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教案 《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二)主要知识点
1、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
术创作特点。

3、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4、中国山水画使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
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2、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
间表现原理。

难点: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四)教学准备
挂图、教参、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中国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西方的油画霍贝玛的《乡间村道》(请学生观看然后回答:从空间角度看两幅作品有何不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讨论回答,引出课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二)新授:
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乡间村道》的空间符合视觉的真实,色彩真实,像
照片一样。

《千里江山图》的空间感更加辽阔,色彩亮丽。

由此导出知识点:中西方的透视:西方→焦点透视(知识点介绍)
中国→散点透视(知识点介绍)(2)多媒体出示分别介绍两幅作品作者。

(3)设问:为什么中国的山水画不采用科学的焦点透视,空间感却比西方的更
加辽阔?
导入: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空间表现手法:①虚实相生②三远法(4)多媒体展示:西方风景油画《干草车》、《德累斯顿十字教堂》(介绍作者以及背景)
中国山水画《早春图》、《溪山行旅图》、《渔庄秋霁图》(介绍作者以及背景)
设问:画面的完整度上来观察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西方的风景画画面形象色彩逼真、完整。

中国的山水画却多有留白处。

为什么?
由此导出知识点: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空间表现手法:①虚实相生
出示:《溪山行旅图》由其介绍“虚实相生”
(介绍其特点,多媒体出示相关知识点。


(4)出示:《早春图》、《溪山行旅图》、《渔庄秋霁图》(引入北宋郭熙的《林
泉高致》话语:山有三远。

至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至山前而窥山后,谓之长远。

至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空间表现手法:②三远法
设问:观察三幅作品,回答分别属于哪三远。

(学生讨论)
总结知识点:《早春图》→长远、《溪山行旅图》→高远、《渔庄秋霁图》
→平远。

(5)鉴赏中国山水画的两个要点:
(1)“意境”之美。

出示作品:《飞瀑奇峰图》清朝石涛(介绍作者)
教师具体介绍:①石涛的山水画创作手法和思路:“搜尽奇峰打草稿”。

②清代画家对于不同季节不同地理位置的山石的创作体
会。

(多媒体出示)
学生体会总结:中国上水画的创作特点,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
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造过程。

(2)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用笔、用墨、用色是整个中国画的鉴赏方法。

所以,我们将其放在下一
节课讲完中国画的三大画科时再介绍。


(三)课堂练习:
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相关练习题,学生巩固知识。

(四)小结:(多媒体展示知识点,随音乐欣赏优秀作品。

)
(五)板书设计: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一、透视手法
中西方的透视:西方→焦点透视
中国→散点透视
二、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手法:
①虚实相生
②三远法:高远、长远、平远。

三、鉴赏中国山水画的方法:
(1)“意境”之美。

(2)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六)教学反思:
适当增加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作品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透彻。

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
身的创造潜能。

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
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