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生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滤过膜有三层结构—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肾小 囊上皮,其大小不同的孔道构成滤过的机械 屏障。
●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则构成其电学屏障。
●滤过膜的通透性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有效分子半径
和电荷正负,分子的有效半径<2.0nm的中性物质,
如 G可自由滤过,>4.2nm的不能滤过,如白蛋白。
PT: 肾小管上皮细胞
9
(四)肾的神经支配
肾脏只有交感神经支配,其末梢分布于
肾动脉(尤其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
平滑肌)、肾小管、球旁细胞。交感末梢释
放NE,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 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
10
(五)肾血管的特点
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垂直发出,且较短,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介于入球和出球小动脉之 间,入球与出球的口径为2:1,故肾小球毛细 血管内的血压较高,有利于滤过。而缠绕在肾 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血压较低,可促进其重 吸收。出球动脉的两端都是毛细血管,因而也 称为肾门脉。
15
二、有效滤过压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P)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
透压+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是滤过的动力,当有效滤过压为0时(即
达滤过平点),滤过停止。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16
(二)有效滤过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2.血浆胶体渗透压 3.囊内压 (三)肾血浆流量(renal plasma flow,RPF) RPF↑→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 速度↓→滤过平衡点后移→毛细血管有效滤过管段延
长→有效滤过面积↑→GFR↑。
相反,RPF↓→GFR↓。
(考虑滤过储备问题!!!)
17
影响有效滤过的因素: 一、有效滤过压(1.2.3.) 二、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1:滤过膜的通透性 2:滤过膜的面积 3:肾血浆流量(平衡点退后等于面积增 大)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19
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一)近球小管
1.Na+、Cl-、H2O的重吸收
(1)Na+、Cl-的转运机制 前半段:Na+主动重吸收(泵-漏模式),大 部分Na+与HCO3-、葡萄糖、氨基酸同 向转运,另一部分Na+则与H+逆向运。 后半段:细胞旁途径—Na+、Cl-被动重吸收 跨上皮细胞途径—Na+主动重吸收
11
二、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供血特点:①量大(1200ml/min,占心输出量的 1/5-1/4) ②皮质多于髓质(皮质94%、外髓5%、 内髓1%) (一)自身调节 1.定义:安静情况下动脉血压可在一定范围 (80-180mmHg)内变动,而肾血流量保 持相对稳定。 2.机制:肌源性学说;管-球反馈。 3.生理意义:维持生理状态下的正常泌尿能。
袢长(可达内髓质层或乳头部);出球A可
形成网状毛细血管和U形直小血管,直小血管
深入髓质。形成的毛细血管包绕髓袢升支和 集 合管,此与尿液浓缩、稀释功能有关。
7
8
(三)球旁器
球旁器由球旁细胞、系膜细胞、和致密斑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
AA: 入球动脉
EA: 出球动脉 G: 球旁细胞 MD: 致密斑 B: 鲍曼氏囊 M: 系膜细胞 BM: 基底膜 FP: 足突 P: 足细胞(球上皮细胞) EN: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肾小球滤过的研究方法 — 微穿刺和微量分析。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衡量指标: 1.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 量,125ml/min。
2.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约19% (1200/660)。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远端小管
髓ຫໍສະໝຸດ Baidu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5
(二)皮质肾单位与近髓肾单位
1.皮质肾单位:主要分布于外皮质层和中
皮质层。人肾约占85-90%,肾单体积小;动
脉的口径入球A与出球A之比为2:1、出球A进
一步分为毛细血管缠绕在皮质肾小管围。
6
2.近髓肾单位:分布于靠近髓质的皮质
层,人肾约占10-15%。肾单位的体积大;髓
18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同向转运(count-transport) ●逆向转运(antiport) ▲电中性转运(electroneutral transport) ▲生电性转运(electrogenic transport)
如促红细胞生成 素、肾素、前列腺素、羟
化的维生素。
2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
与肾血流量
肾脏分皮质(cortex)和髓质(medulla) 两部分,髓质内形成若干肾锥体,其顶部是肾乳
头。
一、肾 单 位
(一)肾单位的构成
3
4
肾小体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肾单位 肾小管
髓袢细段
20
小管液
Na+ Na+
肾小管上皮C
Na+ ATP K+
原尿180L/d,终尿1.5L/d,99%的物质被重吸收,仅1%排出。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方式
●重吸收(reabsorption) 小管液
●分泌(secretion) 上皮C、血液
物质 物质
血液
小管液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顺电化梯度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逆电化梯度
肾脏生理学
概
1.排泄
述
肾脏的主要功能: 肾脏是机体最
重要的排泄器官, 排泄物
质的量大、种类多。
1
通过产生尿液可完成:
① 排除代谢产物和异物;
② 调节细胞外液的量和渗透压;
③ 保留机体的电解质(如Na+、K+、Cl-、
HCO3-),排出H+,维持酸碱平衡;
2.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肾脏可分泌多种物质,
12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1.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特
别是入球小动脉)→RBF↓。 2.体液调节 缩血管:E、 NE、AngⅡ、VP 舒血管:NO、PG 3.生理意义: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神经体液调 节减少RBF,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 供应。
13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滤过膜有三层结构—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肾小 囊上皮,其大小不同的孔道构成滤过的机械 屏障。
●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则构成其电学屏障。
●滤过膜的通透性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有效分子半径
和电荷正负,分子的有效半径<2.0nm的中性物质,
如 G可自由滤过,>4.2nm的不能滤过,如白蛋白。
PT: 肾小管上皮细胞
9
(四)肾的神经支配
肾脏只有交感神经支配,其末梢分布于
肾动脉(尤其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
平滑肌)、肾小管、球旁细胞。交感末梢释
放NE,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 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
10
(五)肾血管的特点
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垂直发出,且较短,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介于入球和出球小动脉之 间,入球与出球的口径为2:1,故肾小球毛细 血管内的血压较高,有利于滤过。而缠绕在肾 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血压较低,可促进其重 吸收。出球动脉的两端都是毛细血管,因而也 称为肾门脉。
15
二、有效滤过压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P)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
透压+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是滤过的动力,当有效滤过压为0时(即
达滤过平点),滤过停止。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16
(二)有效滤过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2.血浆胶体渗透压 3.囊内压 (三)肾血浆流量(renal plasma flow,RPF) RPF↑→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 速度↓→滤过平衡点后移→毛细血管有效滤过管段延
长→有效滤过面积↑→GFR↑。
相反,RPF↓→GFR↓。
(考虑滤过储备问题!!!)
17
影响有效滤过的因素: 一、有效滤过压(1.2.3.) 二、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1:滤过膜的通透性 2:滤过膜的面积 3:肾血浆流量(平衡点退后等于面积增 大)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19
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一)近球小管
1.Na+、Cl-、H2O的重吸收
(1)Na+、Cl-的转运机制 前半段:Na+主动重吸收(泵-漏模式),大 部分Na+与HCO3-、葡萄糖、氨基酸同 向转运,另一部分Na+则与H+逆向运。 后半段:细胞旁途径—Na+、Cl-被动重吸收 跨上皮细胞途径—Na+主动重吸收
11
二、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供血特点:①量大(1200ml/min,占心输出量的 1/5-1/4) ②皮质多于髓质(皮质94%、外髓5%、 内髓1%) (一)自身调节 1.定义:安静情况下动脉血压可在一定范围 (80-180mmHg)内变动,而肾血流量保 持相对稳定。 2.机制:肌源性学说;管-球反馈。 3.生理意义:维持生理状态下的正常泌尿能。
袢长(可达内髓质层或乳头部);出球A可
形成网状毛细血管和U形直小血管,直小血管
深入髓质。形成的毛细血管包绕髓袢升支和 集 合管,此与尿液浓缩、稀释功能有关。
7
8
(三)球旁器
球旁器由球旁细胞、系膜细胞、和致密斑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
AA: 入球动脉
EA: 出球动脉 G: 球旁细胞 MD: 致密斑 B: 鲍曼氏囊 M: 系膜细胞 BM: 基底膜 FP: 足突 P: 足细胞(球上皮细胞) EN: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肾小球滤过的研究方法 — 微穿刺和微量分析。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衡量指标: 1.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 量,125ml/min。
2.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约19% (1200/660)。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远端小管
髓ຫໍສະໝຸດ Baidu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5
(二)皮质肾单位与近髓肾单位
1.皮质肾单位:主要分布于外皮质层和中
皮质层。人肾约占85-90%,肾单体积小;动
脉的口径入球A与出球A之比为2:1、出球A进
一步分为毛细血管缠绕在皮质肾小管围。
6
2.近髓肾单位:分布于靠近髓质的皮质
层,人肾约占10-15%。肾单位的体积大;髓
18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同向转运(count-transport) ●逆向转运(antiport) ▲电中性转运(electroneutral transport) ▲生电性转运(electrogenic transport)
如促红细胞生成 素、肾素、前列腺素、羟
化的维生素。
2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
与肾血流量
肾脏分皮质(cortex)和髓质(medulla) 两部分,髓质内形成若干肾锥体,其顶部是肾乳
头。
一、肾 单 位
(一)肾单位的构成
3
4
肾小体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肾单位 肾小管
髓袢细段
20
小管液
Na+ Na+
肾小管上皮C
Na+ ATP K+
原尿180L/d,终尿1.5L/d,99%的物质被重吸收,仅1%排出。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方式
●重吸收(reabsorption) 小管液
●分泌(secretion) 上皮C、血液
物质 物质
血液
小管液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顺电化梯度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逆电化梯度
肾脏生理学
概
1.排泄
述
肾脏的主要功能: 肾脏是机体最
重要的排泄器官, 排泄物
质的量大、种类多。
1
通过产生尿液可完成:
① 排除代谢产物和异物;
② 调节细胞外液的量和渗透压;
③ 保留机体的电解质(如Na+、K+、Cl-、
HCO3-),排出H+,维持酸碱平衡;
2.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肾脏可分泌多种物质,
12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1.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特
别是入球小动脉)→RBF↓。 2.体液调节 缩血管:E、 NE、AngⅡ、VP 舒血管:NO、PG 3.生理意义: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神经体液调 节减少RBF,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 供应。
13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