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_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日报/2008年/2月/28日/第015版
专题
北部湾: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
——写在国家正式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之际
周骁骏 童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新时代来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由此掀开新的历史篇章!伴随着北部湾的阵阵涛声,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在传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作出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决策。

经济区将建成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合作,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在上海浦东新区等推行综合配套改革。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其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比有着不同特点,对内主要服务西南地区甚至更广阔腹地,对外主要面向东盟。

因此,《规划》具有很强的国内、国际区域发展背景。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陈武说。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惟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惟一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1992年,中央就提出把广西建设成为西南出海大通道,明确了广西北部湾地区服务西南地区的功能和地位。

而从2004年起开始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平台、招商引资的平台和增进友好互信合作的平台。

因此,《规划》从国内、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实际出发,结合广西自身的条件与优势,确定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这一功能定位以开放合作为主题,以面向东盟合作服务带动‘三南’为支点,把构建国际大通道和‘三基地一中心’作为核心内容,把北部湾经济区建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作为目标,凸显了北部湾经济区的地域优势,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要求,符合广西北部湾实际,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富有鲜明特色。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如是说。

围绕实现上述功能,建设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有:优化国土开发,形成开放合作的空间优势;完善产业布局,形成开放合作的产业优势;提升国际大通道能力,构建开放合作的支撑体系;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拓展开放合作的新空间;加强社会建设,营造开放合作的和谐环境。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劳动就业、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等。

国家给予经济区五大方面支持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虽然坐拥良好的资源,但如果不主动去努力和争取,就有可能与机遇
失之交臂。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充分分析、把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时代趋势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思考自身发展问题,从而把目光逐渐转向了沿海。

而从酝酿到实践,到国家批准实施《规划》,过程是高效而紧凑的。

2005年10月29日至31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重点突破战略,南北钦防区域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布局,促其尽快崛起。

2006年1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发展正式纳入广西十一五规划建设发展重点。

2006年3月22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成立,成为统筹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机构。

在这一机构的统筹协调下,广西扎扎实实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沿海港口资源整合与建设、开放合作、科学统筹发展等有关工作,为经济区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主要依靠广西自身的努力,但由于经济区起步晚、基础薄弱,此外经济区又与国内、国际等多区域合作密切联系,单纯依靠广西的力量将很难完成建设重要国际经济合作区这一目标,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广西的优势及主动性、积极性,推动经济区又好又快地发展,《规划》明确了国家给予经济区五大方面的支持:
一是《规划》提出要大胆试验,开拓创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

二是国家在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北部湾经济区发展。

三是国家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

四是国家支持在北部湾地区设立地方性银行,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五是国家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发挥开放合作示范作用,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新的次区域合作,建立和完善开放合作机制,加强交通运输、海洋产业、农林渔业、能源开发、跨国旅游、生态环保等重点合作领域规模编制,加快实施合作项目。

这五大支持十分切合经济区实际,将极大地促进经济区的发展。

经济区将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
北部湾经济区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经济区岸线、土地、淡水、海洋、农林、旅游等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开发密度低,发展潜力较大,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占广西全区比重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5000万吨,集疏运条件逐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得到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或将开工建设;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深化,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中的地位日益凸现;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我国与东盟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这些为北部湾经济区营造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鼓励东部产业和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重大项目布局将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加大力度扶持边疆地区发展,支持西南地区经济协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国内其他区域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大湄公河次区
域合作等一系列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深化了中国—东盟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发挥面向东盟合作前沿和桥头堡作用奠定了基础。

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

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建设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机遇已经来到,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未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会是什么样?《规划》提出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具体目标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广西的比重达到45%左右;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现代产业基地、区域新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保障基地基本形成;开放合作不断深入。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舒适优美,社会安定和谐进步。

“总之,我们寄希望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统筹实施。

相信随着《规划》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步伐将逐步加快,开放度也逐步提高,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区域布局也趋于合理,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也将大大增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必将成为我国沿海发展新的一极。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陈宣庆说。

北部湾经济区概况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市所辖的行政区域为主组成的经济区,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占广西土地面积的17.9%,海域总面积达12.93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中心结合部,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丰富的能源资源,海岸线1595公里,规划岸线186公里,其中深水岸线160多公里,主要有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等港口。

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将经济区与全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紧密联系。

经过全自治区上下多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增长明显提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两年超过16%;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布局加快形成,石化、林浆纸、能源、电子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并开工建设;沿海港口开发建设速度加快,货物吞吐量连年攀升;开放合作成效明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深入推进。

2006年7月6日,广西启动防城港市20万吨级泊位等23个总投资近46亿元的沿海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06年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成立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促进了北海、钦州、防城港三港合一,共同发展。

广西先后委托国际国内著名规划设计机构编制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规划、工业发展规划等十多个规划。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注重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努力打造“绿色经济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主要特点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由国家发改委与广西共同研究制定,并经由国务院同意实施。

这一规划明确提出了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开放开发的任务、重点和方向,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处处体现出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规划》提出的发展原则是“六坚持,六促进”,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坚持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坚持市场导向,促进优势互补;坚持科学布局,促进有序开发;坚持集约开发,促进要素聚集;坚持生态保护,促进环境友好。

《规划》提出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涉及经济结构优化、扩大开放合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还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其次是定位准确,突出重点。

把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突出了开放合作的主题,表明北部湾经济区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将担任更重要的角色。

规划还明确经
济区主要任务是建设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这是构建广西及西部经济新高地的重要基础。

第三是把促进广西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实施以面向东盟和泛珠三角为重点的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战略。

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开放合作质量,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重点加快推动形成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两翼、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中轴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积极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推动形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第四是国家给予的支持力度大。

国家赋予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重大项目布局、保税物流体系、金融改革、开放合作、财政税收等方面扶持政策。

第五是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大胆试验,开拓创新,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