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对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最科学的方式是(C )

A .搜集神话故事

B .发挥想象能力C.研究远古化石D.依靠民间传说

2. 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A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 .半坡遗址

3. 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说明北京人(B )

A .会建造房屋

B .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D .会种植水稻

4.

在远古一个晴朗的下午,两个北京人捕获了一头梅花鹿。在分给大伙前,他们要采用哪种工具把它切割成若干份(A )

A .石制工具

B .铁制工具

C .棍棒D.硬质土块

5.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对

“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 .过着群居生活

B .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C.进入原始农耕文明阶段

D.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6.“民以食为天” ,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下列居民中种植粟的是( B )

A .北京人

B .半坡人

C .元谋人

D .河姆渡人

7.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着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知道是哪个地方吗( B )

A .元谋

B .半坡

C .北京

D .河姆渡

8.假如你是距今约7000 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下列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D )

9.若要实地考察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遗址,应到(B)

A .云南省元谋人遗址

B .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C .陕西省半坡遗址

D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0.俗话说“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C )

①农作物种植② 家畜饲养③磨制工具④聚落⑤ 城市的出现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11.“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

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D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

A .①②

B .②③C.①④D .③④

12.农耕经济的兴起和积累,是文明发生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以下成就属于中国原始农耕经济的有( A )

①河姆渡遗址普遍发现稻谷遗存②半坡居民会制作彩陶和建造房屋

③北京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④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用于社会生活中

A .①②

B .②③C.②④D .③④

13.“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主要氏族部落有( B )

①黄帝②炎帝③蚩尤④三苗

A .①②④

B .①②③C.①③④D .①②③④

14.下面是炎帝、黄帝与蚩尤三个部落的发展演变历程,正确的一项是( A )

15.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是(D)

A .元谋人

B .半坡人

C .蚩尤部落

D .华夏族

16.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下列关于黄帝时期的发明正

确的一组是( D )

A .仓颉一一缫丝

B .隶首一一文字C.嫘祖一一算盘D.伶伦——音律

17.“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

民主精神的是( A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私有制

D .等级制18.《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手中的如意金箍棒,据说是上古时期的一位大仙治水时所用的定海神针。这位大仙就是传说中治水有功的部落联盟首领( C )

A .尧

B .舜C.禹D .炎帝

19.传说中的尧、舜、禹受到百姓爱戴的原因是( B )

①生活俭朴,克己爱民②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③事业为主,

与民共甘苦④实行民主⑤建立王朝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20.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D)

A .远古传说完全不可信

B .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

C .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D .远古传说有夸张,但不少传说含有极高价值的内容

二、非选择题(共4 小题,21 题8 分,22 题18 分,23 题12 分,24 题12 分,共50 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考古学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现在我们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 个,头骨碎片、下颌骨、牙齿、肢骨碎片、胫骨等化石,分属40 多个不同年龄的个体。同时还有近10万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 多

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的灰烬,其中兽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还有已经灭绝了的剑齿虎、肿骨鹿等。

(1)请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5 分)略。(本问为开放性问题。要点提示:一天中的劳动:妇女和儿童等采集果实,男子打渔,集体捕猎野兽,获取食物。一天中的学习:长者要教幼者一些打猎的本领和生活的经验。一天中的娱乐:晚上有盛大的篝火晚会,竞技比赛等。重要提示:晚上一定要有专人负责看管火种。其他: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言之有理即可)

(2)北京人喝过开水吗?说一说你的根据是什么。(3 分)喝过开水或没喝过开水。根据: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所以喝过开水。或北京人当时还不会制造器皿,所以没有喝过开水。(言之有理即可)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右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

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4 分)

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4 分)

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6 分)半坡居民。依据是材料中提到了“彩陶”。粟。

(4)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 分)

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言之有理即可)

23.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工具说进步】

(1)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

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4 分)

图一是北京人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打制。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磨制。

(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2 分)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食物话变迁】

(3)请写出种植图三、图四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2 分)图

三:河姆渡居民。图四:半坡居民。

(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2 分)说明我国在半坡和河姆渡居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住房见发展】

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经》

(5)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2 分)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饲养家畜、建造房屋等。(答出两点即可)

24.近年来,名人故里争抢频频发生:抢完了李白,抢赵云;抢完了赵云,抢武松;抢完了武松,抢西门;抢完了西门,抢黄帝;抢完了黄帝,抢炎帝。名人故里遭争抢,名人究竟惹了谁?如何看待各地争抢名人故里问题,成为当下人们的热点话题之一。让我们一起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1)任务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海内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2 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含答案)详解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1、本试卷为开卷试题,分卷Ⅰ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分3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同学们,你喜欢历史课吗?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丰富的中国古代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同学们,在几个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展你的风采吧! 卷Ⅰ(选择题,共48分) 在表中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 1、原始人的居住条件和生产情况同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你认为河姆渡聚落的主要粮食作物应是 A.玉米B.粟C.水稻D.大豆 2、“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前几年访问大陆时拜谒何处的祭文A.黄帝陵B.炎帝陵C.始皇陵D.中山陵 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4、《左传》中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 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 B.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C. 西周的分封制 D. 秦朝的帝制 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 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国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7、四川灌县二王庙有这样一幅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联中的“太守”的最主要贡献是 A. 推官是用牛耕 B. 修建灵渠 C. 制造出铁农具 D. 修建都江堰 8、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的秦国农民,要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建立军功B.通过联姻C.努力生产粮食D.靠贵族推荐 9、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 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10、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爆发于大泽乡 B. 建立过农民政权 C. 推翻了秦朝统治 D.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1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冻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对秦朝一历史事件作出了否定的评价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焚书坑儒D.修筑长城 12、我国的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历史典故,如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就来源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卷Ⅰ(5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答案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①作为全国统一的政权,存在时间都没超过30年②兵役、徭役繁重③都采取过压制思想、摧残文化的措施④都是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某班历史小组对隋朝的历史进行研究后,针对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进行总结,下列结论中最准确的是() A、隋炀帝的暴政 B、大运河的开凿 C、农民起义的爆发 D、灾荒连年 3、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治世,史称()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4、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有人从地下挖出一枚古钱币,上有“开元通宝”字样,请你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这枚古钱币应该铸造于哪个朝代()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6、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呈现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句是() A.“孤帆远景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7、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A.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8、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①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③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务,激化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9、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是因为具备了哪些条件()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发达③实行开放的政策④交通发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内容,关联有误的是() A.吴道子——画圣 B.杜甫——诗圣 C.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D.阎立本——《送子天王图》 11、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1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13.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 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 14.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 试卷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 填入下列表格内) 1、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请你计算一下,隋朝从建立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 A.36年B.37年C.28年D.29年 3、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是() A. 骨耜 B. 耦犁 C. 翻车 D. 曲辕犁 4、唐朝中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①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点,南北交通便利②中外客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③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各业繁荣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 A.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唐玄宗 6、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7、七年级一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8、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卷末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A.标有年代的活字印刷品 B.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C.隋代初年留存的印刷品 D.北宋时期的佛经印刷品 9、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 “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A. 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 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 张旭、顾恺之、李白 D. 张旭、顾恺之、杜甫

七年级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七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1.考试形式为开卷书面考试。可查阅所带教材、资料,但不得相互讨论 和互借资料。 2.考试时间为 50分钟。试卷满分为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到下列对应的答题框内。每小题1.5分,共21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 案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认为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 .建立隋朝 B .实现国家统一 C .开创三省六部制 D .开创分科考试新局面 2.杜佑的《通典》卷七载:“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治。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导致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唐太宗 A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鼓励发展农业 C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 .虚心纳谏 3.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则天武后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臻大治。”这里的“大治”指的是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贞观遗风 4.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下列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耕作工具是 A B C D 5.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下列哪些人物的作品可以推荐参展 ①颜真卿 ②王羲之 ③吴道子 ④阎立本 ⑤欧阳询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6.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到来,开放与交流使大唐文明更加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玄奘西行 ②文成公主 ③设市舶司 ④鉴真东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A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 .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8.“于后梁贞明二年自立为皇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的人物是 A .元昊 B .耶律阿保机 C .忽必烈 D .完颜阿骨打 2019.4 已复核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A B C D 黄桥东区域2015-2016学年度期末统一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2016.1 (分值:50分 时间:政史合场100分钟)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20分) 41.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是 A .黄帝 B .炎帝 C .舜 D .禹 42.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43.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 .公元前138年 B .公元前127年 C .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60年 44.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临洮—咸阳 B .临洮一辽东 C .陇西一辽东 D .临洮一函谷关 45.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46.被齐桓公任用改革内政的人物是 A .姜尚 B .商鞅 C .吴起 D .管仲 47.后代把商称殷,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A .商汤 B .盘庚 C .商纣 D .周幽王 48.著名学者余秋雨妙笔生花,曾留下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 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公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请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白渠 49.“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 .春秋 B .战国 C .秦 D .东汉 50.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 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历史试卷(I)卷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历史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秦兼并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汉武帝重视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C.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D.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 .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他的诗飘逸洒脱,人称他为“诗仙”,他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苏轼 3 . 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勤于政事善于纳谏D.她重用人才,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 4 . 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③都创立了新的制度④都是在农民起义打击下灭亡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 . 吐蕃就是今天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 A.藏族 B.土族 C.满族

D.汉族 6 .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化名人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李白——《窦娥冤》 B.苏轼——《静夜思》 C.关汉卿——《牡丹亭》 D.曹雪芹——《红楼梦》 7 . 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后当上皇帝的() A.澶渊之盟B.陈桥兵变C.杯酒释兵权D.郾城大捷 8 . 下列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武将能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 B.扩大科举考试的名额 C.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 D.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9 . 隋文帝的主要功绩是() A.统一了全国B.创立进士科C.开通大运河D.三次征辽东 10 .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黄巾起义 B.安史之乱 C.陈桥兵变 D.玄武门之变 11 . 下图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即新科进士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大雁塔的墙上,这成为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誉。科举制度创立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及答案讲解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二学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案表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列表述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A.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国家统一B.开凿了大运河 C.统治者昏庸残暴D.繁荣而短暂2.“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应是 A.《史记》B.《宋书》C.《二十四史》D.《资治通鉴》 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A.完成隋朝的统一B.方便隋炀帝巡游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边防 4.在我国历史上,郭沫若用“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称赞的古代帝王是A.唐太宗B.唐玄宗C.武则天 D.唐高宗 5.下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筒车(模型),它的主要用途是 A.灌溉田地B.耕种田地C.鼓风冶铁D.纺织丝绸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一时期的状况?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7.同学们一定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那么你知道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 A.玄奘B.鉴真C.戒贤 D.戒日王 8.“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A.朝鲜B.日本C.印度 D.越南 9.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称中国人为“唐人”,他们居住的地方叫“China Town”,这是因为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时正式开始对外交往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D.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2017-2018七年级历史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2、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 )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 )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4、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 A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B .巡游江都 C .巩固统治 D .搜刮各地财赋 5、隋朝速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封建专制的独裁统治 B .少数民族的不断起义 C .自然灾害严重 D .统治者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6、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 ( )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姚崇 7、唐朝时,一位农民要翻耕田地,他可以使用的当时较先进的生产工具是 ( ) 8、“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朝人陈陶《陇西行》中的这句话主要是 ( ) A 叙述了唐蕃和亲的影响 B 反映了唐代西北少数民族的变化 C 叙述了汉朝和亲的影响 D 反映了汉代匈奴人的变化 9、下两幅图片反映的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 图1唐仕女骑马图 图2唐女子打球图 A 开放、沉闷 B 开放、活力 C 封闭、积极 D 低沉、活力 10、小明在学习唐诗时听到老师这样介绍一位诗人:他的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艺术成 就极高,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他是 ( )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杜牧 11、“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1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了解唐朝时印度的文化概况,你会向他们推荐 ( ) A.《史记》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大唐西域记》 学校 班别 姓名 座号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导语】这篇关于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以下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中。) 1.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①稻②麦③黍④粟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3.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 A.黄帝B.尧舜C.大禹D.后羿 4.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 第二代国王的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5.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6.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7.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最早是谁总结出来的?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8.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9.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C.称皇帝,实行郡县制 D.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10.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种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之后() A.东晋B.西晋C.陈朝D.隋朝2.2016年3月19日CCTV—9首播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全长2 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中心是() A.长安B.洛阳C.余杭D.涿郡 3.(2016·辽宁名校月考)有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A.促进了中外交流B.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4.(2016·河南洛阳地矿双语中学月考)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 5.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西周实行分封制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元朝推行行省制D.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 6.《蒙曼说唐:武则天》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该书中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 7.对比分析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B.政治比较稳定 C.经济繁荣发展D.国力强盛 8.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9.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A.隋朝B.唐朝C.宋朝D.南北朝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20小题,共2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A、二三百万年 B、一百七十万年 C、七十万至二十万 D、一万八千年 2、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表述错误的是:() A、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他们最早在世界上种植水稻 C、他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D、他们用使用弓箭 3、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禹 C、启 D、秦始皇 4、通过分封制来维护奴隶主统治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 C、西周 D、秦朝 5、春秋时期,第一个成为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6、“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部的诸候国是() A、楚国 B、齐国 C、燕国 D、秦国 7、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A、齐桓公 B、秦穆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韩国 9、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地理位置优越 C、重视兴修水利 D、更多地使用农业新技术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1、下列思想家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3、汉武帝的大一统包括①创立了修养生息政策②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③创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B、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C、发展和西域的友好关系 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15、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他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16、西汉到了武帝的时候将下列什么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D兵家思想 17、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 A、李冰父子 B、刘备 C、诸葛亮 D、郑国 18、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是() A、张衡 B、蔡伦 C、祖冲之 D、董仲舒 19、下列属于汉代名医华佗的成就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北京的先农坛是纪念先农神而设的,先农神是我国古史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神者,代表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嫘祖 2.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表述错误的是() A.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B.他们最早在世界上种植水稻 C.他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D.他们用使用弓箭 3.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禹 C.启 D.秦始皇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D.禅让制 5.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6.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A.道家思想B.墨家思想C.儒家思想D.法家思想 7.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A.齐桓公 B.秦穆公C.秦孝公 D.秦始皇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韩国 9.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 C.小篆D.隶书 10.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陈胜吴广和秦军主力 B.项羽军队和秦军主力 C.刘邦军队和秦军主力 D.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11.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D.打败强敌袁绍 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13.西汉的大一统出现于那个皇帝时期?() A.汉高祖B.汉文帝 C.汉景帝D.汉武帝 14.主张“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的政治家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15.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宾 1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他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D.羌族 17.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 A.李冰父子 B.刘备 C.诸葛亮D.郑国 18.蔡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改进造纸术() A.加工工具 B.生产工艺C.原材料D.生产者 19.商朝时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 A.甲骨文B.金文 C.隶书D.楷书 20.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D.公元前60年 二.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21.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 ) 22.“传说”和“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 23.公元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 ) 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 A.隋朝大运河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他即位后,吸取隋 亡教训,励精图治。材料中的他是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4、“开元盛世”的出现,把唐朝推向全盛,它出现的具体时期是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5、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 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 据应当是。 A.《大唐西域记》 B.《封神榜》 C.《石头记》 D.《三隧平妖传》 7、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明显保留着中国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8、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雕版、活版之分。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已经发明。右图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你知道它是以下哪一部? A.隋印《金刚经》 B.唐印《金刚经》 C.唐印诗集 D.《梦溪笔谈》 9、“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10、下面那种说法符合隋唐的特点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中华帝国的衰落 11、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所呈现的突出成就, 其中下列哪个朝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12、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 A.造纸术、印刷术 B.印刷术、火药 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 13、她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她是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太平公主 14、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您告诉她应该去哪儿吗? A. 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15、藏族的祖先是 A.吐蕃 B.回纥 C.南诏 D.逻些 16、李白的诗歌的特点是 A.直白如话 B.沉郁悲怆 C.豪迈奔放 D.委婉清新 17、“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儿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 的歌词。赵州桥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僧一行 D.李春 18、曾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僧人是 A.唐僧 B.玄奘 C.戒贤 D.鉴真 19、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浙江河姆渡 2.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可能享用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根据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 ) A.伏羲—制造船只 B.仓颉—创造文字 C.嫘祖—养蚕缫丝 D.伶伦—制作音律 5.“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6.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7.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8.右面为春秋战车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以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3、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5、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的原因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D、唐朝时中国开始对外交往 6、下列人物,其历史贡献与鉴真相似的是 A、姚崇 B、李春 C、杜如晦 D、玄奘 7、“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百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百头驯良的牦牛来欢迎您!”这首民歌中的“您”所指的历史人物是 A、王昭君 B、文天祥 C、文成公主 D、渥巴锡 8、下列佳句中,由杜甫创作的是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A.杨广B.杨坚C.刘邦D.杨勇 2 隋朝建立后,都城定在 A.长安B.洛阳C.江都 D.涿郡 3.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中心是在A.长安 B.江都 C.余杭 D.洛阳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加强了南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5.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6.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武则天 B.杨坚 C.李世民 D.慈禧 7.武则天称帝时,改国号为 A.隋 B.周 C.唐 D.宋 8.“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人物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9.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表明他A.重视发展生产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善于用人D.提倡节俭 10.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A.洛阳 B.长安 C.扬州D.成都 11.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唐朝全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2.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13.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词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你知道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有哪些吗? ①唐三彩②白瓷③青瓷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 14.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高僧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李白 15.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团被称为 A.留学生 B.遣唐使 C.节度使 D.遣隋使 16.中外交流源远流长。下列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生活在唐朝的是 ①张骞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唐朝时,被誉为“诗仙”的伟大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吴道子 18.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先秦时期 B.唐朝 C.秦汉时期 D.宋朝 19.“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谦听则明,偏信则暗。’上曰:‘善!’”材料中“上”指的是 A.唐太宗 B.隋文帝 C.武则天 D.唐高宗 20.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献帝 D.隋炀帝 21.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22.下列各项属于唐朝和吐蕃密切交往的史实是①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③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联姻④唐朝封怀仁可汗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23.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初一年级历史试卷

x 中学x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x 第一卷 客观题(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在一般认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2.火对我们今天的生活非常的重要。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掌握人工取火....的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3.如果你去浙江余姚....旅游参观,你可以到下列哪一种远古居民遗址( ) A 山顶洞人 B 半坡人 C 河姆渡人 D 大汶口人 4.华夏族尊奉的祖先是( ) A 尧 舜 B 炎帝 尧 C 黄帝 尧 D 炎帝 黄帝 5.根据禅让传说,下列各项中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舜——尧——禹 B 尧——禹——舜 C 尧——舜——禹 D 禹——舜——尧 6.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调皮地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这一下难倒了许多人。那么,你能告诉我们,丙姓什么吗? A .姓唐 B .姓夏 C .姓秦 D .姓宋 7.电视剧《封神榜》中建“酒池肉林”,施“炮烙之刑”的商朝暴君是( ) A 纣王 B 盘庚 C 武王 D 夏桀 8.西周的都城“镐京”在今天的( ) A 河南洛阳 B 陕西西安 C 河南安阳 D 山西西安 9.右图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顶井架复原图, 它反映了: ①已经会建造房屋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私有财富的出现 ④手工业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0.齐桓公称霸的原因不包括( ) A .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B .齐国地理位置优越,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C .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 D .使用“合纵”与“连横”的策略 11.“退避三舍”出自于下列哪一次战争( ) 班级_______________ _____ _ 姓名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______________ ----------------------密---------------------------------------------------------- 封 ----------------------------------------------------------------------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末测试题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时间: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A政治清明 B科举兴盛 C民族融合 D经济繁荣 2、“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盛况是在()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3、“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齐纨鲁缟车班班”,材料中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A农业发展 B政治清明 C经济繁荣D商业活跃 4、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这一制度初创于隋朝②进士科主要考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③有利于统治者笼络人才,巩固统治④科举考试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不包括() A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B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 C使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 D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 6、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7、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