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财政政策 1.概念: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 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 结构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 施。 财政政策是财政理论运用于实践的中介, 贯串于整个财政工作过程。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功能的正常发挥,主 要取决于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
2.组成
08年的存款准备金率变化
1.2 3.1 4.2 5.2 6.7 9.1 9.2 10. 12. 5日 8日 5日 0日 日 6日 5日 15 5日 日
15 %
15. 16 5% %
16. 17. 16. 15. 15 5% 5% 5% 5% %
14 %
5.分类: 从总量调节出发,货币政策可分为扩张性、 紧缩性和中性货币政策。
非自决的财政政策是指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 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 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调节的作用。 这种政策是依靠财政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 机制自行发挥作用。又被称为“内在稳定器”。 其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税收 的自动稳定性。这主要表现在累进的所得税制度 上。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在经济萧条 时期,随着国民收入下降,失业人数增多,公共 支出中的各种转移性支出会自动增加,从而抑制 消费支出的下降,防止经济衰退的进一步恶化。
三、财政政策工具
① 国家预算 ②税收 ③国债 ④ 政府购买 ⑤转移性支出
四、财政政策类型
1.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社会总需求过程中 发挥作用方式的不同,财政政策分为自决 的财政政策和非自决的财政政策。 ① 自决的财政政策
②非自决的财政政策
自决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 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 除经济波动,实现稳定增长目标。 这种财政政策不能依靠政策本身自动发挥作用, 而必须由政府对客观经济形势分析判断后有意识 地采取措施干预经济运行。该政策又被称为相机 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要靠一定的公共投资 才能使经济自动恢复活力(启动私人投资)。 补偿政策是政府为了稳定经济,有意识地从当时 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进行调节的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一、货币政策 1.概念: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 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基本方 针及其相应的措施。 2.组成:由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 策等构成。 3.基本目标:稳定货币。
4.货币政策手段: ①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②存款准备金制度。 ③公开市场操作。 ④利率
4.松财政、紧货币政策。减税和增加政府 支出等松的财政政策对于刺激需求,克服 经济萧条,调整经济结构比较有效。紧的 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较高的通货膨胀。 当社会运行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 存以及经济结构失衡时,宜采用这种政策 组合。这种政策组合能够在保持经济适度 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 使用会增大财政赤字,积累大量国家债务。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1.双松政策――松财政、松货币政策。“松”的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税(降低税率)和增 加财政支出规模等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 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 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利率来扩大信贷支出 的规模和增加货币供应量。 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和生产能力未充分利用, 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 标时,宜采用“双松”的政策组合。这样的政策 组合在扩大社会总需求、扩大就业的同时,带来 的通货膨胀风险很大。
政策效应的偏差是指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实 际效应与预期效应的背离。政策效应的偏 差包括两种类型: 一类是政策实施过程中非人为因素造成的 偏差,也称自然偏差;
另一类是政策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 偏差,又称人为偏差。
财政政策的自然偏差与财政政策自身的完善过程 有关。任何一项财政政策的实施总有一个生命周 期,在政策出台阶段和政策蜕化阶段,政策效果 要差一点,在政策完善阶段和政策成熟阶段,政 策效果要好一点。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出 现阶段性的政策效应偏差。 财政政策的人为偏差其实是与政策的制定者和执 行者的行为不当有关。现实生活中,财政政策的 自然偏差与人为偏差往往交织在一起的,需要我 们找出引起偏差的真正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 纠正。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决定每年投资约占GDP 的7%左右,这些投资涉及十多个与人民生活息 息相关的领域。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 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 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 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 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 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2.双紧政策――紧财政、紧货币政策。紧的财政 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的财政政策。其手段主要是增税(提高税收)和 减少财政支出;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来减少信贷支出的规模 和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投资和消费。 在社会总需求极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 政府面临强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时,宜采用这种政 策组合。但是,这种政策组合虽然可以有效抑制 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容易矫枉过正,带来经 济停滞的后果。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
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财政政策在实现财 政政策目标的过程中,各个政策工具通过 某些媒介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 体。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媒介体主要是收入 分配、货币供应和价格。财政政策工具通 过这些媒介体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标。
⑴.以收入分配为媒介体的财政政策 传导过程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正确理解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概念,明确两个政 策的政策目标,掌握不同的政策组合的功 效 重难点提示 财政政策的运用 授课时数 4课时 授课内容 1.概述 2.财政政策效用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1.税收政策 2.支出政策 3.预算平衡政策 4.国债政策
来自百度文库. 财政政策的功能
我国财政政策具有两大功能:稳定功能和发展功 能
⑴ 稳定功能 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主要表现为,政府能够运 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当经济出 现膨胀性缺口时,政府可采取减少支出或增加税 收等政策手段,减少社会总需求,减少通货膨胀 的压力;当经济出现紧缩性缺口时,政府可采取 增加支出成或减少税收等方法刺激社会总需求。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 和抑制社会总需求,促使供求达到平衡的财政政 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增税和减 少财政支出规模减少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③中性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 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对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效 应,也不产生紧缩性效应的政策。一般情况下, 它要求财政收支量入为出、自求平衡。值得指出 的是,实现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 政政策。
⑵.以货币供应为媒介体的财政政策 传导过程
政府预算、国债等政策工具极易通过改变 货币供应量影响企业的信贷行为、投资行 为和物价变动,最终影响到充分就业、经 济增长等政策目标。
⑶以价格为媒介体的财政政策传导 过程
许多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 体现出来的,或者是与价格共同作用发挥 调节作用的。例如,税收、财政补贴等政 策工具就是通过对盈利能力较低的农业、 基础产业和盈利能力较高的加工行业的产 品价格的影响,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适度 增长的政策目标。
①通过个人所得税税收的调整,可以减少高收入 者的可支配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而通过社 会保障支出或消费性财政补贴,可以增加低收入 者的个人收入,增加其购买力,扩大社会有效需 求。因此,通过税收工具对收入的调整可以实现 收入合理分配的政策目标。 ②税收工具的调整对企业利润分配产生影响。 国有企业的盈利在上缴所得税后才能自主分配, 税收上交越多,企业留利就越少。税收的调整体 现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国家也可以通 过所得税的各种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 因此,税收对企业的投资行为、生产经营活动产 生重要的影响。
二、财政政策目标
⑴物价相对稳定
⑵收入的合理分配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6》提供 的127个国家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 指标表明,基尼系数低于中国的国家有94 个,高于中国的国家只有29个,其中27个 是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亚洲只有马来西 亚和菲律宾两个国家高于中国。
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 (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 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 (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 的7.2倍。 2007年的中国基尼系数:0.48
参考资料
《财政学重难点解析》王国清等主编,西南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财政学》邓子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出版 《比较财政学》李俊生主编,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8年出版 思考题 1.怎样认识与评价财政政策的效应? 2.为什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相互配合?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8.3
9.1
10.0 10.1 10.4 11.1 11.4
⑷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公共安全、基础科学、教育、环境等公共物品和 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意味着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而促进这些物品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必须由 政府承担起主要责任。 我国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已居世界第一,在国外, 城市居民拥有产权房比率最高的是美国,为68%, 英国为56%,欧洲其他国家为30%~50%。而 据我国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城市居民住房自 有率接近82%。
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之间表示 较为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较大; 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同时,国际上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 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 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⑶经济适度增长
二、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是即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 政策的执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政策实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为有效,反 之,则无效。政策是高效还是低效,不仅 取决于政策执行的结果,也取决于为达到 目标而付出的代价,一般可以通过政策成 本与政策效益的对比分析来进行评价。
三、财政政策效应偏差
3.紧财政、松货币政策。当经济基本稳定,政府 开支庞大,促使经济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主 要目标时,宜采用这种政策组合。紧的财政政策 可以减少政府开支,抑制需求过旺。松的货币政 策可以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由于行之有效的松 的货币政策不易把握,这种财政政策政策组合难 以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 当政府开支过大,物价基本稳定,经济结构合理, 但企业投资并不十分旺盛,经济也非过度繁荣, 促使经济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目标时采 用该模式。
⑵发展功能
①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例如,通过对需要限制发 展的行业实施高税收政策,减少资源流入这个行 业;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等方式扶持高科技产业。 ② 调节收入分配。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支出政策、 转移支付政策等可从多方面调节地区之间、行业 之间、部门之间、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③ 推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财政政策通过建立 鼓励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税收制度,增加对基础 科学研究和教育的财政支出等措施,促进技术创 新。
2.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 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展性财政政策、紧缩性 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 和刺激社会总需求,促使供求达到平衡的财政政 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减税和增 加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