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

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乘法》的第1课时。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教材设置了甲、乙两个水库的水位变化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列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使他们自己发现、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术,由有理数的乘法的练习中引出倒数的概念,进一步探索出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使同学们真正地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材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乘法(1)”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前几课的延伸与拓展,是有理数除法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经常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知识目标:会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学重难点:本节的重点即为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记忆乘法法则的基础上会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及有一个为零时积的情况。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采取师生互动方式,并将分析、观察、验证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教师的指导,练习的巩固层层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学法:事先让学生预习,有不懂的再在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弄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学知识,能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导入过程:利用课本的问题的案例来导入,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小学已学过的乘法知识,为后面学习负有理数的乘法做铺垫。

2.探索新知过程:首先,我引用课本的议一议和猜一猜中的两组式子,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猜出结果,并自己归纳出乘法法则。其中利用导入中所书写的式子,节省课堂时间。对于例题的选取,我先了两个例题,例题共五个小题,我先示范做一个题,其余让学生尝试用刚学的知识自己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先示范做题的步骤和格式,再查看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其中还利用例1引入有理数中倒数的概念。在例题的选取中,我还有意挑选了不同的题型的乘法计算题:例1是两个数相乘的,(1)小题是一负一正相乘,(2)小题是两个负整数相乘,(3)小题是两个负分数相乘的;例2是三个数相乘的,(1)小题含一个负数,(2)小题含2个负数。这样做既可让学生了解不同题型,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准备。我还利用例2的第2课堂时间。对于乘法中确定符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通过对例题中式子的观察,以及对原有乘法知识的回顾,提示学生留意各个式子中负数的个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解决课本中议一议中的积的符号的确定问题。

3.随堂练习:在课堂练习题的选取中,我也有意选择了多种题型加以巩固,并增加了一个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的题型,让学生再次了解要先计算小括号中的加法,明确此类题型的计算顺序。

4.小结:以提问的形式大致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主要问了三个问题:(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些什么内容,(2)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3)什么样的数互为倒数,

5.作业:作业我同样选取不同题型的五个计算题,目的是想查看学生学的效果如何,是否对哪类题型还留有疑问。

6.自我评价:这堂课我觉得满意的,是能够利用短暂的45分钟把要学的知识穿插在学与练当中,充分地利用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并且能让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当然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觉得自己对于课堂上学生做练习时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处理还没有能够处理得很好,我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再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另外对于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的符号问题,我觉得自己归纳得还不是很到位,我想解决的办法是在以后的练习中再做些补充,让学生加深理解。从中我也得到一个教训,再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应该多学习教学方法,多思考如何归纳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帮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2014年10月26日

篇6有理数乘法说课稿

篇6有理数乘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并通过省略加号、括号,得出省略括号的代数和形式,对于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首先要将混合运算的式子写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然后按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本节内容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融入实际问题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突出了《标准》对本节内容的特别要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来学习这一节内容的。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以下方面的困难: (1)学生有理数乘法的法则、运算律记忆不牢固; (2)在实际做题中不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 (3)在运用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不能准确确定每一步运算符号,尤其是乘法的分配律。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能提出创造性的想法。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六、教学方法 教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来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以小组讨论为模式,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认真思考,操作,讨论,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借助团队力量解决自己无法完成问题的团队合作意识。 七、教具及电教手段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教学内容“有理数的乘法”是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水位的变化”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议一议、猜一猜” ,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 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 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 两个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2)在探索过 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 难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说教法: 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水库问题)、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在特殊实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概括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在实例讲解和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心得、反省得失(如:解后思)。三、说学法: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 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乘法》的第1课时。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教材设置了甲、乙两个水库的水位变化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列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使他们自己发现、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术,由有理数的乘法的练习中引出倒数的概念,进一步探索出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使同学们真正地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材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乘法(1)”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前几课的延伸与拓展,是有理数除法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经常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知识目标:会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学重难点:本节的重点即为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记忆乘法法则的基础上会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及有一个为零时积的情况。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采取师生互动方式,并将分析、观察、验证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教师的指导,练习的巩固层层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学法:事先让学生预习,有不懂的再在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弄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学知识,能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导入过程:利用课本的问题的案例来导入,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小学已学过的乘法知识,为后面学习负有理数的乘法做铺垫。 2.探索新知过程:首先,我引用课本的议一议和猜一猜中的两组式子,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猜出结果,并自己归纳出乘法法则。其中利用导入中所书写的式子,节省课堂时间。对于例题的选取,我先了两个例题,例题共五个小题,我先示范做一个题,其余让学生尝试用刚学的知识自己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先示范做题的步骤和格式,再查看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其中还利用例1引入有理数中倒数的概念。在例题的选取中,我还有意挑选了不同的题型的乘法计算题:例1是两个数相乘的,(1)小题是一负一正相乘,(2)小题是两个负整数相乘,(3)小题是两个负分数相乘的;例2是三个数相乘的,(1)小题含一个负数,(2)小题含2个负数。这样做既可让学生了解不同题型,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准备。我还利用例2的第2课堂时间。对于乘法中确定符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通过对例题中式子的观察,以及对原有乘法知识的回顾,提示学生留意各个式子中负数的个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解决课本中议一议中的积的符号的确定问题。

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课时1 有理数的乘方 教案(教学设计)

第1章有理数 1.6 有理数的乘方 课时1 有理数的乘方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方的意义,能识别指数与底数,了解乘方与幂的关系;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把乘法运算转化为乘方运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体验主动探究问题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勤奋、认 真和勇于探究的精神,感受乘方符号的简洁美. 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乘方和幂的区别 多媒体课件 情境1:看下面的故事:从前,有个“聪明的乞丐”,他要到了一块面包.他想:天天要饭太辛苦,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用去要饭了! 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再算一算,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1”,那么第十天他将吃到面包的.

情境2: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根很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次后,就可以拉出32根面条. 教师总结:要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1:请大家拿出一张白纸,对折一次,折成两层,如果继续对折,使新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想一想,连续对折6次后可以折成多少层,如果对折10次呢?如果对折n次呢? 学生将手中的白纸进行如下对折,并填写下表:

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1.乘方的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作幂. 2.幂的符号法则: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1.5 有理数的乘方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 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大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大米吗? 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问题,此时并不要求学生作出详细解答,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为后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课本引例: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表示。 a a ⋅简记为2a ,读作a 的平方(二次方)、a a a ⋅⋅简记为3a ,读作a 的立方(三次方) 类推: a a a a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a a a a a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个 n a a a a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到4次方,5次方以至n 次方上来,并会读写乘方运算。目的之二是让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乘方的意义实际就是几个相同因数的积,从而得到乘 方运算的概念。 引出概念:求n 个相同的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 叫做幂。 对照各部分名称: 指数、底数、幂 如果底数是9,指数是4,那么49读作9的4次方,表示有4个9相乘,结果叫9的4次幂。 你能写出一个乘方运算的例子吗?能读出这个乘方运算,并指出底数和指数分别是多少吗? 本课重点在于理解乘方运算的意义,因此在此处再安排这样一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有理数代替课本上的例子,亲手尝试写乘方运算,并在读写过程中加深对乘方运算的理解。 练习1(概念辨析):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教案

《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理解倒数的概念,熟悉倒数的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 会熟练运用有理数法则进行计算;会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会快速求一个数的倒数。 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我们知道,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按照这种分类,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问题2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追问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永州市第三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7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设计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栏目,有一个“快算二十四”的趣味题,现在给出1~13之间四个自然数,将这四个数(只能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可加括号,使其结果等于24,如:对1、2、3、4可作运算“(1+2+3)×4=24”或“1×2×3×4=24”.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你能运用上述规则写出两种不同的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计算: (1)(12-57-2 5 )×70; (2)(-2)×(-127)×(-212)×7 9 . 解析:(1)可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来简化计算;(2)可以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来简化计算. 解:(1)原式=12×70-57×70-2 5×70=35-50-28=-43; (2)原式=-(2×52×97×7 9 )=-5. 方法总结:运用乘法交换律或结合律时要考虑能约分的、凑整的和互为倒数的数,要尽可能地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时,要注意符号,以免发生错误. 探究点二: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计算:3.94×(-47)+2.41×(-47)-6.35×(-4 7). 解析: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可简化计算. 解:原式=(-47)×(3.94+2.41-6.35)=(-4 7 )×0=0. 方法总结:如果按照先算乘法,再算加减,则运算较繁琐,且符号容易出错,但如果逆用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则可使运算简便. 探究点三: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实际应用 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驶了全程的1 3,再行驶 多少千米就可以到达中点? 解析:把两地间的距离看作单位“1”,中点即全程1 2处,根据题意用乘法分别求出480千 米的12和1 3 ,再求差. 解:480×12-480×13=480×(12-1 3)=80(千米). 答:再行80千米就可以到达中点. 方法总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学”数学放在教师“教”之前,“导学”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要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学生经历积极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总结得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整个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适当点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乘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 一、新课导入 1.课题导入: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板书课题)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 ②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 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3.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及应用. 难点: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探究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2)自学时间:10分钟. (3)自学方法:在探究提纲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总结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4)探究提纲: ①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 3×3=93×2=63×1=33×0=0 a.四个算式有一个共同点:前一个乘数都是3. b.四个算式中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②要使①中得出的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下面的一些积应该是什么? 3×(-1)=-3 3×(-2)=-6 3×(-3)=-9 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三个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正数乘负数,积都是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③再观察下面的算式:3×3=92×3=61×3=30×3=0 a.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前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后一个乘数不变,积逐次递减3.) b.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 (-1)×3=-3 (-2)×3=-6 (-3)×3=-9 c.类比正数乘负数规律的归纳过程,同样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三个算式,说说它们的共性.(负数乘正数,积都是负数,积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数学 教学内容: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1.5.1有理数的乘法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基于小学非负有理数的乘法基础上,以及前面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它既是乘法的深入学习,又是学习有理数除法和乘方运算的基础,在整个初中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前面通过对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学习以及小学乘法运算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和符号意识;从思维品质来看,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从个性品质来看,活泼张扬、富于挑战、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鉴于这些因素,教学过程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几何直观化抽象为形象,创设多样化的活动情境,搭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平台,营造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师生共商的课堂氛围,生成生互学、师生互动的动态教学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我了解 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正数的加减法可以扩充到有理数的加减法,那么乘法是否也可以扩充呢? 乘法是加法的特殊运算,例如5+5+5=5×3,那么请思考: (-5)+(-5)+(-5)与(-5)×3是否有相同的结果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已学知识过渡到新课内容,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我探究 探究1:利用数轴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在一条由西向东的笔直的马路上,取一点O,以向东的路程为正,如果小丽从点O出发,以5km/h的速度向西行走3h

数学:1.6《有理数的乘法》教案1(湘教版七年级上)

1.6有理数的乘法(1)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初步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够运用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观察、归纳、猜测、验证能力。 重点:能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 5+5+5等于多少?改写成乘法算式是:5×3=6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 思考:5×3是小学学过的乘法,那么(-5)×3如何计算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法”。 二、自主探究 1.看下面的例子 ①5×3表示3个5相加,结果是15 ②(-5)×3表示3个(-5)相加,结果是-15, 即(-5)×3=-(5×3)=-15 ③那么3×(-5)以及(-5)×(-3)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回忆下我们学过的乘法运算规律有哪些? 点拨:乘法运算率有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率。 解答如下: 因为3×(-5)+3×5=3×[(-5)+5]=3×0=0 这表明3×(-5)与3×5互为相反数 从而有3×(-5)=-(3×5)=-15 类似的,我们有 (-5)×(-3)+(-5)×3=(-5)×[(-3)+3]= (-5)×0=0 这表明(-5)×(-3)与(-5)×3互为相反数 从而有(-5)×(-3)=-[(-5)×3]=-[-(5×3)]=5×3=15

由此: 我们得到了有理数乘法法则: ①、异号两数相乘得负数,并且把绝对值相乘; ②、同号两数相乘得正数,并且把绝对值相乘; ③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注意: 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确定积的符号; 二是积的绝对值是两个因数绝对值的积。 三、随堂练习 1.两数相乘的积为正,这两个数 (同号、异号) 两数相乘的积为负,这两个数 (同号、异号) 2.判断下列方程的未知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83-=x 355=y 56)7(-=-⨯x 8.2)2(=⨯-y 3.计算(1)(-3)×9 (2)(-4)×(-5) 四、小结 有理数乘法的解题步骤: (1)确定积的符号;(2)计算积的绝对值。 五、当堂训练 1、计算: (1)(-2)×(-6) (2)2×(-3.5) (3))32()83(-⨯- (4)0)57698.0(⨯- 2、填表: 因数 因数 积的符号 积的绝对值 积 -2 7 -41 -1 0.3 -10 2.5 8

最新2019-2020年度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第1章小结与复习 【复习目标】 1.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运算律等有关知识. 2.学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混合运算. 3.培养并提高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学习重点】 有理数的概念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学习难点】 负数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的理解. 行为提示:让学生对照知识结构图回顾整理. 注意:(1)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数轴是一条直线,由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确定,三者缺一不可; (3)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成a×10n的形式时,一定要注意1≤|a|<10.

(4)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有理数的乘方实质是求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 方法指导: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数轴上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小于右边的点表示的数. 注意: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14与(-1)4的区别.“-14”表示1的4次方的相反数,结果是-1.(-1)4 表示负1的4次方,结果是1.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构建知识结构图: 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 相关概念⎩⎨⎧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有理数的运算⎩⎨⎧⎭ ⎬⎫加、减运算乘、除运算乘方运算(科学记数法)混合运算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与有理数有关的概念 【例1】 分类:在1,-0.1,-789,25,9%,0,-3.14,-213,-1,78 中, 正整数有:1,25;负整数有:-789,-1;整数有:1,-789,0,25,-1;正

七年级数学7.有理数的乘法(一)教案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7. 有理数的乘法〔一〕 城北李昆 【学前分析】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的重要根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节有理数的乘法,它既是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延伸,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有理数除法与乘方运算等有理数运算的根底。它是整个学段乃至更高学段最根本的运算之一,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等等的根底。 学生的知识技能根底:学生在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混和运算的方法,学会了由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学习有理数乘法的知识技能根底。 学生的活动经验根底: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法则的活动,并且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曾经历了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具有了合作和探索的意识,另外在加法法则的学习过程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和经历过的挫折,这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学习也是值得借鉴的珍贵经验。 本节课的数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开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能力;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 发现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了解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应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正确的进行有理数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中符号确定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新;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三:分析法则,掌握实质;四:解决问题,综合运用;五:体验成功, 享受快乐;六:总结收获,畅谈体会;七:布置作业,稳固深化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新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用计算器计算湘教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用计算器计算湘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用计算器计算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科学记数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运算。 2. 难点: 有理数乘方意义的理解,科学记数法的逆应用,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选择正确途径进行准确熟练地运算。 三. 教学知识要点: 1. 乘方的概念 乘方是指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一般地a·a·……·a=a n(n为自然数),a叫底数,n叫指数。它可表示求n个a的积的运算,读作“a的n次方”,也可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读作“a的n次幂”,如:35可读作“3的5次方”或“3的5次幂”。 2. 乘方运算 因为a n的意义就是n个相同因数a的相乘,所以可以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有理数乘法运算分两步进行: (1)根据法则确定符号。 (2)根据乘法运算计算幂的绝对值。 3. 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是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作“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即a的整数数位只有一位数,10的幂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例如:60305=×104…… 4.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先乘方(第三级运算),再乘除(第二级运算),最后加减(第一级运算)。 有括号情况下,先算括号里的式子,一般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说明:(1)如果式中既含分数,又含有小数,究竟是将分数化成小数,还是将小数化成分数,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方便于计算为准则。

(2)出现括号的算式,要切实分清这些括号各自控制了哪些数及符号。 (3)要合理使用各种运算律,使运算简捷、方便、准确。 5.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使用计算器,先按 ON/C 键,然后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数据,最后 按 = ,停止使用时,按 OFF 关机。 注意:(1)负数的输入方法有两种,先输入绝对值,然后按 +/- 键,或 先按 - 键,再输绝对值。 (2)乘方计算的输入方法 因为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次方是正数,只有负数的奇次方结果才是负数。先不考虑“底数”的符号,只计算绝对值的乘方。等结果出来后,用乘方的符号法则确定符号。 (3)括号键根据所在顺序依次分别按 ( 和 ) 键。 (4)不要把小数点键错当成乘法运算。 (5)计算器的型号多种多样,不同型号,板面也有差异,应注意仔细阅读你所使用的计算器的说明书。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下列各题。 ()()()122233444 3 ()---⎛⎝ ⎫ ⎭ ⎪ ()()434 5112121113222 --⎛⎝ ⎫⎭⎪⨯-⎛⎝ ⎫⎭⎪÷-⎛⎝ ⎫ ⎭⎪+ ()6321243816342410--+-⎛⎝ ⎫⎭⎪⨯⎡⎣⎢⎤ ⎦⎥÷ ()71656112163413-⨯÷-⎛⎝ ⎫⎭⎪⨯-⎛⎝ ⎫⎭ ⎪ 分析:(1)、(2)、(3)、(4)都是乘方运算,要利用乘法的意义,把乘方转化为乘法运算,要弄清底数与指数,千万不能把底数与指数相乘,要牢记:正数的任何次方都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非零次幂都为0。(5)、(6)、(7)属于有理数混合运算,先弄清运算顺序,再根据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有时可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使计算迅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章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学习目标】 1.经过研究,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例. 2.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经过合作沟通及独立思虑,培育正确快速的运算及研究新知识的能力. 【学习要点】 乘方的意义及运算. 【学习难点】 乘方的运算. 行为提示:创建情境,指引学生研究新知.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关于书中的问题必定要仔细研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要点. 提示: (1)底数 a 能够是任何有理数,如负数、分数、零等,但指数n 是正整数; (2)指数是 1 表示只有 1 个因数,即a1=a,因此指数 1 往常省略不写;反过来,任何有理数也都能够看作是这个数自己的 1 次方. 注意:在 a n的表示中,当底数 a 是负数或分数时,一定把底数用括号括起来.情 景导入生成问题 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国王输了,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励.阿基米 德对国王说:“我只需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颗麦子,在第二个格子中放进前一个格子 的两倍,每一个格子中都是前一个格子中麦子数目的两倍,向来将棋盘每一个格子摆

. ”国王 得很简单就能够 足他的要求,于是就赞同了.但很快国王就 ,即 使将国 全部的粮食都 他也不 .你 知道 是 什么 ?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 模 一 有理数乘方的意 (一 )自主学 教材 P41“ 一 ”以前的内容, 找 律,达成下边的内容: 在小学我 就学 , 2×2 能够 22,2×2×2 能够 23,那么 2×2×2× 2 能够 24;2×2×2×2×2 能够 25 . 似地, (- 2) ×(-2)能够 (-2)2;[根源 :学_科_网 Z_X_X_K] (- 2) ×(-2) ×(-2)能够 (-2)3; (- 2) ×(-2) ×(-2) ×(-2)能够 (-2)4; (- 2) ×(-2) ×(-2) ×(-2) ×(-2)能够 (-2)5 . : 1.一般地, a 是有理数, n 是正整数, 把 a ×a ×a ×⋯×an 个 a n . 即 a n =a ×a ×a ×⋯× an 个. 法: a n 作 a 的 n 次 或许是 a 的 n 次方. .求 n 个同样因数的 的运算叫做乘方.在 n 中 ,a 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特 2 a 地, a 2 往常 作 a 的平方, a 3 往常 作 a 的立方. a 1 定 a. (二 )合作研究 填空: (1)(-3) ×(-3) ×(-3)=(-3)3 ,2×2×2×2= 2 4 ,;) 3 3 3 3 3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 一、内容及分析 (一)内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倒数 (二)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混和运算的方法,学会了由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学习有理数乘法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法则的活动,并且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曾经历了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具有了合作和探索的意识,另外在加法法则的学习过程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和经历过的挫折,这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学习也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目标及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借助于数轴上的点的运动,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学生能根据有理数 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 2.通过数轴上的点的运动,使学生能总结出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有理数的运算 (二)分析 重点: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乘法运算的法则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导入→ 探究归纳→ 巩固应用 (二)教学情景 1. 复习引导 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中L的点O上 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1)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3)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6 )3 ( )2 (- = - ⨯ + (4)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6 )3 ( )2 (+ = - ⨯ - 2. 探究归纳 对于复习引入中的四种情况可以综合如下: (1) 2×3 = 6;(2)(-2)×3 =-6;(3)(+2)×(-3)=-6; (4)(-2)×(-3)= 6;(5)两个数相乘,一个数是0时,结果为0 因此,我们就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例1 计算:(1)9 × 6;(2)(-9)×6; (3)3 ×(-9);(3)(-3)×(-4) 解:(1) 9×6 (2) (−9)×6 = +(9×6) = −(9×6) =54 ; = − 54; (3)3 × (-4) (4)(-3)× (-4) = −(3 ×4) = +(3×4) = − 12; =12 例2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篇一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预习导学 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 (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 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它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他们虽已通过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对符号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只要引导学生确定了“积”的符号,实质上就是小学算术中数的乘法运算了,突破了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这个难点,则对于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学生就不难掌握了。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立意)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4、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难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 五、教学策略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并应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

新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16 有理数的乘方 第14课时 有理数的乘方(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乘方运算和乘法运算的关系,知道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 2.通过比较、思考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方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掌握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幂的符号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过程 一、快乐起航 1.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6,则这个数是( ) A .+8 B . ±4 C .-4 D .4 2.计算:20131 (1)(1)(1)(1)-⨯-⨯-⨯⋅⋅⋅⨯-=个-_______________. 二、我会自主学习: 3.学一学:乘方的意义及其运算 阅读教材P 41的内容,并解决下列问题: ①在n a 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②怎样理解乘方? ③乘方和乘法有什么关系? 【归纳总结】求n 个相同因数的乘积的运算,叫做 ,乘方的结果叫做 , n a 读作 ,也读作 ,特别的,2a 通常读作 ,3a 通常读作 ,一个数可以看做这个数本身的 次方. 4.试一试:关于4 (3)-的正确说法是 ( ) A. -3是底数,4是幂 B. -3是底数,4是指数 C. 3是底数,4是指数 D. 4是底数,-3是指数 三.我会合作交流探究: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5探究1:学一学,阅读教材P 41“议一议”的内容,并解决下列问题: 44(2)-2-与的含义相同吗?它们的结果相同吗?结果是多少? 3-2() 3-2与含义相同吗?它们的结果相同吗?结果是多少? 6.探究2: 思考:阅读教材P 42“例1”. 怎样做乘方运算? ①乘方运算实际上是把它转化成什么运算? ②有理数乘方运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议一议:(1)正数的任何正整数次幂是正数还是负数? (2)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是什么数? 【归纳总结】正数的任何正整数次幂是 ;负数的奇数次幂是 ,负数的偶次幂是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 四、我会实践应用 7. 教材P 42【例2】 8.现规定一种新运算“*”:a * b =b a ,如3 * 2=2 3=9,则(12 -)* 3=( ) A.16- B. 16 C. 32- D. 18- 五.我会归纳总结

作业总结与反思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有理数的乘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几点说明等五个方面对本节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因此,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由于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因而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已经对符号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由此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教学策略 对于认知的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

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程序(设计为七个环节) 问题1: 1.计算 ①、(-5)+(-5)②、(-5)+(-5)+(-5) ③、(-5)+(-5)+(-5)+(-5)④、(-5)+(-5)+(-5)+(-5)+(-5) 2.猜想下列各式的值 (-5)×2;(-5)×3; (-5)×4;(-5)×5, 3.两个有理数相乘有几种情况?(回顾复习以前的相关知识,以便形成知识迁移,出示负数与正数相乘的乘法引出新课。以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预言而未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就过来。) 问题2: 如图,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位置恰在L上的点0. 0 2 4 6 x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3)=+6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3)=-6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2)×(-3)=-6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2)×(-3)=+6 思考:一个数同0相乘,如何解释? 问题3: 正数乘正数积为()数。负数乘正数积为()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 )数。负数乘负数积为()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