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某某省油料等四个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某政发〔2016〕8号),着力推进《某某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2016-2020年)》的组织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以拓展、规范、提升为重点,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丰富品类、突出特色,强化管理、提升品质,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把乡村旅游业培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新亮点,提升“好客某某”品牌内涵。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主体多元化。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协同推进机制。
2.以农为本,利益均衡化。以农民为首要受益主体,实现乡村旅游业参与主体的利益均衡。
3.因地制宜,产品特色化。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分类指导,促进个性化发展,积极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
4.市场导向,经营产业化。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各类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和网络化运营。
5.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旅游开发与消费,形成城乡之间互用资源、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6.保护生态,发展持续化。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形成种类丰富、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的产品体系和产业格局。建成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乡村旅游强乡镇200个、特色村1000个、农(渔)家乐经营户10000个,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150个,森林和湿地公园330个。打造50个乡村旅游知名品牌、5个AAA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区。全省乡村旅游年接待能力达到3亿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
二、发展重点
(一)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根据我省乡村旅游特点和优势资源条件,深度发掘历史文化、传统民俗、森林生态、滨湖湿地、田园风光、特色种植养殖、农业示范园区等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兴办乡村旅游项目、节庆活动。重点培育传统民俗、休闲农业、古村镇(风情小镇)、农家乐、渔家乐、红色旅游、新农村、乡村节庆、生态循环、乡村博物馆等10大类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由单一旅游观光型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参与教
育综合型转变。“十三五”末期,形成品类完整、结构合理、深受城乡居民和海内外游客欢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10大类乡村旅游产品是:
1.传统民俗类:以乡村传统民俗为主题旅游资源,以民俗风情体验、民俗文化参与为主体项目,保护弘扬齐鲁民俗文化。
2.休闲农业类:依托乡村田园风光、特色种植养殖、农业示范园区等资源,以采摘认领、科普教育、农事农艺体验等为载体,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等需求。
3.古村镇(风情小镇)类:以古镇文化观光、特色小镇度假和地方风情体验为主题,建设多元特色旅游小镇。
4.农家乐类:以吃农家筵、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为主题,向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以及农事活动、休闲娱乐等服务。
5.渔家乐类:以特色滨水休闲、水上游乐和滨水度假等为主题,让游客体验渔家生活,感悟渔家文化。
6.红色旅游类:以革命战争年代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挖掘培育一批红色旅游精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7.新农村类:以新农村新风貌为主题,注入乡村旅游文化元素,为游客提供休闲、餐饮、娱乐和地域文化等服务。
8.乡村节庆类:依托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乡村节庆节会活动,以地方民俗文化、名优特产为吸引物,打造乡村旅游地域品牌。
9.生态循环类:依托森林、湿地、水利风景区等生态旅游资源以及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循环旅游。
10.乡村博物馆类:以展示乡村习俗、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特色农产品等为主题,展现传统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以及生产生活的发展变迁。
(二)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区和产业聚集区。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战略,跨区域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积极保护和深度开发相结合,围绕文化、历史、经济、生态等主题,建设覆盖全省、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区。推进乡村旅游资源向优势区域集聚,重点打造半岛滨海乡村旅游区、齐鲁山乡乡村旅游区、湖泊湿地乡村旅游区、黄河沿岸乡村旅游区、运河风情乡村旅游区、平原风情乡村旅游区等6大乡村旅游区。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为基础,在全省17个设区市和龙口市、文登市、邹平县、荣成市、胶南市、即墨市、胶州市、新泰市、邹城市、滕州市、寿光市、诸城市、章丘市、莱州市、招远市、平度市、莱西市、肥城市、兖州市、广饶县、乳山市、青州市、高密市、蓬莱市、桓台县、茌平县等26个次中心城市郊区建设环城市乡村旅游休憩带,打造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
6大乡村旅游区是:
1.半岛滨海乡村旅游区:包括某某半岛蓝色经济经济区
的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潍坊市、日照市、东营市、滨州市以及莒南县、高青县、乐陵市、庆云县。
2.齐鲁山乡乡村旅游区:包括鲁中、鲁南的济南市、淄博市、枣庄市、潍坊市、泰安市、莱芜市、临沂市、济宁市等山地、丘陵分布区。
3.湖泊湿地乡村旅游区:包括济南市槐荫区、济南市天桥区、胶州市、桓台县、滕州市、枣庄市台儿庄区、烟台市福山区、莱州市、昌邑市、寿光市、潍坊市寒亭区、微山县、鱼台县、济宁市任城区、东平县、荣成市、莱芜市莱城区、临沂市罗庄区、聊城市东昌府区、单县、曹县等湖泊、湿地资源丰富地区。
4.黄河沿岸乡村旅游区:包括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东营市、滨州市及乐陵市、庆云县、高青县、莱州市、潍坊市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黄河沿岸及故道的东明县、郓城县、鄄城县、梁山县、东平县、东阿县、平阴县、济南市长清区、济南市历城区、章丘市、济阳县、夏津县。
5.运河风情乡村旅游区:包括京杭大运河沿岸的枣庄市、济宁市、聊城市、滨州市、德州市。
6.平原风情乡村旅游区:包括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地区的济宁市、菏泽市、聊城市、德州市、滨州市。
(三)建设一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坚持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在全省建设一批发展前景广阔、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综合带动性大的乡村旅游项目,组织专家做好规划,重点给予支持。“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