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刘邓大军渡黄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的?
邓小平、刘伯承 诙谐风趣、临危不惧、 神态自若
刘邓大军抢渡黄河指挥部旧址 刘邓大军渡黄河处
刘伯承居室
刘帅当年用过的桌椅床铺。
刘邓大军夜渡黄河时的情景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陈列的当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所使用过的木船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
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
将军亭
4· 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关联词语。 )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 )行。 b( )你说得对,我们( )改 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 们( )照你的办。 a(
2刘邓大军渡黄河
之所以战前 谈笑风生 暗度陈仓 精心部署 明修栈道 一举突破 渡过天险
因为渡前
所以战时
老一辈革命家 机智勇敢 有勇有谋
课文主要描写的是“渡黄河”这件事,事件中 对两位老一代革命先辈的描写笔墨不多但却给人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两位将领给你留下了印象怎
广阔无垠 伪装 筹划 烟消云散
离弦之箭 夜以继日 谈笑风生 相视而笑
像发射出去的箭一样冲出去,形 容速度快。 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 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 主意。 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 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 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 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 胜。
暗度陈仓
1、有效实施战略技术。
指挥部设在一所农民的房子里,泥坯墙,茅 草顶,房间不大,四壁钉满了地图,中间摆着4张 方桌,桌上铺着黄呢军毯。邓小平坐在桌子的一 头,仔细地看着地图。刘伯承则双手叉在腰间, 在屋里踱步沉思。就这样,刘伯承和邓小平在这 间小小的指挥所里,筹(chóu)划出了一整套切 实可行的战略战术。
本文在记叙上采用了什么方法? 插叙,增强课文的生动性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吗?试试看
第1~5自然段:介绍刘、邓在6月30日晚率 部分队伍“暗度陈仓”——偷渡黄河。 第6~11自然段:介绍刘、邓在渡前是如何
精心部署,筹划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明修栈道”
的战略战术。
第12自然段:讲刘、邓大军渡河成功以及
取得战斗胜利的重大意义。
离弦之箭 胸有成竹
谈笑风生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广阔无边, 望不到天际,形 容辽阔无边 安排,布置(人力、任务)。 日日夜夜不停地工作。 多形容十分勤奋、忙碌 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 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想办法,订计划。
广阔无垠
部署
夜以继日
烟消云散
筹划
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描写的是刘邓大军巧“渡黄河”
这一句描写与前段“静的出奇”形成鲜 明的对比,写出了渡河时的声势浩大, 体现了中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斗精神。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要从汉中出发去攻打 西楚霸王项羽。为了迷惑敌人,他表面上派了一 些人去修复通往长安的栈道,项羽以为修好栈道 得一年半载,谁知刘邦暗中已率兵绕道打到了陈 仓,楚军慌忙抵抗,结果打败。
拓展练习
1、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①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 呢? ②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 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2、缩写句子 ①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 个树林。 ②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捡起地上的 一片片碎纸。
3、仿照下列的修辞方法,分别写句子。 ①鸟儿在树枝上唱着欢快的歌。(拟 人) ②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 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比喻)
你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 成语的由来吗?
“暗度陈仓”也用作“陈仓暗度”,也常 作“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般用来 指作战时正面迷惑敌人,从侧面突然 袭击的战略。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 野战军主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13个旅 12万余人强渡黄河天险,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 防线,转入外线作战,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 的序幕。
“敏捷”、“离弦之箭”写出动作之迅 速,没有丝毫犹豫和慌张,这也是战前精心 部署的结果。
他们是怎样明修栈道的?又是怎样 暗度陈仓的?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 明修栈道:伪装主力、与敌周旋 • 暗度陈仓:做足准备、大军渡河
明修栈道
渡河之前,刘伯承、邓小平把12万野战军 主力集结起来,而让太行军区、冀南军区部 队伪(wěi)装成主力,在豫北发起攻势,跟 敌人打得难解难分,同时指挥豫皖苏军区部 队向开封以南地区佯施攻势,以转移敌人视 线。此时,真正的主力部队正夜以继日地进 行渡河的准备工作。
“看”、“叉”、“踱步沉思”等词语体现了他们部 署时的精心、紧张严肃。
2、刘、邓二人工作态度严谨。
3、进一步诱敌深入。
当太行、冀南和豫皖苏部队同敌人连续打了几天几夜, 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弄不清我军主力行动方向时,国民党 郑州前线司令部却发表电讯,说什么刘邓的军队南进受挫, 被迫“西窜”。可见,刘邓大军“明修栈道”的战术已经奏 效。 本来,国民党新调来的两师主力已挖了滩头阵地,因听 指挥部的情报,就放松了戒备,部队根本未进入阵地。 刘伯承、邓小平把渡河时间选在6月30日晚。夜,静得出 奇,黄河北岸的我军将士悄悄地蹲在战壕里,各种渡河器材 都准备停当,只等渡河命令下达。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处
结
束
滔滔黄河水,像一条蜿蜒的巨蟒,躺在 广阔无垠的华北平原上,在朦胧的月光下滚 滚向东流去。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黄河比作巨蟒,体现了黄河的 磅礴气势,也从侧面烘托出渡河 的艰险。
夜色苍茫中,船工从苇丛深处推出一只 只平头小木船,刘伯承、邓小平敏捷地跳上 船去,并肩站在船头。船像离弦之箭,向黄 河南岸急驶而去。
4、精心设计渡河时间。
午夜时分,渡河命令下达了。我军大炮首先向南 岸的敌军阵地开火,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寂静的夜空, 火光映红了滚滚黄河水,千百只帆船载着我军健儿杀 向黄河南岸。我野战军主力 4 个纵队,在 300 余里地段 上一举突破敌军防线,渡过了黄河天险。蒋介石鼓吹 的“黄河战略”神话,只一夜工夫就烟消云散,成为 历史的笑谈。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从此揭开了序幕。 “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寂静的夜空”一句描 写有什么作用?
2 刘邓大军渡黄河
导入
淮海战役时的刘伯承、邓小平
刘邓大军渡黄河
• 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命家率领12万大军,以台前县孙口 为中心渡口,在东西长150公里河 段上,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 段的序幕,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 个伟大的转折点。当地群众把刘邓首 长乘船渡河的孙口渡口亲切地称为 “将军渡”。
学习目标
学习插叙的写法,感受老一辈革命 家的机智勇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了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文 中指什么,体会刘伯承、邓小平的英 明决策。
jié 捷
敏捷 捷报
xián 弦
离弦之箭 琴弦
shǔ 署
部署 署名
wěi 伪
伪装 伪证
chóu 筹
筹划 筹备
滔滔 胸有成竹 重兵把守 部署
暗度陈仓
刘伯承、邓小平二人如何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强渡黄 河?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 伯承、邓小平精心部署作战计划? 自读课文,找出答案。
明修栈道
渡河之前,刘伯承、邓小平把12万野战军 主力集结起来,而让太行军区、冀南军区部 队伪(wěi)装成主力,在豫北发起攻势,跟 敌人打得难解难分,同时指挥豫皖苏军区部 队向开封以南地区佯施攻势,以转移敌人视 线。此时,真正的主力部队正夜以继日地进 行渡河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