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科学研究的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_韩宇平

水科学研究的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_韩宇平
水科学研究的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_韩宇平

实例解析关键词聚类的方法策略

实例解析关键词聚类的方法策略 收藏到:1时间:2014-06-05 文章来源:马海祥博客访问次数:388 最近,马海祥接手了一个大型的网站,首先要做的就的对这个网站的流量来源进行分析,这其中最繁琐的莫过于对来源关键词的聚类整合了。 所谓关键词聚类就是以领域特征明显的词和短语作为聚类对象,在分类系统的大规模层级分类语料库中,利用独创的文本分类的特征提取算法进行词语的领域聚类,通过控制词语频率的影响,分别获取领域通用词和领域专类词。 所以,要想做好这类做关键词的聚类,就一定要有一些基础信息,基础数据作为背景。在此,我就借助马海祥博客的平台跟大家实例解析关键词聚类的方法策略: 1、百度商业词聚类模型

现在对于一些医疗SEO来说看行业新闻,大家经常讨论一个话题就是百度医疗行业的收入贡献比是多少?,其实,爆个大料给大家,在2005年甚至2006年之前,百度自己都不掌握这类数据。 当时百度有一个简单的客户分类,是客服提交的,然后我们看了一下消费的行业分布,结果显示超过50%属于其他分类,这个结果基本上就没法看了。 然后我就琢磨,用商业词能不能直接聚类为行业,当时我在产品部门,合作反欺诈点击的工程师是张怀亭,这是个算法高手,他当年的毕业论文就是关联规则和聚类算法,我就去请教他,他说了一堆,我大部分没听懂,但大概要点知道了一些,然后找他要了论文看了看,也没太看明白,凭借自己粗浅的理解我就动手了,然后这个还真做成了。 我的出发点就是假设客户本身具有行业属性(如果这个假设不存在,那就没辙了),我认为每个客户提交的关键词,彼此是有关联的。某两个关键词如果同时被不同的客户提交,其关联性就会随之增加,这个是最基本的一个定义,叫做共同推举数,也是最容易算的一个值。 但是仅仅依赖于共同推举数有一个问题,就是会导致很多词都和热门词关联,这是不合理的,我记得当时好像是某网上书城的推荐购买那一栏,明显都是热门书籍,似乎也是基于共同推举数做的关联。 问题1:A和B有50个共同推举,A和C有30个共同推举,但是B这个词是热门词,共有2000个客户提交;而C是冷门词,只有50个客户提交,请问A和B的关联度高还是A和C的关联度高? 问题2:客户1提交了10000个词(类似阿里真的是这么提交的);客户2提交了20个词,客户1所提交的10000个词的彼此关联度和客户2之间提交的是否一致? 考虑这两个问题,就需要做权值调整了,然后再计算词与词的关联值。那么,权值该怎么定呢?

《儒学、科学与文明刍议》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关于青蒿素的研究,正是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应用于世界特别是非洲地区,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有着“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受启发于《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圆周率π值源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并有现代意义的。中国传统科技基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儒家的“六艺”教育具体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这其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如《易》,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力;《诗经》中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 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完全符合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步骤,即获取信息、提出题目、逻辑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作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的《大学》,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目指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格物致知”为知之始,“诚意正心”为行之始,是为本;后四目是知行观外推于家国和社会,是为末。孟子曰:“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冬至、夏至)可坐而致也。”强调的是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论语》,称,“子尽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就是说,孔子在讨论题目时不主观,不武断,不固执,不唯我独尊。“当仁不让于师”,即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种科学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就。在规律和制度方面,数学讲“规矩准绳”,天文讲“天行有常”,冶铸讲“合剂模范”,建筑讲“营造法式”。中国传统科技在农业文明中领先于世界,也影响了世界,促进了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从汉唐到宋元,中国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阿拉伯地区,同西方有频繁的科技交流。据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研究,在中世纪1000年间,中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有26项技术发明传到西方,对欧洲近代科技革命产生过积极影响。 (摘编自王渝生《儒学、科学与文明刍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隋书·律历志》记载的祖冲之的圆周率π值,启发了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聚类分析..-共20页

第五章 聚类分析 5.1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5.2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5.3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 ()() 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 j i k j 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2 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复习资料: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儒家思想对我国科技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我国科技的影响 摘要:面对科技伦理危机,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伦理观需要重新审视。科技伦理观的形 成源自传统文化的累积,而中国儒家思想对其有着积极的意义。从儒学思想和中国古代科技之间的关系说明儒学思想不但对古代科技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规范、导向和推动作用,而且其中的合理思想对现代科技伦理的良好发展也是不可缺少的智慧。 关键词:科技伦理;儒家思想; 古代科技;科技异化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然而随着历史的推进和沉淀,在高度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虽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但是由于科技伦理的文化底蕴不足,在现实生活中,新型科技总在社会中存在很多矛盾和争议,科技伦理的规范化、自律化、自觉化程度还不很理想,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迫使许多学者把目光转向了科技伦理的思考。挖掘儒学思想对古代科技发展起到的规范、导向和推动作用,对现代科技伦理的良好发展也是不可缺少的智慧。 一、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1.儒家思想对科学研究动机的影响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古代中国人自小都学习过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学习文化知识,不能不学习儒家经典;同时,儒家经典是培养理想人格的教科书,要成为有道德的人,也不能不学习儒家经典。而且,儒家经典是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要进入仕途,也必须学习儒家经典。古代的绝大多数科学家当然也不例外。中国古代科学家在成长的过程中,在社会交往以及学术交往中,大都处于儒家文化的氛围之中,儒家文化是他们心灵、思想、学识、情感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而影响他们的科学研究。这种影响,表现为儒家的价值观对科学研究动机的影响。其科学研究动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有助于国计民生。北宋时代的沈括晚年所著《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发明发现、真知灼见,内容涵盖了天文、数学、物理、地质、医学、化学等方面; 他在做官期间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兴修水利,主持了多项水利建设,解除水灾威胁,开垦良田,引水於田上万倾,完成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创举。论语曰: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古代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直接目的在于益国利民,为了国计民生。

水资源评价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三项措施,林业措施,梯田,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文、气象等

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并且属多水患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和水资源开发活动的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不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等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年水资源总量为2.8万多亿吨, 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不足24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域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的功能。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缺水60多亿m3。同时,浪费又很严重,我国工业产品用水量一般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发达国家水的重复利用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我国只为20%-30%;此外,还面临着严重的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水资源短缺,迫使一些城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和城市地面沉降。城市缺水问题,特别是北方城市缺水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 由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灌溉与工业用水效率低、环境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原因,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极为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这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节水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 2、投入不足。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

因子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和K均值聚类法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研 究 一、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 1.1、引言 因子分析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Karl Pearson和Charles Spearmen 等人关于智力测验的统计分析。目前,因子分析已成功应用于心理学、医学、气象、地址、经济学等领域,并因此促进了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它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典型方法之一。 因子分析也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究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这几个“抽象”的变量被称作“因子”,能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原始的变量是可观测的显在变量,而因子一般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 因子分析的内容非常丰富,常用的因子分析类型是R型因子分析和Q型因子分析。R型因子分析是对变量作因子分析,Q型因子分析是对样品作因子分析。而本文侧重讨论R型因子分析。 1.2、因子分析模型 因子分析模型中,假定每个原始变量由两部分组成: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公共因子是各个原始变量所共有的因子,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特殊因子顾名思义是每个原始变量所特有的因子,表示该变量不能被公共因子解释的部分。原始变量与因子分析时抽出的公共因子的相关关系用因子负荷表示。 常用的因子分析类型是R型因子分析和Q型因子分析。 (1). R型:从变量的相关阵出发,找出控制所有变量的几个公共因子,

用以对变量或样本进行分类。 (2). Q 型:从样本的相相似据阵出发,找出控制所有样本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R 型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R 型因子分析中的公共因子是不可以直接观测但又客观存在的共同影响因素,每一个变量都可以表示成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即 i m im i i i F a F a F a X ε++++= 2211 ,p i ,2,1= 上式中的m F F F ,,21称为公共因子,i ε称为i X 的特殊因子。该模型可用矩阵表示为 ε+=AF X 即 这里 ),(21212222111211m pm p p m m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p X X X X 21, ?????? ??????=m F F F F 21, ??????????????=p εεεε 2 1 且满足: (1)p m ≤; (2)0),cov(=εF ,即公共因子与特殊因子是不相关的; 1111122112211222221122m m m m p p p pm m p X a F a F a F X a F a F a F X a F a F a F εεε=++++??=++++????=++ ++ ?

关键词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

关键词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 功能: 1、寻找近几年研究热点(热点图),为论文的选题做准备 2、直接为论文服务 方法举例: 关键词:自闭症 研究工具:Bicomb共词分析软件、、excel、中国知网(CNKI) 研究进程: A:中国知网(官网)-左上“资源总库”-左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主题:自闭症,年限范围:2000-2014,来源类别:全选-检索 每页显示:50-一页页全选后再删除一定不要研究的文献-尽量多选择文献(最好全部) 导出/参考文献-全选-导出-自定义(支持需输出更多文献信息)-全选-导出-保存-txt 打开txt-编辑-全部替换(前面英文删除)-另存为txt-编码:ANSI【多操作几遍,不然提取不出来或会出现00000,而不是00000,00001,00002等】 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增加(右上角)-项目编号:1-格式类型:cnki中文txt-提取-选择文档-关键字段:关键词-提取(红色)-统计-关键字:关键词-∑统计-矩阵-关键字:关键词-≥5≤280-词篇矩阵-生成-导出至txt-保存 C:打开SPSS-文件-打开文本数据-下一步-删除第一行-度量标准:“名义”变为“度量”-分析-分类-系统聚类-V1标准个案-V2到Vn变量-统计量:选择“合并进程表”“相似性矩阵”-绘制:树状图-方法(二分类-Ochiai)-结果:近似矩阵(最大的表格)导出到excel-多维尺度分析【树状图如果是虚线,可能是spss版本问题或其他问题】 D:SPSS-excel导入-打开数据-excel-删除第一行-删除1:、2:、3:、4:、5:、、、-复制粘贴到变量视图-度量标准:“名义”变为“度量”-字符串变为数值【第一个分类不要改字符串】-分析-度量-多维尺度最后一个ALSCAL-变量移动-从数据创建距离-度量(E)-标准化:Z 得分-选项:组图

儒学与传统科技的实用性

儒学与传统科技的实用性 医学为儒家所看重,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甚至有“十儒九医”之说。 在儒家崇尚务实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烈的实用性。这种实用性以满足国家政治需要和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二者兼顾为其特征。 中国古代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要使“黎民百姓不饥不寒”,国家兴旺,实施儒家的“王道”政治,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目中,农业这一行的社会地位仅次于官宦,“士农工商”,“农”排在第二位。 因此,大官研习农学者大有人在,直至明末重臣徐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不仅有《治蝗疏》、《蕃薯疏》等专业的奏文进上,甚至在上海、天津等地建立试验园地,躬耕农桑,有《农政全书》这样带有总结性的农学著作问世。至于“不仕则农”,亲自钻研农业生产技术,认真记录和总结农民生产经验的知识分子历代都有。这是中国农学取得高度成就的一个基本条件。 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与儒学的仁义道德一致,称为“仁术”;儒家还以为医家治病的道理与治国的道理相一致。韩愈《杂说》、顾炎武《日知录》都以医学之事比附天下政事。医学为儒家所看重,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甚至有“十儒九医”之说。仅以宋代儒林为例,政治家王安石、文学家苏东坡、科学家沈括、理学大师朱熹等,皆通晓医学。他们使中医药学望、闻、问、切“四诊”、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针灸推拿、汤丸膏散,等等,成为中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座宝库。 至于天文算学,因“历法乃国家要务,关系匪轻”(康熙皇帝语),被视为历代王朝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天”的标志;而且“观象授时”,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所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自汉以来,历代王朝政府机构中都设有大规模的皇家天文机构进行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即使在大战乱的时代也没有中断过。所以,中国古代天象记录之丰富为世界之冠,历法也备臻精确。 数学“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汉书·律历志》)。传统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以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分类,列举246个数学应用问题求解,很有实用价值。 南宋天文历法算学家祖冲之“不虚推古人”,“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同皇帝宠臣戴法兴的廷辩中,有两句名言:“愿闻显据,以窍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惧”,体现了大无畏的科学精神。他利用极限方法计算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以逼近圆面积,得出了准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圆周率值π=3.1415926……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年!

聚类分析实例分析题(推荐文档)

5.2酿酒葡萄的等级划分 5.2.1葡萄酒的质量分类 由问题1中我们得知,第二组评酒员的的评价结果更为可信,所以我们通过第二组评酒员对于酒的评分做出处理。我们通过excel计算出每位评酒员对每支酒的总分,然后计算出每支酒的10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总的对于这支酒的等级评价。 通过国际酿酒工会对于葡萄酒的分级,以百分制标准评级,总共评出了六个级别(见表5)。 在问题2的计算中,我们求出了各支酒的分数,考虑到所有分数在区间[61.6,81.5]波动,以原等级表分级,结果将会很模糊,不能分得比较清晰。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级。为此我们重新细化出5个等级,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还对等级进行降序数字等级(见表6)。 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关于葡萄酒的分级表格(见表7):

考虑到葡萄酒的质量与酿酒葡萄间有比较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保留葡萄酒质量对于酿酒葡萄的影响,先单纯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然后在通过葡萄酒质量对酿酒葡萄质量的优劣进一步进行划分。 5.2.2建立模型 在通过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分类的过程,我们用到了聚类分析方法中的ward 最小方差法,又叫做离差平方和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为了将样品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关系。这里的最小方差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的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面对现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元素的分类,连要分成几类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将用SAS 系统里面的stepdisc 和cluster 过程完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元素对象的分类问题。 建立数据阵,具体数学表示为: 1111...............m n nm X X X X X ????=?????? (5.2.1) 式中,行向量1(,...,)i i im X x x =表示第i 个样品; 列向量1(,...,)'j j nj X x x =’,表示第j 项指标。(i=1,2,…,n;j=1,2,…m) 接下来我们将要对数据进行变化,以便于我们比较和消除纲量。在此我们用了使用最广范的方法,ward 最小方差法。其中用到了类间距离来进行比较,定义为: 2||||/(1/1/)kl k l k l D X X n n =-+ (5.2.2) Ward 方法并类时总是使得并类导致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增量最小。 系统聚类数的确定。在聚类分析中,系统聚类最终得到的一个聚类树,如何确定类的个数,这是一个十分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分类本身就没有一定标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下面几种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复习题

四、名词解释(每个 3分,5个题,共15分) 1.地下水的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石能够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2.水质量指标:水质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化指标。 3.地下水资源:指赋存和流动于含水系统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体,其量是参与水循环且可以 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 4.渗透系数:是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反映含水层渗透、导水的性能。 5.水文比拟法:将参证流域的水文资料移置到设计流域的一种方法。 6.水资源: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部分动态淡水水体。 7.矿化度:指单位水容积中内含有的无机矿物质总离子量。 8.地下水文分析法:是指依据水文学,用测流的方法计算地下水在某一区域一年内总的流量的方法。 9.释水系数:表征含水层(或弱透水层)全部厚度释水(贮水)能力的参数。水头下降一个单位时,从单位面积含水层全部厚度的柱体中,由于水的膨胀和岩层的压缩而释放出的水量;或者水头上升 一个单位时,其所贮入的水量。 10.径流模数:指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 11.水资源评价:指按流域或地区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全面的 分析估价。 12.开采试验法:是指用探采结合的办法,直接开凿勘探生产井,按开采条件(包括布井方案、开采 降深和开采量)进行一到数月的抽水试验,以其稳定的抽水量(即补给量)直接确定开采量。 13.流量过程线:是指河流断面上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4.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质评价):是以水环境监测和现状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评价目的、水体用途、水质特性,选用相关参数和相应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水质标准,应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水质进 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过程。 15.水量平衡:根据物质不灭/质量守恒定理,地球上的任何地区在任意时段内,收入的水量和支出 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地区在该时段内的蓄水变化量。 16.湿润度:是降水量与同期无降水时的最大可能蒸发量之比。 17.蒸散度:是实际可能蒸发量与同期有效降水量之比。 18.河川基流量:又称地下径流量,是指河川径流量中由地下水渗透补给河水的部分。 19.地下水的持水性: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引力和毛细力在其空隙中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20.潜水蒸发系数:是潜水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的比值。 2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并估算下游用水 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 22.导水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M上的单宽流量,表示含水层导水能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渗透系数(K)与含水层厚度(M)的乘积,即T=KM。 23.给水度:是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的重力水的体积和该饱和岩土体积的比值。 24.允许开采量:指具有现实意义的地下水资源,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 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 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现象等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得的水量。 25.降雨入渗系数:是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26.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定义为年蒸发能力和年降水量的比值。 27.贮水系数:面积为一个单位、厚度为含水层全厚度M的含水层柱体中,当水头改变一个单位时弹 性释放或贮存的水量。 28.地下水的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流通过的能力。 29.稳定入渗率:也称最小入渗率,指在充分降水条件下一定地段的一定土壤经较长时间的下渗后, 入渗率接近于某一稳定的常数。 30.降水量:指一定时间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31.蒸发力:又称潜在蒸发量,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某一蒸发面的蒸发量,即同一气象条件下可能 达到的最大蒸发率 1.简述土壤蒸发的物理机制。 答:土壤蒸发是指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离开土壤表面向大气逸散的现象,根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客户偏好探究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客户偏好探究 一文献综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学者温德尔史密斯提出了顾客细分理论。该理论指出,顾客由于其文化观念、收入、消费习俗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企业在经营中应该针对不同的顾客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这样才能够利用有限资源进行有效的市场竞争。对顾客的细分从方法上讲有根据人口特征和购买历史的细分和根据顾客对企业的价值即基于顾客的消费金额、消费频率的细分。本文的细分是基于购买历史和人口特征的聚类分析。饭店作为一个古老的服务行业,在现阶段的高度竞争市场下的发展趋势最重要的方面便是服务趋于个性化,所以针对饭店的消费群体特征的聚类可以对饭店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目标客户群体对消费质量评价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可以达到其服务个性化的目标。波特把顾客的价值定义为买方感知性与购买成本的一种权衡。对顾客的个性化服务增加了买方的感知度从而加大了他们愿意为此付出的成本,于是饭店便可以增加营业额。 聚类分析是把研究对象视作多维空间中的许多点, 并合理地分成若干类,即一种根据变量域之间的相似性而逐步归群成类的方法,它能客观地反映这些变量或区域之间的内在组合关系。1故聚类算法是对顾客进行分析的一个有效方式。在聚类分析的众多算法中因子分析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丢失, 将众多原始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因子变量, 以及如何使因子变量具有较强的可解释性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2而典型的k-means算法以平方误差准则较好地实现了空间聚类,对于大数据集的处理效率较高。3在对顾客细分相关文献的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方法有神经网络,分层聚类,因子分析等方法。比如,在关于网络青少年用户的分类中,作者用层次聚类的方法,通过对青少年年龄,性别,民族,网络可得性,父母的观点等变量等变量定义不同的上网动机,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分类。而在研究人寿保险持有者未来购买基金支持寿险可能性的文章中,通过灰度聚类和神经网络利用消费者的基本信息,财产地位信息,风险承受程度将消费者分为了忠实客户和非忠实客户。在对客户忠诚度的聚类中,作者用RFM的商业模型用DBI确定了Kmeans的最优K值,并最终用kmeans对客户忠诚度进行了聚类。 经过综合分析,我们选择了这两种方法处理顾客数据和饭店的基本资料。即,通过 k-means对客户进行聚类后通过因子分析分析不同类别客户的评价影响因素。 为分析每类客户倾向的饭店特征,本文根据客户聚类结果对饭店数据进行筛选。由于饭店部分属性之间具有相关性,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挖掘其“根本属性”,之后对饭店数据进 1李蓉, 李宇. 基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的我国西部区域划分问题的研究. 科技广场, 2李新蕊.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比较与应用.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3杨善林.kmeans 算法中的k 值优化问题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儒学与科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儒学与科学 儒学与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代以来,一些学者认为,儒学排斥科学、阻碍科学,与科学和现代势同水火。对这种观点,有必要予以辨析。 对于儒学与科学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在儒学作为中国哲学要素的意义上,二者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在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意义上,二者是传统文华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在儒学作为人文科学要素的意义上,二者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如果再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则可以说,儒学与科学之间是善与真的关系。儒学和科学的旨趣,当然都涵盖真、善、美三个领域。但从本质上说,儒学市一种追求以人为核心的善的哲学;而在科学的价值取向中,求真是基础性的。从这个角度说,儒学与科学不是互斥的,而是相容、互促的。 儒学所求之善以科学之真为前提之一。在求善的问题上,尽管儒学一巷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但也强调从求真的角度对什么是善、为什么要善以及求善的方式方法有准确深入的认知。儒学的可信价值取向是尊德性,但同时认为鼻血道问学。在一定意义上说,道问学市尊德性的前提。所以,儒家历来强调以德摄知。孔子明确主张“未知,焉得仁”“知者利仁”,把知作为得仁的手段,视利仁为知的目的。孔子所确立的以德摄知传统,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孟子认为:“仁之实,事实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

也。”董仲舒认为:“仁而不知,则爱而不别也;知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二者都强调知为仁和义服务。朱熹认为:“学者功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互相发,能穷理则居敬功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功夫日益密”,强调穷理之知与居敬之德相辅相成,以及知服于德。王夫之强调见闻之知,认为“人与所谓见闻者不能生其心”。戴震则提出了“德行资于学问”的命题,明确把学问置于德行的基础地位。 儒学把明道的之善作为知的基本方向,但并没有否定和忽视对自然万物的认知,而是把自然万物之知主要限定在德兴之知的范围内,视知为实现善的手段。所以,儒学并非与求真绝缘,也绝不反科学。只不过在儒学看来,求真主要是“穷天理、明人伦”,自然之真必须从属和服务于伦理与性命之理以及政治之真。正因为如此,儒学对于科学具有内在的需求。譬如,敬授民时,需要天文历法;“安民富而教之”,需要农学;“疗君亲之疾,救贫贱之厄”,需要医学;治国安邦,需要地理学;等等。 儒学所求之善可以为科学之求真提供向导和规范。求真有端正目的、提高效率的问题,二者均需要善的导向和规范。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目的,大都深深打上了儒学的烙印。其最常见的目的有;追求儒学所提倡的富国安民,实践儒学的忠、孝道德,扫除儒家经典所包含科技知识的阅读障碍,准确理解儒家经典的本义,等等。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也有一定助益。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科学家应树立崇尚真理的价值观。其基本价值取向不是官本位,也不是金钱

水资源评价报告

某县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提要]:本文对某县水资源总量进行了估算,同时对某县水资源统筹开发、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得到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1.45亿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1650m3,比全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还低504m3的结论。 [关键词]:水资源、调查、评价 1.概况 某县位于湖南中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1°53′至112°46′,北纬27°55′至28°29′;处于中低纬度区,属中亚热带与亚热带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达296天,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358mm,西部因靠近暴雨中心,年雨量达1600mm以上。 全县总面积2906km2,总人口1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0万人),耕地面积76667hm2,其中水田68000 hm2,年工农业总产值为20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为154亿元),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实力前沿的县。 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平,地貌因处于山地与平原交接带,故兼有山、丘、岗、平四种类型,东西部相对最大高差为1042.1m,地表植被覆盖好。 本县水系较为发育,境内有沩水与靳江两水系,均注入湘江。沩水水系尚有乌、楚两大支流,辖流域2447km2,某县境内占2300km2,为全县面积的77%;另外还有河长10km以上的溪流46条,5km以上溪流114条,水库山塘广为分布,这就为较好地利用水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开矿、采砂等人类活动造成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水源污染日趋严重,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2 地表水及水资源总量估算 2.1降水计算 受县区垂直差异和地貌、植被等因素影响,降雨在时空方面分布是不均匀的。总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在西部山区沩山,年降雨量达1600毫米以上,而东部丘陵区的道林,年降雨量只有1282mm。在时间上,年际和年内变差也较大,降雨量最大的1969年为1723mm,降雨量最小的1978年为1199毫米,两者相差1.4倍。而年内降雨一般集中于4-7月份,降雨量为全年降雨量的55-60%。为有较好的代表性,共收集了本县13个水文雨量站和邻县8个水文雨量站的资料作降水计算,计算时利用宁乡、黄材、石坝子三个雨量站有同期28年的较长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今,全球都面临着缺水的挑战,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因缺水而死。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一.水资源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 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 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 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 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 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 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 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 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 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二.水污染问题 中国的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24.5亿t(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149.8万t。其中工业废水占39%~35%,城市污水占61%~65%,城市污水已经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中国环境质量公告,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411个地表水检测断面中,Ⅰ~Ⅲ类的断面仅占41%,Ⅳ~Ⅴ类的断面占32%,劣Ⅴ类水质的断面达27%,说明已有59%的河段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水源。与河流相比,湖泊、水库的污染更加严重。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泊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仅有2个,满足Ⅲ类水质的只有6个;Ⅳ~Ⅴ水质的8个,劣Ⅴ类的竟达12个,即72%的湖泊和水库已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43%的湖泊和水库失去了使用功能。目前全国有25%的地下水体遭到污染,35%的地下水源不合格;平原地区约有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