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动机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西财在校本科生的志愿者服务动机调查
摘要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志愿者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近几年有数据显示,虽然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绝对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其相对比例却有所下降,即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有所降低。

此次调查,以西南财经大学的在校本科生为总体,主要对其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动机构成进行研究,同时也分析性别和年级因素对于他们参与志愿者活动动机的影响。

最后,通过我们的研究结果,能过给学校的志愿者组织提供一些参考与意见,帮助这些机构更好地招募志愿者,同时引导大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从事志愿者活动。

本次研究,通过查询资料和事前询问的方式,将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可能动机进行罗列,最终整理出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24个项目,对于每一个动机, 设置“非常符合”、“符合”、“说不清楚”、“不太符合”、“很不符合”五个选项,对受访者的选择相应地记5、4、3、2、1 分, 综合所有受访者填答结果,完成数据的收集。

对于数据的处理,本文利用SPSS对于24个动机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进行项目的筛选,将自我价值、自我挑战、团队合作、荣誉称号四个共同度均小于0.5,对于因子分析贡献微小的4个项目删除,对于剩下的20个项目进行第二次因子分析,最终得到5个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为“功利或情感动机”、“成就动机”、“责任动机”、“交际动机”、“助人动机”。

将动机进行分类之后,利用SPSS对于问卷总体和每个因子的信度进行检验,同时也利用因子分析的结果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最终可知问卷的具有较高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验证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之后,本文从均值、标准差、选项的比例结构等方面对于西财本科生的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动机进行分析,并且分析性别和年级是否会对其动机产生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西财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动机主要是“交际动机”和“责任动机”,对于“成就动机”也比较看重,不太考虑“功利或情感动机”和“助人动机”。

同时“功利或情感动机”分散程度最大,“交际动机”和“成就动机”分散程度较低,表明功利或感情方面的原因只是部分人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动机,其他人则不是很看重这方面,而希望达到自我提升、扩宽自己的人脉的目的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

从选项的比例可以看出,选择“比较符合”和“一般符合”的人最多,表明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通常以一个以上的目的为出发点,很
少是单一地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也说明问卷较为合理的体现了群体的普遍心理。

根据研究的结果,本文提出以下的建议。

学校的志愿者组织在进行志愿者活动宣传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志愿者的主要参与动机--责任动机,交际动机与成就动机。

提供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为参与者创造各种实践学习机会,让其能在志愿活动中提升自我并获得成就感,采用多元化的宣传方式,争取获得学校的支持,同时扩大自己组织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

[关键字]志愿者活动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效度单因素方差分析
目录
一、研究背景 (1)
二、调查方案 (1)
2.1调查目的 (1)
2.2调查对象 (1)
2.3调查内容 (1)
2.4调查问卷 (1)
2.5抽样方案 (1)
2.5.1确定样本量的方法 (1)
2.5.2预调查方案 (2)
2.5.3正式抽样方案 (2)
三、模型建立 (3)
3.1项目分析 (3)
3.2探索性因子分析 (4)
3.2.1适合度检验 (4)
3.2.2项目筛选 (4)
3.3因子分析 (5)
3.4结果分析 (5)
3.5信度和效度分析 (7)
3.5.1信度检验 (7)
3.5.2效度分析 (8)
四、数据分析 (8)
4.1描述统计分析 (8)
4.1.1均值分析 (9)
4.1.2标准差分析 (9)
4.1.3认知模糊度分析 (10)
4.1.4选项结构分析 (10)
4.2单因素方差分析 (11)
4.2.1不同性别志愿者动机差异分析 (11)
4.2.2不同年级志愿者动机差异分析 (12)
五、对策建议 (12)
5.1强化志愿者活动的宣传与立法 (12)
5.2建立志愿者活动的激励机制 (12)
5.3扩大志愿者活动的规模 (13)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程度的提高,中国的志愿者活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而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志愿者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1)》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国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中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超过3124万人。

但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虽然我国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绝对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却有所下降,即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占大学生整体比例却有所下降。

因此,面对如此庞大的集体,加强对我国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心理基础和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对引导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于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方案
2.1调查目的
以西南财经大学的在校本科生为总体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实际情况和活动动机构成,研究性别与年级等因素对于他们参与志愿者活动动机的影响。

最后,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过给学校的志愿者组织提供一些参考与意见,帮助这些机构更好地招募志愿者,同时引导大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从事志愿者活动。

2.2调查对象
西南财经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

2.3调查内容
①调查人群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
②调查人群对于24个参加志愿者服务动机的想法; 2.4调查问卷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状况调查问卷》(见附录1) 2.5抽样方案
2.5.1确定样本量的方法
在实际的市场调查中,样本量的确定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现实的实用价值。

样本量过大,不符合抽样调查的宗旨,同时容易产生非抽样误差,而且样本量愈多,相应的费用也愈多;样本量过小,则抽样误差偏大,无法保证估计精度的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控制调查对象的数量。

由于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为参与过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而且无法找到西南财经大学全日制本科生的志愿者参与比例相关数据,所以在正式调查之前,需要通过简单随机抽样进行预调查,了解参与比例,从而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

简单随机抽样的估计总体比例的样本量的确定:
①预调查中西南财经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中志愿者比例
1y n p n 其中,1n 为预调查中参与过志愿者活动人数;
y n 为预调查中西南财经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人数;
②在无限总体或放回抽样情形下所确定的样本量
202
(1)
t p n p
γ-= 其中,t 为置信度的t 值
γ为相对允许误差 ③应抽取的样本容量
011n n n N
=
-+
其中,N 为西南财经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总人数
2.5.2预调查方案
由于正式调查我们采取的抽样方式是将全校所有本科生的寝室编号,然后进行等距抽样,所以在预调查的时候,我们采用街头拦截法和访谈调查法,于人流量较多的中午十一点到一点,在本科生的十个宿舍门口随机拦截调查,每个园调查十个人左右,询问“是否是西南财经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和“是否曾经参加或正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两个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拦截的114人中,扣除未接受访问或未给出正面回答的10人,共有100个有效结果,其中4人并非西南财经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

在剩下的100人中,有61人曾经参加或正在参加志愿服务。

要求相对允许误差不超过10%,以95%的置信度估计西南财经大学全日制本科生中志愿者人数,至少应抽取一个样本量为n 的简单随机样本。

其计算过程如下:
已知: 16492N =
1610.61100
y n P n =
== 求得: 22022(1) 1.96(10.61)
245.610.10.61t p n p γ-⨯-=
==⨯ 00245.612431245.611
1116492n n n N
===--++
2.5.3正式抽样方案
在正式抽样中采取等距抽样法进行抽样,具体抽样框(见附录2)设计思路如下。

等距抽样法:首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该方法是纯随机抽样的变种。

在系统抽样中,先将总体从01~N 相继编号,并计算抽样距离
N k n
=
其中,0N 为总体单位总数 n 为样本容量
随后在1k 中抽取一个随机数1k ,作为样本的第一个单位,接着取
11,2,......k k k k ++,直至抽完最后一个区间为止。

抽样步骤如下:
①将所有本科生所在的园即榕、竹、梅、松、诚、敏、慧、毅、智、信园十个园按从1到10进行编号,然后生成一组从1
到10的随机数,将所有园进行排序,排序结果为诚、毅、慧、竹、榕、敏、梅、松、信、智。

然后依照园的排序,以每个园A 、B 、C 、D 座的顺序,从底层到高层,将所有寝室号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且从1开始编号,总共有4146个寝室;
②决定抽样组距(总体单位数/样本数)
0414617243
N k n ===
③在第一个区间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出一个寝室,本文使用计算机产生一个在1到17内的随机数为5,确定样本的第一个单位为编号为5的寝室,即15k =,然后通过询问确定生日离调查日最近的同学,将唯一确定的学生单位作为起始点。

④取得第一个元素后,每隔一个抽样间距抽取一个元素,直到样本数足够为止(若抽取到的寝室无人应答,则选取临近寝室代替调查),实际共抽到寝室244个。

将问卷数据导入SPSS ,可以发现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志愿活动有170人,未参
三、模型建立
3.1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求出问卷各选项的“决断值”,即CR 值。

CR 值又称临界比,是用来检验问卷的题项是否能够鉴别不同被调查者的反映程度的指标,如果不能鉴别,说明该题项在调查中没有意义,应当删除。

CR 值的计算方法是将所有被调查者的问卷得分总和按高低顺序排列,得分前27%者为高分组,得分后27%者为低分组,分组结束之后对所有项目做独立样本T 检验,计算出每题得分的平均数差异,求出的T 值即CR 值。

如果T 值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就表示该题项不能够鉴别不同调查者的反应程度,在调查中没有意义,则将该题项删除。

有24个项目。

3.2探索性因子分析
3.2.1适合度检验
KMO 检验统计量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

在量表进行旋转之前,首先应对量表进行KMO 检验,判断其是否适合作因子分
析。

当所有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平方和远远大于偏相关系数平方和时,
KMO 值接近1,而K M O 值越接近于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原有变量越适合作因子分析;当所有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平方和接近0时,KMO 值接近
0,而KMO 值越接近于0,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弱,原有变量越不适合作因子分析。

本文数据的KMO 检验结果如下: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883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2105.597
df 276 Sig.
.000
如表所示,KMO 值为()0.8820.8,0.9Î。

根据Kaiser 给出的常用的KMO 度量标
准可知,本文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

3.2.2项目筛选 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项目的筛选问题,而量表的共同度能够在选取过程中作为选取项目的依据,为下一步的因子分析建立基础。

运用SPSS 对24个影响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打分量表进行第一次因子分析。

①共同度:设因子载荷矩阵为A ,称第i 行元素的平方和为变量i X 的共同度,即
22
1=m
i
ij j h a =∑
②方差贡献:设因子载荷矩阵为A ,称第j 列元素的平方和为公共因子j F 对X
的贡献,其值与相关阵的最大特征根j λ相同,即
22
1p
j
ij j i g a λ===∑ 量表中各个项目的特征值、贡献率以及累计贡献率解释和原始变量的共同度见下表:
65%的累计贡献率,故考虑对量表的项目进行筛选,以提高累计贡献率。

本文参考以下标准对项目进行筛选:
删除共同度小于0.5的项目
从筛选结果发现自我价值、自我挑战、团队合作、荣誉称号四个项目的共同度均小于0.5,因此将该四项删除,而剩余的题项均达到了问卷编制的要求。

所以初始问卷经过项目筛选后删除4个项目,此时问卷有20个项目。

3.3因子分析
在对量表项目进行筛选之后,整个量表的因子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对量表剩下的项目进行第二次因子分析。

首先进行KMO值和巴特莱特球形检验,其结果如下
KMO and Bartlett's Test
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882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Approx. Chi-Square 1797.509
df 190
Sig. .000 由图可知,第二次因子分析的KMO值为0.882,巴特莱特球度检验2 值为1797.509,自由度为190,而相应的显著性概率.
Sig为0,该检验结果高度显著,因此经过项目筛选后的数据仍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

运用SPSS软件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及累积贡献率,整理得到下表:
68.712%,超过了65%,而提取的5个因子概括了原始变量的68.712%的信息。

3.4结果分析
对SPSS给出的初始因子载荷阵实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
阵可知:
①第一公因子高载荷的指标有“生活压力”,“充实简历”,“学习压力”,“逃避孤独”,“师生认同”,“获得学分”,“家人认同”,与压力释放和获得益处相关,因此,将此因子代表的维度命名为“功利或情感动机”;
②第二公因子上高载荷的指标有“充实课余”、“个人能力”、“社会认同”、“感到自豪”、“伙伴认同”有关,因此,将此因子代表的维度命名为“成就动机”;
③第三公因子上高载荷的指标有“社会责任”、“公民义务”、“学生责任”有关,因此,将此因子代表的维度命名为“责任动机”;
④第四公因子上高载荷的指标有“结识能人”、“与人沟通”、“结交朋友”有关,因此,将此因子代表的维度命名为“交际动机”;
⑤第五公因子上高载荷的指标有“帮助弱者”、“回报他人”有关,因此,将此因子代表的维度命名为“助人动机”。

是成就动机、第三公因子是责任动机、第四公因子是交际动机、第五公因子是助人动机。

①功利或情感动机:
因子1主要反映大学生以获取某种实际利益为目的或因为自身感性认识而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

受该动机的支配,志愿者会积极主动地寻求方法尽可能增加自身利益,也会因为得到一定的成果而感到满意。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情绪支配的动机具有冲动性,一旦有外部因素对其造成影响,相对于其他志愿者而言,该类志愿者半途而废的可能性更大。

②成就动机:
因子2主要反映大学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实现目标的动机。

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成就动机也是不尽相同的,每一个人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成就动机
水平。

该类志愿者对于工作学习和实现自身价值都有着较高的积极性,且不易被外界环境干扰,在遇到挫折时,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毅力。

③责任动机:
因子3主要反映大学生在不追求名利的前提下参与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动机。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更容易认识到公民意识、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再加上其拥有更多的时间和活力,使其愿意参与一些公益活动。

但是在另一方面,受现实环境的影响,虽然其从情感上赞同志愿者起到的积极作用,却不愿意为之付诸行动。

④交际动机:
因子4主要反映大学生对于隶属于某一群体的意愿的动机。

通过与他人交往,大学生能够将自身与他人的期待相对比,从而调整观念和行为以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该类志愿者往往是志愿活动的组织者,有较强的亲和力,能言善辩,能够带动他人为志愿活动献出一份力。

⑤助人动机:
因子5主要反映大学生受到个人固有的观念的影响而采取利他行为的动机。

其中,助人者的价值取向是直接决定其是否参与志愿活动的根本因素,遵循社会道德准则的人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别人。

该类志愿者所处的环境不同,认知结果也不尽相同,极易从主观的角度去判断志愿活动的可信度。

3.5信度和效度分析
由于本次调查是采用含有多个项目的量表来测量人们的意见、态度、看法等,为了保证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准确、可靠以及具有适用性的,就需要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通常一个良好的测量工具(量表)应具有足够的效度和信度。

3.5.1信度检验
信度即可靠性,是指采用同一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时,问卷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测量工具(问卷或量表)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

常用的问卷内部一致性检验方法有:分半信度法、克朗巴哈
Cronbach α()系数法等,由于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人们的意愿,而克朗巴哈
Cronbach α()系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所以通过计算每个因子和总体的α系数来检验问卷的信度。

克朗巴哈α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2
12(1)1i
m
Y i X
m
m σ
ασ==
--∑ 其中,m 为样本数
2
X σ为总样本的方差
2
i
Y σ为目前观测样本的方差
而可信度高低与克朗巴哈α系数的关系如下:
利用SPSS对于每个公因子进行信度检验,计算它们的克朗巴哈α系数
Analyze Scale liability Analysis
————
Re
得出结果如下:
系数从0.547
到0.877,总问卷的α系数为0.916,尽管问卷中第四个和第五个因子的信度不是特别高,只有0.547和0.636,仍属于可以接受和尚佳的范畴,而且总问卷的信度较高,从整体上看,问卷的信度已经达到问卷编制的要求。

3.5.2效度分析
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

一般常用的效度指标有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从内容效度来说,因为内容效度是由够资格的判断者详尽地、系统地对测验作评价而建立的,它属于主观指标,所以不好进行判断,故本文主要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

从结构效度上来说,由前面的KMO和Bartlett的检验可得,KMO值为
()
0.8820.8,0.9
Î,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巴特利球型检验,在最终的因子负荷矩阵,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5个,解释总变异的68.712%,模型的拟合度较高,因此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四、数据分析
4.1描述统计分析
利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
Re
Analyze Dimension duction Factor Analysis
由表可知,“交际动机”以及“责任动机”的均值较高。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可得,当代大学生的责任现状总体上是良好的,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

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出于一种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心态,想要通过使人生价值得到升华。

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被人需要”,在志愿活动过程中认识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从而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正确位置,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应尽的责任,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在为社会做贡献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大学生可通过志愿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团体,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扩宽社交圈子。

当完成这一次活动后,还可能与人建立深厚友谊,并积极保持联系。

其次,成就动机的均值也较高。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要不是物质上的需要而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不是为了某种功利上的利益满足,也不纯粹是为了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重要的是通过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在志愿活动中,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正如托克维尔所说,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增进不是靠强迫和说教,而是大众在正确追求个人利益过程中的结果,它是一种内生动力的外溢结果,比命令强迫和动员说教更具持久长效性。

对于大部分成就需要高的大学生,通过在志愿活动中承担责任,奉献自我,从中获得完成一项任务的成就满足感。

然而,均值最低的选项包括“获得学分”、“生活压力”等,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生活压力较大的学生并非很多,而且通过参加志愿活动来缓解生活压力或是获得学分也不受他们所赞同。

显然,这两个都不是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主要动机。

4.1.2标准差分析
本表列出的标准差体现了受访者对每个问题的答案选择的差异性,标准差越
大,说明受访者的选择离散程度越大,每个不同的个体对该问题的认识有较大的差别。

该表显示,功利或感情动机的标准差最大,表明受访者在参与志愿者活动时,一些人是为了逃避孤独,缓解学习或者生活上的压力,而另外的人没有太多考虑这方面;一些人为了特定目的比如帮助弱者、获得家人认同等因素而参加志愿活动,而另外一部分却非如此。

故功利或感情方面的原因只是部分人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动机,其他人不是很看重这方面。

同时,我们能够发现标准差最小的是结识能人与提高个人能力的动机,表明大部分人参加志愿者活动都是出于自我提升、扩宽自己的人脉的考虑,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

4.1.3认知模糊度分析
对于各个问题设置的“一般符合”选项,“师生认同”、“学习压力”、“伙伴认同”、“帮助弱者”这四个项目中分别有37.6%、34.7%、33.5%、32.9%的人选择这个选项。

该现象表明,对于志愿者来说,获得老师以及朋友的认同并不是他们参加志愿活动的主要动机,但这也是促使他们做志愿者的原因。

其次,作为志愿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因为这些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参与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能够服务他人,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事,而并非始终埋头于繁琐沉重的书本知识中,但这也并不能让他们下定决心参加志愿者活动。

最后,由于大学生对志愿活动的认识不仅局限于帮助弱势群体,他们更多地相信是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并从中提升自我。

虽然他们认可能够通过志愿活动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但并非他们参加活动的主要激励因素。

4.1.4选项结构分析
综合该表的选项结构来看,选择“比较符合”的人最多,其次是“一般符合”。

一方面,综合现今大学生的普遍心理,他们做一件事通常以一个以上的目的为出发点,很少是单一地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

另一方面,他们较少对一个问题有很强烈的认同,态度很少极端化,从选择“很不符合”选项的人很少便可看出。

而对于“一般符合”这个选项,我们认为是受访者对于问题的认识似是而非,觉得正确但没有多大的认同,可以确定的是不会觉得不符合,因而选此选项。

这也是类似调查的共性,调查者设计问卷时,多方面考虑大众的心理设计出可能的问题,选择“比较符合”的人多说明问卷较为合理的体现了群体的普遍心理。

4.1.5性别和年级比例分析
整理数据得到如下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