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

关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
关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

第24卷第4期微计算机应用V01.24,No.42003年7PJMICROCOMI,U.IERAPPI。ICATIONSJuly.2003

关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

郭庆琳樊孝忠

(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系北京102206)(:化京理:l大学计算机系北京100081)摘要:智能信息处理是中文信息处理中的重要课题.尤雌智能搜索和信息获取为重要。而自然语言处理和理解技术是智能信息处理的核心。本文埘|它了自然语肓理解应用于智能搜索和信

息获取的若干问题,阐述了标注、分析搜索要求雌挫完昔耩于词典的知识库的处理手段,特别

是语料库语言学在这些环节的应用情况。同时,率立对中立信息获取技术涉及的具体语言处理

技术也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包括词典与知帆库、词切分和词性标注、信息获取的短语句法及

语义分析和信息获取的过程。

关键词:搜索要求智能搜索信息获取标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nternel的出现和逐渐普及,人们对有用信息的渴望愈来愈强烈。而在浩如烟海的电子信息中搜索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智能整合,这就涉及到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目前全面解 

决计算机的自然语言理解尚有非常大的难度,但在个别的应用系统中形成突破却具有较大的可能性。例如,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智能搜索和信息获取系统在我们的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论述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搜索、信息获取。

1自然语言理解的两种策略

自然语言理解就是研究如何能让计算机理解并生成人们日常所使用的语言,目的在于建立起一种人与机器之间的密切而友好的关系,使之能进行高度的信息传递与认知活动。建立一个自然语言理解系统,可以是一个纯粹的实验性模型,也可以是一个以直接应用为目的的模型…。

迄今为止的自然语言理解模型,大都以直接应用为目标:或应用于机器翻译,或应用于自动应答,或应用于MIS专家系统,等等。尽管这些模型所采用的语法框架、算法等都各有特点,但在解决自然语言理解的基本策略上却是相当一致的,即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应用领域。这种具体领域不仅规定了可用于推理的背景知阻,也规定了可能运用的语汇子集和短语、句型子集。这样的自然浯言理解策略的优点屉:①完全不必对理解所涉及的各个层面(词汇的、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语境的)作全面的刻画;②围绕具体领域,可将各个层面的知识作直接的综合。但其缺点是,不具有普遍性、通用性,且往往过分受限,不灵活。

跟绝大多数自然语言理解模型不同,自动识别模型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应用领域的,而

本文于2003一ol一13收到.2003—04—28收到修改树。

*本课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资助项目(G19990307111

第4期微计算机应用

是面向人工智能所期望解决的一般的自然浯言理解问题的。所谓一般的自然语言理解问题,就是让计算机具备理解人的一般话语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在计算机上建立起一个分析或生成一般话晤所必备的知识库来。这种策略,首先把语言理解的各种因素分解开来,逐一加以研究。例如,在各种理解因素中先划出语言因索来。语言因素中又先划出句法因素来。这种策略的优点是,它有可能导致最终建成一个可供一切可能的言语分析或生成所需的自然语0理解知识库。智能搜索和信息获取就应采州过。策略,因为它们所处理的信息是广泛的、普墒的,这要求智能搜索和信息获取必须是智能的。

2智能搜索

搜索是文献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婴求,目的在于跟踪相关文献同时尽量减少间读的负担。搜索可抽象成一个过滤器模型,在过滤器内部完成了标注和匹配两个工作。输入世滤器的是原始文献记录,一个控制端予反应用户的搜索要求,而输出的则是从原始记录中筛选出来的满足搜索要求的、甚至是按相关性大小排序后的检出记录。目前实际使用中的情报搜索系统大多数是以处理文献的标识为主,如标题、作者、出版物、主题词、索引号等著求事项。而智能搜索则可以基于语义搜索,艘索对象可为一句话甚至大规模真实文本;智能搜索的对象是自然语言文本,下面论述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

2.1标注、’一标注是为了产生文本的描述,搜索的真正对象是标注的结果。标注用词可以分成丰题阿 

和自由词两种。使用主题词标注时遇到的lⅥ题主要有词表不完备.更新不及时,而且规模世于庞大。使用自由词便于实现标注的自动化【2J。从效率上考虑智能搜索必须采用自由嗣自动标注。词频统计的标注算法是一种不需要“理解”全文的方法。这种方挂分成训练和标洼两个阶段,在训练阶段运行程序统计一个大规模背景语料库中所有词的使用频度。在标注阶段同样统计被标注文本的【可频,之后比较背景语料库和被标文本在词频分布上的差异,将被标文本中出现的异常高频词标注出来即可。统计标注法的效果依赖1二背景语料库的构成,库中收集的文本应该是分布均匀的,包含各种领域和题材,特别是要具备足够大的规模。使用自由词标注比较灵活,可用于智能搜索系统。:2.2理解搜索要求

搜索要求是用户提出的对日标文献特征的描述,从方便的角度考虑希望使用自然语言表达。需要采用自然语言处坪的分析技术将这种表达转换成对全文数据岸的查’向命令。通常用户发出的自然语言搜索要求是零散的浯句。当这样的搜索要求输入系统后,一个自然语言理解前端负责分析其内容。这十前端实际就是一个句法语义分析器,句法分析部分负责生成句法树,可蚪采用功能合一语法。语义分析是根据句法树建立以动词为杜一t2,的语义框架,框架的语义格由名词性短浯填充。在分析过程中还要返回输入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通过人机交互纠正。接下来由智能搜索茅统提取框架中的名词性短语,将这些短浯作为关键词,,在经过标注的文献厍中搜索目标记录。可以看出为全文标注所采用的自然语百‘处理技术比较简单高效,而对搜索要求的分析比较精细,这样做是在速度与性能二者之间折衷啦虑。

2.3智能搜索的实现一

智能搜索系统工作在这样一项假设之上:任意两个文档D1和D2,若二:者标注的结果(记作R(D1)和R(D2))完全一致,那么它们所表达的内容(记作M(D1)和M(D2))也认为是

202微计算机应用2003照

相同的,即M(D1)=M(D2)当且仅当R(1)1)=R(D2)。匹配过程将文档的标{丰结果逐一比较,匹配的结果或是记录与搜索要求相符或是不符,前者作为检出记录输出,后者被过滤掉。当采用统计法标注时,每个标注出的关键词都对应于一个出现频度。根据概率理论可以定义一种相关测度.表示文档与搜索要求之间的相关性大小,标注结果与搜索要求相近且关键词使用频度高的文档相关性就大。在输出检出记录时依相关程度由大至小排序,使搜索者首先接触到的是与提出的搜索要求最为贴切的文档。在智能搜索中继续使用以侧或词组为单位的精确的匹配算法会造成误检和漏检,影响系统的性能。而以概念作为基元的概念或语义搜索是提高智能搜索效用的重要手段。在智能搜索中文档的标注结果和用户发出的搜索要求首先要转换成对应的概念。转换概念耍借助于语义分类词典,词典中将词汇按语义属性捕述归入不同的类别。类似于主题同表.在语义类别之间建立同义、属分、相关关系,可以用来扩检和缩检。编制语义分类词典要借助于经过语义标注的语料库。语义标注后每个丽都被注明了相应的义类,运用聚类算法拉出某个义类集中的文本片段,这样的片段中预示着某些相近概念的出现,进一步再利用专业领域知识判断概念间的上下位或同位关系。

3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是信息搜索的更进一步。它是一门应用技术,研究指定信息的商找、理解和提取,并以适当的方式输出所指定的信息。它是多种基本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具 

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获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把它列为与信息搜索、信息理解、文档归类和摘要、语音识别等并重的语盲工程项目。由于信息获取是一门综合的技水,它需要比较深入的语言处理基本理论和技术作为支撑,并可进一步促进相关语言处理领域的发展,所咀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研究。

3.1信息获取的具体内涵

信息获取(InformationExtraction)是从一段文本中抽取指定的一类信息(事件、事实)。并将其形成结构化的数据,然后填入一个数据库中供用户查询使用的过程L3J。例如,从一篇关于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中摘录出灾害的类型、时间、地点、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救援情况等。这些处理主要是以词和词组为对象来进行的。完整的信息获取过程包含了3个不同崖次的任务:模板元索任务,提取文本中相关的命名实体,包括各种专有名词、时间词、数量词和词组等;模板关系任务,提取命名窑体之间的各种关系(事实)等;脚本模板任务。提取指定的事件,包括参与这些事件中的各个实体、属性或关系.例如航天器发射事件厦其涉及的运载工具、负载、时间和场地等。

3.2中文信息获取技术涉及的语言处理技术

根据汉语的特点,大体上说来,中文信息获取需要使用如下几个方面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①词切分和词性标注。开发合适的汉语词切分和同类标注软件,这涉及建立专用于信息获取的词切分方法,特殊的标注方法,已有的划分和标注技术的改进等。②适用于中文信息获取的短语句法及语义分析。这包括句法成分的识别与标注,关键词提取,搜索特征集的提取、索引等。信息获取系统的目的在于获取指定的信息,其分析过程通常可称作是“部分的”语言分析,即找出代表指定信息的词汇、短话等块状语言结构。在语法分析的阶段一个主要问题是解决代表信息所包含的事件、消息或事实的有关名词性短语和动词性短语的识别问题。对文本的语义理解在于发现指定信息所涉及的各项内容,解决句间成分传递、指代

第4期微计算机应用

与引用情况等问题。③适用于信息获取的句群分析。这些技术包括表达句阃成分的传递,指代、引用信息表的建立和使用,以及概念关系的推理等。

3.3词典与知识库

制作一个规棋适当、分级合理并可灵活配置的词典是建造中文信息获取系统的第一步。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信息获取技术涉及的诸多困素中,机器词典的适用性是要求很高的。词典作为最重婴的知识库,它的规模及其词汇知识的描述质量从根本上决定r信息获取效果的好坏。信息获取的目标是以表达某个事物的概念为基本单位的。而词是表达概念的基本单位,因而也是信息获取语言处理的最小单位。我们要注意词之间的同义、近望、反义、从属、隐含、关联等关系,用概念及其语义关系的集合来组成一个概念语义同典,信息获取实际上是依靠概念词典来搜索过滤语料文本的。这个过程需要使用知识库和推理机删来确认和提取概念,并且确队其间各种关系的有无。解挑这个问题的基础条件是需要一1、用干信息获取的基于词典的知识库。系统使用这个知识库,就可以事先对文献进行语义概念标注。而概念标注要求剥现代汉语词语进行语义分类,他表达同一个概念的词都出现在同个义项代表的词群中,l=|¨每个词语都按其义项确定了类别|4I。信息获取的语言分析应恢以动词和名词作为重点。因此,用于信息获取的基于词典的知识库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有关动词和名词的全面的信息。

3.4信息获取的过程

 

信息获取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①川‘组信息模式描述感兴趣的信息。信息模式通常可表示为简单的一个句式,例如<公司名>“推出”<产品名>。系统町眦针对某一领域的信息特征预定义好一系列的信息模式,存放在模式库中供用户选用。②对文本进行“适度的”词法、句法及语义分析,并作各种文本标注。这个过程通常包括识别特定的名词短浯(人名、机构名、产品名、事件、地点等)和动词短语(事件描述、事实陈述)。这需要使用台适的词典、构词规则库等岳uU{库的支持。③使用模式匹配.方’法识别指定的信息(即找出情息模式的各个部分)。进行上下文关联、指代、引用等分析羽lJ|}}}理,确定信息的最终形式。④输出结果,例如生成一十关系数据库或给出自然语句陈述等。

总之,智能搜索和信息获取是中文信息处理中的热门课题,而自然浯占处理与理解技术是智能搜索和信息获取的核心,我“卜,定要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技术。

参考文献

L傅永悠自.然语言理解德方法与策略河南:{_』南几旺出版社,2001185

2陈力为计算语言学研究与应用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314

3Hart-ashDK.edSpecialI㈨SecondTexlRelrieva[ConferenceInformationProcessing日ndManagement,1995,31(3)269--448

4StzalkawwskiTNaturalLanguageInformationRetrieval.InformationProcessingandManageme.t.2002.31(3):397—417摘要03024:VisualBasic的ActiveX编程技术在海洋观测资料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研制中的应用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VisuatBasi。的ActiveX控件的编程技术及其在水文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研制中的应用。

作者:兰志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龚德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关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

作者:郭庆琳, 樊孝忠

作者单位:郭庆琳(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系,北京,102206), 樊孝忠(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北京

,100081)

刊名:

微计算机应用

英文刊名: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

年,卷(期):2003,24(4)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4条)

1.傅承德自然语言理解的方法与策略 2001

2.陈力为计算语言学研究与应用 1993

3.Harman D K.ed Special Issueon Second Text Retrieval Conference 1995(03)

4.Stzalkawwski T Natural Language Information Retrieval 2002(03)

相似文献(3条)

1.期刊论文郭庆琳.樊孝忠智能搜索和自动应答技术的研究-计算机时代2003,""(7)

智能信息处理是中文信息处理中的重要课题,特别是智能搜索和自动应答技术,而自然语言处理和理解是智能信息处理的核心.本文讨论了自然语言理解应用于智能搜索和自动应答的若干问题,阐述了标注、分析搜索要求以及完善基于词典的知识库的处理手段,特别是语料库语言学在这些环节中的应用情况.同时,本文对自动应答技术涉及的具体语言处理技术也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2.期刊论文宋晓峰.亢金龙.王宏.SONG Xiaofeng.KANG Jinlong.WANG Hong中文信息智能处理技术的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06,29(22)

信息的智能处理技术是中文信息处理中的重要课题,其主要包括智能搜索和信息获取.而自然语言处理和理解技术是智能信息处理的核心.讨论自然语言理解应用于智能搜索和信息获取的若干问题,阐述标注、分析搜索要求以及完善基于词典的知识库的处理手段,特别是语料库语言学在这些环节的应用情况.同时,对中文信息获取技术涉及的具体语言处理技术也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包括词典与知识库、词切分和词性标注、信息获取的短语句法及语义分析和信息获取的过程.

3.期刊论文沈洁.胡金初.SHEN Jie.HU Jin-chu P2P搜索新技术:智能搜索技术-微机发展2005,15(11)

在P2P网络中正确高效地搜索信息十分重要,然而现有的搜索技术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要求.文中提出了由历史记录、相似度和站点优先级3部分组成的新的信息搜索技术--智能搜索技术.在智能搜索技术中每个站点都各自记录以往搜索的历史记录,以此结合搜索要求计算出最可能拥有所需结果的站点,最后仅向这些站点发送搜索请求.通过在中间件上的测试,比较了不同信息搜索技术的性能,智能搜索技术能在使用较少搜索消息的情况下得到较高的搜索成功率.

引证文献(1条)

1.吴颖红智能信息服务与网络信息评估[期刊论文]-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413287932.html,/Periodical_wjsjyy20030400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7月1日

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专业(电力系统计算机控制与应用技术...

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专业(电力系统计算机控制与应用技术方向) 一、专业培养目标 电力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面向电力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热工检测、安装、检修、维护,培养信息处理、网络技术的研究、设计、应用与开发以及电网自动控制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毕业生业务范围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C语言、热工测量仪表、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分散控制系统、发电厂概论、调度与配网自动化技术、数据结构的设计、数据库系统开发、操作系统设计、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的开发等知识,同时还学习电网及电厂的生产过程的基础知识。毕业生可在发电厂、供电公司、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信息处理与网络技术的研究、设计、应用与开发,也能适应一般信息产业单位对于信息管理人才的需要。具体业务范围如下: 1.发电厂热工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调试、维护; 2.火电厂控制设备的安装、检修、管理; 3.一般热工检测与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 4.电力系统计算机控制的维护与开发; 5.电网的控制、调度技术; 6.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操作系统的开发与维护; 7.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网页的制作与维护; 8.在一般商业和经营公司从事网络管理、多媒体技术的开发等工作; 9.在学校及大中型企业从事科学实验、科技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三、学制 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四、毕业生的知识结构 1.具有扎实的电工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等方面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扎实的热控设备和热工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 3.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分散控制系统等专业知识; 4.具有扎实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C语言、VB、汇编语言等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5.具有扎实的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网络基础、局域网等专业理论知识。 6.具有扎实的网页制作、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等专业知识。 7.掌握管理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8.熟悉电厂的生产过程,掌握电厂生产基本理论知识。 9.熟悉电网的调度和控制。 10.具有本专业先进的和面向21世纪所需要的科学知识。 五、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结构 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艰苦创业和奉献精神,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正确使用各种电工、电子类仪表等进行工程实验的能力; 2.具备顺序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以及保护系统调试、投运、维护的能力; 3.具有电网设备运行及计算机维护的能力; 4.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调试、安装、维护的能力。 5.具有软件的开发和软件技术改进的基本能力。 6.具有网页设计制作的基本能力。

4.2《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教学设计

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4.2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工作过程,从而对智能信息处理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体验,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 2. 会使用简单的智能处理工具; 3. 了解信息智能处理的应用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体验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过程,形成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感性认识; 2. 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学生感受智能信息处理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价值; 2. 让学生感受信息智能处理的魅力,能客观评价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起学习和探索人工智能知识的热情和愿望,为学生今后选修“人工智能”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科幻故事,对故事中的“机器人”等具有人类智慧的机器充满了好奇,非常想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们正好利用学生的好奇和兴趣,通过展示我们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简要剖析个中奥秘,让学生打破“人工智能”的神秘感,引领学生们进入一个奥秘无穷的领域。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学生都是局限于常用工具软件以及网络应用,对于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可能个别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例如使用翻译软件、手写板输入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独特魅力,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难点 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五、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主题是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目标是体验其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由于地处信息技术欠缺

智能信息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信息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IE426 2、课程名称:智能信息处理/Intelligent Signal Processing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高等数学,计算机程序语言 5、面向对象:电子信息类各专业本科生 6、开课院(系)、教研室: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电路与系统教研室 7、教材、教学参考书: 《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王万森,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人工神经网络与模拟进化计算》,阎平凡,张长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遗传算法原理及应用》,周明,孙树栋,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人工免疫系统原理与应用》,莫宏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二、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智能信息处理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前沿学科,同时也是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智能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人工智能导论(8) 要求: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目前的实际状况、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实际的应用领域;掌握人工智能中的知识和知识表示方法:演绎系统、产生式系统、框架结构、语义网络、过程性知识;掌握人工智能中采用的搜索策略:无变量盲目搜索算法、带变量盲目搜索算法、启发式搜索算法、博弈树搜索;理解非经典逻辑和非经典推理;理解自然语言理解: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 第二章人工智能的应用(2) 要求:理解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理解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人工神经网络(10) 要求:了解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史;理解人工神经网络所借鉴的生物学上的人脑神经元的信息处理模式;掌握人工神经元和感知器的基本模型;掌握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特点、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掌握前向神经网络中的多层感知器模型和反向传播(BP)算法,理解径向基函数(RBF)网络模型;掌握反向神经网络中离散型和连续型的Hopfield网络模型,了解模拟退火算法和玻尔兹曼机;理解自组织神经网络的Hebb学习规则和ART模型;理解模糊神经网络。 第四章模糊数学基础(4) 要求:掌握模糊集合的概念;掌握模糊规则与推理;理解模糊推理系统。 第五章进化算法(4)

网络技术论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网络结合的智能建筑快速发展。 关键词:网络技术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系统集成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网络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络、企事业内部网络、局域网网络,甚至家庭网络和个人网络。网络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网络的一大发展趋势是多维化,即在一套系统上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务,包括来自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资源,甚至同时还提供多媒体信息,如图象、语音、动画等。在多维化发展的趋势下,许多网络应用的新形式不断涌现,如:①电子邮件――这应该是大家都得心应手的网络交流方式之一。发邮件时收件人不一定要在网上,但他只要在以后任意时候打开邮箱,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来信。②网上交易――就是通过网络做生意。其中有一些是要通过网络直接结算,这就要求网络的安全性要比较高。③视频点播――这是一项新兴的乐或学习项目,在智能小区、酒店或学校应用较多。它的形式跟电视选台有些相似,不同的是节目内容是通过网络传递的。④联机会议――也称视频会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开会。它与视频点播的不同在于所有参与者都需主动向外发送图像,为实现数据、图像、声音实时同传,它对网络的处理速度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网络结合的智能建筑快速发展。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工程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环境结构)、系统(智能化系统)、服务(住户、用户需求服务)和管理(物业运行管理)4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1】。指将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和集成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智能建筑的系统一般由如下元素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三者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有机集成。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测试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测试 说明:本节测试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其中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用语音识别技术可以文字输入,你认为“语音识别”是属于计算机()。 A.人工智能 B.通信技术 C.微电子技术 D.传感技术 2.手写板输入汉字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请选择正确的对应关系()。A.①手写汉字②信息读入③预处理④笔画识别⑤特征匹配⑥特征库⑦显示汉字 B.①手写汉字②预处理③信息读入④特征匹配⑤笔画识别⑥特征库⑦显示汉字 C.①手写汉字②信息读入③预处理④特征库⑤特征匹配⑥笔画识别⑦显示汉字 D.①手写汉字②信息读入③笔画识别④预处理⑤特征匹配⑥特征库⑦显示汉字 3.人工智能的目的是让机器能够(),以实现某些脑力劳动的机械化。 A.具有情感判断 B.和人一样工作 C.完全代替人的大脑 D.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 4.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下面列举中的()就是它要实现的目标。A.理解别人讲的话 B.代替人类进行语言表达 C.欣赏音乐 D.机器翻译 5.语文王老师想把书上的文字,扫描到电脑中并转换成可编辑的文字,你认为她应选择()工具。 A.手写板 B.照像机 C.摄像机 D.扫描仪及OCR软件 二、判断题(每题10分,共50分) 6.网上的“在线翻译”是应用了自然语言理解技术。() 7.小明用扫描仪将他小时候的相片转换成图像文件保存在电脑上,他使用的是智能处理工具。() 8.与聊天机器人艾丽丝(ALICE)对话的活动应用了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理解技术。 9.公安机关利用指纹识别系统鉴定人的身份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 10.数码照像机的人脸识别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

常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挑战与问题,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范文.doc

常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挑战与问题,计算 机与信息技术- 摘要:大数据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成为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问题。本文对大数据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完善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网络化环境;计算机信息处理;大数据??大数据网络环境下,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当前的网络环境存在着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等四大数据特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核心,大数据网络环境下,对信息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处理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因为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为使用者的隐私、信息安全带来威胁,引发风险。为了提升网络安全,需要针对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的预防控制网络安全问题,切实加强计算机信息处理安全,为公众提供更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 一、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定义与作用? 1.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定义??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是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技术,包括数据的输送、获取、传递、分析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通常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以及检索技术,能够应用于数据信息的查询、复制、储存以及远距离传输等方面的功能。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是将计算机系统技术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形成的综合处理技术,能够满足人们

对于数据信息的需求。??2.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作用?大数据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处理技术能够实现信息处理与管理、信息识别与采集、信息存储与检索等方面的功能。计算机信息处理与管理是对计算机采集得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网络环境能够增进信息的搜集与处理的效率,充分满足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于数据的需求;信息识别与采集是采用计算机处理技术,搜集网络信息并进行识别,为信息处理提供信息支持;信息检索、传递与发布是采用信息相关技术,根据用户需求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信息处理技术能够为生活、工作提供便利,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处理能够使用户更快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比如招聘网站的信息处理,能够让求职者、用人单位都能够找到针对性的需求,节省用户时间。 3.常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大数据网络环境下的常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包括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WEB数据感知与获取技术、数据高效索引技术、基于内容新的数据挖掘技术、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相关技术。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是由谷歌公司提出的技术,采用以列为单位的数据储存技术,能够提升数据的储存速度,快速加载含量数据,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百度、IBM等公司;WEB数据感知与获取技术,该技术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充分利用的技术,属于网络深层空间技术;数据高效索引技术是为用户提供数据查询的技术,当前的热点为互补式聚簇索引技术;基于内容信息的数据挖掘是采用实体关联和网络搜索技术;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是采用概率化技术,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二、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挑战与问题? 1.网络环境下数据信息技术挑战?大数据网络时代是网络时代发展的趋势,大数据是国际信息的战略资

《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最新标准答案

20140713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考试标准答案 1、关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以下说法错误的(C)? A、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机构为了应对各种信息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做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避免、降低危害和损失,以及从危害中恢复。 B、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预防预警察、事件报告与先期处置、应急处置、应急结束。 C、我国信息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I级(特别严重)、级和级、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D、当信息安全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后,可按照程序结束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结束由处于响应状态的各级信息安全应急指挥机构提出建议,并报同政府批准后生效。 2、以下关于操作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分时操作系统为每个终端用户分时分配计算资源,每个终端用户彼此独立,感觉在独立使用整台计算机。 B、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为分布计算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它支持分布系统中各个计算节点协同工作。 C、操作系统负责对硬件直接监管,对内存、处理器等各种计算资源进行管理。 D、实时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其特点是资源的分配和调度时首要考虑效率。 3、进入涉密场所前,正确处理手机的行为是(BC)。 A、关闭手机后带入涉密场所 B、不携带手机进入涉密场所 C、将手机放入屏蔽柜 D、关闭手机并取出手机电池 4、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主要包括(BCD)。 A、事件研判与先期处置 B、预防预警 C、应急结束和后期处理 D、应急处置

5.(2分) 关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以下说法是错误的( C)? A.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机构为了应对各种信息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做的 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避免、降低危害和损失,以及从危害中恢复。 B.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预防预警、事件报告与先期处置、应急处置、应急结束。 C. 我国信息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 (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D. 当信息安全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后,可按照程序结束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结束由处于响应状态的各级信息安全应急指挥机构提出建议,并报同级政府批准后生效。 6.(2分) 蠕虫病毒爆发期是在(D )。 A. 2001年 B. 2003年 C. 2002年 D. 2000年 7.(2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是指(C )。 A.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 B.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 C.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和处置。 D.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和处置。 8.(2分) 防范ADSL拨号攻击的措施有(CD )。 A. 修改ADSL设备操作手册中提供的默认用户名与密码信息 B. 重新对ADSL设备的后台管理端口号进行设置 C. 在计算机上安装Web防火墙 D. 设置IE浏览器的安全级别为“高” 9.(2分) 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有(ABCD )。 A. 被动攻击 B. 协议攻击 C. 主动攻击 D. 物理攻击 10.(2分) 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按照处理内容可划分哪些类型?(ABD ) A. 党政机关内网 B. 涉密网络 C. 互联网 D. 非涉密网络 19.(2分) 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叫()。

智能信息处理

什么是智能信息处理?及其起源、发展与应用。 智能信息处理是模拟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处理信息的行为,建立处理复杂系统信息的理论、算法和系统的方法和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主要面对的是不确定性系统和不确定性现象的现象处理问题。智能现象处理在复杂系统建模、系统分析、系统决策、系统控制、系统优化和系统设计等领域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起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智能信息处理研究的纵深发展过程中,人们特别关注到精确处理和非精确处理的双重性,强调符号物理机制与联结机制的综合,倾向于冲破“物理学式”框架的“进化论”新路,一门称为计算智能的新学科分支被概括地提出来了,并以更快的目标蓬勃发展。 首次给出计算智能定义的是美国学者James C. Bezdek。他在题为“什么是计算智能”的报告中讲到:智能有三层次,第一层是生物智能(BI),第二层是人工智能(AI),第三层是计算智能(CI)。目前,国际上提出计算智能就是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主导,与模糊逻辑系统、进化计算以及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的综合集成。 我们认为新一代的计算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应该是神经网络、模糊系统、进化计算、混沌动力学、分型理论、小波变换、人工生命等交叉学科的综合集成。一般来说,智能信息处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于传统计算机的智能信息处理,另一类为基于神经计算的智能信息处理。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信息处理要求,当前信息处理技术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信息的载体到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广泛地模拟人的智能来处理各种信息。人工智能学科与认知科学的结合,会进一步促进人类的自我了解和控制能力的发挥。研究具有认知机理的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探索认知的机制,建立可实现的计算模型并发展应用,有可能带来未来信息处理技术突破性的发展。 现阶段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呈现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面向大规模、多介质的信息,使计算机系统具备处理更大范围信息的能力;另一种是与人工智能进一步结合,使计算机系统更智能化地处理信息。智能信息处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前沿交叉学科,是应用导向的综合性学科,其目标是处理海量和复杂信息,研究新的、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等多个层次。它不仅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对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具有神经计算的智能信息处理正朝着生物智能方向发展,“计算智能”时期重要的理论基础。一般认为计算智能包括神经网络、模糊系统和进化计算三个主要方面,其积极意义在于促进了基于计算和基于物理符号相结合的各种智能理论、模型和方法的综合集成,有利于发展思想更先进,功能更强大并能够解决更复杂系统问题的智能行为。目前国际上计算智能研究正注意几个结合:神经网络与进化计算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及混沌三者的结合;神经网络与近代信号处理方法子波、分型等的结合,以更有效地模拟人脑的思维机

信息论与编码在处理网络问题中的应用

信息论与编码在处理网络问题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应用范围最广的高新技术之一。信息论是信息技术的主要理论技术基础之一,它的一些基本理论在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信息论与编码与网络结合的更为紧密,在网络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从这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介绍了信息论与编码在网络编码、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选择、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放窃听的网络编码,还有就是在网络数据挖掘这方面的应用。 1.引言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无时不刻都离不开信息的获取、传递、再生、控制和利用。信息论正式一门把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揭示信息的本质特性和规律为基础,应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树立统计等方法来研究信息的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和利用。它主要研究如何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以使信息系统最优化。许多科学技术问题(如无线电通讯、电视、遥测、图像和声音识别等)都必须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才能很好地解决。信息论的研究对象又可以是广义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系统。从最普通的电报、电话、传真、电视、雷达、声纳,一直到各类生物神经的感知系统,以及大到人类社会系统,可以用同一的信息论观点加以阐述,?都可以概括成某种随机过程或统计学的数学模型加以深入研究。 2.概述 2.1信息与信息论 1948年6月和10月香农在贝尔实验室出版的著名的《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有关《通信的数学理论》的文章。在这两篇文章中,他用概率测度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系统的讨论了通信得基本问题,首先严格定义了信息的度量—

—熵的概念,又定义了信道容量的概念,得出了几个重要而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并由此奠定了现代信息论的基础。 Shannon理论的核心是:揭示了在通信系统中采用适当的编码后能够实现高效率和高可靠地传输信息,并得出了信源编码定理和信道编码定理。从数学观点看,这些定理是最优编码的存在定理。但从工程观点看,这些定理不是结构性的,不能从定理的结果直接得出实现最优编码的具体途径。然而,它们给出了编码的性能极限,在理论上阐明了通信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为人们寻找出最佳通信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而其理论到目前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Shannon信息理论的数学严格化、无失真信源编码定力和技术的发展、信道纠错编码的发展、限失真信源编码的提出和发展、多用户、网络信息论的发展、信息保密与安全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从此以后,纠错码和密码学相结合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 2.2网络与信息论 网络信息论的发展前期是多用户信息论,在20世纪70、80年代有很大的发展,当时的多用户信息论已具有网络结构的特征,其中的信源与信道模型已具有多数人多输出的结构,对信道还有并联与串联的结构等模型,多用户信息论就是解决这些模型的编码问题,一时成为信息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网络通信的兴起,网络模型远比多用户模型复杂,网络中的通信、数据压缩、资源共享与安全管理将是信息论发展的重要领域。 2.3网络编码 2000 年Ahlswede 等人首次提出了网络编码理论, 通过网络编码可以实现网络流量的最大化.2003年, Li , Yeung 和Cai证明了线性网络编码就可以实现网络的最大流.随后T .Ho 等人提出了随机网络编码理论, 其思想是在网络中参与传输的节点, 其输出信道上传输的数据是该点多条输入信道上传输的数据的随机线性组合, 他们并且证明了接收节点能以很大的概率正确恢复出信源所发送的信息. 传统的通信网络传送数据的方式是存储转发,即除了数据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以外的节点只负责路由,而不对数据内容做任何处理,中间节点扮演着转发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二、发展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实质上是以主机为中心的星型网。 第二代:分组交换网,以通信子网为中心,多台计算机和终端构成外围的资源子网,数据交换方式采用分组交换。 第三代:以“开放系统互连为参考模型”为标准框架,80年人中期,Internet的出现(TCP/IP)。 第四代: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93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特征是广域、高速和交互。 三、系统组成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也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从网络拓扑结构来看,计算机网络是由一些网络节点和连接这些网络节点的通信链路构成。 从逻辑功能上讲,计算机网络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计算机之间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它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组成;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是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主机系统负责本地或全网的数据处理,运行各种应用程序或大型数据库,

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软硬件资源和网络服务,终端控制器把一组终端连入通信子网,并负责对终端的控制及终端信息的接收和发送。 从系统组成来看,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 1、网络硬件系统 网络硬件系统一般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系统、终端及通信设备。 (1)主机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主体,根据在网络中的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服务器和工作站。 服务器是通过网络操作系统为网上工作站提供服务及共享资源的计算机设备;网络工作站是连接到网络上的计算机,又称客户机,它是网络数据主要的发生场所和使用场所除保持原有功能为用户服务之外,同时又可以按照被授予的权限去访问服务器,用户主要是通过使用工作站为利用网络资源并完成自己的工作。工作站又可分为无盘工作站和带盘工作站两种,带盘工作站是带有硬盘的微机,本身具有独立的功能,具有本地处理能力。而无盘工作是不带硬盘的微机,其引导程序存放在网络适配器EPROM中,加电后自动执行,与网络中的服务器进行相连。这种工作站不仅能防止计算机病毒通过工作站感染服务器,还可以防止非法用户拷贝网络中的数据。

高中信息技术《1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教学设计 学校执教教师 课程内容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课程学时 1 课时 所属学科信息技术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广东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让学生对智能工具有一个初步地体验和了解,也为选修模块《人工智能初步》的开设作有益的铺垫。本节内容只是要求学生在使用信息智能处理工具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信息智能处理工具,形成感性认识,并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对智能处理工具有一个主动认知的能力。根据课本内容以及基于学生的学习思维发展,选择了几种智能处理工具让他们进行体验式实践。本节采用了“情景引入→操作体验→了解原理→ 应用展望→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的线索组织内容。 二、学习对象分析 本节教学的对象为高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这一教科书的学习方法和特点有了一定的掌握。特别是进入第三章的学习之后,已了解在不同的处理需求下,学会正确地使用不同的处理工具来处理不同的信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都是常用工具软件以及网络应用,对于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并不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我引用了生活中的处理工具,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先进行体验后进行知识的讲解,注重学生的“启蒙和兴趣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初步掌握智手写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的工作过程或者工作原理; (2)了解智能处理工具的应用领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操作手写输入软件、体验游戏、尝试使用翻译软件、与机器人聊天等活动,体会人工智能的魅力及其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智能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在课堂的教学应用和体验中,体验其神奇魅力及形成对人工智能这一技术前沿的探索要求;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类比推理能力,激发学生探索人工智能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应用和体验手写识别、机器翻译和与机器人聊天等智能工具。 难点:理解手写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诱思导学法、实践探究法、类比推理法 六、教学媒体选择

智能信息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信息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11电科2 姓名:张俊为 学号: Xb11640218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1. 课程设计目的 1.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智能信息处理算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 熟悉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可以进行智能信息处理的应用开发设计。 2. 课程设计内容及实现 1. 掌握BP 网络的基本原理,能利用BP 网络解决Hermit 多项式的逼近问题,具体内 容如下: 考虑Hermit 多项式的逼近问题,该问题由Mackay 提出: ()()22 1.112exp 2x F x x x ?? =-+- ??? ,式中,x ∈R 。 训练样本产生方式如下:样本数N=100,其中样本输入x i 服从区间[-4, 4]内的均匀分布,样本输出为F(x i )+e i , e i 为添加的噪声,服从均值为0,标准差为0.1的正态分布。 对于该函数逼近问题,可以用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的3层BP 网络对样本进行拟合,网络的隐节点数选为10。 其它学习参数设定如下:神经网络采用标准Sigmoid 激活函数,输出层采用线性激活函数,即:()f u u =。 学习率η=0.003,目标误差ε=0.5,最大学习次数20000,初始权值和偏移取[-0.1, 0.1]内的随机数。 2. 掌握模糊C 均值聚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并用该算法实现彩色图像分割。 2.1、BP 网络解决函数逼近 2.1.1、BP 神经网络设计 图 1创建BP 神经网络 2.1.2、BP 神经网络训练

图 2训练图2.1.3、BP神经网络测试及结果分析 图 3仿真结果图 P=linspace(-4,4,100);%均匀产生随机数 T=1.1.*(1-P+2.*P.^2).*exp(-P.^2/2)+sqrt(0.1)*rand n(1); %样本输出fx+ei t net=newff(P,T,10); %产生bp网络,10个神经元net.trainParam.show = 50;%显示周期 net.trainParam.lr = 0.003; %学习率 net.trainParam.epochs = 20000;%最大学习次数 net.trainParam.goal = 0.001; %目标误差 net.IW{1,1}=rand(10,1)*0.2-0.1;%初始权值 net.b{1,1}=rand(10,1)*0.2-0.1; net.b{2,1}=rand(1)*0.2-0.1;%初始偏移量 [net,tr]=train(net,P,T); p=8.*rand(1,100)-4; A = sim(net,P); %仿真figure; plot(P,T,'o',P,A,'x'); 2.2、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彩色图像分割 2.2.1、基本原理及实现流程 在数字图像由于存在混合像素的原因,也就是说一个像素中不仅存在一类地物,因而采用硬分类方式往往不合适,而模糊C均值就是引入模糊集对每个像素的划分概率不单单是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说课稿

第四章第二节《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地位及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只是要求学生在使用信息智能处理软件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进行初步体验,并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基于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认识的思考,教材中设计了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体验式实践。本节采用了“情景引入→案例分析→操作体验→过程原理→讨论探究→学生练习→教学小结及评价”的线索组织内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 知道“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两个研究领域。 初步了解“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的概念与分类。 ②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体验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过程,形成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感性认识。 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智能信息处理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价值。 让学生感受信息智能处理的魅力,能客观评价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起学习和探索人工智能知识的热情和愿望,为学生今后选修“人工智能”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独特魅力,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难点: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学习方法和特点有了一定的掌握,了解了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处理工具对提高信息处理效率的影响,这是信息技术新课改情况下最核心的内容。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可能对一些智能处理工具不熟悉,可能会给新课的讲解带来难度,因此在教学中以让学生体验为主。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科幻故事,对故事中的“机器人”等具有人类智慧的机器充满了好奇,非常想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们正好利用学生的好奇和兴趣,通过展示我们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简要剖析个中奥秘,让学生打破“人工智能”的神秘感,引领学生们进入一个奥秘无穷的领域。 三、说教法 在教学组织上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帮助,以弥补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思考、共同探究、共同体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多个活动中出示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任务,同时辅之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讲授法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常用的教学方法。本节的部分内容,也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 四、说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教材中活动要求,1、事先制作好一个PPT课件,把本节的活动全部输入进去;2、准备好本节所需的软件:min OCR识别软件等;3、下载好影片《机械公敌》。 五、说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活动一)【情景导入】教师创设情景: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影片《机械公敌》中机器人帮助人拿包片段),想象一下机器人在未来生活中的作用。 【思考】影片中涉及到几个任务,其中涉及到机器人的哪些动作?.

智能信息处理

智能信息处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及作用; 2、了解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及基本应用; 3、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工作原理; 4、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及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世界围棋大赛“人机大战” 1、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2、机器战胜人类,你觉得对我们又何威胁? 3、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事物属于人工智能? 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智能信息的处理这一小节的内容。 二、新授: 1、认识只能信息处理工具及作用:(通过观看几组图片来分析不同 的智能信息处理工具及作用)

2、智能处理工具与一般处理工具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的。 不同点:一般处理工具:处理的问题有固定算法,处理过程是重复计算的过程,最终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如求方程组的解,加密解密程序。智能处理工具:处理的问题是不确定、非结构的、没有固定算法的,处理过程是推理控制的过程,最终结果不太确定。如手写汉字的识别率还不足100%,但已具有实用价值。 3、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简称AI):是以探索和模拟人类智能活动为基本目标而设计出类似人的某些智能的自动机器的科学。 人工智能研究的两个领域: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

4、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及基本应用: 模式识别:是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 的信息(图片、文字、符号、声音)等进 行自动识别的技术。模式识别的研究范畴 有:文字识别、指纹识别、声音语言识别、 声音信号和地震信号分析、照片图片分 析、化学模式识别等(P86左边小字)。 指纹识别:利用指纹来鉴定人的身份,可以克服证件、签字、照片、密码、钥匙、印鉴等容易假冒、丢失、遗 忘等缺点。 如:浙江省公安厅使用北大自动指纹识别 系统,建立了100多万人的指纹库,检索 一个现场只需4分钟。 指纹识别结合生物扫描技术,可以识别指 纹的平面图像特征,可以对指纹表皮下的 毛细血管的分布特征以及手指的三维图 像特征进行识别。 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在邮件的自动分拣中,可以使用OCR和光学条码识别、人工辅助识别等手段相结合来完成邮政编码的阅读。(扫描仪输入文字)

中国传媒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方向 介绍 1.DSP技术与应用方向 当前,数字音频广播(DAB、数字AM)、数字视频广播(DVB)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技术发展迅速。数字技术在卫星广播、微波通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广播电视多功能信息网已投入商业运营。国际和国内的广播电视覆盖网正在或即将由模拟信号传输过渡为数字信号传输网。DSP技术与应用研究方向着眼于广播电视数字信号传输系统中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数字调制的实现和相关测试信号的产生,着重研究数字信号的实时处理。本研究方向是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的重要组成,也是该学科中十分活跃,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技术。 DSP技术与应用研究方向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和通用DSP芯片,FPGA芯片,依靠软件无线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并实现数字信号传输系统中信源编解码、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多工复用和同频组网。重点跟踪研究数字音频广播、数字视频广播、高清晰度电视和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中的关键技术,探索下一代数字广播电视的新技术及新技术标准。本研究方向对我国广播电视单频网覆盖网的数字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参加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制调频数字同步广播系统国内占有率第一。 本方向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软、硬件分析和设计能力,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可在广播电视领域、现代通信领域、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数字电视广播、数字视频和多媒体系统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2.多媒体技术方向 多媒体的含义是使声音、图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成为一个整体,并具有实时的交互性,而这种统一性及交互性是由逻辑连接起来。多媒体技术融合了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多种学科,具有表现力丰富、符合人们的思维和认知习惯的特点,成为当今信息技术中的热点,它也是当今数字媒体技术或新媒体技术的本源,强调了媒体信息的多样化、集成化、智能化以及交互性。 多媒体技术近年来在广播影视传媒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以视/音频非线性编辑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广播影视编辑、制作、播出技术的主流,而广播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一体化、多媒体综合业务网、新媒体技术及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等则代表了广播电视技术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各行各业也有了广泛且深入的应用:借助数字图像处理(DIP)、智能视频分析(IVA)、计算机视觉(CV)、计算机图形学(CG)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实用系统已经在广播电视信号监测、广播电视内容监播、广播电视广告监播与监管、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智能交通系统、平安城市工程等诸多系统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智能视/音频分析与处理(对象提取、目标检测、目标识别与跟踪、广播电视内容监播、广告监播) (2)多媒体先进编辑技术(新型高/标清、多格式混编技术,基于对象的影视编辑技术) (3)多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表情识别、表情移植、变形动画,基于场景视频的三维虚拟重现)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他们各实现什么功能? 计算机网络分为用于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和负责网络中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包括提供资源的主机HOST和请求资源的终端T,它们都是信息传输的源节点,有时也通称为端节点。 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单个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和多个没有自主处理功能的终端组成网络。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组成独立的网络系统。第三阶段为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特点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容易实现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开放式网络系统。第四阶段为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是网络系统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机制,网络覆盖范围广泛。 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中,那些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的ARPANET、TCP/IP、SNA的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主要有存储器、打印机等硬件资源共享,数据库等软件资源共享和收发邮件收发消息等信息交换三方面的功能。 5.缩写名词解释。 PSE:分组交换设备PAD:分组装拆设备NCC:网络控制中心FEP:前端处理机IMP:接口信息处理机DTE:数据终端设备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PDN:公用数据网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简述模拟数据及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表示方法。 模拟数据可以直接用对应的随时间变化而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来表示,也可以经相应的转换设备 转换后用离散的数字信号表示。 数字数据可用二进制编码后的离散数字信号表示,也可经转换设备转换后用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 表示。 2.简述Modem和CODEC作用 Modem可以把离散的数字数据调制转换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后经相应的模拟信号媒体传送出 去,把接收到的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解调还原成原来的离散数字数据。 CODEC把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编码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后传送出去,把收到的数字信号解码还原成原来的模拟信号。 3.什么是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通过计算机等数据装置和通信线路完成数据编码信号的传输、存储和处理。4.数据传输速率与信号传输速率的单位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数据传输速率S的单位是位/秒,记作bps或b/s,信号传输速率B的单位是波特(Baud)。数据传输速率等于信号传输速率乘以每码元表示的二进制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