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性色彩和设计性色彩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色彩的教学,在绘画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过去
的教学模式都是用传统的写实色彩为准则来进行基础训练的。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艺术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更加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需要的“设计色彩”应运而生,使得艺术设计专业色彩的教学模式得到根本的改变,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带来了新的理念和生机。 【关键词】
绘画色彩设计色彩审美功能色彩理念思维形式
关于色彩的教学,在绘画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过去的教学模式都是用传统的写实色彩为准则来进行基础训练的。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艺术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更加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需要的“设计色彩”应运而生,使得艺术设计专业长期以来沿袭纯绘画表现的写实性色彩的教学模式得到根本的改变,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带来了新的理念和生机。设计色彩无疑成为我国设计教学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设计色彩不在于客观的真实,不求模拟自然。从而,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在表现目的上就有着很大的区别,也就是说,设计色彩是为设计服务的,是设计师表达设计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手段和语言的。而绘画色彩是为“纯艺术”表现服务的,追求的是精神层面审美功能的欣赏价值。由于功能和目的完全不同,所以体现在教学中的必然会带来不同的教学的理念、目的、内容、方法、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和价值取向。 为此,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依据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注意参考、借鉴、认真学习相关色彩教学新的观念、内容与方法,对现有的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陆琦之《从色彩走向设计》教材与教学课堂研究,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以为“色彩分解表现——限制色彩表现——装饰色彩写表现——意象色彩表现”为主要特色,系统而又全面,更加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需要。因为“设计色彩”彻底地突破了一直沿用绘画色彩进行基础教学模式的局限,发展、深化、丰富了色彩教学的内涵和作用,具有色彩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对于任何事物,没有鉴别比较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着对设计色彩与绘画性色彩作理论上的分析比较,与此同时,课堂训练做到有明确的方向与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训练逐渐提升学生对设计色彩的目的、性质、内涵、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与创造意识。 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之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表现功能
人们通常以固定眼光来看待绘画色彩的造型功能:它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以锻炼观察和表达对象的形体、结构、空间、体积、质感和色彩的冷暖关系为目的。这就反映了纯美术专业的色彩训练,目的是为了培养锻炼绘画或其它创作所需要的写实能力。基本功越扎实,艺术创作的表现能力就越强。因此可以看到,绘画色彩基础训练,追求的是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的色彩艺术造型,体现的是色彩造型的审美作用,它最终是以模拟自然、陶冶情感的精神本质而发挥它的功能。 与它比较,设计色彩追求发挥色彩的独立功能,更加侧重功能和作用。现代设计是科学、技术、艺术、经济相融的,体现出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受客户审美要求制约,它要符合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还要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从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它最终是以设计适用、美观的应用性物品的本质特征发挥其功能。 设计色彩,传达设计师的理念与构想。一幅设计色彩,人们从作品表面中一般只能看到被表现的某一形象的色彩构成、形式美感等,对它的功能往往忽略,一般只会当作设计构想图或效果图来认识及观赏。一幅绘画性色彩则不同,它即便是习作、草图人们也能从其造型中透视出审美主题,是将其作为一件纯精神的艺术品去欣赏的。
2 表现思维绘画、设计都属于造型艺术,它们之间只有互通关系而无绝对区别的界限。它们的表现思维过程都是从感性开始,逐渐向理性认识延伸,都遵循着感觉、分析、理解、综
合与概括这个基本规律,由于两者之间的表达功能的不同,所以在具体的表现过程中,其思维形式与方式是不同的。 在绘画性色彩的表现过程中,通常是以感性为基础,与直觉性、形象性紧密结合的思维活动方式而展开。与之相比较,设计色彩的造型思维方式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形象思维被统摄在逻辑思维之中。所以,在设计色彩的造型表现中,特别强调思维的推理性、逻辑性和有序性。事实表明,这种符合设计需要的思维方式及表现思路,不仅能够使设计色彩表现严谨、规范,而且还因这种思维与思路包容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等因素,其表现力被大大的拓宽了。
3 表现方法
绘画性色彩与设计色彩都是在二维的平面上来进行艺术表现的。绘画色彩主要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对客观物象的认识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强调认识与表现的辩证关系。
设计色彩的训练方法,在认识、理解和表现方面与绘画色彩要求是不一致的,但它更注重理性的作用。在课题作业中,我会更多的要求学生凭理性推导去表现,而不是对实物的感觉来比较表现。例如:静物《陶罐的组合》,与绘画色彩要求的在空间、体积、质感、冷暖等方面严谨的造型因素是大不一样的,它的表现是在恰当的基础上,采用强烈、主观、装饰、构成等设计色彩原理“推导”地表现出对象关系,用平面的色彩变化来分析并表现出整体以及各局部的色彩关系。 又如:《花瓶类组合写生》,将形态各异、材质不同的花瓶任意摆放在同一平面上,要求学生们动脑筋、创造性地将这些物品组合在一起,画面构图要求有变化、有新意、多样统一、均衡和谐,表现上采用装饰性画法,用平面的色块,以色彩的明度、纯度或饱和度等变化来表现对象的重构关系,这恰恰与绘画色彩刚好相反。这种训练不仅能锻炼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分析、理解与表现的能力,还能加深对于设计色彩的表现思维与特点的体验和理解。
4 表现特点
绘画性色彩的训练,注重扎实的写实能力,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的能力的培养。 设计性色彩的训练,要掌握富有创意的表现对象的色彩设计语言,同时,还要求注重创造性地构造对象的形体与色彩表现。因而其表现是多样化的,有点彩的、装饰的、也有意象的;或有写生的、临摹的、想象的;也有线描的或者是拼贴的、喷绘的等等。 设计色彩特别强调平面的意识,有别于绘画色彩的立体意识。从传统来看,设计就是装饰。现代人解释设计也还离不开装饰,装饰风格强调平面、色块和线条,所以设计色彩属于平面艺术,因为它不论设计什么形式的色彩效果,它们最终都是以平视的单一角度以平面的形态、纯色彩的形式来展示给观者的。 其表现过程中的思路发展,就要培养学生对形象潜在的美感反应,强调设计色彩以完成课堂作业的形式来进行研究,从画面实际的视觉效果中得到启示。将客观事物进行新的色彩调整和配置,使对象脱离原有的形象,充分发挥所掌握的技能,进行色变、形变的训练,在视觉效果的密切关系中捕捉新颖而充实的意象,变熟悉的对象为再造之可能的元素,从而将其演变为富有审美意味的图形表现,最后获得新颖的视觉刺激,达到表达创意的目的。 综上所述,设计色彩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视觉的感受能力、色彩的表现能力和设计的创造能力。如果学生的表现能力、创造意识普遍增强,就会更好的达到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目的。因而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中贯彻设计色彩实践,比沿用绘画色彩理念的教学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只能说设计使用色彩是比较理性的,而绘画使用色彩是比较感性的,就像设计你要去想这个颜色和什么颜色能够突出主题,表达你想要表达的主题,但是绘画中使用色彩,就像写生一样,虽然也存在着冷暖关系的原理,但是更多的是要去感觉颜色而不是通过大脑去想应该是什么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