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论文(二甲双胍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优势及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综合症,治疗药物包括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作用机制各异,而二甲双胍降糖药独树一帜,本文总结其优势。结果与结论二甲双胍降糖药并非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受累与胰岛功能与细胞作用,可降低糖和血红蛋白,降低血脂,减少诱发心肌梗塞的风险,可作为肥胖和超重的2型糖尿病者的一线用药。

【关键词】糖尿病;二甲双胍;降糖药。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免疫机制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内分泌代谢异常综合症。中国是世界上糖尿病高发的国家之一,加上中国方式的改变如饮食无节制、缺乏体育锻炼、生活紧张、肥胖等,这些因素使糖尿病的患者迅速增多。目前,我国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 万(其中2 型占97%),并以每年新增100 万的速度增长[1]。随着对糖尿病的不断认识,降血糖药被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临床认可。而二甲双胍降糖类在其中独树一帜,本文总结其临床优势。

1 糖尿病治疗的回顾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基于糖尿病者的两个主要代谢异常环节: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其治疗药物包括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前者包括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磺脲类药,主要替代或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后者包括双胍类药、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甘酶抑制剂、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胰升血糖受体拮抗剂、β3受体拮抗剂、肾上腺素α2受化体拮抗剂、糖原异生抑制剂和釩化合物等,主要对抗糖尿病者糖代谢的各种障碍。

2 二甲双胍的作用优势

双胍类药的应用源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首例药物苯乙双胍(又称降糖灵),苯乙福明,但苯乙双胍服用后可使血乳水平升高27%~52.2%,成为在国外被淘汰的原因。1985 年7 月由澳大利亚Alphaphar公司研制的二甲双胍上市,广泛应用于内分泌临床,被推荐用于非肥胖者的首选药,此外,美国近期被批准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者应用。迄今已有多个商品问鼎如格华止、迪化糖锭、美迪康等。

3 归纳双胍类药的作用优势

3.1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与磺脲类不同。其不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受累于胰岛功能与细胞作功,可降低糖合血红蛋白。但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充分利用内源性胰岛素,故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也可与胰岛素合用。本品可促进周围组织中糖的无氧酵解,增加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内糖异生,降低肝糖的输出,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提高或改善外周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增加胰岛素对血糖的清除作用

3.2 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和血红蛋白,英国所作的1项前瞻性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具有降低HbAIC的能力,与磺脲类药和胰岛素相同但不增加体重。在美国双胍类药还被证实:可预防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病[2]。

3.3 可抑制餐后高胰岛素症,同时具轻度降低血胆固醇、三酰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和其他脂质,增加纤维溶活性,降低血小板凝集,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为唯一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降糖药,可改变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其表现在抑制血管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IL-1β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嗜细胞、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IL-6、IL8。不仅降低大血管并发症,且可降低微血管并发症。

3.4 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是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1 项为期56 个月的临床研究,初始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联合二甲双胍,或单独应磺酰脲类降糖药,结果证实:联合应用双胍类可显著减少心梗发生的风险,相对于磺酰脲类降糖药组,出现心梗的风险为0.33,二甲双胍不导致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不良反应小,服后血乳酸升高率仅为77%~9.2%。

近期由国内研制的二甲双胍胃膨胀滞留缓释片将药物制成适合吞咽的椭圆形片剂,进入胃液后,体积膨胀,迅速的伸展至抵抗胃排空的尺寸,从而延缓胃中的停留时间。使药物恒定、平稳、持续的释放递送到胃肠上部的吸收位置,可延长药物作持续用时间,减少服用次数和对胃肠道的刺激,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3]。因此,二甲双胍降糖药物在临床应用上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4 讨论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用药分析研究,应该怎样合理的使用降糖药物呢?我们认为;

4.1 治疗糖尿病要采取综合方案[1],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健康教育等,用药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并且要顾及费用/效益比值。治疗理念宜积极,要保护和逆转胰鸟B 细胞功能,尽早地采用药物联合治疗,其次是治疗要贴近病人的病理,生理规律,既要改善B 细胞的功能受损,又要减少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此外减肥和降低血脂有助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治疗。

4.2 采用精细降糖,一种或几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更个体化的治疗,能够发挥降糖的最大作用,避免用药的不良反应.当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时,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更需要采取精细降糖的措施.但要注意联用合理,如二甲双胍类和磺酰脲类或者非磺酰脲类可以联用,但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就不可以联用,如果联用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4.3 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监测血糖血脂,同时还要监测体重,体重指数,血压,足背动脉,眼底,肝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等的改变。以了解有无并发症,采用相应的综合防治。

4.4 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忌禁证,尤其是低血糖和休克,严重者会引起不可逆性脑细胞死亡。1 型糖尿病不可单用磺酰脲类药物,急性严重地感染,手术,创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等情况下禁用磺酰脲类药物。如果合并肝病时宜用 a 糖苷酶抑制剂,对于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格列喹酮,因其是由肝脏排泻.

4.5 肥胖者要选用二甲双胍2,阿卡波糖:非肥胖者要选用磺酰脲类药物,因为二甲双胍可使体重下降。阿卡波糖对于饮食疗法不能控制的2 型糖尿病有良好的作用,其二药不论肥胖或非肥胖均可使用。对于胰岛素储备功能很差的非肥胖型者当降糖药物控制不理想时要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4.6 另外要注意:①使用胰岛素时要注意其制剂种类3,起效和维持的时间与就餐时间的关系与注射部位关系。②注射时要经常变换部位,且两次注射点要间隔2cm,以确保胰岛素的吸收稳定,同时防止发生皮下脂肪营养不良。③动物和人胰岛素在结构上有差异,有一定的抗原性,对动物胰岛素过敏者可用人胰岛素;并且注意只有可溶性人胰岛素静脉注射。胰岛素应该冷藏保存,冷冻后的胰岛素不可再用。④长期服用磺酰脲类药物可使胰岛功能进行性减退,对于餐后2 小时血糖(PBG)为8~9mmol/L 的早期2 型糖尿病者有效;但当PBG 高于10~12mmol/L 时,则对血糖不易控制。约有10%的病人在初始治疗时血糖无法控制,称为原发性磺酰脲胰岛素促泌剂失效,有10%的病人经过数月疗效减弱或失效。其原因可能是胰岛B 细胞功能恶化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应尽早的换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和胰岛素。对FBG较高者宜选用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PBG 升高者宜选用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因其口服后吸收快,最高药效时间与进餐后血糖峰时相一致,所以不会引起下一次的低血糖的反应;并且格列吡嗪可增强第一时相胰岛素的分泌;病程较长,且FBG 较高者可选用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或上述药物的控,缓释制剂。⑤a 糖苷酶抑制剂服后使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停留于肠道,由于肠道细菌的酵解气体产生增多而致肠胀气,可缓慢增加剂量和控制饮食而减轻反应程度,但多部分病人在继续用药过程中消失。要注意该药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合用时,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⑥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与二甲双胍或a 糖苷酶抑制剂合用有协同作用,容易出现低血糖,可服葡萄糖水缓解之。

非磺脲类与磺脲类作用机制相同,两者不可联用,并且对磺脲类不敏感者不要再使用非磺脲类降糖药物。⑦要注意降糖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联合用药问题,如饮酒可以增加降糖作用,会引起低血糖,西米替丁会可降低二甲双胍的排泄,增加二甲的生物利用度,使二甲双胍的血药浓度增加等等药物联用问题。

二甲双胍临床医学论文

二甲双胍临床医学论文 1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和磺脲类不同,它不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其降糖作用主要是增加周围组织糖的无氧酵解,增加糖的利用,这一作用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动物试验证实本品可增加小肠的无氧酵解,使空肠对糖的利用增加20%。②抑制肝糖元异生,由于减少糖元异生引起继发基础血糖减低而降低基础肝糖输出。③通过增加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增加胰岛素对血糖的清除作用,由于胰岛素抵抗是NIDDM的特点,本品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者的受体结合点和增加低亲和性的结合点的数量从而改善NIDDM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动物试验证明本品还有受体后作用,使胰岛素刺激的糖元生成增加,胰岛素受体磷酸化作用增加和使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加。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有新的发现。胰升糖素样肽(GLP-1)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刺激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并增加胰岛B细胞数量。但GLP-1由于可被二肽基肽酶IV(DPPIV)迅速降解失活而致其降糖作用大大减弱。DPPIV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中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的糖基化丝氨酸蛋白酶。抑制DPPIV的活性能够延长GLP-1的生物效应,无论是体外还是体内实验,二甲双胍皆可抑制DPPIV活性,这种抑制效应足以增强GLP-1降低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生物效应。因此,几乎所有糖尿病治疗指南均将二甲双胍推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2008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关于2型糖尿病(T2DM)治疗的新共识再次肯定二甲双胍作为降糖治疗的一线用药,即推荐T2DM患者一经确诊即刻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治疗。 2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受损的干预作用 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受损是糖尿病前期,是糖代谢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糖耐量低减和空腹血糖受损者约有1/3在几年后发展成糖尿病,有1/3维持不变,另外1/3转为正常。美国糖尿病协会2009糖尿病诊疗指南指出基于各种临床试验结果,以及已知的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一个ADA共识发展专家组(ADAConsensusDevelopmentPanel)认定,糖尿病前期患者(IGT和/或IFG)达到的生活方式干预目标应当与糖尿病预防计划(DPP)采用的目标(减掉5%~10%的体重,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相似。关于更复杂的药物预防糖尿病的问题,专家组认为,二甲双胍是唯一可考虑用于预防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也仅被推荐用于糖尿病极高危个体(同时患有IGT 和IFG年龄不超过60岁的肥胖者,且同时伴有至少一个别的糖尿病危险因子)。此外,专家组还强调了从DPP中得到的证据,即,与生活方式干预相比,二甲双胍在BMI≥35kg/m2且年龄不超过60岁的人群中预防糖尿病的效果最好。 3二甲双胍对血脂血压的影响 Wulffele]等对41项关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6周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临床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二甲双胍治疗组对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影响甚微,但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都有显著降低。再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进行亚组分析,即使血糖控制水平一致,二甲双胍对三酰甘油的影响减弱,但是总胆固醇及LDL-C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二甲双胍降低TC以及LDL-C的作用独立于血糖的变化,不仅如此,二甲双胍还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血中游离脂肪酸。盐敏感是指血压对盐摄入的反应增强,可导致心血管事件增加及病死率上升。一般肥胖且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具有盐敏感性,Hoffmann等利用盐敏感实验筛选出

临床药理论文(二甲双胍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优势及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综合症,治疗药物包括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作用机制各异,而二甲双胍降糖药独树一帜,本文总结其优势。结果与结论二甲双胍降糖药并非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受累与胰岛功能与细胞作用,可降低糖和血红蛋白,降低血脂,减少诱发心肌梗塞的风险,可作为肥胖和超重的2型糖尿病者的一线用药。 【关键词】糖尿病;二甲双胍;降糖药。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免疫机制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内分泌代谢异常综合症。中国是世界上糖尿病高发的国家之一,加上中国方式的改变如饮食无节制、缺乏体育锻炼、生活紧张、肥胖等,这些因素使糖尿病的患者迅速增多。目前,我国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 万(其中2 型占97%),并以每年新增100 万的速度增长[1]。随着对糖尿病的不断认识,降血糖药被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临床认可。而二甲双胍降糖类在其中独树一帜,本文总结其临床优势。 1 糖尿病治疗的回顾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基于糖尿病者的两个主要代谢异常环节: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其治疗药物包括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前者包括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磺脲类药,主要替代或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后者包括双胍类药、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甘酶抑制剂、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胰升血糖受体拮抗剂、β3受体拮抗剂、肾上腺素α2受化体拮抗剂、糖原异生抑制剂和釩化合物等,主要对抗糖尿病者糖代谢的各种障碍。 2 二甲双胍的作用优势 双胍类药的应用源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首例药物苯乙双胍(又称降糖灵),苯乙福明,但苯乙双胍服用后可使血乳水平升高27%~52.2%,成为在国外被淘汰的原因。1985 年7 月由澳大利亚Alphaphar公司研制的二甲双胍上市,广泛应用于内分泌临床,被推荐用于非肥胖者的首选药,此外,美国近期被批准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者应用。迄今已有多个商品问鼎如格华止、迪化糖锭、美迪康等。 3 归纳双胍类药的作用优势 3.1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与磺脲类不同。其不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受累于胰岛功能与细胞作功,可降低糖合血红蛋白。但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充分利用内源性胰岛素,故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也可与胰岛素合用。本品可促进周围组织中糖的无氧酵解,增加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内糖异生,降低肝糖的输出,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提高或改善外周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增加胰岛素对血糖的清除作用 3.2 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和血红蛋白,英国所作的1项前瞻性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具有降低HbAIC的能力,与磺脲类药和胰岛素相同但不增加体重。在美国双胍类药还被证实:可预防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病[2]。 3.3 可抑制餐后高胰岛素症,同时具轻度降低血胆固醇、三酰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和其他脂质,增加纤维溶活性,降低血小板凝集,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为唯一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降糖药,可改变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其表现在抑制血管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IL-1β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嗜细胞、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IL-6、IL8。不仅降低大血管并发症,且可降低微血管并发症。 3.4 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是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1 项为期56 个月的临床研究,初始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联合二甲双胍,或单独应磺酰脲类降糖药,结果证实:联合应用双胍类可显著减少心梗发生的风险,相对于磺酰脲类降糖药组,出现心梗的风险为0.33,二甲双胍不导致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不良反应小,服后血乳酸升高率仅为77%~9.2%。

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

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片及拜糖平进行治疗,分析并比较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他们平均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治疗组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拜糖平进行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结果:两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血糖都有所降低,血糖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拜糖平都具有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作用,但二甲双胍更加安全可靠,不良反应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药物之一。 【关键词】二甲双胍;拜糖平;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170-02 1.引言 近年来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上升。糖尿病是人体血液中所堆积的葡萄糖过多的一种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成人型糖尿病”,虽然这种疾病对身体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所带来的并发症却会威胁到人体健康[1]。在临床治疗上,一般选择药物治疗,二甲双胍就是一种有效降低血糖的双胍类药物,通过临床研究证实,此药物对人体不会带来很大伤害,而且副作用少,是治疗糖尿病较为理想的药物之一。而拜糖平是一种α-葡萄糖甘酶抑制剂,它可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对患者降低餐后血糖也具有一定效果。本课题为了证明二甲双胍疗效和优势,特意和拜糖平进行了对照比较,现作如下报告: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100例均为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都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所入选的病例都不存在严重的肾、肝、心等重要脏器损害情况。100例患者中,其中男患者42例,女患者58例,他们的年龄为37~78岁,平均年龄为(51.4±6.2)岁,他们的病程为2个月~13年,平均病程为(5.6±1.2)年。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他们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 治疗方法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都按照糖尿病治疗标准规律饮食和适度运动,给予治疗组患者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23370),起始剂量为0.25克,每日二至三次,给予对照组拜糖平(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05),起始剂量为一次50mg(一次1片),一日3次,以后逐渐增加至一次0.1g(一次2片),一日3次[2]。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两个月,对他们进行每个月一次随访,分别测定FBG、PPBG和胰岛素。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3] (1)显效:FBG在7.2mmol/L以下,PPBG在8.3mmol/L以上;(2)有效:FBG在7.2mmol/L以上,在8.3mmol/L以下,而PPBG在8.3mmol/L以上 11.1mmol/L以下;(3)无效:没有变化。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 二甲双胍问世以来,就一直作为糖尿病的一线药物沿用至今。随着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该药的其它作用也相继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对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做一个回顾性总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标签:二甲双胍;胰岛素抵抗1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 二甲双胍的主要降糖机制是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有研究表明糖耐量异常的人群服用二甲双胍,可以降低转变为糖尿病的发生率,并可逆转糖耐量异常[1]。二甲双胍可以增加周围组织的无氧酵解,增加糖的利用,降低餐后血糖[2]。通过增加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增强胰岛素对血糖的清除作用。通过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者受体结合点和增加低亲和性结合点的数量,改善糖尿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内源性葡萄糖产生增加,导致空腹血糖增高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特征。肝脏是内源性葡萄糖的主要来源,包括糖分解和糖异生。二甲双胍可以抑制肝脏的糖异生,减少肝糖的输出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空腹血糖。还可以减少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促进脂肪酸的β氧化,减少脂肪合成,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还可以提高GLP-1的水平[3]。 二甲双胍也被认为是一种胰岛素曾敏剂,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肝糖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二甲双胍的常用剂量为500~2000mg,可以使HBA1c下降0.6~2%。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2000mg/d 的疗效与甘精胰岛素的降糖效果相当。二甲双胍在联合用药中的地位也相当突出。 1.1联合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疗效二甲双胍与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对于肥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单二甲双胍疗效不佳时,加用阿卡波糖能更好的控制FPG、2hPG和HbA1C[4]。这两种药物都有一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联合应用有可能增加胃肠不适。 1.2联合磺脲类药物的疗效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肝糖输出,磺脲类药物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两类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互补作用,能更好的使2型糖尿病的血糖达标。有研究者使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显著的疗效[5]。 1.3联合格列奈类药物的疗效格列奈类药物属于餐时促胰岛素分泌剂,与二甲双胍联用具有协同作用。有研究者使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与单用二甲双胍相比能更好的控制FPG、2hPG,且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1.4联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疗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改善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对于严重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尤为适用。有研究者,使用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口服降糖药物,与其他口服降 糖药物相比,其降糖效果肯定,低血糖发生风险小,价格适中,因而被国内外各 大指南推荐为一线降糖药物。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糖输出,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此外,二甲双胍 还有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调节血脂、减轻体重、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还可用 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破坏的防治、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其还具有抗肿瘤作用。不良反应方面,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乳酸酸中毒,但发生率极低。 关键词:二甲双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二甲双胍作用机制: ①通过抑制糖异生和减少糖原分解来降低肝糖输出,二甲双胍抑制糖异生的 主要机制是抑制肝脏对乳酸的摄取。②增加周围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二甲双胍对周围组织的作用主要依赖于胰岛素。对伴有胰 岛素抵抗的患者,通过提高胰岛素的生物作用来降糖;在胰岛素缺乏的情况下, 通过促进骨骼肌细胞的糖运输来降糖。③通过抑制肠道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二甲双胍可以减少小肠细胞摄取葡萄糖的作用来降低血糖尤其是餐 后血糖。 2.二甲双胍的临床作用大致高括为两类 2.1延缓糖尿病发生和降糖作用 2.1.1延缓糖尿病发生: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发生的预警信号。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调 节能力已经遭到破坏,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这部分人群的糖尿病发 生风险和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长[1]。二甲双胍对于糖尿病的预防 和延缓作用首先被证实,它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 有效性和耐受性良好。 2.1.2降糖作用:本药降糖作用强而有效,单药治疗可以使糖化 血红蛋白的水平降低达1.5%-2.0%。二甲双胍降糖作用主要是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肝糖原的输出以及改善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一系列依赖和不依 赖胰岛素作用机制拮抗血糖,最终减低循环中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水平,缓解糖 毒性和脂毒性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发挥降糖作用[2]。 2.2二甲双胍降糖以外作用 2.2.1调节血脂和心血管保护作用:二甲双胍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使之磷酸化,参与多个体内能量调节途径来调节脂代谢紊乱,从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3]。有研究证实二甲双胍能有效的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 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从而改善脂蛋白代谢紊乱,其升高载脂蛋白A1 及降低载脂蛋白B的作用比格列吡嗪更明显[4]。此外它通过改善脂质代谢,及通 过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纤溶酶活性,从而对心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2.2.2抗肿瘤作用:糖尿病可能与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 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二甲双胍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通路,降低血糖,改 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此外,还有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作用,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简称T2DM)使用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在2017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所选的患者都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TG、2hPG、FPG、HDL-C和LDL-C 以及HbA1C等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的患者和治疗前比TG、2hPG、FPG和LDL-C以及HbA1C等各指标都有明显的下降,HDL-C和治疗前比也有明显的上升,组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T2DM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和血脂,值得广泛使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临床;疗效 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的降糖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胰岛素增敏剂,能有效的控制血糖值,改善胰岛素的抵抗现象以及控制体重的作用,并且副作用非常小[1]。为具体研究二甲双胍药物的具体药效,现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86例在2017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中有男性41例,女性有45例,年龄在37~64岁,平均(41.07±11.87)岁,病程在2~7年,平均(4.27±2.24)年,其中有13例高血脂患者,11例高血压患者,

有17例冠心病患者,没有严重的脏器疾病。所有患者都正常进行运动和饮食治疗。纳入标准:①所选的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的临床标准。②对本次试验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②排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患者。③排除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大于133μmol/L的患者。 1.2方法 所选的86例T2DM病人都进行饮食控制以及运动锻炼等,并给予盐酸二甲双胍(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0908,规格0.25g)片口服,每次服用250-500mg,每天服药2到3次,服用时间为饭前30min,服药的最大剂量每天不能超过1.5g,每天服药的最小剂量不能低于0.5g。给药前进行2hPG、FPG、肝功、Cr、血脂、BUN、心电图等项检查,检查后如果出现肝功能异常、Cr增高、BUN 增高、尿蛋白呈现阳性等患者不给二甲双胍药物。持续用药12周,再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 1.3判断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三酰甘油(简称TG)、饭后2小时血糖(简称2hPG)、空腹的血糖(简称FPG)、高密度脂蛋白(简称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简称LDL-C)以及糖化血红蛋白 Alc(简称HbA1C)等各指标的变化。 1.4统计学方式

探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探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应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的 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予以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应用西 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2型糖尿病;不良反应;临床疗效 现阶段糖尿病为对我国居民健康影响广泛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发病人群 中约为90%以上成年人患者为2型糖尿病,疾病主要是因机体不能分泌足够胰岛 素导致血糖升高,或者是因为机体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能力降低所致,血糖异常 会导致蛋白质、电解质或是葡萄糖代谢失衡,严重时甚至会诱发严重并发症,对 患者健康存在严重的影响和干扰。二甲双胍为临床常用药,但是单独使用控糖效 果不理想。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对胰岛受损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 素抵抗或是过量输出肝糖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1]。本次研究将本院收治的2型糖 尿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的临床疗效,旨在进一 步临床治疗有效率。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入组者收 集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男女患 者比例为22:23,年龄在37-65岁,平均年龄为(47.33±2.35)岁。观察组

2型糖尿病行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药理机制

2型糖尿病行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 效及药理机制 摘要:目的:评价予以2型糖尿病(T2DM)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对药理机制实施分析。方法:取信封法将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2例T2DM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6例纳为研究组,剩余36例纳为对比组,研究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对比组采取阿卡波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血糖水平。结果:(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比组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FPG、2hPG、HbAIc水平较对比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予以T2DM患者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对减轻疾病损害、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临床疗效;药理机制 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属于临床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后的主要症状为消瘦、多尿、多饮、多食等,疾病进展后患者胰岛素功能的生物作用丧失,对其身心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发生糖尿病后,若患者重视度不足,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后极易损害相关器官,例如神经、肾脏、血管、足部、心脏、眼睛等,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二甲双胍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能够在人体胰岛外组织中发挥了药学作用,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无刺激作用,可有效抑制肝脏葡萄糖形成和输出,继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水平。本次研究选择医院在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T2DM患者为账户提,旨在分析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于本院收治的72例T2DM,研究日期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以信封法分组,其中36例作为对比组,剩余36例作为研究组。对比组中

2型糖尿病行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药理机制

2型糖尿病行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 及药理机制 摘要:目的:对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药理机制实施分析。 方法:运用奇偶法将本院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研究时段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涉及研究组(58例)、对比组(58例)。研究组用 药为二甲双胍,对比组用药为拜糖平,分析组间临床疗效、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血糖水平、不良反应率较对比组低,临床疗效较对比组高,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予以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治疗的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更为显著,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临床疗效;药理机制 糖尿病被纳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种机体胰岛素功能发生减退后,靶细 胞敏感性降低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代谢性疾病,其中常见类型是2 型糖尿病,占比高达95%以上。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种族、遗传基因、饮食、生 活方式存在关系,β细胞功能缺陷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机体存在胰岛 素抵抗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患者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1]。目前临床尚无彻底治愈2型糖尿 病的方法,主要依靠长期服用降糖药物、饮食管理、加强运动控制血糖。临床治 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较多,涉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双胍类药物等,其中二甲双胍为治疗该疾病的一线用药,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等特点,可促进胰岛素靶器官敏感性提升,降糖效果较为理想。本研究选择医院在2021 年2月-2022年2月期间诊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体,旨在了解二甲双 胍对患者的具体影响,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二甲双胍临床研究总结

二甲双胍临床研究总结 二甲双胍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糖原的合成, 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等方式来降低血糖水平。下面是对二甲双胍临床 研究的总结。 1.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显著。多个临床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显著降 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这种降糖效果主要是通过抑 制肝糖原的合成和输出,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并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等途径实现的。 2.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功能。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够提高胰岛β 细胞的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减少胰岛素的 抵抗。这种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 制血糖水平。 3.二甲双胍对体重控制有积极作用。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治疗后,患 者的体重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该药物能够减少胃肠道的吸收葡萄糖, 抑制脂肪的合成和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导致的。因此,二甲双胍也被用作治 疗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之一 4.二甲双胍对心血管病的保护效果。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具有降低心 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它可以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减少 血小板凝集等方式来保护心脏和血管的健康。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二 甲双胍的使用不仅可以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病发作的风险。 5.二甲双胍的副作用较少。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二甲双胍的不良反 应相对较少。常见的轻度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可通过逐渐增加用药剂量来

减轻。但须注意在用药期间对肝肾功能进行监测,以及注意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作为一种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它通过多种机制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调节体重和保护心血管健康。然而,每个患者的糖尿病类型和病情不同,因此二甲双胍的使用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测。

降糖药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分析

降糖药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综合症,治疗药物降糖药和 抗糖尿病药,两者各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而二甲双胍降糖药独树一帜,本文将通 过研究总结其优势。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的46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 者232人,出现不同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症者228例。对比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和其 他降糖药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二甲双胍降糖药并非刺激胰岛 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受累与胰岛功能与细胞作用,降低糖和血红蛋白,降低血脂,减少诱发心肌梗塞的风险。结论:二甲双胍可作为肥胖和超重的2型糖尿病者的 一线用药。 关键词:降糖药;二甲双胍;应用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一些人不正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 人的重视。然而,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很多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也很多,每一 种药物都有各自的优势。本研究将通过对本院的460例患者的调查分析,总结二 甲双胍降糖药的治疗优势。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本院的46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最大的83岁,最小的9岁,男性211例,女性249例;其中,患病时间最长的为21年,最短的为6个月,另外,单 纯糖尿病者共有232人,出现不同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症者共有228例。 1.2研究方法 研究中使用二甲双胍类和磺酰脲类联用共131例,使用二甲双胍类和瑞格列 奈类联用20例,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76例。此外,有39人使 用瑞格列奈类和胰岛素类联用,66人使用阿卡波糖类和胰岛素类联用。另外,使 用磺酰脲类和胰岛素类联用的有71人,使用胰岛素类和两种以上的口服降糖尿 病药物联用的有57人。其中有192人是合理用药,还有78人用药基本合理,有190人用药不合理,用药不合理占糖尿病总人数的 41.3%。 2. 结果 经过研究调查,二甲双胍不但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还可以明显减少 糖尿病伴发的血管并发症的危险。1985年7月由澳大利亚Alphaphar公司研制的 二甲双胍上市,广泛应用于内分泌临床,被推荐用于非肥胖者的首选药,美国近 期被批准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者应用,迄今已有多个商品问鼎如格华止、迪 化糖锭、美迪康等。 3.讨论 3.1糖尿病的一般治疗方案 如今,患糖尿病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手法也随之增加。糖 尿病是一类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到达人口总 数的12%左右,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类型,该病与肾脏损伤之间有着密切的 关联,治疗也相对复杂。一般来说,治疗糖尿病要采取综合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健康教育等,用药选择安全,有效,经 济的原则,并且要顾及费用/效益比值。治疗理念宜积极,要保护和逆转胰鸟B 细胞功能,尽早地采用药物联合治疗。除此之外,减肥和降低血脂也有助于糖尿 病及并发症的治疗。另外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还可以采用精细降糖,一种或几种药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 二甲双胍于1957年首次用于临床,以其卓越的降糖作用及相对安全性被医学界认可,成为 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和 巩固。2008年ADA指南又提出其在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上的作用。 二甲双胍作用的分子靶点主要是一磷酸腺苷(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AMPK参与体内很多代谢过程,并且在很多环节上都发挥重要作用;①抑制肝糖产生和输出;②促进 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加速葡萄糖的氧化代谢,降低血糖;③抑制脂肪分解,降低极低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V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④减轻胰岛素抵抗(IR);⑤抑制食欲和减少肠道对堂的吸收。二甲双胍的突出 优点是不引起低血糖、高胰岛素血症或体重增加。双胍类的非降糖作用,如抗动脉粥样硬化 和抗血栓、改善血脂谱异常、抗氧化、降低血压与心率、控制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很值得我 们关注。 2005年发表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全球T2DM临床指南中推荐,新诊断的T2DM患者第 一步应进行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无效时即可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在这些药物中,无论 对于超重还是正常体重患者,除非存在双胍类药物的禁忌症,患者从起始就应使用。2006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共同发布了T2DM治疗共识,将二甲 双胍的使用时间进一步提前,建议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当在采取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用 二甲双胍。除了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外,二甲双胍的最大优势在于降低T2DM患者心血管并 发症。在UKPDS试验中,接受二甲双胍强化治疗的患者除了降低42%的糖尿病相关死亡外, 还可降低39%的心肌梗死风险和41%的卒中风险。二甲双胍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因此,双胍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肥胖T2DM患者经饮食、运动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住者, 可作为首选药物。非肥胖T2DM患者与磺脲类或α-葡萄糖苷酸抑制剂合用可增强降糖效果, 而接受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包括T1DM、T2DM和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血糖波动大或胰岛素用量大,有IR者,可合用双胍类药物。同时,二甲双胍还可用于治疗肥胖的非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者。 最新版的ADA指南推荐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后应立即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治疗, 在此基础上,如果HbA≥7%,则可分别加用基础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格列酮类药物。二甲 双胍可以与各种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不但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减少了每种药物计量与不 良反应,延缓药物的继发性失效。最近很多研究报道了在T2DM成年患者给予以二甲双胍/格 列苯脲复合剂为初始治疗,在治疗20周后,不仅或得比单药治疗者更好的血糖控制,而且 细胞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均较单药治疗者有显著提高,提示联合用药对胰岛功 能有更好的作用。对磺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加 用二甲双胍可取得满意疗效。与克罗米芬(clomiphene)合用,可使9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 伴有IR和雄激素增多者月经恢复正常。 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的口服降糖药,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以及抑制肝糖 异生、葡萄糖的吸收方面疗效显著,另外在心血管保护,、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及微循环等方 面起到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还有新的领域的应用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求证。 随着二甲双胍的广泛使用,需要知晓其不良反应。除了偶尔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外,应避免应 用于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昏迷、乳酸酸中毒、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贫血、缺氧、 心力衰竭、酗酒、感染、手术、严重高血压、明显视网膜病、进食过少和妊娠、哺乳期妇女 及80岁以上者。此外,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使用血管造影剂和强抗凝剂(如华法令)前 后48h内、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大细胞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患者也不宜使用。二甲双胍引 起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维生素B缺乏、皮肤病变、碱中毒、低血糖、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药物性肝炎、胆汁淤积型肝炎、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和肺炎、脊髓炎等不良反 应的情况极其罕见,但亦需引起重视。二甲双胍缓释片能减轻消化道不良反应,但能否避免 此类罕见不良反应的发生,仍需进一步观察。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它通过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抑制肝糖原合成等方式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在临床上,二甲双胍已 经被证实可以有效地治疗2型糖尿病,并且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减少体重等方面也有 积极的作用。本文将对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一、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双胍类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1)抑制肝糖原合成: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激活腺苷酸蛋白激酶来抑制肝细胞内葡萄糖的合成,从而降 低血糖水平;2)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可以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从而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降低血糖;3)抑制葡萄糖生成:二甲双胍可以抑制肝细胞内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 三、二甲双胍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 除了降低血糖水平以外,二甲双胍还有助于降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以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风、心绞痛等。二甲双胍还可以改善血脂代谢,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四、二甲双胍对体重的影响 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二甲双胍对体重的影响更为温和。研究发现,使用二甲双胍治 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还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体重。这得益 于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它可以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抑制肝糖原合成来促进脂肪的分 解和代谢,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二甲双胍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还可以对患者的体重 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尽管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但其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会伴随着一些不良 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腹泻、恶心、味觉异常等,严重时还可能引起乳 酸中毒。在使用二甲双胍时,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以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甲双胍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慎用,如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手术前后等,因为 这些情况下患者易发生乳酸中毒。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 适合使用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2023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202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造成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不仅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降低血糖,还可以阻止糖尿病肾病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多项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对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临床疗效,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患者药物安全性。 本文综述了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旨在深入了解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01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 1.1降糖作用 二甲双胍的使用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及糖尿病相关死亡。二甲双胍主要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细胞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导致腺嘌呤核苷酸磷酸化电位受损,AMPK水平升高,通过AMPK激活来抑制肝糖异生。 二甲双胍也可以通过非APMK依赖性方式来抑制肝糖异生。MA等研究发现低剂量二甲双胍可以和早老素增强因子-2(Pen2)结合,进一步与溶酶

体辅助蛋白1(ATP6AP1)形成复合物,通过与AMPK激活的溶酶体感应通路相交,发挥其保护作用。 1.2其他作用 近年来二甲双胍对多种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可降低T2DM的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用于肿瘤预防和复发,并且恢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卵巢功能。 临床研究发现,二甲双胍的疗效取决于肿瘤分期,可提高局部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对于远处转移的患者无明显改善作用。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有效提高非排卵性月经周期的肥胖和非肥胖PCOS患者的妊娠率和活产率。 二甲双胍还具有降低尿蛋白排泄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一项动物实验发现二甲双胍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表面积、足细胞间隙增大的病理学改变,还可以通过下调富亮氨酸蛋白a2糖蛋白1(LRG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ALK1)。 1.3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二甲双胍性乳酸酸中毒。研究发现二甲双胍的使用需根据肾脏功能来决定。在早期DN患者中,二甲双胍发挥重要作用,可减轻T2DM患者的血糖和各种并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给患者的身 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胰 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高血糖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针对2型糖 尿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组合疗法备受关注。本文将从临床 疗效角度对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探讨。 一、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利拉鲁肽是一种糖肽激素样肽,通过模拟肠道内源性类胰岛素激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促进胰岛素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同时还可抑制肝糖原分解和减少肝葡萄糖产生。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可以减少肝葡萄糖合成,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敏感性, 提高糖的利用率。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可以协同作用,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水平, 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1. 降糖效果显著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显著。一项对300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发现,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组合疗法能够显著降 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使患者的血糖控制得到明显改善。另一项临床实验还 发现,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血糖水平,还能 够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功能。 2. 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3. 促进患者的体重控制 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肥胖问题,而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 不仅可以改善血糖控制,还可以促进患者的体重控制。一项对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该组患者的体重明显减轻,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 这可能与利拉鲁肽的作用机制有关,其可以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促进葡萄糖分解和脂肪 氧化,从而减少体重。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 道反应,偶见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增加。在使用该联合疗法时,需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注意长期随访和监测患者血糖水平、甲状腺功能以及肝肾功能。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优异,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 糖水平,还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的体重控制,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 积极意义。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治疗方案也应因人而异,因此在采用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功效与作用

二甲双胍功效与作用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它通过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多种机制来控制糖尿病。二甲双胍的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等方面。 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 抑制肝糖原合成和糖异生: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过程来降低血糖水平。它可以抑制糖异生关键酶磷酸化酶,从而降低糖异生的速率。此外,二甲双胍还能通过抑制肝脏合成葡萄糖的酶活性来减少血糖的产生。 2. 提高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可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效应。它可增加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速率,并减少胰岛素抵抗。通过这种方式,二甲双胍能够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的病情。 3. 减少胰岛素分泌:二甲双胍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是一种促使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激素,高胰岛素水平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特征。通过减少胰岛素的分泌,二甲双胍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并减轻胰岛素过多产生对胰岛细胞的负担。 二甲双胍除了降低血糖的作用外,还具有一些其他的作用: 1. 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二甲双胍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它可以改善血脂代

谢,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保护肾脏功能。 2. 减轻体重:二甲双胍可以减轻体重,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超重和肥胖的人群特别适用。它通过抑制食欲、减少胃肠吸收葡萄糖和脂肪的摄取,以及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3. 提供抗氧化作用:二甲双胍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细胞对自由基损伤的敏感性,对预防糖尿病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总体而言,二甲双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它通过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等多种机制来控制糖尿病,并具有减轻体重和抗氧化等额外的效果。但是,使用二甲双胍时也需要注意副作用,例如胃肠道不适和乳酸酸中毒等,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探析

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治疗 2型糖尿病的 效果探析 【摘要】目的分析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于2020.2-2021.2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按照 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瑞格列奈 片治疗,观察组在瑞格列奈片的基础上实施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 的临床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取瑞格列奈协同二甲双胍片的治疗有效率明显 更优,有较高使用价值。 【关键词】瑞格列奈片;二甲双胍片;2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被称为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疾 病[1]。该疾病常见的发病年龄为35-40岁,其患者特征通常表现为高血糖、胰岛 素抵抗等[2]。该疾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情绪起伏大、饮水需求突然增大等, 并容易引发中风等并发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本研究分析了使用瑞 格列奈协同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于2020.2-2021.2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按照 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4例)。对 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35-70岁,平均(58.34±6.35)岁;观察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37-72岁,平均(60.34±7.34)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

意义(P>0.05),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 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 1.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瑞格列奈片治疗。本研究选择瑞格列奈片(北京福元医药 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037),口服,1mg/d,1次/d。观察组则在瑞格 列奈片的基础上添加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本研究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上海衡 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359),口服,0.25mg/d,1次/d。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各项临床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 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据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例数心率 异常 冠心 病 视网 膜病变 并发 症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