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服饰发展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服饰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也在服饰上刻有印记。古往今来,两国在服饰文化中多有交流,既有相似之处,又保留有自身特点。
秦汉时期,中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冠服制度,服饰在整体上呈现凝重、典雅的风格,主要为深衣(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的服装)形式。男子常常穿着宽衣大袖的袍服;女性的代表服装为留仙裙,也有穿襦裙和裤的。
此时的日本大致为弥生时代,服饰比较接近北方匈奴和辽东的燕国、齐国、鲁国等地,男人的衣服叫横幅,女人的衣服叫贯头衣,服饰基本还是用几块大布剪裁而成,也没有针剪,总体呈现较为粗朴简陋的状态。
中国魏晋和南北朝时期,服饰风格有所改变。由于政治处于分裂对峙状态,抑郁不得志的文人强调思想解放自由,于是形成了服饰宽松、衣袂飘飘的风姿。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胡服成为上流社会的流行服饰,形成了民族服饰大融合的局面。
而日本对应的大和时代主要有“衣”、“裈”和“裳”三种服饰。男子大多上身穿着称作“衣”的罩衫,下身穿着称作“裈”的裤子。而女子在“衣”的下面穿着称为“裳”的长裙。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袴褶与这时期的裈类似。可以推测从中国魏晋时期,或者更早的时代,中国就对日本产生影响了。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生产力也高速发展。加之对西域、吐蕃等国家的服饰兼收并蓄,使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男子冠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而女子服饰,更可谓中国服饰中最精彩的篇章,华美精致的襦裙、半袖衫等,其颜色花纹之丰美华丽,裁剪设计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日本飞鸟、奈良、平安前期3个时代,与300年大唐相伴随。在服饰制度、服装制作技术、服装样式、服饰色彩图案设计等方面全方位模仿隋唐服饰,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隋唐服装,形成了鲜明的“唐风化时代”,并模仿中国确立了礼服制度。
中国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
而平安后期,日本开始建立起别于中国服饰的独特风格。衣袖逐渐变得宽大,出现了唐衣、十二单、直服等具有本国特点的服饰。衣服也开始变得简单朴素。到镰仓时期,中国服饰中的裤和裳被省去,袖口开始缩小,形成现在和服雏型的小袖。与此同时,女子和服也开始一件化。
明代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皇帝戴乌纱折上巾,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官员朝服戴展翅漆纱幞头,常服戴乌纱帽,上层妇女有以纹、饰区别等级的红色大袖礼服和各式霞披。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旧传统,且品种十分丰富。
室町时代,,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安土时代、桃山时代,人们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着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和参加各种庆典时穿的"留袖装"。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时期,其时,男装、女装虽有变化,但基本格局已定,如今我们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
清朝汉族服饰与明朝相似,但由于当时是满族人统治中国,所以当时满族服饰也影响着中原地区。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而到明治时期,日本的和服定型。由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逐渐将和服作为祭服,西装作为正装。此后,中日服装都逐渐向洋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