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知识点之第7章神经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神经组织

【学习重点】

重点掌握神经元、突触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的分类及结构特点、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分布及功能,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特点。

【主要学习内容】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能力。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营养、保护和绝缘作用。

一、神经元

1.神经元的结构

1).细胞体

细胞核:居中,大而圆,常染色质多,故着色浅,呈空泡状,核仁明显。

细胞质:光镜下其特征性结构为尼氏体及神经原纤维。尼氏体是强嗜碱性斑块或细颗粒状结构,电镜下为聚集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具有活跃的合

成蛋白质功能。神经原纤维在H.E染色无法分辨,银染切片中呈棕黑色

细丝,交织成网,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其功能除构成神经元的骨架

外,还参与物质运输。

细胞膜:是可兴奋膜,有多种受体和离子通道,故能接受剌激, 处理信息,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

2).突起

树突:1个或多个,形如树枝状,上有树突棘。胞质内含尼氏体,主接受剌激。轴突:只有一个,较树突细, 分支较少。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常呈圆锥形,称轴丘,此区没有尼氏体,故染色淡。轴突表面的胞膜称轴膜,内含的胞质称轴质,轴质内有大量神经丝及微管,还有滑面内质网等。轴突内无尼氏体,故不能合成蛋白质,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轴突内的物质运输称轴突运输。分慢速轴突运输和快速轴突运输, 后者又分为快速顺向轴突运输和快速逆向轴突运输。

2.神经元的分类

1)按神经元突起数量分: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假单极神经元;

2)按轴突长短分: 高尔基I型神经元(长轴突的大神经元)和高尔基II型神经元(短轴突的小神经元);

3)按神经元功能分: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4)按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和调质的化学性质分:胆碱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

3.神经干细胞

神经组织中存在着的一些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细胞,称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脑海马和室管膜下区, 形态与星形胶质细胞相似, 可特异性表达巢蛋白并以此作为检测标记物。神经干细胞在特定环境下可增殖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作为后备细胞替换正常凋亡的细胞,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神经组织损伤后的修复。

二、突触

1.概念: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称突

触。突触也是一种细胞连接, 最常见的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另一

个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胞体连接, 分别形成轴-树突触、轴一棘突触

或轴-体突触。

2.分类:化学突触: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传递信息,是一般所说的突触。

电突触:为两神经元之间的缝隙连接, 以电流作为信息的载体。

3.化学突触的结构特点:电镜下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突触前成份: 一般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光镜下呈球状膨大,又称突触扣结。内含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或调质)。相对的胞膜称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间的狭窄间隙。

突触后成份:相对的胞膜称突触后膜,有特异性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受体及离子通道。

4.神经兴奋的传递:神经元的兴奋→突起终末→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神经递质胞吐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兴奋或抑制。

三、神经胶质细胞

1.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是最大的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血——脑屏障,并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包括纤维性和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2)少突胶质细胞: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

3)小胶质细胞:是最小的神经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可转变为巨噬细胞。4)室管膜细胞:衬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腔面,可产生脑脊液。

2.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1)施万细胞: 形成周围神经系统的髓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2)卫星细胞: 在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

四、神经纤维和神经

1.神经纤维

1)概念: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和包在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传导神经兴奋。少突胶质细胞参与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施万细胞参与构成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

2)分类:

有髓神经纤维:胶质细胞包绕神经元的突起形成膜鞘。一根有髓神经纤维有多个胶质细胞包绕。

无髓神经纤维: 胶质细胞不形成膜鞘,神经元的突起嵌入胶质细胞表面内陷的沟槽内。一个胶质细胞可嵌入多个神经元的突起。

3)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由神经元轴突和多个施万细胞构成。施万细胞为长卷筒状,其胞膜包卷一段轴突,形成同心板层状的髓鞘,起绝缘作用,其核卵圆形,位于髓鞘边缘。一个施万细胞包绕的一段神经纤维称结间体。相邻两个施万细胞交界处无髓鞘,轴膜裸露,称郎飞结。神经兴奋在郎飞结处跳跃式传递,结间体越长,髓鞘越厚,传递神经兴奋的速度越快。

4)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由少突胶质细胞伸出多个突起,突起末端扁平,包卷一段神经细胞的突起,形成髓鞘。

2.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的很多神经纤维集合形成神经纤维束,若干神经纤维束又聚集构成神经。包裹在神经、神经束和神经纤维外面的薄层结缔组织,分别称为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和神经内膜。

五、神经末梢

按功能分为感觉和运动神经末梢两种。

1.感觉神经末梢:

1)游离神经末梢: 由较细的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的终末反复分支而成,其细支裸露,分布广泛, 感受温度、应力和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参与产生冷、热、轻触和痛的感觉。

2)触觉小体: 分布于皮肤真皮乳头处,尤手指掌侧皮肤。呈卵圆形,长轴与皮肤表面垂直,小体内有许多扁平横列的细胞,外包结缔组织被囊。感受触觉。3)环层小体: 广泛分布在皮下组织等处。小体较大,呈卵圆形或圆形,中央有一条均质状的圆柱体,周围有许多层同心圆排列的扁平细胞。其功能是感受压觉和振动觉。

4)肌梭: 是分布在骨骼肌内的梭形结构,表面有结缔组织被囊,内含若干条较细的骨骼肌纤维及感觉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属本体感受器,在调控骨骼肌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2.运动神经末梢:

1)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骨骼肌。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的长轴突,抵达骨骼肌时失去髓鞘,其轴突反复分支;每一分支终末膨大,与骨骼肌纤维形成突触连接,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或神经肌连接。

2)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心肌、各种内脏及血管的平滑肌和腺体等处。其神经纤维较细,无髓鞘,分支末端呈串珠样膨体,贴服于肌纤维表面或穿行于腺细胞之间,与效应细胞建立突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