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利率预测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利率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

本文在考察近现代主要相关理论和预测方法、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民币利率环境的分析,提取出可用于人民币利率预测的信号变量,并将上述因素综合起来构建出一个可以用于利率预测的、较为实用的预测模型。

根据本模型的结论,对人民币利率影响较大的几大因素依次为:货币供应量、国际利率水平(以美国利率为代表)、国内生产总值和消费物价指数。运用本模型进行预测的结果显示,根据2003年的各种信号变量来判断,2004年人民币利率应该上调。

关键字:潜在市场化利率名义利率信号变量

ABSTRACT

After a thorough review on the related theories and practical forecasting models,

this thesis institute a hypothetical model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gnal variables and regulated interest rate, on the basis of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RMB interest rate and on a set of signal macroeconomics variables, which indicates the trend of the movement of the potential interest rate existed in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then, a practical model on interest rate forecasting was constructed, which incorporated all the factors analyzed above.

According to this model,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of the five major factors, which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RMB interest rate was as follow: money supply, interest rate level of United State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The forecasting result calculated by this model suggests that the interest rate should go up in 2004, based on the value of signal variables in 2003.

KEYWORDS: potential-interest-rate nominal-interest-rate signal variables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

2003年以来,消费物价指数(CPI)由负转正,并且从第四季度开始由于前期投资品和当期农产品价格的强劲上涨,引起消费物价指数的较大增长,12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达到3.2%,使中国的实际利率变成为负值。围绕人民币利率的走势问题,市场产生了许多猜测,一部分观点认为利率将会调高,而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利率将保持不变。利率对债券、股票及外汇等金融资产的价格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率预测对投资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率的预测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容易。

对利率与有关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一直都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80年代以来,众多经济学家就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马克斯威尔·弗莱(Maxwell .J .Fry)在对7个亚洲国家1961-1972年实际利率和GDP实际增长率的计量研究中发现利率对储蓄和经济增长有直接和显著的作用;阿兰·盖尔博(Alan·Gelb) (1989)对34个欠发达国家1965-198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经济增长率、利率和储蓄率等指标的相关性,得出了这些国家的实际利率每上升1%,经济增长就相应提高0.2%-0.25%。

IMF的Lanyi和Saracoglu收集了21个发展中国家从1971到1980的30天存款的实际利率,据此计算出这些国家在这一时期的平均利率,然后将他们分为正值、低负值和高负值3组,并分别考察了其金融资产增长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得出了实际利率为正值的国家,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也普遍较高;实际利率为高负值的国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普遍较低;实际利率为低负值的国家则介于两者之间。这说明了在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的发展中国家,实际利率与实际国民经济增长率之间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国内的相关研究大约兴起于90年代初。陕西财经学院张杰教授在1999年出版的《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和变迁》一书中,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利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其拟合优度R2为10%。从其检验方法来看,主要是没有考虑到利率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有一定的时滞性。

吕耀明、林生(1999)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对GDP实际

增长率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在考虑了利率对经济增长时滞效应的前提下,得出的拟合优度R2分别为8%和45%.

唐倩(2000)在《中国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一文中,在考虑一年时滞的基础上,假定一个虚拟变量SHIFT过滤掉非利率因素对GDP增长的影响,得出的拟合优度进一步提高,R2达到了57%,而且利率的弹性为正8%。

宾国强(1999)在《实际利率、金融深化和中国的经济增长》一文中,引入金融深化指标对1987-199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在考虑滞后和自相关等因素后得出了实际利率、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正相关作用,还对实际利率、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格兰杰(C. W. Grange)因果检验,得出了实际利率和金融深化在Granger意义上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结论。但他忽略了90年代以来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出现背离的现实,没有考虑市场背景的变化可能使现实脱离原有的理论研究范围,将近20年的数据进行笼统的处理,从而导致其结论的显著性大为降低。

李焰(1999)在《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一书中,对1952-1992年我国居民储蓄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1952-1978年之间利率与储蓄之间存在微弱的负效应,而在1979-1992年间利率和储蓄则出现不显著的正效应。

郭金龙(2000)在《利率下调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实证分析》一文中指出:1986-1998年期间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率与实际利率之间基本上不相关。此外,他认为国有、集体经济投资增长率对利率不敏感,而个体经济投资增长率对实际利率的变动则较为敏感。李杜环(1999)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微观基础的实证分析》一文中,也得出了我国非国有经济比国有经济的投资行为更具利率敏感性的相似结论。

肖殿荒(2001)在《利率变化的消费效应和资产替代效应》一文中,得出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利率变化的消费效应都是不明显的,消费变化主要是由收入变化来解释。

郭金龙(2000)在《利率下调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实证分析》一文中则认为,居民消费的增长率与实际利率之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而且.其相关关系是不断增强的。随着相关性的增强,其消费增长率对实际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也在逐渐增强。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研究对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