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期前收缩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性期前收缩
一、相关因素 1、基础心脏病及心衰、心源性休克 2、感染或炎症、糖尿病、甲亢、尿毒症 3、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长Q-T综合症、短 Q-T综合症、Bragada综合症等) 4、缺氧麻醉、外科手术、心肌的牵拉 5、机械、电、化学刺激 6、药物洋地黄中毒 7、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
8、左室假腱索 9、浓茶、过量烟酒、咖啡 10、紧张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二、临床表现 心悸呈悬空坠落感、停跳感;咽或胸中上段 涌动感或噎感
2.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 该型室性期收缩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导致, Lown分级多数大于 Ⅲ 级,多为病理性室性期 前收缩,患者有不同类型的心脏病。首先针对 病因治疗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功能 不全、心源性休克等。并纠正可能存在的洋地 黄中毒、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等相关症 状。 目前认为心肌梗塞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 不论有否心功能不全,均能降低猝死发生率和 总死亡率,则心肌梗塞后患者首选β受体阻滞 剂为预防心脏病猝死的一线药物。 Ⅲ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可采用ESVEN 标准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达到以下标准 才能判定治疗有效;室性期前收缩减少≥ 70%;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减少80%;短阵室 性心动过速消失>90%;15次以上室性心动 过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 另有定为室早小于800次多为单源性早搏, 少数偶有多源性室早,室性QRS≤0.14s无 RonT现象可定为正常。
等级 心电图特征 0 无室性期前收缩 Ⅰ 偶发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2次/min或 ≤30次/h Ⅱ 频发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2次/min或 ≥30次/h Ⅲ 频发多形性室性收缩:在同一导联出现不同形态的 室性期前收缩 Ⅳa 连续的成对性室性期前收缩 Ⅳb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次连续发作的室性期前收缩 Ⅴ Ron T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过早出现的 QRS波落在T波上(R-V/QT<1.0)
Baidu Nhomakorabea
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 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
≥2mm(2mv) <0.14s 无 <10mm(1mv) >0.14s 常见
S-T段等电位 S-T段起始部无等电 有 线 位线 T波 不对称与QRS波随主 对称高尖与QRS同向 波方向反向 室性期前收缩 单源单形单发 多源多形连发
3、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请参考) 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正常人约50%可发生 室性早搏,发生率与年龄明显相关。正常人 发生的室早一般<100次/24h或5次/h,极少 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睡眠中可发生加速性室 性自搏心律。 室性期前收缩也以Lown法分级,3级及3 级以上为有病理意义。
抗心律失常药为双刃剑既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又可以致心律失常—原心律失常加重或新发生心律 失常发生率为6%~36%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患者 尤伴有心功能不全时不应使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如氟卡尼、恩卡尼及莫雷西嗪,其早搏虽减,但死 亡率反而增加。 急性冠脉综合征因心肌缺血,心电不稳而发生 的频发室早,或非持续室性心动过速需要静脉胺碘 酮治疗。 冠心病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尤心肌梗死伴有心 功能不全为心肌性猝死独立预测因素,荟萃分析显 示胺碘酮可使这类患者总病死率明显下降。 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正常者,胺碘酮应用价值 有限。
五、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基础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治疗 和预后的角度进一步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 良性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 性期前收缩;恶性室性期前收缩等。
1、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室性期前收缩 此型非器质性心脏病而致。Lown分级多为0-Ⅱ 级,多为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大多无相关症状, 有的只有紧张或恐惧时才出现室性期前收缩,一般 不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或介入治疗,向患者说清预 后良好,解除紧张和忧虑。若确有相关症状,在解 释病情基础上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普 奈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也可选用美西律 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嘱其勿 劳累,忌浓茶、咖啡,不易使用副作用大的药物如 胺碘酮、索他洛尔、奎尼丁等。
d、室性期前收缩逆传至房室结后,再经过另 一途径下传心室时发生了室内差异性传导。 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多见洋地黄中毒、电 解质紊乱、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②连续的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为室早连续出 现2个。
③Ron T指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短,发生 较早,室性期前收缩出现在心动周期T波之时, 即T波顶峰之前30ms处时,此时为心室易损 期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因此 Ron T被认为是一种危险信号。尤在急肌梗死 之后若同时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连续成对 出现或多源性或伴有Q-T间期延长者均为危险 信号。
一般认为Lown分级Ⅲ级以上为复杂性室性 期前收缩,对预后有一定影响。 ①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指同一导联联律间 期相等,但QRS波形态不一致的室性期前收 缩。产生机理尚不明确,可能由于以下几种情 况: a、折返时间相同的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b、单源性室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传导; c、单源性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伴不同程度 的心室融合波;
三、心电图表现 典型表现: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有完 全代偿间歇,T波和本导联QRS波主波方向相 反。 可呈现:二联律、三联律、间位性室早、室 性并行心律。
四、室性期前收缩危险度分层 无论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性病变所致的室 性期前收缩,其数量与危害都有较大的差别 和交叉,并非完全一致或始终一致。 1、室性期收缩的Lown分级 用以评价其预后和治疗效果
RonT临床分为2型:A型是指Q-T间期正 常时的RonT现象临床较为多见。B型是指QT间期延长基础上的RonT现象,其发生见于, 如心肌缺血、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中的心动过 缓、低血钾、过低温、颅内损伤,药物影响 如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胺碘酮等。
2、功能性与病理性期前收缩的鉴别: 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无器质性心 脏病患者或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由于预后 和治疗策略不同,则需要综合判断及鉴别。 需临床症状、心电图甚至超声、实验室检查、 心脏三维X线片、核医学检查,甚至心脏造影 等综合判断。
功能性和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
项目 病程
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 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 病程长、临床症状轻 病程短、临床症状急 剧恶化 青年 老年人、儿童 无 无 运动时消失 有 有 运动时频发
年龄
器质性心脏病 离子通道疾病 运动负荷试验
功能性和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
项目 心电图特点 QRS波振幅
QRS波时限 粗钝切迹
一、相关因素 1、基础心脏病及心衰、心源性休克 2、感染或炎症、糖尿病、甲亢、尿毒症 3、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长Q-T综合症、短 Q-T综合症、Bragada综合症等) 4、缺氧麻醉、外科手术、心肌的牵拉 5、机械、电、化学刺激 6、药物洋地黄中毒 7、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
8、左室假腱索 9、浓茶、过量烟酒、咖啡 10、紧张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二、临床表现 心悸呈悬空坠落感、停跳感;咽或胸中上段 涌动感或噎感
2.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 该型室性期收缩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导致, Lown分级多数大于 Ⅲ 级,多为病理性室性期 前收缩,患者有不同类型的心脏病。首先针对 病因治疗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功能 不全、心源性休克等。并纠正可能存在的洋地 黄中毒、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等相关症 状。 目前认为心肌梗塞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 不论有否心功能不全,均能降低猝死发生率和 总死亡率,则心肌梗塞后患者首选β受体阻滞 剂为预防心脏病猝死的一线药物。 Ⅲ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可采用ESVEN 标准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达到以下标准 才能判定治疗有效;室性期前收缩减少≥ 70%;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减少80%;短阵室 性心动过速消失>90%;15次以上室性心动 过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 另有定为室早小于800次多为单源性早搏, 少数偶有多源性室早,室性QRS≤0.14s无 RonT现象可定为正常。
等级 心电图特征 0 无室性期前收缩 Ⅰ 偶发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2次/min或 ≤30次/h Ⅱ 频发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2次/min或 ≥30次/h Ⅲ 频发多形性室性收缩:在同一导联出现不同形态的 室性期前收缩 Ⅳa 连续的成对性室性期前收缩 Ⅳb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次连续发作的室性期前收缩 Ⅴ Ron T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过早出现的 QRS波落在T波上(R-V/QT<1.0)
Baidu Nhomakorabea
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 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
≥2mm(2mv) <0.14s 无 <10mm(1mv) >0.14s 常见
S-T段等电位 S-T段起始部无等电 有 线 位线 T波 不对称与QRS波随主 对称高尖与QRS同向 波方向反向 室性期前收缩 单源单形单发 多源多形连发
3、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请参考) 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正常人约50%可发生 室性早搏,发生率与年龄明显相关。正常人 发生的室早一般<100次/24h或5次/h,极少 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睡眠中可发生加速性室 性自搏心律。 室性期前收缩也以Lown法分级,3级及3 级以上为有病理意义。
抗心律失常药为双刃剑既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又可以致心律失常—原心律失常加重或新发生心律 失常发生率为6%~36%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患者 尤伴有心功能不全时不应使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如氟卡尼、恩卡尼及莫雷西嗪,其早搏虽减,但死 亡率反而增加。 急性冠脉综合征因心肌缺血,心电不稳而发生 的频发室早,或非持续室性心动过速需要静脉胺碘 酮治疗。 冠心病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尤心肌梗死伴有心 功能不全为心肌性猝死独立预测因素,荟萃分析显 示胺碘酮可使这类患者总病死率明显下降。 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正常者,胺碘酮应用价值 有限。
五、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基础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治疗 和预后的角度进一步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 良性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 性期前收缩;恶性室性期前收缩等。
1、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室性期前收缩 此型非器质性心脏病而致。Lown分级多为0-Ⅱ 级,多为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大多无相关症状, 有的只有紧张或恐惧时才出现室性期前收缩,一般 不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或介入治疗,向患者说清预 后良好,解除紧张和忧虑。若确有相关症状,在解 释病情基础上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普 奈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也可选用美西律 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嘱其勿 劳累,忌浓茶、咖啡,不易使用副作用大的药物如 胺碘酮、索他洛尔、奎尼丁等。
d、室性期前收缩逆传至房室结后,再经过另 一途径下传心室时发生了室内差异性传导。 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多见洋地黄中毒、电 解质紊乱、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②连续的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为室早连续出 现2个。
③Ron T指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短,发生 较早,室性期前收缩出现在心动周期T波之时, 即T波顶峰之前30ms处时,此时为心室易损 期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因此 Ron T被认为是一种危险信号。尤在急肌梗死 之后若同时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连续成对 出现或多源性或伴有Q-T间期延长者均为危险 信号。
一般认为Lown分级Ⅲ级以上为复杂性室性 期前收缩,对预后有一定影响。 ①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指同一导联联律间 期相等,但QRS波形态不一致的室性期前收 缩。产生机理尚不明确,可能由于以下几种情 况: a、折返时间相同的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b、单源性室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传导; c、单源性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伴不同程度 的心室融合波;
三、心电图表现 典型表现: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有完 全代偿间歇,T波和本导联QRS波主波方向相 反。 可呈现:二联律、三联律、间位性室早、室 性并行心律。
四、室性期前收缩危险度分层 无论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性病变所致的室 性期前收缩,其数量与危害都有较大的差别 和交叉,并非完全一致或始终一致。 1、室性期收缩的Lown分级 用以评价其预后和治疗效果
RonT临床分为2型:A型是指Q-T间期正 常时的RonT现象临床较为多见。B型是指QT间期延长基础上的RonT现象,其发生见于, 如心肌缺血、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中的心动过 缓、低血钾、过低温、颅内损伤,药物影响 如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胺碘酮等。
2、功能性与病理性期前收缩的鉴别: 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无器质性心 脏病患者或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由于预后 和治疗策略不同,则需要综合判断及鉴别。 需临床症状、心电图甚至超声、实验室检查、 心脏三维X线片、核医学检查,甚至心脏造影 等综合判断。
功能性和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
项目 病程
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 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 病程长、临床症状轻 病程短、临床症状急 剧恶化 青年 老年人、儿童 无 无 运动时消失 有 有 运动时频发
年龄
器质性心脏病 离子通道疾病 运动负荷试验
功能性和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
项目 心电图特点 QRS波振幅
QRS波时限 粗钝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