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专业用)
课程编号:081560
英文名称:osteology and traumatology of T.C.M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数: 54学时;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2 学时;上机学时: 0 学时;课外实践:0 学时;其他学时:0 学时;考核性质:考试学分:2.5 学分;
一、课程简介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应用中医理论阐明骨伤科病证的
病因病机及其诊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本课程的课程目标: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中医药人
才成长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突出中医药内涵为特色,以改
革创新为动力,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课、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骨伤科学
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骨伤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
急诊处理原则,同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动手能力不足的特点,加强骨伤科手法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毕业后适应社会需求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由中西医结合学院骨伤教研室以形态直观,实践性强,教学动态化为特点,教学中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的研
究和实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内容形象化。以多媒体教学配合启发式
教学、PBL教学法。
三、理论教学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了解: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
掌握: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教学内容】
1. 中医伤科的起源、发展。
2. 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3. 清代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医学传入,中医骨伤科受到歧视的历史。
4. 解放后,由于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医骨伤科得到新生与发展,并取得巨大的成就。
【计划学时】
2学时
第二章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第一节损伤的分类
【目的要求】
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
熟悉:损伤各种分类法的相互联系。
掌握:损伤常用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
1. 按照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 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
3. 按照受伤时间分类(新伤、陈伤)。
4. 按照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闭合性、开放性)
5. 按照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
6. 按照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生活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交通损伤、运动损伤)
7. 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
【计划学时】
1学时
第二节损伤的病因
【目的要求】
了解:损伤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
掌握:损伤的内因、外因。
【教学内容】
1. 外因、内因的定义。
2. 外因:包括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外感六淫及邪毒感染等。
3. 内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及七情内伤等。【计划学时】
1学时
第三节损伤的病机
【目的要求】
了解: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生理活动。
熟悉: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相互关系。
掌握:骨伤科疾病发生后,皮肉筋骨、气血精液、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1. 简述人体皮肉筋骨、气血精液、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重点介绍损伤后皮肉筋骨、气血精液、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
【计划学时】
1学时
第三章临床检查
第一至四节四诊
【目的要求】
熟悉: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掌握:望、闻、问、切四诊在骨伤科运用要点。
【教学内容】
l. 望诊:望全身(神色、形态)、望局部(畸形、肿胀、瘀斑、创口、肢体动能)、望舌。
2. 闻诊:听骨擦音、骨传导音、人臼声、筋的响声、啼哭声、创伤皮下气肿的捻发音及闻气味等。
3. 问诊:一般情况、发病情况(主诉、发病过程、伤情)、全身情况(问寒热、汗、饮食、二便、睡眠)、其他情况(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
4. 切诊:伤科常见脉象(浮、沉、迟、数、滑、涩、弦、濡、洪、细、芤及结代脉)、伤科脉诊纲要。
【计划学时】
1学时
第五节骨与关节检查
【目的要求】
熟悉:人体各关节活动功能及其检查方法。
掌握:肢体长度及周径测量方法、肌力测定标准。
【教学内容】
1. 检查方法和次序:遵循“对比”原则。并按一定次序进行。
2. 测量检查:包括肢体长度、周径测量法,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及测量注意事项。
3. 肌力检查:检查内容(肌容量、肌张力)、肌力检查与测定标准(O-V级)。
4. 临床检查法:包括摸法(触摸、挤压、叩击、旋转、屈伸、摇晃)与特殊检查法(颈部、腰背部、骨盆及四肢各部位)。
【计划学时】
1学时
第六节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目的要求】
了解:放射性核素显像、超声波检查、骨密度测定的应用原理。
熟悉:X线、CT、MRI的骨科运用及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 X线检查:X线、CT、MRI检查应用原理与在伤科的应用(位置选择、阅读技能)。
2.超声波检查、骨密度测定、放射性核素的检查原理及在伤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