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版-钮海津《艰苦的南下北上 流产的两军会合——1945年八路军第359旅南下华南抗日武装部队北上》

全文共75000字,此为简介版

1944年11月10日,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南下支队由延安出发,穿越中国南北数省的“国统区”和“游击区”及“沦陷区”,目的地是华南的粤赣湘边境,建立五岭根据地。这是1945年前后展开的国共两军的首场长距离逐鹿战。这是1945年前后开启的国共两党第二次内战揭幕式。之间我败你胜、你输我赢,之后形势骤变、全盘翻转。历史让绞杀于华南的国共两军在三年的短时间里互换了追剿合围和被追剿合围的角色。历史让国民党广州行营与中共华南军政委员会在三年的短时间里互换了执政广东的位置。(钮海津:《艰苦的南下北上流产的两军会合——1945年八路军第359旅南下/华南抗日武装部队北上》)

艰难的南下北上流产的两军会合

——1945年八路军第359旅南下/华南抗日武装部队北上

口钮海津

【关键词】八路军南下支队华南部队北上联队建立五岭根据地共军穿越、国军反穿越 1945年国共内战首场第二次国共内战揭幕式

【本文中心描述】八路军南下支队的“南下转为北返”(或曰“南征转为北返”);华南武装部队的“北上转为北撤”(或曰“北迎转为北撤”)。

1·序:南下北上事件简述

1944年7月8日,古大存(时任中央党校一部主任)、张鼎丞(时任中央党校二部主任)、方方(时任中央党校一部学员)在延安向中共中央递交了《关于开展南方游击战争的意见》,建议华南敌后抗日武装不要局限于平原地区,应乘敌移动之机,派出一部向粤北推进,创建粤北抗日根据地,另派出一部挺进中区,谋求发展。

或许,是古大存、张鼎丞、方方的这个建议书,后来竟成为推动中共中央实施的一项重大军事行动,牵动了中共南北多地数万人参与和协同,并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后一个月使国共两军提前在南方“国统区”进行了一场穿越和反穿越的厮杀;

或许,这场“相扑角斗”的“擦枪走火”,就是老蒋和老毛双方狠下决心要大打一场长足内战的起跑。

于是,“共军1945年南下北上事件”就这样开始了——

1944年9月1日,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上,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巩固华北、华中,发展…两翼?”的战略设想。根据这一战略,八路军、新四军在巩固华北和华中老区的同时,应抽出主力一部,向南(河南、华南、东南)北(东北)“两翼”发展新区。1944年10月31日,为执行向华南发展的战略任务,由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主力3800余人及由中央派出支援鄂豫边的900 余名干部,组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通称“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一梯队”),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因之亦称“二王部队”)。

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向准备去前线的干部作报告时说:国民党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中国人民要解放,中国要得救,只有共产党才有办法。全国老百

姓都仰望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尽量发展自己,要百分之百地发展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反复来电强调,华南抗日游击战争应以粤北、西江为主要发展方向,广东应派出强大地方部队北上、西挺,迎接八路军南下部队,完成创建五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五岭,即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的统称,也称为南岭。五岭横亘在广东省、江西省、湖南省、广西省(区)的四省区连接边沿。

1945年8月18日,中共广东区委根据党中央指示,作出了“迅速北挺创造战略根据地”的决定。其时,两天前的8月16日,华南抗日武装部队东江纵队第五支队等部组成的赴粤北第一梯队(由东路北上),由林锵云(珠江纵队司令员)、王作尧(东江纵队副司令员)、杨康华(东江纵队政治部主任)率领1200余官兵(一说1000人,一说1300人)已从博罗县横河先行出发。

1945年8月23日(一说8月22日),华南抗日武装部队的另一支主力——珠江纵队南(海县)三(水县)独立大队(简称南三大队)480余人,加上珠江纵队第二支队机关20多人,在广东省三水县源潭集结(由西路北上),这支500多官兵的部队由珠江纵队第二支队支队长郑少康、珠江纵队南三大队大队长梅易辰、教导员徐云(北上行军途中任命)、副教导员何干成(一说教导员)、珠江纵队第二支队原番禺大队大队长戴耀等人率领,于三水县取道花县、清远县,挥师北上。

但是,远征华南、执行创建五岭山根据地战略任务的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一梯队,在历尽千辛万苦,经过近一年的转战跋涉抵达五岭地带后,仅仅数日,该部即于1945年8月28日就匆匆北返了。

由是中共的南北两军未能在五岭会合,也未能完成建立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南下部队方面的原因——八路军南下支队1945年8月26日进至粤北南雄时,国民党军第七战区与第九战区各部合围态势正在形成之中,如稍有不慎,即可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同时,途经之处找不到地下党,见不到任何接应联络人员,不明华南部队北上接应的方位和地点,而且始终没能与广东地方党的电台接通,遂于8月28日掉头北返。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一支队于1944年11月9日由延安出发时共计5000余人,至1946年8月29日返回延安,人数只剩下1414人。

北上部队方面的原因——华南部队的北上出发过迟,直至1945年9月初,华南部队北上一部才抵达南雄县、始兴县一带;而且北上各部的军事组织力量也不足,不足以对抗国民党第一五二师、第一五三师、第一六〇师、第一八七师等正规军的梳篦扫荡、反复围剿, 华南北上部队遭受重大损失,一度退到英德县、翁源县之间徘徊;殿后部队甚至是在1945年12月才艰难抵达五岭山区,此时,八路军南下支队早已在三个多月前北返。我父亲徐云所在的珠江纵队南三独立大队北上初

始有500多名官兵,挺至五岭时只剩下100多人(一说不足百人)。

对中共中央部署的这次八路军南下、华南部队北上的战略及战术成败,各有不同的评价。其中,毛泽东的评价是:南下支队第一梯队的南下北返的征途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见《文史精华》:《八路军南下支队的悲壮“长征”》2014-08-21),八路军总司令员朱德把这次行动称为“第二次长征”(见李学叶:《任弼时、王震、王首道与“八路军南下支队”的战略行动学术研讨会》

2014-10-30)。

------------

(简介版仅刊登章节标题)

2·中共中央部署南下支队向华南发展

1)组建八路军南下支队的背景与过程

2)中央为南下支队配置了三个梯队

-------------

3·中央催促华南部队北上迎接八路军南下支队

1)中共中央对华南部队发出多次电文催促北上

2)华南部队的北上部署迟缓

3)中央警告广东:不北上你们一年后就失败

4)鲜为人知的一支启程即西返的华南北上部队——中区纵队

------------

4·八路军南下支队的南下历程

1)国民党军、日军、伪军一再阻挡南下支队

2)毛泽东要求南下支队主要打敌伪军

3)毛泽东要求南下支队尽快到达湘粤边界

4)南下支队再由鄂南进入湘南

5)南下支队第一梯队艰难抵达五岭

------------

5·华南武装两支部队的北上历程

1)东江纵队北上联合部队

——1945年8月15日由粤汉铁路东侧出发

2)珠江纵队北上临时支队

——1945年8月23日由粤汉铁路西侧出发-----------

6·回顾八路军南下支队突然北返

1)南下支队既无地方基础又无华南部队接应

2)国民党两战区已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3)中央军委同意南下支队北返

4)南下支队返回到出发原点——延安

---------------

7·南北两军“五岭会师”的战略计划落空

------------

8·粤北指挥部说:自己干!

1)第一批北上联队在粤赣山区扎营

2)国民党军主力自赣南蜂拥南下粤北

----------

9·时局骤变,华南部队“北上”转为“北撤”1)军调部第八执行小组谈判华南部队北撤

2)《联合会议决议》三项原则

3)《联合会议决议》十项决议

4)《联合会议决议》附则

5)琼崖纵队本来也属北撤之列

6)以“东江纵队”为名组织华南各武装部队北撤

7)北上五岭的粤北指挥部转为南下北撤

8)各路华南武装部队抵达南海边

--------------

10·对南下北上事件的评论

--------------

11·跋:“南下北上”和“北返北撤”落幕之后1)南下支队北返之后

2)主力北撤之后留在华南的武装部队

3)华南局势翻盘了

4)跋中跋

图:“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民国·缪弘)。韶关博友摄影。

------------

外一章:“1949年10月17日误会战事件”

——四野两广纵队与四野塔山阻击战英雄团的误会战

(“四野”:由东北入关南下作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两广纵队”:东纵及各江纵队北撤山东后又回师华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两广纵队)

----------------

本文参考文献

-------------------------------------------------------

钮海津:《艰苦的南下北上流产的两军会合

——1945年八路军第359旅南下/华南抗日武装部队北迎》

(共十一章,约75000字)2015-10-23/25

------------------=------------------------------------

(网图,与本文内容无关。中图是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延安大礼堂上悬挂的国共两党党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