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舞台大150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厌听厌学等现象,从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阐明了学习兴趣是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根本前提,并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兴趣”这一心理要素为主要支点来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也不是单面能达到的,这需要广大的音乐教师注释教学的诱惑力,抓好课堂的吸引力,多种形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才有保证。

关键词:音乐欣赏;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的体现,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的共鸣。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驾驭好一堂音乐欣赏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用充实、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式,活泼新颖、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等各种因素,完成教学的整体结构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好课堂合理的安排

音乐欣赏课在学生的心中往往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课程,在上课时往往使学生感到无味,导致他们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愿意上这种课程。

组织好课堂往往是上音乐欣赏课的重要前提,是上好此类课的重要环节。在上课前期,首先通过某首比较令学生喜欢的歌曲进行分析,逐步导入主体。例如现代的孩子都喜欢刘德华的歌曲,那么你就举出他的某一首歌曲进行分析,逐步导入主体抓住学生的心理再进行上课。

二、针对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

初中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他们的思想,对世界的看法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思考。而教师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

应的与其心理、生理几年龄特点的教材,结合中学生所喜欢的人、物、作品来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好。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大量搜集类似于此类的作品,拿到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欣赏。

那么,在有了好的音乐的基础上,怎样让学生喜欢听,愿意接纳而且从中受益,就要看教师用什么方法来引导了,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三个观点了:

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是引导学生怎样通过多种途径去感受音乐,丰富学生自身的音乐情感体验和音乐审美的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下面我将通过以下几点教学方法来进行阐述:

(一)情景导入法

在儿时上音乐课时老师就很喜欢用这种方法来教我们欣赏一些曲子,先是放出音乐,老师边介绍这个音乐中所包含的意思,而且还要看歌词所表达的内容,所体现的情绪。然而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包括中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可在倾听歌曲前讲一下关于这首乐曲的相关背景。

(二)提问、创设悬念法

音乐欣赏课在学生心目中就是认为不是主课,不重要。在学习中起不到很大的作用。许多同学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那么老师可以在欣赏之前采用提问表扬的办法,推讲此课的重要性,培养头脑的兴趣。如:这首歌的所表现的情感是什么?悲伤的?还是欢快的?他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啊?这首乐曲的节奏、速度上有何特点?然后通过学生的回答对学生进行表扬,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为学生这个时候都非常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会得到教师的肯定。

(三)学生参与实践法

随着初中学生注意力、身体协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中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刘斐 (江西省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336000)

艺术教育

大舞台

151

的发展,综合音乐能力也随之得以发展,初中学生的听觉、记忆力等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使其音乐感知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在音乐赏析中教师要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感悟音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体态动律的参与,感受节奏做边县其中不同的音乐情绪。接着,在节奏基础上加进音乐的旋律。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体验,在节奏创编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对音乐的节奏、旋律、粒度、速度、句法等学习,掌握了音乐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形成表现音乐的技能技巧,提高了音乐的表现能力,师生彼此欣赏、共同分享、互相交流、体验情感,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和谐发展。

(四)营造艺术氛围法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必须有一个适宜的经验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我们在欣赏之前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教师可采用音乐、录象、多媒体辅助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等,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从而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感受美。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

五、不断加强音乐教师自我综合知识的提高以便更好的吸引或调动学生

为了使音乐欣赏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为了成功地完成音乐欣赏教学的任务,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艺术修养的人。

首先,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在一些不懂得音乐的人眼里,音乐欣赏不过是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听罢了。而对于一个没有责任心的老师来说音

乐欣赏课也就是如此简单容易。其实,音乐欣赏教学是非常复杂的,是一种融各种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必定会竭尽全力去上好每一堂音乐欣赏课。

其次,教师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艺术技巧。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缺乏起码的音乐知识,音乐作品的精粗美丑就鉴别不出来,就难以找到欣赏作品的途径。很多人对音乐的评价只停留在好听与不好听的水平上,正是因为他们缺乏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因此不能从作品的内容、形式、哲理上体验作品所赋予的情感内容、思想意境乃至理性的思考。

再次,音乐教师要拥有丰富、广博的文化知识。音乐所涉及的内容是很广泛的,需要教师掌握多方面的文化知识以适应教学的需要。优秀的艺术家,他本身就是一个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要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教师渊博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己准确地理解音乐作品,使音乐欣赏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能使自己自如地应付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

总而言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出现灵感,更别谈思维的创造性。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欣赏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欣赏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邀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的。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参考文献:

[1]《中学教育学》 .叶上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2月 .[2]《音乐心理》.张凯著 .[3]《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版》.

[4]《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5]《中国音乐教育》.第九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

刘斐(1984 - ),江西省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钢琴教师。

艺术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