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易出现问题及解决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易出现问题及解决措施作者:樊富平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9期

摘要:湿陷性黄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特殊性质地基。在工程建设中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具有不同方法。本文根据实际工程建设,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常用的地基处理办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后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4文献标识码: A

一黄土及湿陷性黄图分布及概述

黄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工程地基,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面积达1300万km2,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9.3%。中国黄土主要分布于北纬33°~47°之间,尤以34°~45°之间最为发育。总面积约为63.5万km2,占世界黄土分布的4.9%左右。黄土的堆积厚度为世界之最,其厚度中心在洛河和泾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最大厚度达180~200 m。由此向东西两边逐渐减薄。其分布南始于甘肃南部的岷山、陕西的秦岭、河南的熊耳山、伏牛山,北以陕西白于山、河北燕山为界,西起祁连山,东至太行山。湿陷性黄土约占中国黄土分布面积的60%左右,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厚度最大达30 m左右。并具有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其湿陷性逐渐加剧的规律。

湿陷性黄土有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一般将湿陷系数δs≥0.015的黄土定义为湿陷性黄土,同时将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大于7cm的湿陷性黄土定义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将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小于或等于7 cm的湿陷性黄土定义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并将黄土的湿陷等级划分为轻微(Ⅰ级)、中等(Ⅱ级)、严重(Ⅲ级)、很严重(Ⅳ级)4个级别。我国湿陷性黄土地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甘肃地点,关中地区以及山西、河南、翼鲁和北部边远地区。其中,甘肃和陕北地区自重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湿陷性黄土层厚度通常大于1Om,地基湿陷等级一般为Ⅲ和Ⅵ级,湿陷性较敏感,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性较大,而其他地区多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性较小。

中国工程界自解放以来随着对湿陷性黄土的不断认识,先后于1966年、1978年和1990年分别制定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简称“66黄土规范”、“78黄土规范”及“90黄土规范”,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设计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

2004年,新修订颁布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系统总结了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四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建设经验,并充分反映了实施原规范以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建设经验。

二湿陷性黄土常用的地基处理办法

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一般有以下几种:

1换填垫层法

部分或全部挖除表层松散的人工填土及湿陷性的黄土,将符合要求的土料按设计要求分层碾压夯实,以达到提高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的作用。考虑到湿陷性黄土厚度较大,全部挖除难度较大,一般情况下仅可部分挖除。因此,在选择换填土料时应避免采用粗颗粒填料,可选择素土或灰土土料。由于无法完全消除湿陷性的影响,该方法只适合于荷重相对较轻、对沉降要求不太高建(构)筑物。如果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也可用于部分辅助及附属建筑物。从以往工程的实施情况看,在压实系数达到0.97 时,灰土垫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到250kPa 以上,素土垫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到180kPa 以上。

2重锤表层夯实及强夯

重锤表层夯实适用于处理饱和度不大于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一般采用2.5~3.0t的重锤,落距4.0~4.5m,可消除基底以下1.2~1.8m黄土层的湿陷性。在夯实层的范围内,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获得显著改善,平均干密度明显增大,压缩性降低,湿陷性消除,透水性减弱,承载力提高。

3灰土挤密桩

该法利用打桩机成孔,然后向孔内填料夯实成桩,使地基土受到横向挤密和竖向加固。当仅需要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时,也可用素土作为填料。该方法在获得较高承载力的同时,可部分或完全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处理深度可达15 米。该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有广范应用,积累了较多工程经验。当采用直径400mm 的桩,间距为950mm 时,灰土挤密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可达到200kPa 以上,素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可达到180kPa。

4桩基础

桩基础既不是天然地基,也不是人工地基,属于基础范畴,是将上部荷载传递给桩侧和桩底端以下的土(或岩)层,采用挖、钻孔等非挤土方法而成的桩,在成孔过程中将土排出孔外,桩孔周围土的性质并无改善。设计桩基础除桩身强度必须满足要求外,还应根据场地工程

地质条件,采用穿透湿陷性黄土层的端承型桩(包括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其桩底端以下的受力层为非湿陷性土(岩)层,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5DDC 桩法

该法又称为深层孔内强夯法,原理与灰土挤密桩基本相同,但加固深度更大、所获承载力更高,填料来原也更广泛,并且也能部分或全部消除黄土湿陷的影响,是一项新型环保技术。

6化学加固法

在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应用很多,并取得实践经验的化学加固法包括硅化加固法和碱液加固法。

7预浸水法

预浸水法是在修建建筑物前预先对湿陷性黄土场地大面积浸水,使土体在饱和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产生压密,以消除全部黄土层的自重湿陷性和深部土层的外荷湿陷性。

三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实例与分析

本人2007年开始从事于电力工程工作,后陆续涉及其他工业工程及煤炭工程,工程项目大都在陕西关中区域,从而接触了大部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多数工程已正常运行多年,期间也出现过一些问题,在此将列举部分工程实例。

1某单位主设备周边不均匀沉降,造成围栏悬空

图1

图2

设计分析:厂区场地范围内黄土状粉质粘土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厚度较大,湿陷等级为Ⅱ级。一般不宜用为建(构)筑物的基础持力层。经处理消除或部分消除湿陷性后方可作为地基持力层。对于荷载不大、变形要求不高的建(构)筑物,可以用垫层法处理。

过程分析:从施工过程看,施工单位按要求对地基进行了处理,3:7灰土比例合格,夯

实到位,并经过了监理和业主的验收,隐蔽工程验收资料齐全。

原因分析: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对设备基础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但对基础周边的回填土只做了原土回填,未注意夯实的要求。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回填土会继续使用开挖出的湿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