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学习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经常涉及到许多数学概念。

如,平均,平面,立体,体积,轴对称,比例,相交,利率等以及至少,至多,不大于,不小于,增加到等逻辑术语,人们对数学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数值计算,而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生活素材,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导入数学知识
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圃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

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创建全新学习情景进行愉悦教学。

又如教学“一
千米有多长”?由于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具体的概念,因此曾出现过“一棵树高50米”的错误。

如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一千米的长度呢?课前,我们可以利用体育课组织跑步,要求每人跑五圈,务必跑完全程。

数学课上,先让他们说一说跑步的感受,学生们议论纷纷,说着说着老师话锋一转,问:“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长200米,谁能很快算出每人跑了多少米?”学生很快口算出答案:200×5=1000米。

这时告诉他们,1000米还有另一种表示形式,即1000米=1千米。

这样,“一千米”的长度就在他们心中烙下深深的印痕,因为这一千米是他们自己跑出来的。

再入让老师们头疼的“加减混合计算式题”,也可通过“公共汽车上的上、下客”现象来导入。

只要我们做有心人,不难发现小学数学中的每一个题型,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

这些导入环节的设计,效果一定会很好,打破了死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合理利用本地教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媒体
演示,可以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

比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是由长方体体积转化而来的,可利用动画先将圆柱体等分成许多小块,然后又将这些小块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从而由长方体
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又如,“面积单位”可以这样教学:先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在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

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

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已是“水到渠成”了。

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经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着眼所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学生活泼好动。

他们渴望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既是他们活动得到满足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探索,理解,应用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从而使数学知识得以巩固。

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圆锥的体积后,我们设计如下家庭作业:测算出给定苹果(或其他物体)的体积。

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汇报测算过程。

各学习小组在汇报时都想出了好几种解决方案,有利用长方体饭盒加满水,把苹果放入水中,计算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有的利用圆柱形茶杯测算出苹果的体积;还有的学习小组经过实践得出结论,如果有足够大的容器,就可以测算出任意大小,不规则的物体。

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增加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数学知识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

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可让学生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盒子。

教完“圆的认识”后,让学生用大大小小的圆画出不同的图案,如:汽车、房子、大象等。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素质之一而注重教学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新知教学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际作业,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数学实现生活化的策略,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养成运用辨证的态度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一定能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