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_刘爱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6-12
作者简介:刘爱军,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通讯作者:李祥妹,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牧户行为的草地管理模式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编号:70803020)0资助。
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刘爱军 李祥妹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5)
摘要 西藏解放以来,第二产业从无到有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发展迅速,总产值比重不断提高,已形成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的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但无论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相比,西藏第二产业发展仍相对落后,表现在产值比重低、产业发展对地方经济拉动能力非常有限,产业链短,效率低,产业结构偏离度高,难以有效吸收当地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同时企业规模偏小,工业集中化低,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地。优先发展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就业人口向第二产业转移仍是未来西藏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本文重点分析西藏第二产业产值、结构和劳动生产率、种类和规模变化,探讨了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现状,认为当前西藏第二产业发展中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工业比重大,民用工业发展滞后,工业可持续性不强等,基于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民营企业和提高工业集中度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第二产业;工业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2-0129-05
do 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2.022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落后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现代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形成了矿业、建筑、森工、制革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涌现出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企业以及藏成药、啤酒、铬铁矿合金、矿泉水等一批特色产品,外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也逐步兴起,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高。然而由于西藏自治区发展的底子薄、起点低,以全国的平均水平而言,仍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工业化水平低,规模小,缺乏竞争优势,产业结构落后。在新的世纪,面临复杂变化的内外环境,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想更上一层楼,存在诸多挑战。一方面,内部经济发展的需求要求西藏能够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加速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另一方面,西藏特殊的高原生态环境和脆弱的生态系统则制约着经济开发的进程。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工业化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是西藏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基于此,立足西藏实际,探讨区域第二产业发展战略,建立基于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为指导方针的第二产业体系,对促进西藏经
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见于两类:对西藏工业发展的专门研究,如刘雨林、宋宏远等[1,2],以及对西藏经济结构和主导产业研究[3,4],本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出发,探讨第二产业发展途径。
1 第二产业产值、结构及劳动生产率分析
1.1 西藏产业结构演进阶段及总体特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西藏逐渐形成了农牧业为主、工业特色明显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根据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状况,1978年到2007年,西藏产业结构的演进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1.1 第一阶段:1978-1987年
这一阶段的农牧业(即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有较大波动,1981年达到最大值后开始回落;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也呈下降之势,总趋势是1981年到1983年间略有回升后继续下降;第三产业G DP 比重呈高速增长之势。1.1.2 第二阶段:1987-1994年
自1989年经过/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0的发展历程后,西藏进入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发展的最好时期。
#
129#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20卷 第2期 CH INA PO PUL AT 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 NT Vol.20 No.2 2010
在这一期间,三大产业均呈迅速发展之势,其中第二产业发展势头最为迅猛。从三大产业产值分别占GD P的比重变动看,第二产业比重迅速回升,农牧业比重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的就业比重也有了变化,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就业比重都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稳步上升,是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的5倍。
1.1.3第三阶段:1994-2007年
随着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西藏经济在保持持续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逐步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变化。这一期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GDP比重保持着缓慢的上升势头,第三产业GDP比重再次呈现出高速上升的势头,劳动力在第二产业中的就业比重迅速提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继续增加。1.2三次产业产值构成比较分析
1.2.1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与全国的比较分析
国民经济结构变化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经济发展过程本身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优化升级的过程。通过产业结构变动的比较分析,不仅能描绘出整个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动的脉络,还可以清晰地分析出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产业结构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建国初期的恢复调整阶段,经历了/大跃进0以及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非健康发展阶段,以及之后的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至今的快速发展和调整阶段,中国的经济经历了一个起伏波折的发展历程,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也清晰的反映了整个经济发展至今的历程,经历着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变迁。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41.8亿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12138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在10%以上。从1952到1957年,产业结构呈现一、三、二结构,1962年-1969年为一二三结构, 1970-1984年之间强调工业发展,产业结构呈现二一三状态,改革开放后,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1985年以来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状态,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从1985年的28.5%增长到2007年的40.1%,三次产业比重和结构出现显著变化,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和科学,其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与国家基本情况一致,西藏产业结构在几十年中也经历了呈现以下特征与全国产业结构调整不同,从1952年到1996年,西藏产业发展中第一产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处于从属地位,第一产业的比重都在50%以上,这与西藏是传统农牧区一致。1996年以后,特别是随着第三次、第四次援藏工作会议的召开,西藏产业发展政策有了较大调整,到1997年全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第一次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呈现三一二的状态,并一直持续到2002年。随着第四次工作会议的召开,西藏产业发展中第三产业不断加大,同时特色资源和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到2003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状态。纵观整个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西藏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从50年代的几乎为零,增加到了2007年的96.6亿元,在几乎为零的基础上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一增长速度更快。从1952到2007年,西藏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97.7B0.1B2.3演变为2007年的16.2B28.2B55.6,西藏三次产业的位序从解放初期到70年代中,呈现/一三二0的格局,改革开放(1978)之后,短暂呈现/一二三0的格局,之后持续到90年代中,产期呈现/一三二0格局,90年代中至上世纪末,呈现/三一二0格局,本世纪初至今,呈现/三二一0格局,且这一趋势相对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特征充分显示西藏经济和产业结构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区域抗风险能力在逐步增加。
1.2.2西藏产业结构与西部十二省的比较分析
产业结构的横向比较可以更加清晰的反映出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西部十二省同属于全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有着类似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环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1)从绝对数上来看,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其他的西部11省,最低的青海省也比西藏高出了两倍多,而第二产业的产值,西藏更是远远落后于西部其他省区,只是最低青海省的1/4不到,因此西藏不论是经济总规模还是工业化发展都落后于西部的平均水平;
(2)从产值比重的相对数上来看,2007年除西藏外,西部省区都呈现/二、三、一0产业发展模式,即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都居首位,西藏的第二产业发展明显处于劣势(相对于第三产业),只相当于第三产业产值的1/2,这充分说明了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的落后。
西藏自治区第二产业比重在西部12省区中的比较和位置进一步显示西藏自治区第二产业发展的滞后性和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西藏自治区第二产业如果不能得到快速发展,则其在西藏12省区的地位将进一步后退,造成这一区域经济即使在西部12省区也处于陷落区。
1.3西藏规模以上工业产业发展在全国及西部十二省区
的位置
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54517.6亿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值为4042.7亿元,税
#
130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