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人口发展战略的变迁和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以来的人口发展战略的变迁和影响

摘要:建国以来中国的人口发展战略发生了几次转变,主要体现在人口控制上面。在建国以来,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时紧时松。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实施之后,中国出现了诸多的人口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为了让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更好的发展,人口发展战略需要适当的转变,不能只是简单的控制人口增长。

关键词:人口发展战略计划生育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战略对于中国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的人口一直在处在增长的状态中,中国人口的地位将会长期持续下去。不过,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下降,中国的人口增长的速度在减缓。

在人口众多的中国,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是粮食安全问题,在人口发展战略的制定中,如果忽略粮食安全,就很可能重大的失误。在解决人生存的问题之后,人口发展战略就需要考虑的人的全面发展,着重于提高人口素质。

中国的人口发展战略在建国以来发生了几次调整,人口发展战略总体上而言还是比较正确的。中国现阶段的人口战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人口性别比例失调。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解决这些需要政府多部门的配合。中国对于人口问题的认识比以前更加深入,人口发展的战略的思路也在变换。以前的人口政策更加注重人口控制,即通过减缓人口增长的步伐来达到人口总量减少的目标。现阶段,在注重人口控制的同时,也考虑到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中国现在出现的性别比例失调、独生子女养老负担重、人口数量多、流动人口数量多等情况也对人口发展战略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一、人口控制战略的变迁

人口发展战略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制定出的人口在一定时期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方针和对策的总和。它应包括三个基本部分:战略目标、具体人口政策以及相应的各种对策。这里所讲的战略主要是与控制人口增长相关的目标和政策。

自建国到现在,中国人口政策出现了多次的变化,人口控制的力度时而放松,

时而收紧。当然,人口控制的力度与当时的国情的是密不可分的。

1949到1953年,放任人口增长。建国后,百废待兴,由于战争使人口大量减少,国家鼓励人口生育,需要人才来建设新中国。同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认为人口众多可以增强国防实力,可以用来维护国家的稳定。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同时人口出生率较高,人口迅速增长。

1954年到1980年,人口控制政策波动阶段。1954年到1957年,节制生育成为主流。195年的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人口早已突破原先印象中的4.5亿,而达到了6亿大关,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3‰。人口增长的速度让制定政策者大吃一惊,认为应该适当地节制生育。1956年初,中央公布了《一九五六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更为明确地提出: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行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1957年到1961年,人口控制的战略与政策首度受挫。1957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反右派斗争,给人口控制工作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1957年10月,《人民日报》开始对马寅初等主张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学者大加讨伐,从指导思想到具体措施各个方面全方位对人口控制的主张和政策进行批判。1962年到1966年,人口控制战略再度复苏,1959年到1961年人口与粮食关系的严峻事实无异于一盆凉水,浇醒了一部分头脑发热的人。国家决策者也开始冷静下来,重新考虑拾回已被抛弃的人口控制战略。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正式文件《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重新宣布: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适当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1966年到70年代初,人口发展战略的实行再度中断。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又一次打断了正在平稳推进的计划生育工作。在那狂热的年代,人们忙于“政治斗争”、“路线斗争”,各级政府机构瘫痪,正常工作全部陷入混乱,人口控制工作自然也就被抛向一边。70年代初到1980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

1980年至今,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内容是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同时,考虑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允许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适度放松。这样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是想在20世纪末全国总人口不超过12亿。计划生育确实取得了效果,中国的出生率确实下降了,中国完成了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到低出生率和地死亡率的人口转变。不过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普遍的一胎化的政策超出了现存的社会经济条件,超出了一般群众能够忍受的最大承受力,在农村实施遇到了极大地困难。在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每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子女的养老负担将会加大。由于上述原因,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稍微的放松了人口控制政策。部分省份确定独女户经过一定的间隔允许生二胎,

部分省市确立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允许生二胎。

二、现阶段人口发展战略面临的挑战

计划生育政策确实到达了预期的目的,中国的人口得到了控制,人口增长的脚步得到了放缓。但是,中国由于人口总量大,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还是较多,严格控制人口的政策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从宏观的层面来讲,中国要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出生性别比例失衡和人口总量大等问题;从微观的层面来讲,独生子女的成长问题和独生子女父母面临的风险。

(一)宏观层面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总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按国际通用标准,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便可以称为“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到2l世纪中期,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则会达到3亿左右。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不仅速度是全球最快的,而且这种人口老化趋势也超过了国家经济社会的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我国社会的人口是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低、综合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前提下进入老龄化的。老龄化意味着会使社会的活力下降,同时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养老负担会加重。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老龄化将会对我国的养老制度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农村养老问题。

出生性别比是衡量男女两性人口是否均衡的重要标志。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期内活产婴儿中男女性别的比率,国际上通常以每100 个女婴人口相对应的男婴人口的数值来表示。105 ±2 是公认的常态标准值。我国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开始失衡。1981年其为108.48 ;1987 年1 %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1986 年和1987 年上半年的出生性别比为110.51;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得到的1989 年和1990 年上半年的出生性别比为112.14 ;1993 年全国0 —4 岁幼儿平均的性别比为113.28;1994 年这一数字又跃升到116.30 。这就意味着在1994 年,我国每100 个女婴相应地出生了116个男婴。出生性别比失衡会直接对人口性别的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对家庭、社会等造成影响。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示出来。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冲击。婚姻性别挤压对一夫一妻制家庭来说,是一股外来的冲击力。在“泛商品观念”作用下,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离婚率持续上升等不道德和丑恶社会现象必将会更多地滋生,传统家庭的稳定受到威胁。政府屡禁不止的买卖婚姻、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等将加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