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经验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总结近年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9月22日,教育部与重庆市委、市政府在重庆联合召开了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经验交流会。会上,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对重庆市“六个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验作了专题介绍。上海教卫党委、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湖南大学、西南大学、沈阳大学等高校负责同志作了发言,就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推进“六个一”活动构建育人新模式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赵为粮
近年来,重庆市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以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为主的“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效果明显。
一、党委、政府直接推动,构建育人新格局
列入党政战略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策划、亲自指导、亲自部署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重庆市委、市政府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市性工作会议,强力启动和推进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建立整合育人体制。由20个市级部门、单位和40个区县组成市级联席会议,并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办公室。每“一”项实践项目由相关市级部门牵头负责,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并建立了部门、单位班子与个人结合的工作考核机制。创新社会实践制度。建立了大学生带薪实习制度,大学生骨干“三进三同”制度,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军队共建制度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完善实践保障体系。市财政每年划拨高校专项补贴5000余万元,保障活动资金。全市建立大学生学工基地100多个,在28个区县建立了大学生“三进三同”实践基地,各高校与乡镇、企业、社区联合建立500个定驻基地。同时加强理论研究,为推进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二、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创建育人新途径
社会组织育人。已有3.7万余名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40个区县、87个市直机关、392个国有企业和41个民营企业带薪实习,接收学生实习的单位和企业共有3113家;已组织近18万人次到企业生产和服务一线,与工人一起做
工,学以致用;已组织33万新生参与学军活动。社会基层育人。重庆市将机关干部“三进三同”教育活动向大学生延伸,目前,已集中安排1.3万余名大学生、分散组织22万余人参加“三进三同”活动。社会建设育人。重庆市组织大学生参与“森林重庆
”建设和保护长江“母亲河”工作,已组织28万人次大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植树283万余棵,植树面积3.4万余亩。全市54所高校建设64片
“大学林”。社会现实育人。重庆市组织大学生围绕“五个重庆”、“十大民生
”、“唱红打黑”、“缩差共富
”等重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
三、破解知行合一难题,取得育人新成效
理想信念更加清晰坚定。据调查,认为增进了与工农大众感情的学生占93%以上,认为理想信念进一步明晰和坚定的占92%以上。知行合一理念深入人心。认为进一步了解了国情市情民情的学生占95%以上,认为收获大并对综合素质提升有帮助的达95%以上。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提升。今年,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8.5%,比上年同比提高了2.5个百分点,高于今年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人才培养模式深刻变革。各高校完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必修学分,把社会改革发
展的重大成果和典型案例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
探索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长效机制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徐金梧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实践教育,在近60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光荣传统,注重把实践育人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6月,我校率先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并不断探索形成了课程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长效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开创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的模式。
我校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时间安排在大一、大二暑期,分两次进行,每次实践不少于2周。分数记入学生成绩单。在课程化推进过程中,还根据教学计划及时调整课程实施方式和学时比例,使其更加符合育人规律。从2004级本科生开始实施该课程计划以来,至今已覆盖6届学生近2万人,有效地引导了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向实践学习。
二是创新设计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管理保障体系。
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任组长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形成了一支涵盖
思政课教师、团干部、学生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队伍。教材建设上,出版《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融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科学性于一体。教学方式上,以学生暑期自主实践为主,教师前期集中讲授理论、中期加强过程指导、后期强化报告撰写和成果转化指导为辅。教学内容上,每年设计引导性的全校实践大主题,同时提出百余个参考课题,充分体现教育性和时政性。在组织模式上,鼓励以团队为主,凸显团队实践的育人功效。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以“五道防线”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保障体系和以课程网站、系统、短信平台等信息化为特点的课程管理模式,确保了课程的顺利实施。
三是不断丰富完善社会实践工作的流程和内容。
学校以实践教育贯穿始终,按照全年不断线的思路安排工作流程:每年3月开始研究设计实践主题及课题;4月初开始全校性的宣传、动员、培训工作;5至6月学生进行实践筹划准备;7月集中开展理论授课,由思政课教师讲授“实践方法”和“实践报告撰写”两门课程;8至9月督导学生完成社会实践;10至11月开展总结、交流和评比活动,并集中进行成果转化;到12月进入寒假社会实践,直至第二年3月进入新一轮工作。
课程化实施6年多来,我校共组织近3000支团队、3.8万多人次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育人