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佛手湖_梦想与实践_1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 南京佛手湖——梦想与实践(1)
Dream and Practical Actions:
Nanjing Foshou Lake Architects Hotel and Resort (1)
建筑是一种文化,是一项艺术,是一种创造,是一
部历史,在南京这个城市的每一座建筑,都真实地记录
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反映着这个城市的领导者建设
和管理城市的水平和市民的文化素养。
24位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师
聚集在中国南京佛手湖畔,用各自的建筑作品,表达
出他们对现代建筑的多元性、自然归属性、人文精神
与城市之魂的思考。
这正是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
(CIPEA,China International Practical Exhibition of
Architecture)的内容,它具有实践性、实验性、国际
性、公共性、融合性、学术性、永久性、多功能性。
而
本次展览邀请矶崎新、刘家琨担任建筑策展人,许江和
李小山担任艺术策展人。
目前,24个参展作品正在建设
中,它们不仅体现出建筑师对南京佛手湖地域文化的共
同尊重,同时,这些作品也会引发人们思考如何延续南
京这个城市的文脉。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暨南京佛手湖建筑师酒
店一期项目主要包括20幢特色别墅、现代艺术博物馆
(Steven Holl设计)、接待中心(包括客房、餐饮,刘
家琨设计)、会议中心(Arata
Isozaki设计)、休闲中
心(Ettore Sottsass设计)、商务楼(包括客房中心、餐饮,Arata Isozaki设计)及配套设施等。
酒店皆按国际白金五星级旅游饭店标准设计、建造和装修,占地300余亩,总建筑面积为74 083平方米。
整个酒店全部建成后,将拥有314间套客房(约400张床位),1 600个餐位和可容纳1 200人的会议场地;同时还有供350-400人集体住宿、餐饮、会议于一体的大型活动空间,200-300人的休闲娱乐项目和设施。
20幢别墅分别由周恺、崔恺、Odile Decq等20位国内外著名的建筑大师设计。
总建筑面积12 000余平方米,单体面积从177.9-1 269 平方米不等。
其中多数设有客房4-5间套,可单独出租,也可统一安排,提供管家式服务。
整个项目的总体规划理念是:1)完整地诠释场地的自然之美;2)保护山脊上的森林资源,使道路融合在地形之中;3)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充分发扬山地开发的独特风情;4)保持场地现有的植被和地形,营造出CIPEA绿色画面;5)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流线和各地块的功能性设施,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
所有的建筑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巧妙独特。
图/文 南京佛手湖建筑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121
博物馆由一片平行透视的空间和黑色的竹模板混凝土墙构成,其上漂浮着的是一个半透明的结构体。
首层的直线通道逐渐转化为上层体量中蜿蜒环绕的路径,最后结束于一处可以眺望南京城的空间。
在剖面上,上层体量有着半透明的墙和地面,这与下层建筑半透明屋顶的方式相反。
下层屋顶由透光率为30%的太阳能板构成。
3 0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中除灵活的展览空间外,还有朝阳并面向巡回池水的茶室和馆长住所。
地热制冷加热
系统,设计中使用了可回收和低能耗的材料,是此项目中绿色建筑目标的一部分。
现代艺术博物馆
设计: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
面积:3 124m 2
122
接待中心是展区规模最大的建筑,建筑师采取“一分
为二,化整为零”的策略弱化体量,与整个展区建筑的尺
度协调一致。
“一分为二”,是指将接待与餐饮中心的公
共部分和客房部分分别作隐蔽和显现两种处理。
其中,将
面积难以细分、体量无法细小化的公共部分(如大堂、餐
厅等)设置在山洼处,使一半的体量几乎消隐。
“化整为
零”,是将布置在山脊部分的客房作小体量切分。
当足够
数量的近似单位组合在一起时,自然就得到聚落形态。
这
个方案真正的意图是:针对当下中国的大量资源,针对遍
布乡镇的普遍性产品做些探索——试图用黑色、白色、灰
色的水泥产品构筑一个当代的、中国的聚落。
接待中心
设计:刘家琨
面积:14 200 m
2
1:1 剖面图
123
会议中心根据地形特征布置在自然环抱的山谷之中。
通过将拥有大会议室和拥有中会议室及办公室的两栋细长条的主体建筑与山谷轴线正交布置,确保了建筑内部向山谷轴线方向的视线畅通。
两栋主体建筑在端部通过屋顶标高在半地下层的中
间设施连接,该中间设施内部设有多功能厅,屋顶则作为露天平台使用。
建筑整体由一面低曲率的弧形墙围起;两栋主体建筑之间设置了中庭,并配置了大面积的水池以提高景观效应。
建筑周围和上方均可通过步道连接,既可加强与周围建筑的往来联系,又为屋顶的展开以及休闲散步提供了可能。
休闲中心位于一座美丽的小山顶上,缓缓的山坡向南延伸至湖里。
茂密的树林和无与伦比的景色交相辉映。
休闲中心内设有酒吧、书吧和KTV包间等公共活动空间,还有体育健身中心、SPA、温泉桑拿室按摩房等水文化专区。
从建筑主入口入内,疗养温泉水文化专区围绕回廊而建,长长的环形围墙围合
起大小不同的空间,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内部花园。
回廊,在古建筑的理念中是设计出一种符合人体尺寸的空间,营造出更为隐私的环境。
花园中有原生态的树林和清新的空气,整座建筑具有鲜明的视觉效果。
(编者注:Ettore Sottsass在完成此休闲中心的设计后,于2007年12份去世。
目前该建筑业已大体峻工。
)
会议中心
休闲中心
设计:矶崎新/ Arata Isozaki
面积:4 826 m 2设计:埃塔·索特萨斯/ Ettore Sottsass
面积:8 830 m
2
124
别墅和谐地融入自然环境,体形顺应山势,突出于道路平面的简洁折板门廊连接其下覆盖的楼梯间,人由此入,拾阶而下。
建筑师不希望他的作品遮挡其他建筑,便采用用屋面覆土的做法“消失”,以一己之退让换芳邻之展现。
别墅的内部空间具有一定的非确定性,可与相邻的院落、光景进行新的组合。
作品运用了两类材料的构件:一是砖混部分,一是天然材料部分。
归隐
设计:周恺
面积:600.86 m
2
剖面图
125
管是一个秘密的、完整的排斥的空间,它的里面是天堂,外面是天堂之外。
“管”这个极端的里外分野,使得管的概念成为最令人渴望却最少涉入的形式,它丰富的寓意使得它完全可转换里外的定义。
20世纪之始,一种由人制造的自然出现了,即“管貌”,它是一种通过完全稳固的系统
产生的无限的多元可能性。
“管”于是变成了工业时代的象征。
20世纪中叶,又因其精确度及机械的理想而成为机器运动的最有力象征。
作为建筑思想,“管”被当作模数理想的最佳选择,科技、理性却又十分有机。
“管”是一个巨构,同时又是微元。
它有很小的中心,又有很薄的外壳。
“业”在汉语中基本的意义是成就,它意味着创立,传袭;它既是职业,又是财富;它是身体、语义及表象的统一。
“管业”一起表明一种聚合的,可靠的事业。
这个以“管业”命名的项目,表明了一种哲学立场。
浓缩的空间不也同时影射出空间的无穷吗?
在CIPEA展区的核心区域,是一个微突入水面的半岛。
别墅的空间组织极其清晰:交通空间将分离的功能空间连接起来。
交通的部分是一个撑满整个基地的卵形玻璃环形走廊,随地形起伏并跨入水面,沿途七个大小不一的立方体分别是工作室(起居室)、卧室、客房、会议厅、泳池等功能房间。
作品的设计理念是一个交流的环形,封闭的环形走
廊是唯一被明确限定的交通流线,没有对于方位的暗示,通过走廊可以到达建筑的任何一处,全方位地观赏周围的风光,将外部环境和建筑其他功能部分集聚在一起。
除此之外,是游离于走廊和房间周围的外部空间,同样没有对于路径和行为的限定,蕴含着最大限度的多种可能。
游离的体量和空间处理,微妙的空间限定,使之不露痕迹地成为展区松散而明确的焦点。
管业
流动空间
设计:马清运
面积:177.9 m 2设计: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
西泽立卫/ Ryue Nishizawa
面积:1 269 m
2
126
说是住宅,其实建筑展每幢小房子大部分时间是作为小型度假酒店和商务会所使用的。
4号住宅的施工图是所有方案里最简单的,也几乎不大可能有更加直接的答案。
沿着用地等高线的平均坡度,按照任务书规定的数量将六间卧室分为三个台阶顺应地势跌落,它们之间通过直跑台阶串联在一起,使平面布局一目了然。
每两个一组并置的卧室顶面形成三个高差1.5
米的台阶,分别作为起居、餐厅、和书房三处开放性的公共区域。
住宅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关联,以一种辩证的依存不假修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公共区域的构成既有不同标高的卧室顶面作为地面,也通过连续的木质外围围护结构来组织,与传统木结构不同的是它弱化了屋顶和墙面的差异,并且通过小尺度的结构单元的运用和组织,巧妙地解决了顶面和墙面的采光问题。
较小的结构杆件也节约了材料和建造成本。
公共区域透过木质隔扇与周围茂密的林木相邻,享受在自然中生活的意趣。
六间宅采用与基地红土相同的小模板混凝土,外围木结构则与周围树林一样有着内在的质朴。
基地狭长、平缓的坡地沿着小溪向湖面展开,别墅依平行等高线平面展开成折线带状空间,通过形体的处理,协调了坡地、水体和道路。
屋顶略高于旁边的道路,是一个水生植物的种植园,浅浅的水池中散布着如睡莲一般的圆形石板,自由散落的圆石小径颇有中国园林的味道。
夹在平坦的地板和顶板之间的是其带状内部空间,完整而连续,分别嵌入带卫生间的卧室、厨房和贯通到屋顶花园的庭院,其余部分
自然形成起居和交通空间。
屋顶种植园池底在卫生间的上方有六个圆形天窗,形成独特的采光效果。
屋面板比地板的面积要大,起着遮蔽日晒的作用。
除了局部的承重墙、平台和入口,建筑的外围护是完整的透明和半透明玻璃表面。
建筑的基础是一系列垂直等高线的肋形短墙,轻轻将上部的结构托起,当中的两条短墙之间设置了设备房。
在建造方面,作品将使用小模板(木板条模板)现浇混凝土建造结构主体部分,室内地板铺条石,宽度与天花板上留下的模板印记相对应。
低缓的外形,晶莹剔透的玻璃外墙和屋顶种植园使得建筑宛如漂浮在林海中的一片绿叶。
3x2
睡莲
设计师:张雷
面积:474.1 m 2设计师:马休斯·克劳兹/
Mathias Klotz
面积:672m
2
127
作品以一种抽象的方式在基地生长。
取材于福建客家土楼的“千手之作”,建筑环形不是直接插入地面,而是被其底部四个倒锥形的突起物托起(里面是隐藏的地热设备用房),这种支撑方式表达了作品对基地环境的尊重,也使得住宅的内院空间具有内聚和开放的双重意义。
环形的内部是为旅居的艺术家提供的六套独立的住宅单元,它们之间有三个连接内院楼梯的敞厅,住宅单元的入口就在这里。
在环形合围空
间的一角,有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既是公共交往空间的茶室,也部分用做地热空调的机房。
容纳居住单元的环形结构体由数百根无缝钢管组成,内外均用半透明的建筑膜,两层膜之间夹以透明的保温材料,夜晚降临,内光外透,使之成为一个浮于不透明基座之上的发光飞碟。
千手之作
设计师:海福耶·尼瑞克/
Hrvoje Njiric
面积:537 m
2
128 基地是一片丛林环抱的宁静开阔“空地”,形成这种“空地”感觉的是别墅平坦的地板和屋顶板。
平面自由的形状由内外两层边界划分而成:内部的边界是连续而透明的,包含着极细的钢柱结构,外部边界由垂直排列的竹质板条构成,形成来自于竹子屏风。
别墅内部是宽度以及光线连续变化着的带状空间。
这样一来,建筑变成模糊
不定的,甚至从室内就能感受到从属于外部环境的特质。
建筑师把别墅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居住空间,这样可以使功能更加灵活多变。
公共空间如厨房和起居室,设置在临近入口的位置,可以获得自然通风与采光,旁边设有一个小的洗手间和衣橱。
卧室的设置既适用于一个家庭居住,又适用于由单个人组成的小群体。
四个卫生间服务于四个房间,也可以用作为四个卧室,两个工作室两个卧室,以及其它的组合方式。
设备及储藏用房单独设置在别墅外的场地上。
别墅在形体和空间的处理上都很平实,简单的立方体外形,双层表皮界定了内部紧凑的居住空间和环通的交通空间,立方体在坡底的一端内形成主入口。
在透明的内表面之外的建筑表皮上, 巧妙地水平放置了等长的竹管,透风、透光且遮阳,同时具有变化无穷的光影效果。
别墅主体之外的山坡里,设计有一个圆形竖井式的“观象台”(通过地下的通道
与一层的书房相连),在这里可以直接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佛手
竹影
设计师:路易斯·曼西拉/
Luis M.Mansilla
面积:900 m 2设计师:肖恩·葛德赛/
Sean Godsell
面积:502.4 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