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政策现状与政策趋势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政策现状与政策趋势浅析作者:阚晶晶
来源:《科技信息·下旬刊》2017年第10期
摘要:在传统产业改造的大浪潮下,汽车工业也在谋求转型升级。

随着网络、通信、大数据、智能控制、人机工程、微电子等技术的发展,汽车与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融合度不断提升,成为解决能源、环境、安全等产业发展困局的重要手段。

智能网联汽车俨然已成为传统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政策现状;政策趋势
政府针对某个产业颁布的发展规划或相关发展政策是指导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透过这些政策,我们可以观察政府对该产业的重视程度和发展思路,从中寻找发展机遇,也可以将这些政策作为自身发展方向、发展重点,以及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充分借助和利用这些政策加快自身发展。

1发展政策概况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若干涉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等,这些规划和政策的发布,对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可分为产业推动、示范测试、信息安全、配套设施、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几方面。

1.1产业推动
2015年以来,政府部门积极出台政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包括宏观指导、产业融合、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发展等方面。

1.2示范测试
示范测试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的最重要工作之一,现阶段,我国相关政策主要在支持建设测试示范区,已初步形成了“5+2”互联网示范区格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上海市政府,开展上海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项目,成为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引领旗帜,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展示发布和交流合作的主要窗口。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在无锡正式揭牌。

测试基地建成后将对功能符合性、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等关键性能进行测试评估,同时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第三方权威测试和认证。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地方政府建设试点示范:浙江、北京、河北、重庆、吉林、湖北等地开展示范,提供技术融合和协同创新的应用和测试验证环境。

1.3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市场化的必要保证,现阶段政策已在大数据和云平台、个人信息保护、地理信息等方面作出部署,尤其是《网络安全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定,将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4配套设施
配套设施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基础支撑,现阶段政策主要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平台设施等方面作出规定。

1.5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基础,技术标准建立和统一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影响巨大。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发布意味着,我国将逐步构建支撑低级别和高级别自动驾驶发展的两层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现阶段,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完成技术标准框架体系的构建工作,并着手筹建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

尽管我国已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框架体系的搭建,但大部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尚未起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2政策趋势分析
智能化、网联化都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

从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不过,我国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支持力度仍显单薄,不仅鼓励性政策和措施比较少,而且一些限制性法律法规也没有放开。

总体来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预计远期政府将着重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体系顶层设计,推进各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开展道路测试示范,突破法律障碍,完善相关标准等的工作,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1推进构建各部门协调管理体制机制
在国务院领导下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在内的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联席会议领导可由国务院高层领导及各相关部长组成,按照各职能部委的分工,协调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及相关产业发展。

2.2扩大和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测试
继续支持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在公共道路测试,规范和引导企业在示范和测试期间,研发新一代交通控制路网技术,实证在实际道路环境下智能网联汽车的运行情况,以及检测
V2X网络通信的安全性与兼容性等内容,为政策的制订和相关法规法律的制订、修订提供重要支撑。

2.3改善法规环境,破除产业发展障碍
深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研究,破除智能网联汽车在发展过程中驾驶员和车辆注册登记、上路行驶、高精度电子地图、信息安全、刑事、民事、保险等多方面的法规障碍。

2.4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体系
制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及相关标准,重点推进车载终端、V2V/V2I等车联网通讯协议、测试评价以及其他共性关键技术等高自动化等级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建设。

推进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相悖的现有技术标准内容的修改。

另外,强化制订和新修订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修改的联动、支持,比如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的修订工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登记、注册等提供技术支持。

2.5加快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
要想加快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就需要从以下3方面做起:①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智能交通配套环境,重点推进路面感知、车路交互协同、交通控制、交通信息发布、车联网信息接入等方面的建设,改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交通环境;②推动智慧城市网络与交通网络无缝连接和运行配合工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提供完善的外部环境;⑨统筹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发展,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联动起来,保证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同步进行。

2.6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乃至综合实力的强弱。

2016年8月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发布,9月份第三十九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召开在北京召开,习近平致贺信,李克强出席并发表致辞,足兄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在进行技术和产品研发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到相关技术的标准化制定工作中去,将标准制定应与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同步进行。

例如,在5G技术标准建设方面,根据规划,我国将在2020年实现5G商用,随着5G技术的加速运用及智能网联技术的成熟,智能网联汽车将加速商用和普及。

所以,要积极与电信和通信运营商开展合作,参与5G技术标准建设以及与5G车联网和智能终端有关的业务,尽早将自己的产品与未来的技术标准和应用环境对接。

2.7不断增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积累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短期内比较接近应用的技术,长期来看也具有较大应用空间,建议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关注、跟进、增强技术积累,适时开发应用。

2.8导航定位优先选择北斗产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具备亚太地区服务能力,而且,我国正在推动北斗模块成为车载导航设备的标准配置。

建议在研发工作过程中,在导航定位产品方面,优先选择北斗的产品。

结论
由信息化引发的新一轮世界范围的产业革命正在给汽车产业带来重大变革,汽车产业将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加速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进程,并与IT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发展。

智能化和网联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