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数学的分层教学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高的层次 。 最后是设计好课堂练习的层次 。课堂练习设计必须让 A、 B、 C三层学生都能够在教 师创设 的问题情境下 , 进行观察 、 分析 、 探 究和尝试 。注重知识发生 、 发展过程 , 培养学生实验 、 观察 、 动手 、 动脑分析问题 的能力 , 充分调动各层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通常按 照三类教学 目标 , 从 易到难设 置三个层次 的“ 分层练习卡 ” , 在题 目序号前用 A、 B、 c标记 。对 C层学生可增加一些有一定的思维 难度 , 立足于 C层学生“ 最近发展 区” 的习题 。 培养 C层学生发现 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激发他们 的创新 意识 , 培养他 们勇于探索 、 创造和追求 真理 的科学精神。要求 A层学生在完成 A部分后可尝试 B部分 , B层学生在完成 A、 B两部分 后可 尝试 C部分 , c层学生则要完成 A、 B 、 c三部分。 促使 A层学生保持学 习的积极性 , 并逐步 向 B层转化 , B层 向 c层转化。 5 . 分层辅 导。分层辅导包 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教师组织 同层 次 的学生进行交流或展 开讨论 , 同时巡 回分类指导。教 师可有选 择地参 与各层学 生讨论 , 对学生提 出的问题 进行 点拨 , 找出解决 问题 的关键 , 及时f 肖 除学生学 习中的误 区 , 其二是将各层 学生分 组, 实现分组责任制 。一个 c层学生帮扶两个 B层学生 , 一个 B 层学生帮扶两个 以上 的 A层学生。通过 帮扶加强各层学生 间的 交流与合作 , 调动每一个学生 的参与意识 和学习积极性 , 促 使各 层学生共 同提高。 6 . 分层测试 。评价要使 每个 学生都 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 同的 学生在数学上得 到不 同的发展 。在统一试题 的前提下对不 同层 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记分方法 : 试卷分 为基础题( A卷) , 综合题 ( B卷)
第 t 2 1 ,  ̄ 1 ̄ e 2 4 m
浅 谈 农 村 中 学 数 学 的 分 层 教 学 法
( 垫江 六 中 唐 龙 强 重庆 4 0 8 3 0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 o I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5 8 1 1 ( 2 0 1 3 ) 0 3 - 0 2 2 2 — 0 1
摘要 : 农村 乡镇 中学, 由于地处偏僻 , 经济落后 , 教 学对 象大部分是基础较薄弱 的学生。 如何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激发学生 学习 数学的兴趣 , 实现“ 人人 学有价值 的数学, 人人都 能获得必须的数 学, 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同的发展” , 妊须改革教育、 教 学模
式, 因材施 教 。 我通 过 实践 , 认 为 分层 教 学是 一 种 行之 有 效 的教 学 方法 。 关键词: 数 学 模 式 分层 教 学
分层教学的六个环节 1 . 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在于改变过去教学方法单一 、 教学要 求整齐划一 的现状 ,针对学生知识基 础 、智力 因素和非智 力因 素、 学生认识发展 水平 、 学习态度 、 潜能等存在 的差异 , 将 学生划 分为三个层次 。 A层 : 按课标基本要求 进行教学 的学生 。 B层 : 按 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 C层 : 是按较高要求( 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 ) 进行教学的学生 。 2 . 备课分层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 的前提。教师要在透 彻理 解课 程标准和教材 的基础上 , 确定不 同层次 的教学 目标 , 使 教学 目标难 易程度 与学生实 际水平相适应 。 A层 目标 : 识 记并 理解所学 的概念 、 公理 、 定理 、 法则及数学 符号和数学术语等基础知识 , 能直接应 用所学知识进行计 算 、 作 图和最简单的推理 , 以及解熟悉的简单实际问题 。 B层 目标 : 在 A层基础 上能进 一步掌握所 学 的知识 , 初步 学会应用所学 的知识进行计 算 、作 图和较简 单的推理等基本技 能, 以及解 比较简单 的实际问题。 c层 目标 :在 B层 目标 的基础上学会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 的数 学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想和方法 ; 能综合运用 所学知识进行 观察 、 比较 、 分析 、 提 出问题 , 具有一定的猜想 、 探索能力 ; 能用数 学 知识 去 解 决 一 些 简 单 的实 际 问题 。 3 . 层 自学 。 多元智能理论指 出 , 每个人 的智 慧类型不一样 , 他 们的思考方式 、 学习需要 、 学 习优势 、 学 习风格也不一样 , 因此每 个人 的具体学 习方式是不 同的。这就意 味着 我们 要尊重每个学 生的独特个性 , 对学生课前“ 自主学习” 提出不 同要求 , 为每个学 生富有个 性的发展创造 空间。 A层学生只要 求把课本 看一 两遍 , 之后在课本上就 自己不懂 的地方画圈圈 , 课后再完成预习作业。B层学生要求 自学并 完成 预习作业 就行了 。c层学生 要求能做 出体现 自己个性 的 自学 笔 记, 它应 该包含知识点 、 例题 理解 、 预习作业 、 小结 、 一 题多解 、 一 题多变等基本环节 。 教师必须 向学 生说 明这三个层次 的操作 方法 ,并 给一定 的 引导和示范 , 让学生量力而行 , 自由选 择 。 4 . 分层授课 。课 堂教学分层次进行是实施分层教学 的关键 。 教 师 要 根 据 学 生层 次 的 划 分 , 把握 好 授 课 的起 点 , 处 理 好 知 识 的 衔接过渡 。教学过程要遵循 “ 学生为主体 , 教师为言为主导” 的教 学宗 旨。 首先教师要有 意识 地编拟三个层次 的问题 ,让所有学 生都 能学 习, 都会学 习, 保证分层 教学 目标 的落实 。分层 教学过程 中, 简单的问题优 等 A层学生 , 适 中的问题 让给 B层学生 , 有思 维难 度的问题让 C层学生 回答 ,这样 每个层 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 堂 活动 。 其次 , 做好 “ 例题导学 ” 中的导的层次。由于学生通过课 前 自 学 已通 晓例题 的解题过程 , 如果教 师仍然照本宣科 , 势必招 到 c 层学生的厌烦 , 久而久之便使他们 失去 自学 的兴趣 。本人 认为 , 可利用 “ 例题导 学” 白 日提供给 c层 学生表现 的机会 , 满足 C层 学生的表现欲。教师可把例题的分析过程编拟成若干 问题 , 层层 递进 , 提 问给 C层学生 。 c层学生通过课前 自学 打通 了解题思路 , 再通过讲述满足他们 的表现欲 , 同时增进对解题过程 的认识 。 A、 B两层学生通 过课前学 习对例题 有了初步认识 , 再通过 听 , 获得 对 例 题 的理 解 和掌 握 , 最后通过教 师的总结性评价 、 关 键 处 的提 醒或强调 ,使不 同层 次的学生对例题 的理解 与认 识都上升 到更
高的层次 。 最后是设计好课堂练习的层次 。课堂练习设计必须让 A、 B、 C三层学生都能够在教 师创设 的问题情境下 , 进行观察 、 分析 、 探 究和尝试 。注重知识发生 、 发展过程 , 培养学生实验 、 观察 、 动手 、 动脑分析问题 的能力 , 充分调动各层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通常按 照三类教学 目标 , 从 易到难设 置三个层次 的“ 分层练习卡 ” , 在题 目序号前用 A、 B、 c标记 。对 C层学生可增加一些有一定的思维 难度 , 立足于 C层学生“ 最近发展 区” 的习题 。 培养 C层学生发现 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激发他们 的创新 意识 , 培养他 们勇于探索 、 创造和追求 真理 的科学精神。要求 A层学生在完成 A部分后可尝试 B部分 , B层学生在完成 A、 B两部分 后可 尝试 C部分 , c层学生则要完成 A、 B 、 c三部分。 促使 A层学生保持学 习的积极性 , 并逐步 向 B层转化 , B层 向 c层转化。 5 . 分层辅 导。分层辅导包 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教师组织 同层 次 的学生进行交流或展 开讨论 , 同时巡 回分类指导。教 师可有选 择地参 与各层学 生讨论 , 对学生提 出的问题 进行 点拨 , 找出解决 问题 的关键 , 及时f 肖 除学生学 习中的误 区 , 其二是将各层 学生分 组, 实现分组责任制 。一个 c层学生帮扶两个 B层学生 , 一个 B 层学生帮扶两个 以上 的 A层学生。通过 帮扶加强各层学生 间的 交流与合作 , 调动每一个学生 的参与意识 和学习积极性 , 促 使各 层学生共 同提高。 6 . 分层测试 。评价要使 每个 学生都 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 同的 学生在数学上得 到不 同的发展 。在统一试题 的前提下对不 同层 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记分方法 : 试卷分 为基础题( A卷) , 综合题 ( B卷)
第 t 2 1 ,  ̄ 1 ̄ e 2 4 m
浅 谈 农 村 中 学 数 学 的 分 层 教 学 法
( 垫江 六 中 唐 龙 强 重庆 4 0 8 3 0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 o I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5 8 1 1 ( 2 0 1 3 ) 0 3 - 0 2 2 2 — 0 1
摘要 : 农村 乡镇 中学, 由于地处偏僻 , 经济落后 , 教 学对 象大部分是基础较薄弱 的学生。 如何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激发学生 学习 数学的兴趣 , 实现“ 人人 学有价值 的数学, 人人都 能获得必须的数 学, 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同的发展” , 妊须改革教育、 教 学模
式, 因材施 教 。 我通 过 实践 , 认 为 分层 教 学是 一 种 行之 有 效 的教 学 方法 。 关键词: 数 学 模 式 分层 教 学
分层教学的六个环节 1 . 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在于改变过去教学方法单一 、 教学要 求整齐划一 的现状 ,针对学生知识基 础 、智力 因素和非智 力因 素、 学生认识发展 水平 、 学习态度 、 潜能等存在 的差异 , 将 学生划 分为三个层次 。 A层 : 按课标基本要求 进行教学 的学生 。 B层 : 按 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 C层 : 是按较高要求( 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 ) 进行教学的学生 。 2 . 备课分层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 的前提。教师要在透 彻理 解课 程标准和教材 的基础上 , 确定不 同层次 的教学 目标 , 使 教学 目标难 易程度 与学生实 际水平相适应 。 A层 目标 : 识 记并 理解所学 的概念 、 公理 、 定理 、 法则及数学 符号和数学术语等基础知识 , 能直接应 用所学知识进行计 算 、 作 图和最简单的推理 , 以及解熟悉的简单实际问题 。 B层 目标 : 在 A层基础 上能进 一步掌握所 学 的知识 , 初步 学会应用所学 的知识进行计 算 、作 图和较简 单的推理等基本技 能, 以及解 比较简单 的实际问题。 c层 目标 :在 B层 目标 的基础上学会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 的数 学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想和方法 ; 能综合运用 所学知识进行 观察 、 比较 、 分析 、 提 出问题 , 具有一定的猜想 、 探索能力 ; 能用数 学 知识 去 解 决 一 些 简 单 的实 际 问题 。 3 . 层 自学 。 多元智能理论指 出 , 每个人 的智 慧类型不一样 , 他 们的思考方式 、 学习需要 、 学 习优势 、 学 习风格也不一样 , 因此每 个人 的具体学 习方式是不 同的。这就意 味着 我们 要尊重每个学 生的独特个性 , 对学生课前“ 自主学习” 提出不 同要求 , 为每个学 生富有个 性的发展创造 空间。 A层学生只要 求把课本 看一 两遍 , 之后在课本上就 自己不懂 的地方画圈圈 , 课后再完成预习作业。B层学生要求 自学并 完成 预习作业 就行了 。c层学生 要求能做 出体现 自己个性 的 自学 笔 记, 它应 该包含知识点 、 例题 理解 、 预习作业 、 小结 、 一 题多解 、 一 题多变等基本环节 。 教师必须 向学 生说 明这三个层次 的操作 方法 ,并 给一定 的 引导和示范 , 让学生量力而行 , 自由选 择 。 4 . 分层授课 。课 堂教学分层次进行是实施分层教学 的关键 。 教 师 要 根 据 学 生层 次 的 划 分 , 把握 好 授 课 的起 点 , 处 理 好 知 识 的 衔接过渡 。教学过程要遵循 “ 学生为主体 , 教师为言为主导” 的教 学宗 旨。 首先教师要有 意识 地编拟三个层次 的问题 ,让所有学 生都 能学 习, 都会学 习, 保证分层 教学 目标 的落实 。分层 教学过程 中, 简单的问题优 等 A层学生 , 适 中的问题 让给 B层学生 , 有思 维难 度的问题让 C层学生 回答 ,这样 每个层 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 堂 活动 。 其次 , 做好 “ 例题导学 ” 中的导的层次。由于学生通过课 前 自 学 已通 晓例题 的解题过程 , 如果教 师仍然照本宣科 , 势必招 到 c 层学生的厌烦 , 久而久之便使他们 失去 自学 的兴趣 。本人 认为 , 可利用 “ 例题导 学” 白 日提供给 c层 学生表现 的机会 , 满足 C层 学生的表现欲。教师可把例题的分析过程编拟成若干 问题 , 层层 递进 , 提 问给 C层学生 。 c层学生通过课前 自学 打通 了解题思路 , 再通过讲述满足他们 的表现欲 , 同时增进对解题过程 的认识 。 A、 B两层学生通 过课前学 习对例题 有了初步认识 , 再通过 听 , 获得 对 例 题 的理 解 和掌 握 , 最后通过教 师的总结性评价 、 关 键 处 的提 醒或强调 ,使不 同层 次的学生对例题 的理解 与认 识都上升 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