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性血管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荨麻疹性血管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荨麻疹性血管炎的特点为是风团样皮疹,持续时间长,伴低补体血症。炎性介质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因此出现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表现。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碘、反复寒冷刺激、以及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因素有关。

二病因本病为一种免疫复合物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

1.诱发荨麻疹性血管炎的因素不明。有报道认为可能是对化学物品、药物(如碘剂)病原体抗原引起的超敏性血管炎。

2.在低补体性荨麻疹性血管炎,自身抗体(低分子量血清补体C1q沉淀素)直接抗C1q的胶原样区,导致血清中C1q的减少,然后激活补体途径,产生过敏毒素及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这些炎症介质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炎的发生。有学者指出,对本病与结缔组织病的关系应予以重视。三临床表现1.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发病年龄大多在30~40岁之间,起病时常伴有不规则发热,有时可达38~39℃。

2.皮肤主要特征为风团样皮损,与荨麻疹类似,但风团皮损持续时间长,往往24~72小时,甚至数天不消失。皮损触之有浸润,有时皮损处可见紫癜。少数病例有水疱,但无坏死。损害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或脱屑。自觉有痒感或烧灼感。

3.本病常伴有关节痛及关节炎,主要见于四肢关节,有时有关节肿胀,也可有腹部不适,淋巴结肿大等。晚期可出现肾脏损害,少数病例可发生癫痫、脑膜炎及单侧视神经炎等。

4.荨麻疹性血管炎常是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早期症状,故应密切观察病程变化。

四检查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血清补体水平降低,自身抗体滴度阳性(ANA、dsDNA抗体、抗SSA/SSB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增高。

辅助检查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1.血液常规检查可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加,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沉快。最常见的为严重而持久的低补体血症,特别是C4降低更明显。

2.直接荧光检查显示血管壁及周围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颗粒状沉着。

五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风团持续24小时以上;伴发热、关节痛、腹痛、淋巴结肿大等。实验室检查示血沉增快及严重而持久的低补体血症。组织病

理学检查显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直接荧光检查显示血管壁及周围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颗粒状沉着。

六鉴别诊断1.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一般于数小时内消退,无关节痛或关节炎,不伴发肾小球肾炎,血沉和补体水平正常,组织病理上有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但无纤维素样变性、坏死等坏死性血管炎的特征。

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根据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无光敏感及口腔溃疡,无或仅有轻微的内脏损害,可与SLE鉴别。

七并发症本病的并发症有淋巴结肿大、肝脾大、恶心、腹痛、腹泻、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病、肾小球肾炎、眼部损害。

八治疗1.及早应用糖皮质激素,以预防肾损害等全身合并症。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应根据病情决定,可以分次口服或缓慢静脉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损大部分消退后,逐渐减量。由于有时病程可长达数月,因此,要注意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相关副作用。

2.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对症治疗关节痛。

3.部分病例用氨苯砜、秋水仙碱、羟氯喹、霉酚酸酯治疗有效。

九预后皮损消退后常遗留有色素沉着,常反复发作持续数月或数年。

寄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很难达到的目标。今天,你能开口说话,能用眼睛、耳朵、鼻子去感知身边的一切事物,能正常地用双腿行走,无病无痛……这些看起来是很轻而易举的,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却是极度重要且来之不易的,如果某一天你失去了,怎么办?看到街上那些失明失聪、断手少腿的残疾人,你是否在想:幸好我没有像他们那样,你错了,生命充满意外,谁能保证你明天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那你又是否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健康呢?那就请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赶快行动起来,锻炼身体,让身心健康吧!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是稍纵即逝的,明确健康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本钱,要懂得珍惜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