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金融学名词全书整理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货币: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马克思)
货币的主要职能:
①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②购买和支付手段;③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或者说: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交易媒介、支付手段、贮藏手段
货币的购买力:价格的倒数。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流通中的货币=支付手段的货币+流通手段的货币
本位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造的铸币。

(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
辅币:由贱金属制造的非足值货币。

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动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不受法律保护。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第二章
资金流量的统计与分析对于实现经济的宏观调控的意义:
①对过去年份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从中找出信用运动的规律,并进而对整个经济进程中存在
的问题加以剖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②对未来年份的规划和预测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规划能否有足够的财力保证,并进而重新考虑
整体规划的合理性,一边做适当的调整。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有何特点、作用、局限性?
答:(1)商业信用的特点是:
①借贷双方都是企业;
②借贷的客体是商品;
③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

(2)商业信用的作用:
①能够克服流通中货币量的不足,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促使商品的流通;
②促使滞销商品的销售,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
③加速短缺商品的生产,尽快实现生产的均衡。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①规模受到限制;
②使用方向受到限制。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和联系?
答:
(1)区别:商业信用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借贷的客体是商品,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但它有规模和使用方向的局限性。

而银行信用借方是企业贷方、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的客体是货币,且规模和使用方向超出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2)联系:
①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因为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存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企业在选择信用的时候优先考虑商业信
用;
②银行信用是主导,因为它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同时有了银行信用对商业票据的承兑和贴现,也有利于商业信用的发展。

消费信用: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的货币信用。

股份公司:将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

股份公司的特点:
①公司资本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股票面值相等,金额不大。

②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权证,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③股票一般不能退,但可以转让、出售。

④股东可根据其所持有的股票数量而有相应的投票权。

⑤公司的经营绝大部分是由专门的经理人员进行。

第四章
利息:投资者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

利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贷出本金的比率。

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实际利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名义利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单利:对已过计息日而不提取的利息不计利息。

C=P*r*n P为本金,r为利息率,n为借款期限
复利:将上期利息计入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

C=P*(1+r)n
现值与终值的计算。

(P55)
利率决定模型。

(p58)
第五章
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

直接标价法:对一定基数的外国货币单位,用相当于多少本国货币单位来表示。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量的本国单位为基准,用折合成多少外国货币单位来表示。

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浮动汇率:各国对汇率波动不加限制,听任其随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而涨跌;
各国中央银行只对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是否进行干预以及把汇率维持在什么水平。

盯住汇率:把本国货币与本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价,随着某种或某几种货币进行浮动。

管理浮动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汇率决定说:(传统的)
(一)国际借贷说:
外汇供给的状况取决于由国际间商品进口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
系——国际收支。

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债务,即外汇应付,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外汇汇率下跌;反之汇率上升。

(二)购买力平价说:
人们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无非是因为外国货币具有国外购买商品的能力。

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实际上是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的。

矛盾:这一学说成立的条件是两国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大体相仿为限制条件。

(三)汇兑心理说:
从人的主观心理出发分析。

在经济混乱的状况下,汇价变动与外汇收支,与购买力平价的变动并不一致;这时,决定汇率的最主要因素是人的心理判断及预测。

汇率决定说:(现代的)
(一)货币分析说: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

汇率要受两国货币供给量的制约,从而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在一起。

这一学说强调货币的供给对于决定货币购买力的作用,但过分依赖与货币数量论。

(二)金融资产说:
投资者根据经济形势与预期,经常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从而往往引起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并对汇率产生很大影响。

局限性都在于轻视贸易收支和商品市场对汇率变动的长期趋势的重要影响。

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①汇率对进出口: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币价值贬值,促进出口,抑制进口
②汇率对物价:汇率下降,进口商品在国内价格上涨。

③汇率与资本流动:
对长期资本影响不大,对短期资本的流动影响大。

本币对外贬值,资本外流,加剧外汇供求紧张,本币汇率进一步下跌。

汇率风险:汇率的变化带给交易人的损失。

表现在进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外汇储备风险,外债风险。

第六章
金融市场: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

金融市场分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外汇、黄金、保险等
金融市场的功能:
①帮助实现资金的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

②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
③确定价格
金融资产:单位或个人所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

特征:①货币性或流动性
②收益性;平均收益率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投资者的收益情况
③风险性
名义收益率:金融资产票面收益与票面额的比
现时收益率:金融资产年收益率和当前市场价格的比
平均收益率:将现时收益与资本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
直接融资:资金直接在最终投资人与最终筹资人之间转移的融资活动(股票、债权)。

间接融资:资金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实现在最终投资人与最终筹资人之间转移的融资活动。

(贷款)
衍生金融工具: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

形式:合约。

类型:远期、期货、期权、互换
远期合约: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货币、利率)
期货:和远期概念一样。

期货与远期的区别:
远期合约规模较小,较为灵活,交易双方易于按各自意愿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

合约是在有组织的场所内完成的,合约的内容已经标准化。

期权合约: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看涨期权的买方:市场价格高于执行价格,行使买的权利;反之,放弃权利,损失期权费。

看跌期权的买方:市场价格低于执行价格,行使卖的权利;反之,放弃权利,损失期权费。

金融衍生工具的双刃作用:
积极:使规避形形色色的金融风险有了灵活方便、极具针对性且交易成本日趋降低的手段,促进经济发展。

消极:促成巨大的世界性投机活动。

①金融杠杆化会造成风险的扩大。

②冲击一国金融市场并造成该国金融动荡和危机
创业板市场:是指专门协助高成长的新兴创新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筹资并进行资本运作的市场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

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
(一)负债业务:
A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B其他负债业务:从中央银行汇款、银行同业拆借、从国际市场借款、结算中的短期资金占用、发行金融债券
(二)资产业务:将自己通过负债所筹集的资金进行运用的业务
A贴现:银行买进尚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

B贷款
C证券投资
(三)中间业务: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汇兑、信用证、代收、代客买卖)
(四)表外业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互换、期权、期货等)
金融创新(P154)
不良债权(P155)
存款保险制度:
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
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
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制度。

功能与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维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二)问题:①对存款人:降低了他们关心银行经营业绩和对银行业务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监督的积极性,甚至缺乏积极性将其存款从潜在破产的银行中取出。

②对投保机构:存款人挤兑威胁对存款货币银行可能施加的惩罚力量受到削弱,导致
其更倾向于从事风险较高,利润较大的业务。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风险升水:有风险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投资的预期收益率
存款货币银行的风险类别:
①信用风险:银行的客户或者交易对手无力履约的风险。

②市场风险:由于金融市场的一些重要变量(利率、汇率、股价)变动导致银行的头寸面临
损失的风险。

③操作风险:银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缺陷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导致的风险。

银行监管的原则:
①依法管理原则
②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③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
④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金融监管失灵的原因:
①监管者的经济人特性。

从理论上讲,金融监管机关作为一个整体,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能在某种程度上超越具体的个人利益。

但具体到单个监管人员来说,他们也具有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一旦掌管垄断性的强制权利,必然会被某些利益集团俘获。

②监管行为的非理想化。

尽管监管者主观上想尽力通过监管最大限度弥补市场缺陷,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无法达到理想目标。

③监管效率低下。

作为监管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金融监管机构出于独特的地位,它们几乎不受到来自市场的竞争和约束,也没有改进监管效率的压力和动机。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组织:巴塞尔委员会
《巴塞尔协议》
目的:
①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与资产间的比例,订出计算方法和标准,以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

②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三大支柱
a.最低资本要求b监管当局的监管c.市场纪律
第十章
中央银行: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发行的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二)银行的银行:“存、汇、放”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体现:①集中存款准备
②最终的贷款人
③组织全国清算
(三)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①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独立性
②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
支付清算系统: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交易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偿的系统。

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
①是现代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
②有利于规避金融风险
第十一章
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一)前提:①各个银行对于自己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②银行清算体系形成
(二)见(P198)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派生乘数: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

K=1/存款准备金率
现金发行: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

现金回笼: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

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比。

第十二章
费雪方程式:MV=PT M=PT/V M=1/V*PT
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剑桥方程式:M=kPY
Y为总收入,P为价格水平,k为以货币形态保有的财富占总收入的比例,M为名义货币需求
两者的区别:
①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交易手段功能;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资产的功能。

②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数量与速度;剑桥方程式则是从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

③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分析。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贡献是对于货币需求动机的研究。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M=M1+M2=L1(Y)+L2(r)
M1是由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M2代表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函数。

L1,L2代表流动性偏好: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行为。

流动性陷阱: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M/P=f(y,w,rm,rb,re,1
p ∗dP
dt
,u)
M/P为实际货币需求,y实际恒久性收入,w为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rm为货币
的预期收益率,rb为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re为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1
p ∗dP
dt
为预期物价
变动率,u为反映主观偏好、风尚及客观技术与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变数。

恒久性收入: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

弗里德曼论断: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恒定,因而货币需求相对稳定。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区分因素:是否剔除了通货膨胀影响。


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对货币需求考察所面对的具体货币形态,是从金到摆脱金,从纸币到一切可称为货币的金融资产。

(二)研究角度从宏观到微观主体
(三)对所需求的货币从流通职能的货币扩展到保存职能的货币
(四)货币需求函数的变量不断扩展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①公开市场业务: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

②贴现政策: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

③法定准备率
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三种方式:
①增加税收:降低新投资的积极性,降低对贷款的需求
②增发政府债券
③变动基础货币
隐蔽赤字:①账面的财政收入金额大于真实的收入②应由财政安排的支出未作安排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①一国经济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常常需要进口大量技术,设备和重要原材料,而受生产和技
术能力的限制,出口一时难以相应增长,出现贸易和国际收支差额。

②受经济结构制约。

经济结构不同导致了进出口结构不同。

③受物价和币值的影响。

④受汇率变化的影响
⑤受利率变化的影响
⑥受经济周期性变化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资本跨越国界的移动过程。

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各国资本收益率不同,资本从低收益国流向高收益国
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使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有利于世界总产量的提高和经济福利的增加。

②通过各种方式的投资和贷款,使得国际支付能力有效地在各国间进行转移,有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和全球性国际收支平衡。

③国际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生产技术在全球范围传播,使科学技术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④国际证券投资可以使投资者对其有价证券资产进行更为广泛的多元化组合,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外债规模要考虑的两个因素:国内资金需求、偿债能力
第十四章
通货膨胀: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指标:
①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成都的价格指数。

②批发物价指数
反映全国才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动程度及趋势的价格指数
③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

将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名义值化为实际值所使用的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①强制储蓄效应: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政府向银行借债,货币增发,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结果导致物价上涨。

②收入分配效应: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来源不同对通胀的反映也不同。

③资产结构调整效应:持有更多的债权还是持有更多的货币。

就业与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货币工资膨胀率与失业率成反向变动关系。

当总需求增加时,对劳动的需求较为旺盛,失业率下降,在工资谈判中,雇员处于优势地位,雇主必须要提高工资。

反之同理。

经过转换的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
(一)需求拉上型及其治理:宏观紧缩政策,包括
①紧缩的财政政策:削减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②紧缩的货币政策:抽紧银根
③增加有效供给
(二)成本推动型及其治理:
工资推动型:
紧缩性的收入政策,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并据以控制每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率,管制和冻结工资;按工资超额增长征收特别税。

利润推动型:
限制垄断。

(三)供求混合推动说
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综合。

货币政策的内容:①政策目标。

②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

③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一)政策目标:单目标的稳定币值(主流观点)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稳定物价
相机抉择: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经济热,紧缩;经济冷,扩张)
单一规则: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并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数量法则,使货币增长率同预期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
(二)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信用控制
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面谈,劝告他们遵守政府政策并自动采取贯彻政策的相应措施。

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信用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变化通过资本边际效益影响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

M→r→I→E→R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

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直接效果。

M→E→I→Y
M→E表示货币数量直接影响支出。

因为
①货币需求有其内在稳定性。

货币供给则是外生变量
②党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货币需求不变,公众增加支出。

E→I变化了的支出用于投资的过程,将是资产结构的调整过程。

①超过意愿持有的货币将会用于金融、非金融和人力资本的投资
②不同取向的投资导致相应资产的收益率变动。

③最终引起资产结构调整
货币政策的时滞: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或全部所需要的时间。

内部时滞: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的这段时间。

外部时滞: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

米德冲突: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蒙代尔最佳政策配合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