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歌唱中的情与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歌唱中的情与声
摘要:歌唱艺术是人们用歌声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活动,它是人声与语
言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它与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和唱歌中的吐字有着密切的
关系,在歌唱中要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境界它关系的到诸多方面的知识和
技能。
关键词:歌唱艺术;情与声的关系;正确的呼吸;完美的共鸣;准确的吐字;
演唱的风格和韵味
歌唱艺术是人们用歌声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活动,它是人声与语言文学
相结合的艺术。
人类为了表现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感情及其寄托,就会用歌唱的
方式来进行最直接最自然的情感表达。
歌唱就是音乐艺术表现中最具有感染力的
音乐表现形式, 它与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和唱歌中的吐字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歌唱中要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境界它关系的到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是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学习才能实现的。
本文就歌唱中的情与声浅议如下:
一、正确理解歌唱中的情与声两者关系
歌唱中的“声”指的是科学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歌唱中的“情”指的是演唱声
乐作品中的情感【1】。
声与情的关系是互为矛盾又相互支持。
它们是不可分离
的统一体。
情感的表达是可以不受限制的;而声音技巧则要遵循一定的发音原则,声是情感的必然的必然流露。
二者的关系这处理得当,作品的表现才能引起人们
的共鸣。
一首好的作品要用科学的专业发声方法和技巧去用心演唱,要把作者需
要表达的内心情感表露出来。
让人们体会得到歌声带来美的享受。
例如:作品
《大海啊,故乡》的演唱,这个作品的旋律特别流畅、舒展,它是电影《大海在
呼唤》中的一首插曲,作品《大海啊,故乡》是以叙述性的手法借歌颂大海来抒
发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和向往之情。
【2】在演唱时要求满怀深情地
表达;恰如其分地处理好歌唱中的换气,在气息稳定的基础上把握好每个字的吐
字和发音,演唱中只要做到情与声的交融歌唱艺术效果就十分理想。
在歌声中体
会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恋、热爱和向往之情,聆听海水荡漾的声音。
让歌声触动
人心,让歌声感染人心。
使人们真正的体会到感情的流露。
歌唱中的咬字和吐字
是建立在气息的基础之上。
歌唱中声与情的处理是每一位声音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反复强调的话题。
声是情感的载体,情是声音的灵魂。
情与声是相互支持又互为结合的关系 ,在歌
唱艺术中二者需要完美、和谐的结合。
二、歌唱需要正确的呼吸才能表达出感情
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审美基础,美妙动听的声音会让人心旷神怡。
美妙动听
的声音离不开正确的呼吸训练,歌唱中的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3】它与
平常生活中的自然呼吸是有一定区别的。
它需要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加以控制。
呼吸是歌唱的根本,也是歌唱的推动力,俗话说“无气不成声”。
离开了正确的呼吸,情感的表达是会力不从心。
呼吸的巧妙运用可以帮助完成作品中需要表达的
艺术境界。
歌唱的呼吸训练方法有缓吸缓呼、急吸缓呼,急吸急呼等。
不同的呼吸训练是
对歌唱的情感表达具有很大帮助的。
可以帮助气息平稳过度有具有一定的控制性。
;如:克劳蒂乌作词,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它是一首节奏平稳,给人以
一位慈爱的母亲正在轻轻摇动着摇篮的空间想象【2】。
《摇篮曲》的歌唱就是
采用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进行的,它的歌唱声音要求是建立在低气息高位置的基
础上,体现出作品的轻柔而亲切的感觉;深情地展现出母亲安抚孩子入睡时的幸福、安详的画面。
领会到恰当的演唱带来的恬静和安详。
达到情声合一的理想境界。
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支撑了声音才能表达出歌唱的核心:“情”。
三、情感的表达需要完美的共鸣
共鸣对歌唱的声音起着较好的美化作用,它使声波振动幅度增强,还能把音量
扩大,美化音色,让声音变的圆润和丰满、明亮和集中。
共鸣可根据艺术作品的
需要进行调整和控制,共鸣调整得当,歌唱需要表达的效果就易达到。
歌唱中的
共鸣分口腔、头腔、胸腔共鸣。
(1)口腔共鸣口腔共鸣在演唱中音的时候起着非常中重要的作用,歌唱家:杨洪基演唱的作品《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开头的第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让人体会到声音的结实、丰满,具有磁性,更体现出作品需要表达的气势。
(2)头腔共鸣的位置要高一些,声音发出时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而且听起
来比较集中。
头腔的共鸣特别是在唱高时不可忽视。
如: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歌曲《断桥遗梦》中的最后一个乐句,“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中的“爱心不变”一句,金奖歌手吴娜在演唱时,将旋律起伏七度大跳的乐句以饱满的气息支撑、理
想的头腔共鸣、高亢,明亮的声音体现,把歌曲的整个高潮有情有声的爆发出来。
达到情声并茂的境界。
让人们陶醉在歌曲的意境之中。
体会到了“地老天荒,爱心不变”的含义。
(3)胸腔共鸣,让人感觉到声音深厚,结实、低沉,柔和。
歌唱家关牧村的演唱特别表现出这一特点。
他演唱的作品:“那就是我”,完全体现出了声
音是为情而服务。
体现了歌唱中情感的表现与声音技巧完美结合和统一;使得歌
曲的演唱更具有生命力。
四、准确的吐字有助于情感表达
古代音乐专著“乐记”记载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明代著名戏曲家魏良辅
在“曲律”艺术中提到“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
由此
可见,古人对歌唱中的吐字是非常重视的。
歌唱特别讲究“以字行腔”。
歌唱是人
声语言文字的表现,“字正腔圆”是歌唱中的要求,因此,演唱者必须要掌握普通
话语言的发音规律,使得歌唱中的每个字都做得字正腔圆、意清字准。
在掌握发
声技巧的同时,清晰的语言表达,正确的字吐在歌唱中十分关键,音是起着辅助
的作用。
因为歌词是为旋律提供艺术构思的基础,歌词只能通过正确的语言表达
才能将作品的演唱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
如:歌剧《白毛女》中《恨似高山仇似海》的第一乐句,喜儿深情地表达了恨似高山仇似海的主题句,恨似高山仇似海
的这句歌词吐得非常清晰,具体,深深地体会了喜儿激怒、愤慨的心情,引起了
观众的强烈共鸣,体现了情与声的相互促进和相互依靠。
五、唱歌要做到情声并茂离不开演唱的风格和韵味
俗话说:“唱什么,像什么”,就是指要唱得有感情,唱得有味道,歌唱表达得
有滋有味。
我国的民族、戏曲种类繁多,可以说是丰富多彩,风格各异。
演唱中
要掌握好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和韵味,正确地表达出作品的本意和特点出来。
如:奚秀兰演唱的《回娘家》,通过演唱者对作品理解,表现出了回娘家时遇到的“一片乌云来,一阵风儿刮”的无奈的场境,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飞掉了左手的鸡又跑
了右手的鸭,还吓坏了身上的胖娃娃的画面。
在这里奚秀兰已经唱出了这个歌的
韵味和风格。
我们国家富源辽阔、民族繁多,风土人情,地理环境语言等等都不相同。
歌唱
要达到情声并茂就需要见多识广,开阔眼界做到学时一大片用时一条线。
了解不
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风格。
如:湖南花鼓戏,它是湖南的民间小戏,也叫湘戏。
它是民间玩灯歌舞加上说白而来的,一唱一和,气氛特别活跃,关键是要唱得出乡音的美。
如:刘海砍樵刘海哥的“哥”字正确的发音是“ge”的发音,在歌唱中发
的方音是“guo”音,才能体现出原汁原味的花鼓戏。
加上适当的表演动作更肯定了歌唱中情与声的交融。
例如:苗族合唱歌曲:《我们是苗家芦笙手》中有一句模仿芦笙声音的衬词:“咯哩哩咯哩唔,咯哩哩咯哩唔,乌乌乌乌乌乌”,演员在演唱中踩着芦笙的节奏,模仿芦笙的吹奏动作进行演唱,情感的表达在很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更体现出歌曲需要的热闹场面。
增强了苗歌的感染力。
使苗歌的风格和韵味都十分恰当。
歌唱中情与声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坚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顺利地完成好作品需要表达的内容。
做到用心歌唱,用情歌唱,实现以情带声,情声并茂的歌唱目的。
参考文献:
【1】金铁霖,主编,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M】,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2006. 【2】李云,主编,音乐综合教程【M】,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2003.8、【3】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主编,唱歌【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99.10
作者简介:乔红,1965年6月出生.女.籍贯贵州省剑河县.苗族.凯里学院,高校音乐讲师,贵州师范大学音乐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