癥瘕,大至于四寸有余而闭阻经脉,致月经
衍期,有实邪在内,宜攻去之。但久病正气不支,先需调补
气血,午前以补中益气汤以补气,再用六味地黄补肝肾之阴。
三月余,正气稍复,再施攻击,朝用芦荟丸以攻癥瘕,夕用
按:
源自文库
汪机医案
汪氏诊治之高明,就在于他从患者脉象得到启示,
患者脉来浮濡而缓,两尺尤弱,知病本非脾虚不运, 乃因肾阴不足,阴虚水聚。此理后人多不理解,惟 方药中先生得其旨趣,治肝硬化腹水提出“阴虚水 蓄”之说,与汪氏本案之旨契合。
按:

汪机医案
患者由于贪于酒色,损及肾阴,阴损及阳,不能温化 水饮而导致水湿内停,脉现浮濡,肾阴阳俱虚,故两 尺俱弱。此时渗利则进一步伤阴,加重其虚;益气而 治不及肾,于事无补。故汪氏处方用六味地黄汤滋补 肾阴,另用四物汤配伍黄柏、木通及人参、白术、陈 皮等益气健脾之品以治其本,肾气充盛则气化功能正 常,水液就会通利下行,诸症自然向愈。
按:

王肯堂医案
王氏只用瓜蒌一味为主药,《本草纲目》云:“瓜蒌润肺燥,降 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肠,消痈肿。”可 见其利气宽胸,消肿散结,外治痈肿,内治郁火,且瓜蒌味甘, 恰能缓肝之急,其质油腻,柔可克刚,恰治肝火之刚峻,用之为 君,正合病机,再稍佐以红花,亦有至理。《本草衍义补遗》云: “红花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多用则辛温走散,破血通经,

其医案的书写,正叙为文,详于方药,略于辨证过程,最适合临 床医生模仿学习。
胁肋泡疮案

王肯堂医案
一人六月途行,受热过劳,性又躁急,忽左肋痛,皮肤上一
片红如碗大,发水泡疮三五点,脉七至而弦,夜重于昼,医
作肝经郁火治之,以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
进一服,其夜痛极,且恶热。次早视之,皮肤红大如盘,水
《赤水玄珠·孙氏医案》
按:

孙一奎医案
此案症状奇特少见,绝不同于一般的脾虚不适、食入作痛等证, 诸人不识病原以为祟证,而孙氏以患者脉来大小不一、唇红脸黄
等症状,准确地诊为虫证,从而抓住了治好此疑难之病的关键。
开始治疗时,投雄黄丸无效,孙氏却并不轻易地改弦易辙,而果 断地改用虽有大毒,但杀虫力亦强的腻粉,又配伍杀虫圣药使君 子以加大药力,鸡子打饼、空心服用都是为诱使虫来食之。如此 服用果真收到了五更服药,辰时即打下虫来的良效,并由此彻底 治愈了患者的奇异怪证。
泡疮又加重三十余粒。医敷以水调白矾末,仍与前药加青黛、 龙胆草进之,夜痛益甚,肋中如钩摘之状,次早视之,红及 半身矣,水泡又增至百数。
胁肋泡疮案

王肯堂医案
乃求予为定一方,以大瓜蒌一枚,重30-60g者,连皮捣
烂,加粉草6g,红花1.5g,进药少顷,即得睡,乃觉已不
痛矣。盖痛势已急,而时医执寻常肝病正治之剂,又多苦 寒,愈添更其燥,故病转剧。水泡疮多于外者,肝经郁既 久,不得发起,乃侮所不胜,故皮腠为之馈也。瓜蒌味甘 寒,经云:“泄其肝者缓其中。”且其为物,柔而滑润, 于郁不逆,甘缓润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尝不洁也,此其所 以奏效之捷也。
案二 水肿

汪机医案
深塘黄崇贵,年三十余,病水肿,面光如胞,腹大如箕,脚肿
如槌,饮食减少。就居士诊之,脉浮缓而濡,两尺尤弱,曰:
“此得之酒色,宜补肾水。”家人骇曰:“水势如此,视者不
曰通利则曰渗泄,先生乃欲补之,水不益甚耶?”曰:“经云: 水极似土,正此病也。水极者本病也,似土看虚象也。今用通 利渗泄而治其虚象,则下多亡阴,渗泄耗肾,是愈伤其本病而
案一 痞病

汪机医案
煎服一帖,上觉胸痞,下觉矢气。彼疑参芪使然。余曰: 非也。若参芪使然,只当胸痞,不当矢气。恐由脾胃过 虚,莫当枳朴之耗耶?它除枳朴,加陈皮1.8g。再服一 帖,顿觉胸痞宽,矢气除,精神爽恺,脉皆软缓不大, 亦不快矣。可见脾胃虚者,枳朴俱散,用为佐使,即有 参、芪、归、术为之君,尚不能制。然则医之用药,可 不慎裁!
求痛哉?不得己也!”
案二 虫证

孙一奎医案
乃翁延余为诊,六脉大小不等,观其色,唇红脸黄,予曰:
“按色脉,乃虫症,非祟也。予能拯之。”先与雄黄丸一服,
不效。改用腻粉五分,使君子一钱为末,用鸡子打饼,五更
空心饲之,辰刻下长蛲十条,内有二大者,长尺有足,首贯
尾皆红,下午又下小虫百余,自此再不喜肉,而嘈杂良愈。
大家之一。

医案来源:《石山医案》
案一 痞病

汪机医案
一人年逾三十,形瘦苍白,病食则胸膈痞闷,汗多, 手肘汗出尤多,四肢倦怠或麻,晚食若迟,早来必泄。 初取其脉,浮软近快,两关脉乃略大。余曰:脾虚不 足也。被曰:己服参术膏,胸膈亦觉痞闷,恐病不宜 于参芪耶!余曰:膏则粘稠,难以行散故也,改用汤 剂,病或愈乎?今用参、芪各6g 白术4.5g 归身2.4g 枳实、厚朴、甘草各1.5g 麦门冬3g
非肿满比也,故治不同。肿满由脾虚不能摄水,水渗皮肤,
遍身光肿;今胀满者,先因中虚,以致皮胀,外坚中空,腹
皮胀紧象鼓,故俗名鼓胀。盖由气虚以成中满,若气不虚,
何中满之有,气虚为本,中满为标,是以治先温补,使脾气 雄运,则清浊始分,清浊分而胀斯愈也。 《孙氏医案·三吴治验》
按:

孙一奎医案
《灵枢·经脉》篇云:“胃中寒,则胀满;足太阴虚,则鼓胀。” 本病的胀痛,则近于此,脾胃为人身之枢,升清降浊悉由之。脾 气不运升降失调,必为虚胀。脾胃虚则肝气乘之,因而多怒多欲。 时医不察病因,日以消食导滞之品治之,更甚者以三棱、莪术之
脾胃虚弱的治疗,东垣喜用品味多,药量轻的处方法,切实
可用。如本案除参术各9g外,余药量仅2.1g,亦是孙氏善学
东垣的明证。
案二 虫证

孙一奎医案
叶润斋,年近四十,心膈嘈杂,好啖肉,尤好鸡,一日不能缺, 缺即身浮力倦,神魂无措,必急得肉乃已。见则大嚼,及入腹, 腹又大痛,痛极则吐酸水稠涎,然后定。稍定又思肉啖也。其痛 苦之态、叫喊之厉难状,见者酸鼻,而润斋则甘心焉,市人威以 为祟,或有喻之者曰:“古云:与其好肉而受痛,孰若绝肉以无 楚也。久病脾虚,肉入难化,故使作痛,此妇人女子且知之,汝 丈夫独不慎,何哉?”润斋曰:“吾岂不知绝肉之为愈也,盖痛 虽苦尚能熬,若嘈杂则通身淫淫苏苏,左右无可奈何,手足无所 把捉,倾刻不能自存,有近于死不能熬,急需肉少苏,吾岂纵口
增土湿之势矣,岂知亢则害、承乃制之旨乎?”遂令空腹服六
味地黄丸,再以四物汤加黄柏、木通、厚朴、陈皮、参、术, 煎服十余帖,肿遂减半,三十帖痊愈。
按:
汪机医案
本案患者面光如胞,腹大如箕,脚肿如槌, 表明水湿泛滥已遍上中下三焦,饮食亦减少,常 医治来,必当急治其标,故所经之医,或曰淡渗, 或曰通利,不足怪也。
按:

汪机医案
证属脾阳不足的虚病,脉浮软者,阳气不足之象,近快、两 关略大,说明患者有气虚之阴火,其病机与东垣所说“热中”
相似。前医以甘温补脾之参术膏治之,而痞满未除。汪氏以
为药膏粘滞,难以行散,故改用攻补兼施的汤剂,服药后,
痞满仍未除,一般会认为参、芪补之不当,而汪氏则从有
“矢气”一症中认定是方中有枳、朴,耗气太过所致。其人 脾胃过虚,只宜参、芪,终于一剂而取效。其运用参、芪 的经验,竟纯熟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