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2、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君主专制脉络: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清(南书房、军机处)。

3、选官用官制度脉络: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举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明朝开始限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采取八股取士)。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历朝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地方行政制度 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它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之服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纵向知识梳理 一、皇帝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从秦始皇起,皇帝的特权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明代,皇帝废除宰相制度直接统管政府,并建立庞大的宦官机构和厂卫制度,实行专制特务统治,皇帝制度走向极端。明末清初,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针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以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度。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建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二、中央官制 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三公以下设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 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首创,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了三省的职权。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宋太祖将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总揽中央行政权力。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元世祖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健全了中央统治机构。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另外,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下令以后不许再设丞相这一职务。从制度上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三省制度结束后,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 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衙门,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地位高于六部,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1901年按《辛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三、军事制度

中国从古至今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从古至今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悠久,从古代到现代,政治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革,以适应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需求。 以下是中国从古至今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概述: 一、古代政治制度 1.夏商时期:夏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以王权神授为主,国家实行世袭制,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地方上实行分封制,君主将土地赐予诸侯,诸侯有义务为君主提供军事支持。 2.西周时期: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君主将土地分封给宗室和功臣,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一定的权力,但需要向君主纳贡称臣。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中央政权逐渐衰落。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地方割据的特点,各国互相攻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4.秦朝: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官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加强了对中央政权的控制,实行焚书坑儒,强化思想统一。 5.汉朝: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诸侯王国,以巩固中央政权。同时,汉朝开创了察举制,选拔官员以实行官僚政治。

6.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政治制度多变。这一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标准逐渐转向门第出身。同时,地方上实行州郡制,州郡成为地方政治的基本单位。 7.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时期,地方上实行道州县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唐朝还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逐渐转向才学。 8.宋朝: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地方上实行路府州县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宋朝还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继续以才学为主。 9.元朝:元朝实行一省制,中央政权高度集中。地方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成为地方政治的基本单位。元朝还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依然以才学为主。 二、近现代政治制度 1.明朝:明朝实行内阁制,皇帝通过内阁处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实行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府州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明朝还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仍然以才学为主。 2.清朝:清朝实行军机处制,皇帝通过军机处处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实行省、道、府、州、县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清朝还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仍然以才学为主。 3.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实行总统制,设立国民大会、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等五院,以实现民主政治。地方上实行省、县制,

各朝代的政治制度

各朝代的政治制度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政治制度: 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 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政治制度主要以王朝制为基础,由夏王继承至子孙。夏朝政权主要由王权和宗族贵族掌握。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的政治 制度也以王朝制为基础,国家由商王和太庙祭祀组成。其中,商王掌握最高权力,而贵族阶层拥有重要地位。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的政治制度采 用了封建制,国家被分为诸侯国。周天子为中央政权的最高统治者,而封建诸侯则掌握各自领地的实际权力。 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采用了中央集 权制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废除了封建制度,推行郡县制,使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5.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西汉和东汉时期的政 治制度属于以官僚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汉朝政权由皇帝掌握,地方政权则由郡守、县令等官员负责。 6.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这个时期政治制度多为分权、分立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分为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各个政权基本上采用中央集权制度,但实际上权力高度分散。

7. 隋朝(581年-618年):隋朝恢复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 郡县制和州县制,建立了相对强大的中央政权。 8. 唐朝(618年-907年):唐朝政治制度相对稳定,实行了封 建制度,国家被分为州、县、乡三级行政区域,官员制度完备,皇帝为最高统治者。 9. 宋朝(960年-1279年):北宋和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继承 了唐朝的封建制度,官员层次分明。北宋强调中央集权,南宋则遭受外族侵略,政权相对分散。 10. 元朝(1271年-1368年):元朝的政治制度是以中央集权 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由大汗和统制(行政官员)掌握最高权力。 11. 明朝(1368年-1644年):明朝采用了郡县制,政权相对 分散。官员制度相对官僚主义,明朝中央政权由皇帝和内阁掌握。 12. 清朝(1644年-1912年):清朝政治制度也是以中央集权 制为基础的封建制,由皇帝和内阁掌握最高权力。 这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分朝代及其政治制度,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具体情况还会有更多的细节和变化。

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大全

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大全 1君主专制基本制度封建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萌芽于战国 内容: 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君主专制国家。 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 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 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

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再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 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地方官吏的来源。调整和健全了租庸调。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切实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 内容:集中军权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僚属,设三衙 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 司使分割宰相的贞、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集中 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以使,管理地方财政。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 审判权地方司法人员。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变乱基础。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6)发展于元朝 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西藏。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 直接管理制度。 (7)强化于明清 内容: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开始实施三司分权,改大都 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 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代制度,增设军机处,大兴文 字狱,强化反犹主义中央集权。 特点: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统治阶级发展到顶峰。 (8)结束于1912年 辛亥革命结束了晚清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中央行政制度 (1)三公九卿制:它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它包括了 皇帝制度、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等多方面的制度和体系。这篇文章 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别是:皇帝制度、封建 制度和官僚制度。 一、皇帝制度 在古代中国,绝大多数的王朝都采用了皇帝制度,也就是由一 个皇帝来统治全国。皇帝制度的特点是君权最高,有着绝对的权力,几乎可以决定一切国家的政策。在中国的历史上,皇帝的权力常常 被视为与神权相等,使得皇帝成为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人物。 皇帝制度中,皇帝的权力来自于上天和人民。皇帝的统治地位 地位是基于天的特别恩典和人民的感恩之心而建立的。在古代中国,“天命”被视为皇帝的合法性的来源。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掌握着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的权力,对国家 的统一和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封建制度 在古代中国,封建制度是一种很重要的制度,它包括了地主阶 级追求利益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在封建制度中,土地 属于君主,由王公贵族以封地的形式分授给一定的领主和户籍,这 些领主和户籍就成了封建贵族,各司其职,管理和掌握着领土和人

民。封建制度中的君主和贵族之间,通过互赠礼物、结婚联姻等方式,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旨在实现君主和贵族之间的利益平衡。 封建制度对古代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使得 贵族有了明确的支配权,同时建立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有力联系。 然而封建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它制约了个体的发展或个性的 表现、产生来自上层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使得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 了阻碍。 三、官僚制度 在古代中国,官僚制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是以官员 作为政治力量的基础,以搜集和处理政治信息为主要功能。官僚制 度中的官员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从州县到朝廷,分为大小多个 级别,其中官员的等级又与其在政府中的职位和其私人的身份有关,这些形式和等级都是向国家和汉族中统治阶级的权益提供了基础。 古代中国的官员,通常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够担任官职。科 举考试是一种相当公平的选拔制度,因为它不仅仅依照官员家族出生、财富收入等条件来选官,而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提取出具备优 秀能力和管治才能的人才来担任官职。这一选拔制度保证了有能力 和精英人物在政府中发挥其才能和贡献。 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着复杂的体系和结构。但无论是 皇帝制度,封建制度还是官员制度,它们的核心都是为了维护国家 的稳定和发展。这些制度之间产生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不仅在当时

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整理

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整理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时期是中国社会的最早时期,政治制度比较简单和原始,基本上是以家庭和部落为单位。没有统一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形式,社会秩序主要靠社会规范和习惯来维持。 2. 奴隶社会时期 奴隶社会时期开始于商代,政治制度出现了大的变革。奴隶制逐渐形成,先商后周逐渐统一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商朝政治制度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部族联盟制”和“王室中心制”。在“部族联盟制”时期,商朝是一个由多个部族和家族联盟组成的国家,各部族、家族各自为政,商王则担任一种协调者的角色。在“王室中心制”时期,商王逐渐成为国家的主宰,设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周朝建立之后,逐渐形成了已知历史上的最早的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对分封制、官制、土地所有权、祭祀制度等进行规范,并逐渐确立了天子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天子设置中央官制,与地方派生出的诸侯国构成中央与地方政治结构的最初奠基。

由于周朝时奴隶所有制未被完全取代,也出现过以奴隶主为统治者的奴隶制国家,如楚国。 3. 封建社会时期 封建社会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即西周和东周时期。西周时期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官制、地方制度、祭祀制度、财政制度和法律制度。东周时期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分封制度逐渐瓦解。战国时期,大量诸侯国相互争夺,并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 4. 帝制时代 战国结束之后,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秦始皇推崇法治,规定行政区划及法律条文,制定了全国一律的法律;而汉初则在秦制的基础上加强官僚管理制度,设立了律令制度和阶级制度,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地方官制的变革,也为政治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最发达、最完备的时代之一。唐代建立了中央与地方相互支持的制度,方便政府对全国的管理和控制及资金、物资的供给和征调。隋朝和唐朝尽令举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国际交往,制度逐渐完整,文化繁荣,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

各朝代的政治制度

各朝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多种多样,不同的朝代和时期采用了不同 的政治制度。以下是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朝代的政治制度的简要介绍。 1.夏、商、周:夏、商、周时期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国家领导者 通过封赐土地和官职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封建制度强调君主与诸 侯的关系,国家的中心权力较为弱化。 2.秦朝:秦朝采用的是法家政治制度。中央政权高度集中,实行 形式上的君主制,由始皇帝掌握大权,对地方设立郡县,实行三公九 卿制。 3.汉朝:汉朝开始时建立了儒家政治制度。朝廷设立了中央官制 和地方官制,实行太守、郡守、县令等职位。在东汉时期,地方官的 权力增强,封建势力加强。 4.隋朝:隋朝实行了集权制度。朝廷设立了官僚制度,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机构,各级官员由朝廷任命。

5.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最为繁荣和发达的朝代之一。唐朝建立了科举制度,实行文人统治的特点。朝廷设置了御史台、尚 书省和各级官司,维持中央集权。 6.宋朝:南宋时期实行了选举制度,设立了三司、六部等中央政 府机构,地方政权逐渐弱化,中央集权加强。 7.元朝:元朝采用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忽必烈设立了中央和地方 两级政权,任命宰相、行省等官员,通过设立参政机构来维持君主专制。 8.明朝:明朝实行了君主封建制度,通过官员考试制度选拔朝廷 官员。明朝设立了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实行了明代版《大明会典》 来管理国家。 9.清朝:清朝实行了清代封建制度。中央政府设立了内阁、六部 和各级官员,地方设立了省、府、县等机构,强调了君主的权威和尊严。 以上只是对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的简要介绍,每个朝代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特点和发展变化。随着历史的进程,中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复杂,也是 最为历史悠久的政治制度之一。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中国就开始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时期,而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也随着王朝的兴衰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整体来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六个时期: 第一时期: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政治制度处于神权政治阶段。据传说,夏朝的建立者太康对于国家政治的治理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只有通过联系与神灵的关系才能管理人民。因此,中国的最早的一种政治制度出现了:以天为圆,地为方,人为中心,天子代表神灵管理天下。 在商朝和西周时期,这种神权政治逐渐演变成为以天命 为依托的君主专制政治。天命即所谓的“天命禄命”,是指人能够拥有地位和权力是上天赐予的,君主负责代表上天管理国家。同时,这个时期,王权、贵族和祭祀团体的权力逐渐相互制衡,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不过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也比较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约束机制,对于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君主专制制造了诸多机会。 第二时期: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在周朝晚期,天命神权和君主专制开始逐渐瓦解,百姓 和贵族自主的地方势力不断壮大,出现了分封制度。分封制度是周武王通过分土地给自己的亲戚贵族来平衡各方面力量的一

种制度。在此之后,卫国和卫灵公成功实行了封建分封,在此之后,逐渐出现了五霸时代。这五霸是指郑国的郑武公、秦国的庶长子赵盾、晋国的晋文公、楚国的楚庄王和魏国的魏文侯,他们掌握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了国土,实现了自主管理。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事件,比如周幽王废黜、晋楚之战、楚国霸权等等。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也随之演变和发展,陆续出现了许多法律和政治理念,比如《孔子家语》、《管子》等等。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还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那就是仁政。仁政是指一种以人民幸福为目标而推动的管理方式,这与儒家思想紧密相连。 第三时期: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产 生与政治制度的变化紧密相关。秦始皇通过实行吏治、郡县制度、长城修建等等强有力的措施来实现统一的中国。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是高度集权化的政治制度,拥有一个强大的专制君主和严格的职官制度。不过,在这个政治制度下,百姓和民众的利益并不得到保障,所以在秦国覆灭后,这种政治制度也很快的崩溃了。 第四时期: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西汉政治制度基于儒家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的政治制度 和管理模式。汉朝施行地方官职制度,即地方官职由当地人民推荐,之后再由中央审查任命的制度。同时,汉朝还纳入了西域各国,采用了官员、屯田、开辟道路等措施来积极治理边疆。总的来说,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相对秦朝来说,更加平和、和谐。 第五时期: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东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皇帝、考古学家和文艺家,

各朝代的政治制度

各朝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下面是关于各朝代政治制度的参考内容。 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政治制度采用了封建制度。夏朝的君主称为夏后,是世袭制的统治者,世袭在封建制度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其政治制度也是封建制度。商朝统治者称王,他们通过赐予封地和授予爵位来维持统治。同时,商朝也有类似官僚制度的组织,如殷商政权下设有官吏、祭祀官、军事官等。 3.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在周朝时期,政治制度出现了一些变化。周朝采用了分封制,君主将自己的王权分封给各个诸侯,建立了一个以封建分封制为基础的政权体系。周朝的王权受到了限制,由诸侯一方面享有相对的自治权,另一方面受到周天子的监督。 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多个国家的朝代,其政治制度采用了法家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一种集权的制度。秦朝的始皇帝是继任皇位的君主,实行世袭制,并通过将诸侯国废除,将国家的权力完全集中在中央政府。

5.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传统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采用了封建制度。在汉朝时期,君主拥有最高权力,政权通过诸侯的世袭地方分封来维持统治。然而,君主在重要事务上通常需要经过朝廷的批准和决策。 6.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军阀割据与南北分裂的时期。政治制度的情况也较为复杂,通过战乱和朝代更迭,政府形式轮流采用了君主专制、多数君主制和民主君主制等不同的政治制度。 7.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政权,其政治制度采用君主专制制度。隋朝的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隋朝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加强君主权力的控制和维护。 8. 唐朝(618年-907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王朝。唐朝的政治制度采用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唐朝政权下设有官僚机构,如太府、门下省、中书省、宗人府等,以实现君主的中央集权。政府机构按照等级和职责划分,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管理。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政治制度多种多样,涵盖了封建制度、法家思想、君主专制制度等。这些政治制度反映了不同时代社会政治发展的特点与模式。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封建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核心,即天将人禄,贵为爵位,贱为庶民。封建制度上有皇帝、王公贵族、官僚和百姓等多个等级,社会地位的差异决定了权力的差异。封建制度体现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和统治者的世袭权威。 第二,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起源于唐代,但真正发展壮大是在宋代。科举制度严格按照考试成绩排名选拔官员,使得人才可以透过科举考试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起到了重要的社会调控和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 第三,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宗法制度强调人们以家族和血统为基础,强调尊重长辈和亲属关系,宗法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起到了重要的社会秩序维持和道德约束的作用。 第四,君主专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主,即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君主有极高的权威,拥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国家的最高决策由君主决定,其他官员只是君主的工具和执行者。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古代政治带来了稳定和统一,但同时也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的财政腐败和干预公正的问题。 第五,礼仪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重视礼仪制度,即诸侯

之间和君臣之间有明确的礼节和规范。礼仪制度是一种权力的象征,通过礼仪制度可以展示君主和贵族的地位和统治力量。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封建制度、科举制度、宗法制度、君主专制和礼仪制度。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框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历代政治制度

中国历代政治制度 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主要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分封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共和制度。 封建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原始社会由于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需要依靠亲戚关系和附庸关系来维持生活和生产。在封建制度下,国家权力是由君主掌握,君主按照亲属关系和功绩等级将国家分封给亲信和功臣,这些封地成为封建职官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封建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鼎盛,但由于其固化性和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走向衰落。 分封制度是封建制度的延续和发展。分封制度在周朝的后期逐渐形成,并达到了最高峰。在分封制度下,君主按照亲属关系和功臣等级将国家分封给王族和诸侯,形成了众多的封国。诸侯国在君主统治下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同时也需要向君主纳贡和出兵。分封制度在战国时期遭受了一系列的动荡和分裂,最终被秦国所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出现的。秦始皇通过改革和征战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强调君主的统一权力,通过推行统一的法律、货币和文字等政策,加强了国家的一体化。但是,中央集权制度也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压迫和苦难,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中央集权制度在隋唐之后再次出现,形成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常态。

共和制度是在近代出现的政治制度。以辛亥革命为标志,中国进入了共和制度时代。共和制度强调民主和平等的原则,将国家主权归于人民,通过选举产生政府和议会。共和制度的实行为中国政治制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给予了人民参与政治的权利。然而,在共和制度下,中国也经历了种种政治动乱和混乱,政治制度不够稳定,社会发展遇到了很多挑战。 总结起来,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封建制度、分封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共和制度等多个阶段。每一种政治制度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受到当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历史政治制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现代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1部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奴隶制国家机器建立;二、商:内外服制度;部族色彩,神权色彩。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贵族政治)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到各地做诸侯; 诸候:有封地可再分封,在封地内有相当权力和独立性,但要对周王承担一定的义务(要服从、要朝觐(政治)、要纳贡(经济)、要出征(军事)) 最初封国:晋燕卫鲁,齐,宋 作用:1)巩固了统治扩大了范围(范围)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地位) 3)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贵族集团)。 4)特点: A.血缘关系、宗族统治、等级秩序、神权维系。 B.“家国同构”,实现奴隶主贵族统治政治权力分散在各级奴隶主贵族手中。 2、宗法制度: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及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建立起严格的大宗和小宗关系(相对性、双重性、等级性)工具:礼乐制度。周礼是各级贵族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作用:1)(宗族)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2)(贵族)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3)(政权)强化王权,家国同构; 4)消极作用: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当今:姓氏族谱、宗祠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依据(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基封表) 问题:1、分封宗法制的的崩溃原因和表现 具体原因:1)诸侯、卿大夫在封地内有相当权力和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势力(诸侯方面); 2)春秋战国王室势力衰微,诸侯卿大夫等势力增长,原有统治秩序崩溃(王室方面)。 3)随着时间推移,血缘关系更为疏远(血缘方面)。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是井田制的瓦解,导致分封制度的崩溃。 表现:春秋: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楚王问鼎、“周郑交质” “射中王肩;战国: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实质是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争夺权力的斗争);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2部分: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建立:秦朝; 1、三大制度: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2)、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特点是:互不相属互相配合相互牵制作用:任何人都不得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郡县制度:(官僚政治)内容和特点.:皇帝任命官吏,地方服从中央,按地域划分,只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汇总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汇总 学习历史时,要掌握好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时间轴将重要的历史事件记忆清楚,另一个则是根据不同版块将知识加以归纳。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汇总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 一.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萌芽于战国 内容: 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 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 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 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

内容: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6、发展于元朝 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7、强化于明清 内容: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朝制度,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特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8、结束于1912年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二.中央行政制度 1、三公九卿制:它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中央行政制度,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其中丞相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 2、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而创立的一种新的中央行政制度。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是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重要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即吏、

各朝代的政治制度

各朝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朝代,每个朝代都有其特殊的政治制度。下面是对中国各朝代政治制度的简要介绍。 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政治制度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较为模糊。据传夏朝实行了世袭制,即王位由父传子。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其政治制度为王室世袭的贵族制度。最高统治者为天子,下设贵族阶层,贵族负责统治地方。 3.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256年)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其政治制度为封建制度。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实行了天子、伯、子、男、庶五等爵制度,东周则逐渐衰落,权力逐渐转移给各个诸侯国。封建制度是周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朝代,其政治制度为法家制度。秦朝实行了严格的中央集权,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地方行政由郡县制度管理。 5.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长期统一的封建专制朝代,其政治制度为封建制度。秦朝的中央集权被废除,汉朝恢复了分封制,

国家分为郡国县三级行政区域,政权由皇帝和封建诸侯共同管理。 6.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政权分为三国、晋朝、南北朝,政治制度多变。三国时期实行了相对松散的三分天下政权,晋朝恢复了中央集权,南北朝时期分裂为多个政权。 7. 唐朝(618年-907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的中央集权朝代,其政治制度为封建制度。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政权集中于皇帝手中,地方行政由州县制度管理。 8. 宋朝(960年-1279年)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朝代,政治制度为封建制度。宋朝在政治制度上偏向于官僚专制,皇帝行使更多的权力,地方行政管理相对较为繁琐。 9. 元朝(1271年-1368年)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族政权,政治制度为蒙古帝国的政治制度。元朝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蒙古族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位,同时也接纳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士人。 10. 明朝(1368年-1644年)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朝代,政治制度为封建制度。明朝废除了元朝的蒙古政权制度,恢复了汉人在地方行政中的参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最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最全)4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 夏朝 1)形成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2. 商朝 1)通过内外服制度控制附属国; 2)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 P.S.与附属国的关系: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 3. 西周 1)分封制: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口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受封的主要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等。受封者有设置官员(行政)、征派徭役(财政)、建立武装(军权)的权利,也要遵守朝觐、上供、作战的义务。 作用:西周时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与王室的关系更密切,有血缘宗亲关系。巩固了统治基础,扩大了统治疆域,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不足:前期巩固了周天子统治,后期诸侯国实力过大,导致割据势力形成 2)宗法制: 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周代逐渐完备。 大宗与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其余庶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其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其嫡长子继承。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为核心。 作用:宗法制度通过血缘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礼乐制度: 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作用:使贵贱有序,各安其分,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社会背景 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导致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政治制度

夏:出现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g ōngg òng)权力——王; 夏朝中旬(zh ōngx ún)出现王位子承 商: 周: ○ 1封分制 ○ 2宗法制(f ǎzh ì):以嫡长子(大宗(d àz ōng))继承(j ìch éng)为核心 P.S. 周礼:用于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遭到了破坏—诸侯擅自分封;常有小宗取代大宗 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战国时期:有些大国诸侯自称为“王”;有些国家卿大夫发动政变取代诸侯 秦: 内服:王畿地区——指商王的直接统治区 定义:封邦建国 功能:扩大疆土;广建封国;拱卫王室 大宗:嫡长子(宗子) 小宗:同母弟,庶母兄弟 中央集权制度 县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太仆 治粟内史 宗正 典客 廷尉 卫尉 少府 郎中令 奉常

三省六部(li ùb ù): 隋唐 P.S.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z ǎixi àng),“六部(li ùb ù ) 三省互相牵制(qi ānzh ì),但又互相补充。 完整的相权分割,加强皇权。 宋:○1 三省长官不参与讨论政事, 2 3 ○ 4宰相仅保留行政权 元:裁撤‘尚书省’、‘门下省’,保留‘中书省’其长官 为左、右丞相及平章政事。 六部纳入中书省。ζัއއއޓ๓♥ζัޓއ〆

明:明初期(ch ūq ī)—建国初期,沿袭(y ánx í)元制,设立中书省,左、右丞相 洪武(H óngw ǔ)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下令裁撤中书省,皇帝(hu ángd ì)直掌六部 明中期—明太祖设立(sh èl ì)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在文渊阁正式成立内阁, 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商讨。 明中后期—内阁地位提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明宣宗,可帮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票拟) 帝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P.S.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受限制约的皇权必然走向腐化,激化了社会矛盾,抑制了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清:议政王大臣会议—满洲贵族组成(国议),清初最高权力机构 —皇权受到极大的限制 南书房—康熙时期,挑选翰林院学士入职,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强化君主专制,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雍正时期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 于是在宫内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 影响: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的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古代中国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化 L o a d i n g ...... 内容总结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 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 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 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後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 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淩 迟,全家处死。 ——《明皇祖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