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摘要:和作文一样,阅读是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语文素养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阅读教学也是语文老师们一直探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整体感知课文、教给阅读方法、培养创新能力、走出阅读误区等几方面探究阅读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理解
语文离不开阅读,阅读贯穿教学的始终。
抓好阅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要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进行课堂创新,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多元化的教学课堂是新课标提倡的,要求老师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并且在课堂中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教学专题训练,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语文阅读的分类,做题的时候可以有个明确的方向,不至于没有方向的一头雾水,最后随便写写。
语文阅读专题课型可以有:朗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文学欣赏课型、活动课型、积累课型、整体感悟课型、自主阅读课型、思维训练课型、探究课型、单元组合课型等等。
当然,课型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优美的散文适合朗读,学术性的课文适合探究等等。
可以有多种教学模式,但前提是要结合课文内容来进行选择,这样可以让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
陶渊明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前一句话是说读文章第一遍要快速阅读,只求了解主要内容;后一句是说读文章要下苦功,“钻”进去才能读出东西来,才有收获。
这就是说读一篇文章应先通读全文,得其大意,再逐段分解细读、揣摩,推敲一些特别重要的词句,最后再通篇领略。
不注意整体阅读感知,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读,一定能读懂、读通,读出味来。
三、教给阅读方法
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关键。
在阅读过程中,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更加深邃的、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但这种思维常常只是粗疏而零碎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和重构,知识经验才算是自己的。
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
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交流。
这样,学生的阅读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
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重视学生勤于阅读的习惯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习惯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技巧的教学,并且仅仅依靠阅读训练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出阅读教学的作用,只单纯通过阅读训练来提高阅读水平哦只是短暂性的,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在生活中积极自主地阅读,这样才是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种"学"更多的应该是指阅读。
然而当前我国初中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容乐观。
在"世界读书日"曾有机构对部分中学生做过阅读习惯方面的调查,结果发展学生在学校平均的阅读时间大部分少于半个小时,即使是在寒暑假,学生看的书也不超过四五本,如
此少的阅读时间令人堪忧,值得每一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五、转变方式,激活资源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
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
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
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
“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完善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营造阅读的氛围,包括两方面的,一方面是要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老师要创新教学形式,通过多种方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
另一方面,要在课外课后的校园生活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图书馆的开设,读书交流会的举行,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阅读方面的征文比赛等。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首先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
如学生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
其次是重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
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社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戏不好看,那请想想“我”热衷看戏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什么?问题一出来,答案可谓层出不穷,有的说是热衷自由,有的说是追求刺激,有的说是赏夜景,有的说是看热闹……我对这些答案给了肯定、给了鼓励、也给了引导,最后明确看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看戏的那一份轻松、那一份自由、那一份友爱、那一份美丽。
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认同、得到了提高。
总的来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更需要学生用心的情感体验,真正实现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巧玲.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谈[J].教师,2010(2).
[2]龚诗茂;杨浩;怎样上好一堂阅读课中国教师报;2003年
[3]吴天宝;语文教学岂能一读了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200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