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情景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地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情景分析

1.引言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使得全球的气候发生明显的改变。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TAR)【1】指出, 20世纪全球表面年平均温度上升了0.6±0.2℃,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降水量增加幅度(0.5%~1%)/10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等【2】;在2007年2月2日发布的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AR4)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IPCC,2007)的决策者摘要中更明确指出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超过90%的可能性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引起的,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升高了0.74±0.018℃【3】。近100年来中国年地表平均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约为0.5~0.8℃,比同期全球的平均值略高;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是年代际波动较大;而主要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高温酷热事件增多,暴雨的频率增加【2、4】。

预估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未来气候变化,主要依靠的计算工具是气候模式加上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IPCC的最新的AR4报告【3】中使用的GCM预估在6种SRES排放情景下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将上升1.1℃~6.4℃。

由于目前全球气候模式的水平网格是几百公里,分辨率较低,对区域尺度气候的模拟水平较低。为克服这些不足,常采用降尺度分析(downscaling)的方法,主要方法有统计方法即用气候统计方法进行降尺度处理;和采用动力降尺度方法即采用区域气候模式(RCM)嵌套到全球气候模式中,从而得到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区域气候预估【2】。

由于RCM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影响局地气候的地面特征量,是目前认为是最有效的动力学降尺度分析方法【2】。区域气候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被提出来,其后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5】,而国内也开展了许多使用区域气候模式进行温室效应引起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预估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多研究的成果【6~8】;高学杰等【9、10】利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

加倍时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及极端事件的影响。许吟隆、套澳大利亚的GCM-CSIRO R21L9在CO

2

张勇等【11、12】利用PRECIS分析分析未来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表明在2071~2100年,中国地区增温北方大于南方,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都显增加的趋势,华南地区冬季降水减少。

未来大气中温室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对极端事件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高学杰等人【13】的研究也表明,温室效应将引起中国最高和最低气温增加,日较差减小;降水日数和大雨日数在一些地区将增加,同时还会引起影响中国的台风活动的变化。许吟隆等【11】和张勇等【14】利用PRECIS 模式的对中国区域进行预估结果分析未来中国区域可能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结果表明,在

2071~2100年中国地区高温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增加,低温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大幅度减少,同时极端降水事件也会增加。

参考文献:

1.IPCC, 2001. Climate Change 2001 : The Scientific Basis. Houghton J T , etal . eds.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001. 881pp.

2.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IPCC, 2007.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pp18

4.丁一汇等,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I):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1),3~8

5.赵宗慈,罗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区域气候模拟研究进展,气象学报,1998,56(2),225~241

6.熊喆,区域气候模式RIEMS对东亚气候的模拟,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9(2),251~260

7.李巧萍,丁一汇区域气候模式对东亚季风和中国降水的多年模拟与性能检验,气象学报,2004,62(2),140~153

8.李巧萍,丁一汇区域气候模式对东亚冬季风多年平均特征的模拟,应用气象学报,2005,16(增刊),30~40

9.Gao Xuejie, Zhao Zongci and Filippo Giorgi, 2002: Changes of Extreme Events in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s

over East Asi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9, 927~942

10.Gao X J, Zhao Z C, Ding Y H, et al. Climate change due to greenhouse effects in China as simulated by a

regional climae model [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 2001, 18 (6): 1224~1230.

11.许吟隆,黄晓莹等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情景的统计分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2),80~83

12.许吟隆,张勇等利用PRECIS分析SRES B2情景下中国区域的气候变化响应,2006,科学通报,2006,17,2068~2074

13.Gao Xuejie, Zhao Zongci and Filippo Giorgi. Changes of Extreme Events in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s over

East Asi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2, 19, 927~942

14.Yong Zhang, Yinlong Xu et al. A Future Climate scenario of regional changes in extreme climate events over

china using the PRECIS climate model, Geophys. Res. Lett. 2006.

15.Met Office: The Hadley Centre regional climate modeling system: PRECIS—Updata 2002, 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s Studies,2002:P16

16.Arakawa A, Lamb V R. Computational design of the basic dynamical processes of the UCLA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In:Chang J. ed. Method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7. 173—265

17.Cox P M, Betts R A, Bunton C B, et al. The impact of new land surface physics on the GCM simulation of climate

and climate sensitivity. Clim Dyn, 1999, 15: 183~203

18.Jones R G, Noguer M, Hassell D C, et al. Generating high resolution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using PRECIS,

Met Office Hadley Centre, Exeter, UK, 2004. 35

19.许吟隆,Richard Jones.利用ECMWF再分析数据验证PRECIS对中国区域气候的模拟能力.中国农业气象,2004,25(1):

5~9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