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与苏北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南与苏北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
——分别以常熟和连云港为例
我们的课题为:苏南、苏北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期中苏南地区一常熟市为例,苏北地区以连云港市为例。
如今,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之下,在这个拥有这世界上最多人口的特殊国度,人口势必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经济实力较为强大的江苏省就更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了。
一、两市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数据。常熟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23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增速比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人均GDP为115405元
连云港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较上年增长13.6%,增长幅度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0.1亿元,增长28.6%。人均GDP为19181元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2.经济结构。2009年常熟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2.2∶57.8∶40调整为2.2∶56.2∶41.6 。连云港由16.4:47.3:36.3调整为16.4:
46.3:37.3。两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二、两市目前的人口状况
1.人口总数的变化情况。截至2009年末,常熟的户籍人口总数为
1066417人。出生率6‰,死亡率7.55‰,自然增长率-1.55‰,连云港市户籍人口总数为490.64万人。出生率12.58‰,死亡率
7.69‰自然增长率4.89‰。由此得出两市均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
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这主要是因为人口计生工作的全面稳步展开,晚婚晚育得到广泛提倡,人们的生育观念逐步转变。但不难看出常熟的人口水平明显优于连云港市。
2.人口年龄结构的情况(老龄化情况)。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
普查结果,常熟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9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 1.01个百分点。连云港市为
9.18%,上升了2.13个百分点。总体看来两市的老龄化水平都远
超国际衡量标准的7%,且老龄化的进程都在加快,这是对经济社会的巨大挑战。
3.人口素质状况。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同2000年
第五次普查相比常熟市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615人上升为918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666人上升为16925人,文盲率由6.06%下降了3.19个百分点。连云港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532人上升到7189人,高中文化程度的由9867人上升为14116人,文盲率由7.45%下降了2.6个百分点。由此得出,两市人口受教育程度都明显提升,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4.城市化水平。至2009年底常熟的城市化率为69%比08年上浮了两
个百分点,连云港的城市化率为44,3%,比08年上浮了1.8个百分点,均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连云港的城市化水平需要进一
步提高。
5.外来劳动力的情况。
常熟市2010年外来人口为754088人,而连云港至2010年末还不到13万,长年外出务工的有82万人。由此明显可以看出,连云港市典型的人口迁出地,而常熟是明显的人口流入地。但是新时期两地面对不同的发展状况应该确定不同的战略来应对。
三、目前产生的问题
1.在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两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保持
在较低水平,尤其是常熟市,已经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近年来,国家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大力支持以及其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导致人口回流现象的出现,这对于常熟这样的对外来劳动力还有一定依存度的城市来说意味着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人口红利期已接近尾声,劳动力成本将大大提高,这迫切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改变现状,传统的相对粗放的,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已不再适应目前的状况了。而对于连云港而言,其长年外出务工的有82万人,其中大部分到上海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如今江苏沿海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需要扩大吸收外来人口与流出人口回流来支持相关建设。
2.虽然表面上看来两地的教育水平都有所提高,高等教育也正在普
及,但各方面的高素质技术人员仍然相对紧缺,就常熟市而言,中级职务以上人员占总专业技术人员的25.59%,其中高级职务的仅占4.87%,水平比较低。而连云港的中高级职称在全部从业人员
中占15.36%,比重也是比较低的。已经影响到了创新能力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长此以往,一旦人口红利窗口关闭,老龄化继续推进,地方财政将不堪重负,经济发展将受到重创。
3.就业压力仍然较大,虽然两市的自然增长率都有所下降,但据全
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两市15—64岁人口比重都有所上升,常熟市较之第五次普查上升了33.68个百分点,连云港市上升了
35.19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加大,社会竞争依
然强烈,再加上如今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高,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就更加剧了这个状况。
4.连云港市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城市化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于工业
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与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巨大瓶颈”。据研究,我国城市化没每提高1个百分点,由于对消费品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拉动,按保守估计也可带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低水平的城市化将导致城乡消费断层。同时,第三产业对要求服务对象相对集中,在人口分散的乡村地区发展余地有限,而且成本相对较高,低水平的城市化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且不利于剩余劳动力的吸收。
四、应采取的措施
1.提升人口素质。人口素质的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要把控制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要在继续注重并且加大力度发展高等教育,同时也要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多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